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环的摩擦焊接结构及其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2326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从而实现平衡环与桶体上端之间的卡接固定,便于安装与拆卸。外接口与内接口相对形成八字形开口,八字形开口便于桶壁的上端进入桶壁槽中,实现更加便利的安装。
[0033]所述加工模具包括旋转座以及向旋转座进给并夹持上环体与下环体形成平衡环的进给座;将平衡环卡接在旋转座上,通过旋转座带动平衡环进行旋转,利用进给座与平衡环的外溶面及内熔面进行摩擦,从而实现平衡环中上环体与下环体地熔合。
[0034]所述旋转座包括用于支撑下环体的支承盘,支承盘的端面上固定有挡盘,挡盘的侧面固定安装在锥座上;
[0035]所述进给座包括进给盘以及固定在进给盘上的外擦环,外擦环向内固定安装有内擦环,内擦环与外擦环之间设有用于套接上环体的摩擦槽。
[0036]利用支承盘对平衡环的下环体进行支撑,挡盘挡住下环体的底边,通过锥座将平衡环固定住,从而带动平衡环旋转;通过外擦环与平衡环的外侧摩擦,内擦环与平衡环的内侧摩擦,从而实现外溶面被外擦环摩擦、内熔面被内擦环摩擦进而受热融合。
[0037]所述外擦环的左下侧设有外擦环接口与上环体的外熔面摩擦接触,内擦环的左上侧设有内擦环接口与上环体的内熔面摩擦接触,摩擦槽的右侧端设有摩擦槽底面与上顶盖的摩擦槽底面摩擦接触。外擦环接口与外熔面摩擦,内擦环接口与内熔面摩擦,倾斜的外擦环接口与内擦环接口保证较大的摩擦面积,受热均匀,密封熔合的面积较大,密封结构较坚固。
[0038]所述支承盘的厚度L大于内卡壁的长度M,内卡壁的长度Μ大于外卡壁的长度Ν。通过支承盘对下环体进行支撑,避免挡板与内卡壁的底端接触,避免内卡壁被挡盘碰触,影响下环体与桶体之间的安装,利用内卡壁进行导向,逐渐的进入外卡壁与内卡壁之间。
[003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40]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0041 ] 2、结构间连接紧密、稳定性较高;
[0042]3、摩擦焊接、能耗低、节能且高效;
[0043]4、大面积熔合、密封性强、抗振性高;
[0044]5、熔合取均匀、多层密封、旋转无噪音。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平衡环的安装结构图;
[0046]图2为平衡环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47]图3为平衡环的截面图;
[0048]图4为上环体的截面图;
[0049]图5为下环体的截面图;
[0050]图6为平衡环的加工状态图;
[0051]图7为平衡环的加工原理图;
[0052]图中,平衡环10、桶体20、中心柱30、Α为平衡环局部安装结构、上环体1、外侧壁
11、外卡壁111、内侧壁12、内卡壁121、上顶盖13、外熔块14、外熔面141、外接面142、内熔块15、内熔面151、内接面152、下环体2、底座21、外熔壁22、外熔端221、内熔壁23、内熔端231、外卡槽24、外挡壁241、内卡槽25、内挡壁251、桶壁槽26、外卡壁27、外接口 271、内卡壁28、内接口 281、注水管29、溶液腔3、上溶液腔31、下溶液腔32、桶壁4、旋转座5、支承盘51、挡盘52、锥座53、进给座6、进给盘61、外擦环62、外擦环接口 621、摩擦槽63、摩擦槽底面631、内擦环接口 641、内擦环64 ;
[0053]L支承盘51的厚度、Μ为内卡壁28的长度、Ν为外卡壁27的长度、X为进给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如图3、4、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平衡环的摩擦焊接结构,包括上环体1以及设于上环体1下侧的下环体2,上环体1与下环体2接合的中间位置形成有溶液腔3,所述上环体1卡接在下环体2上,上环体1与下环体2之间的间隙形成溶液腔3 ;
[0055]所述上环体1包括上顶盖13以及固定在上顶盖13两侧端部的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之间形成有上溶液腔31 ;所述下环体2包括底座21以及固定在底座21外侧的外熔壁22、固定在底座21内侧的内熔壁23,外熔壁22、内熔壁23与底座21上表面形成有下溶液腔32 ;
