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47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经二重组织的双层织物织造工艺,其工艺步骤是:络筒工序→整经工序→浆液的调制→浆纱工序→穿筘工序→织造工序→整理工序。该工艺将JC27.8Tex+40D和JC/H(60/40)21.6Tex经纱,加工出的面料显露出JC27.8Tex+40D经纱一面作为外层,确保服装的挺括性和保型性;显露出C/H(60/40)21.6Tex经纱的一面作为里层,汉麻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排湿性,面料里层可以将人体的汗液和水蒸气及时吸取和排出,改善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
【专利说明】
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织造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服装面料织造工艺,具体说是一种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织造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低档春秋季职业装的面料一般采用纯涤面料或者少量羊毛与涤纶混纺,织物组织采用3\2、2\1等斜纹。涤纶含量较高的面料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挺括、易洗快干等特点,且面料的挺括性和保型性都比较好。但涤纶含量越高,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越差,在穿着舒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穿着时经常摩擦,静电现象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二重组织(由两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成二重的经重叠组织)面料的双层织物织造工艺,该双层织物织造工艺解决了面料吸湿排汗性越差,穿着不舒适以及摩擦易产生静电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的织造工艺,其工艺步骤是:络筒工序—整经工序一配制浆液一浆纱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织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0005](I)络筒工序:采用德国赐来福AUT0C0NER338全自动络筒机,将细纱机落下来的细纱管纱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卷绕密度为0.6-0.8g/cm3的筒子,并且清除纱线上疵点和杂质。
[0006](2 )整经工序:分别将一定根数约20000根和长度约5000-5500米的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K60/40) 21.6Tex,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
[0007](3)配制浆液:
①、将PVA1799 55kg、PVA205MB 25kg、变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软剂3kg、抗静电剂6kg、润滑剂3kg、胭脂红着色剂0.3kg,投入调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5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0008]②、用PVA1799 45kg、PVA205MB 20kg、变性淀粉 30kg、AD 丙烯类 12kg、油脂 3kg 投入调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0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0009](4)浆纱工序:将调浆桶内蒸煮调制好的两种浆液用导浆泵分别注入第一上浆液槽和第二上浆液槽,将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H (60/40) 21.6Tex分别通过第一浆液槽内的上浆液和第二浆液槽内的上浆液,并采取高压上浆(压浆力42KN)的方式,防止在织造过程中产生静电。纱线上浆率达到6.5%,回潮率7%。
[0010](5)穿筘工序:将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H(60/40) 21.6Tex按织物织造工艺要求所规定的方法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采用分区穿法,将JC27.8Tex+40D经纱穿在前区,JC/H(60/40) 21.6Tex经纱穿在后区。
[0011]穿综法为:A1、B5、A2、B6、A3、B7、A4、B8。
[0012]在织物组织穿法中,数字代表经纱穿在第几页综框上,A表示经纱JC27.8Tex+40D,B表示经纱JC/H(60/40) 21.6Tex),C表示纬纱T150D+40D纯涤氨纶包芯纱。
[0013]为了布面风格的需要,采用2入的穿筘法。
[0014]为保证布边平整,不卷边,布边组织2/2变化经重平组织。
[0015](6)织造工序:采用日本津田驹ZAX喷气织机,开口时间290度,后梁高度至53mm,送经时间310度,送经张力2500牛,车速600转/分,采用“大张力、小开口”的生产工艺;通过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系统的配合,使经纬纱按照设计的要求交织形成织物;在此过程中采用了隔纱器进行分纱,使JC27.8Tex+40D经纱在隔纱器的上层,JC/H(60/40)21.6TeX经纱在隔纱器的下层,这样出现断头时,可以很容易的区分是哪种经纱,不易穿错;
(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验布机上对坯布进行检验、测量,由人工对布面疵点修补。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特点:(1)在浆纱过程中使两种经纱通过不同的浆液槽进行上浆,并在经纱JC/H(60/40) 21.6Tex的浆液里加入可退洗的胭脂红着色剂,使两种经纱容易区分穿筘,易于操作,并在JC27.8Tex+40D经纱的浆液里加入抗静电剂,防止起静电、起球,使织造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0017](2)在穿筘工序中,把JC27.8Tex+40D经纱穿在前区,保证在织造过程中小开口工艺,减少其上下摩擦,避免经纱摩擦起毛。
[0018](3)在织造过程中,采用了隔纱器进行分纱,使JC/H(60/40) 21.6Tex在隔纱器的上层,JC27.8Tex+40D经纱在隔纱器的下层,这样出现断头时,可以很容易的区分是哪一种经纱。采用这种工艺,可以在常规喷气织机上织造出经重组织双层织物,具有工艺简单,织造难度小,并且很好地保证了织物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本发明的工艺组织图。
[0020]图2是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图。
[0021]在图中1、为组织图,2、为穿筘图,3、为穿综图,4、为纹板图,A表示经纱JC27.8Tex+40D,B表示经纱 JC/H(60/40)21.6Tex),C表示纬纱T150D+40D纯涤氨纶包芯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经二重组织的双层织物织造工艺中。经纱分为两种,一种是JC27.8Tex+40D经纱,另一种为JC/H(60/40) 21.6Tex经纱,在进行服装生产加工时,面料显露出JC27.8Tex+40D经纱一面作为外层,确保服装的挺括性和保型性;显露出C/H(60/40) 21.6Tex经纱的一面作为里层,汉麻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排湿性,面料里层可以将人体的汗液和水蒸气及时吸取和排出,改善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
[0023]在本发明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织物设计使用两种经纱,JC27.8Tex+40D经纱与JC/H(60/40) 21.6Tex经纱,织物组织为经二重组织。穿综法:A1、B5、A2、B6、A3、B7、A4、B8 (数字代表经纱穿在第几页综框上,A、表示经纱JC27.8Tex+40D, B、表示经纱JC/H(60/40) 21.6Tex), C、表示纬纱T150D+40D纯涤氨纶包芯纱)。
[0024]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工艺步骤为:络筒工序一整经工序一配制浆液一浆纱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织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0025](I)络筒工序:采用德国赐来福AUT0C0NER338全自动络筒机,将细纱机落下来的细纱管纱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并且清除纱线上疵点和杂质。
[0026](2)整经工序:分别将一定根数约20000根和长度约5000米的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H (60/40) 21.6Tex,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
[0027](3)配制浆液:
①、将PVA1799 55kg、PVA205MB 25kg、变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软剂3kg、抗静电剂6kg、润滑剂3kg、胭脂红着色剂0.3kg,投入调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5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0028]②、用PVA1799 45kg、PVA205MB 20kg、变性淀粉 30kg、AD 丙烯类 12kg、油脂 3kg 投入调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0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0029](4)浆纱工序:使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H(60/40) 21.6Tex分别通过两个浆液槽进行上浆。由于两种经纱性质的不同,两个浆液槽中分别注入不同的浆液,JC27.8Tex+40D经纱经过第一浆液槽上浆,JC/H (60/40) 21.6Tex经纱经过第二个浆液槽上浆,使穿筘工人易于区分两种经纱,便于穿筘工序操作。