[0056]所述外熔壁22与底座2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外卡槽24,内熔壁23与底座2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内卡槽25 ;所述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的端部分别插接在外卡槽24与内卡槽25中,上溶液腔31与下溶液腔32接合贯通形成溶液腔3 ;至少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密封效果好,抗振性较强、无噪音的效果。
[0057]如图1至7中所示,一种平衡环的摩擦焊接结构,包括上环体1以及设于上环体1下侧的下环体2,上环体1与下环体2接合的中间位置形成有溶液腔3,所述上环体1卡接在上环体2上,上环体1与下环体2之间的间隙形成溶液腔3 ;
[0058]所述上环体1包括上顶盖13以及固定在上顶盖13两侧端部的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之间形成有上溶液腔31 ;
[0059]利用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利用U形沿着圆形进行延伸,从而形成环形内侧的内侧壁12,环形外侧的外侧壁11,利用环形的板将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进行固定,从而形成上环体1。
[0060]所述下环体2包括底座21以及固定在底座21外侧的外熔壁22、固定在底座21内侧的内熔壁23,外熔壁22、内熔壁23与底座21上表面形成有下溶液腔32 ;平置的环形板形成底座21,沿着底座21两侧向上凸起从而形成外熔壁22与内熔壁23,利用外熔壁22对外卡壁111进行阻挡、内熔壁23对内卡壁121进行阻挡实现密封。
[0061]所述外熔壁22与底座2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外卡槽24,内熔壁23与底座2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内卡槽25 ;其中外卡槽24与内卡槽25呈环形状分别设置在平衡环的两侧;
[0062]所述外侧壁11与内侧壁12的端部分别插接在外卡槽24与内卡槽25中,对平衡环的内外两侧进行密封。
[0063]上溶液腔31与下溶液腔32接合贯通形成溶液腔3。
[0064]所述外侧壁11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外熔块14,外熔块14下部贴合在外熔壁22上;内侧壁12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内熔块15,内熔块15下部贴合在内熔壁23上。利用外熔块14与外熔壁22融合、内熔块15与内熔壁23融合,从而实现平衡环中上环体1与下环体2内外两侧边的熔合。
[0065]所述外熔块14的下侧设有外接面142,外熔壁22的上端设有外熔面221,外接面142与外熔面221密封贴合接触,外接面142与外熔面221密封贴合提高外熔块14与外熔壁22之间的熔合效果,增强密封性。
[0066]内熔块15下侧设有内接面152,内熔壁23的上端设有内熔端231,内接面152与内熔端231密封贴合接触。内接面152与内熔端231密封贴合提高内熔块15与内熔壁23之间的熔合效果,增强密封性。
[0067]所述外熔块14的上侧设有外溶面141,内熔块15上侧设有内熔面151。
[0068]利用外溶面141与外擦环接口 621摩擦热熔,将外熔块14与外熔壁22熔合,使平衡环的外侧实现热熔密封。
[0069]利用内熔面151与内擦环接口 641摩擦热熔,将内熔块15与内熔壁23熔合,使平衡环的内侧实现热熔密封。
[0070]所述外侧壁11向下延伸有外卡壁111、内侧壁12向下延伸有内卡壁121,外卡壁111插接在外卡槽24中,内卡壁121插接在内卡槽25中。
[0071]利用外卡槽24对上环体1与下环体2插接的外侧边进行卡接,实现密封;外卡壁111的边缘与外卡槽24的形状对应,提高外侧边接触密封的效果。
[0072]利用内卡槽25对上环体1与下环体2插接的内侧边进行卡接,实现密封;内卡壁121的边缘与内卡槽25的形状对应,提高内侧边接触密封的效果。
[0073]所述底座21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外挡壁241及内挡壁251,外挡壁241与外熔壁22上端间隔有外卡槽24,内挡壁251与内熔壁23上端间隔有内卡槽25。
[0074]外挡壁241与外熔壁22间隔形成外卡槽24,可以有效的避免液体从外卡壁111与外卡槽24的插接位置流出,提高外侧边的密封性。
[0075]内挡壁251与内熔壁23间隔形成内卡槽25,可以有效的避免液体从内卡壁121与内卡槽25的插接位置流出,提高内侧边的密封性。
[0076]所述底座21外侧向下延伸有外卡壁27,底座21中间位置向下延伸有内卡壁28,外卡壁27与内卡壁28之间间隔有桶壁槽26,
[0077]内卡壁28与外卡壁27间隔形成桶壁槽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