JC/H ¢0/40) 21.6Tex经纱的浆液中加入可退洗的胭脂红着色剂,将此种经纱染色,并且卷绕时把JC/!K60/40)21.6Tex经纱绕在浆轴外面,以便区分两种经纱,为了避免JC27.8Tex+40D经纱起静电现象,在其浆液中加入抗静电剂,采取高压上浆(压浆力42KN)的方式,减少在织造过程中产生静电。
[0030](5)穿筘工序:将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H(60/40) 21.6Tex按织物织造工艺要求所规定的方法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采用分区穿法,将JC27.8Tex+40D经纱穿在前区,JC/H(60/40) 21.6Tex 经纱穿在后区,穿综方法:A1、B5、A2、B6、A3、B7、A4、B8。
[0031]在织物组织穿法中,数字1-8代表经纱穿在第几页综框上,A表示经纱JC27.8Tex+40D,B 表示经纱 JC/H(60/40) 21.6Tex),C表示纬纱 T150D+40D 纯涤氨纶包芯纱。
[0032]为了布面风格的需要,采用2入的穿筘法。
[0033]为保证布边平整,不卷边,布边组织2/2变化经重平组织。
[0034](6)织造工序:采用喷气织机,开口时间290度,后梁高度53mm,送经时间310度,送经张力2500牛,车速600转/分,采用“大张力、小开口”的生产工艺;通过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五大系统的配合,使经纬纱按照设计的要求交织形成织物,在此过程中采用了隔纱器进行分纱,使JC27.8Tex+40D经纱在隔纱器的上层,JC/H(60/40) 21.6Tex经纱在隔纱器的下层,这样出现断头时,可以很容易的区分是哪种经纱,不易穿错。
[0035](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验布机上坯布进行检验、测量,由人工对布面疵点修补。
【权利要求】
1.一种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的织造工艺,其特证在于:工艺步骤是: (1)络筒工序: 采用德国赐来福AUT0C0NER338全自动络筒机,将细纱机落下来的细纱管纱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卷绕密度为0.6-0.8g/cm3的筒子,并且清除纱线上疵点和杂质; (2)整经工序: 分别将一定根数约20000根和长度约5000-5500米的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Η (60/40) 21.6Tex,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 (3)调浆工序: ①、将PVA179955kg、PVA205MB 25kg、变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软剂3kg、抗静电剂6kg、润滑剂3kg、胭脂红着色剂0.3kg,投入调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5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②、用PVA179945kg、PVA205MB 20kg、变性淀粉30kg、AD丙烯类12kg、油脂3kg投入调浆桶内,然后加水至总体积0.85m3,通入蒸汽,使调浆桶内的温度逐渐达到90°C以上,压强约0.16MP,蒸煮40分钟左右并高速搅拌至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 (4)浆纱工序: 将调制好的两种浆液用导浆泵分别注入第一上浆槽和第二上浆槽,将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K60/40) 21.6Tex分别通过第一浆槽内的上浆液和第二浆槽内的上浆液,并采取高压上浆(压浆力42KN)的方式,防止在织造过程中产生静电;纱线上浆率达到6.5%,回潮率7% ; (5)穿筘工序: 将经纱JC27.8Tex+40D与经纱JCAK60/40) 21.6Tex按织物织造工艺要求所规定的方法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采用分区穿法,将JC27.8Tex+40D经纱穿在前区,JC/Η(60/40) 21.6Tex经纱穿在后区; 其穿综法为:A1、B5、A2、B6、A3、B7、A4、B8 ; (数字代表经纱穿在第几页综框上,A表示经纱JC27.8Tex+40D, B表示经纱JC/Η(60/40) 21.6Tex), C表示纬纱T150D+40D纯涤氨纶包芯纱;采用2入的穿筘法,布边组织2/2变化经重平组织; (6)织造工序:采用日本津田驹ZAX喷气织机,开口时间290度,后梁高度至53mm,送经时间310度,送经张力2500牛,车速600转/分,采用“大张力、小开口”的生产工艺;通过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系统的配合,使经纬纱按照设计的要求交织形成织物;在此过程中采用了隔纱器进行分纱,使JC27.8Tex+40D经纱在隔纱器的上层,JC/H(60/40) 21.6Tex经纱在隔纱器的下层; (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验布机上对坯布进行检验、测量,由人工对布面疵点修补。
【文档编号】D03D11/00GK104278407SQ20131029240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刘超, 段晓丽 申请人: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