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8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包括具有多个车库的停车区域的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在横动(traverse)装置的两侧对置设置具有3层4列车库(托板)的停车区域,在该横动装置的一端设有升降装置(日本特开平8-260743号公报)。
所述停车区域,在上层和下层分别具有4个升降托板(pallet),在作为驶入层的中层具有3个横移托板。各个上层的升降托板通过上层用升降部能够在上层和中层之间升降。各个下层的升降托板通过下层用升降部能够在下层和中层之间升降。各个中层的横移托板通过横移部能够横移。
在使车辆入库到托板上的情况下,将上层或者下层的空的升降托板、或者中层的空的横移托板配置到所述停车区域的驶入层。然后,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横动装置上,所述横动装置横移,以将所述车辆配置到所述停车区域的驶入层的前方。然后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空的托板上。
在使车辆从托板出库的情况下,使要出库的所述车辆所在的所述升降托板或者所述横移托板配置到所述停车区域的驶入层。然后,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横动装置上,所述横动装置横移,以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升降装置上。然后,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使所述车辆出库。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中,由于在所述横动装置的上侧没有设置所述车库,因而所述车辆的收容率较低。
另外,驾驶者必须驾驶所述车辆在所述横动装置和所述托板之间移动,驾驶者须留在车内,既危险又不方便。并且还需要设置供驾驶者行走移动用的通道或台阶,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车辆的收容率。
另外,由于除所述横动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以外的所述升降托板和所述横移托板也需要横移或升降的驱动部,因此使立体停车装置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能够提高车辆的收容率、安全方便、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域,其具有配置在最下层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道,以及在该车道的上侧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1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第二区域,其与该第一区域在左右的一个方向上相邻,并具有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搬送体,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用于对车辆和托板一起进行搬送;所述搬送体,具有行驶部,其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沿前后方向行驶;升降部,其可自由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行驶部上,并使所述托板升降;所述升降部具有托板移动部,所述托板移动部用于使所述托板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在使所述车辆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进入所述车库的情况下,所述搬送体通过所述托板移动部,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移动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一起),并载置到所述升降部上。然后,所述搬送体通过所述行驶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行驶,以搬运所述车辆。之后,所述搬送体通过所述升降部使所述车辆接近所述车库,再通过所述托板移动部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车库。
另一方面,在使所述车辆从所述车库出库到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的情况下,所述搬送体使所述升降部接近所述车辆,并通过所述托板移动部将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一起)从所述车库移动到所述升降部。然后,所述搬送体通过所述行驶部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行驶,以搬运所述车辆。之后,所述搬送体通过所述托板移动部将所述车辆移动到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
另外,在使所述车辆在一层的所述车库中出入库时,可以不进行通过所述升降部使所述车辆和所述托板一起升降的步骤。
另外,由于可以在所述车道的上侧设置所述车库,因此所述车辆的收容率高。并且对于驾驶者,由于不需要驾驶所述车辆出入库,因而安全且方便。另外,可以将横移或升降的驱动部集中设置在所述搬送体上,从而能够降低立体停车装置的成本。
这样,所述搬送体一边进行自身的行驶一边进行升降地移动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一起),因此不需要通过(像智力玩具(puzzle)一样)复杂地重新排列所述车库彼此来使所述车辆出入库,因而即使所述车库的数量增加,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所述车辆出入库。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中,所述托板移动部具有第一工作台,其使所述托板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工作台,其用于使所述托板沿左右方向移动。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对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的作用进行了区别,因此即使所述第一工作台或所述第二工作台发生故障等,也能够对所述第一工作台或所述第二工作台进行更换,避免浪费。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中,具有工作台升降控制部,其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升降,所述工作台升降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工作台比所述第二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另一方面,使所述第二工作台比所述第一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在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使所述托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工作台比所述第二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使所述托板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工作台比所述第一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这样能够可靠地移动所述托板。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中,所述第一工作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引导所述托板的导向部;夹持所述托板并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夹持部;所述第二工作台具有沿左右方向引导所述托板的导向部;夹持所述托板并使其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夹持部。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能够准确地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托板。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能够准确地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托板。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中具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在左右的另一方向上相邻,并具有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
根据该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左右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因此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配置合理,从而能够在有效地增加所述车库的数量的同时,能够高效地进行所述车辆的出入库。
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在所述车道的上侧设置所述车库,因而所述车辆的收容率高。并且,对于驾驶者,由于不需要驾驶所述车辆出入库,因而安全且方便。另外,可以将横移或升降的驱动部集中设置在所述搬送体上,从而能够降低立体停车装置的成本。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立体停车装置的正视图。
图3A是沿图1中的A-A线的侧视图。
图3B是沿图1中的B-B线的侧视图。
图4A是主要部分放大的俯视图。
图4B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
图5是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
图6A是搬送体的俯视图。
图6B是搬送体的正视图。
图6C是搬送体的侧视图。
图7A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正视图。
图7B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俯视图。
图7C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侧视图。
图8A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正视图。
图8B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侧视图。
图9是兼用于搬送体和托板的作用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
图10A是表示入库的第一步骤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入库的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图10C是表示入库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图11A是表示入库的第一步骤的说明图。
图11B是表示入库的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1搬送体;3行驶部;4升降部;5托板移动部;6托板;7工作台升降控制部;10第一工作台;11导向部;12夹持部;20第二工作台;21导向部;22夹持部;S(S1~S44)车库;R车道;Z1第一区域;Z2第二区域;Z3第三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表示立体停车装置的正视图。图3A表示沿图1中的A-A线的侧视图,图3B表示沿图1中的B-B线的侧视图。
该立体停车装置具有配置在地面上的第一区域Z1、第二区域Z2和第三区域Z3。所述第二区域Z2与所述第一区域Z1在左右的一个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三区域Z3与所述第一区域Z1在左右的另一方向上相邻。
所述第一区域Z1包括配置在最下层的车道R、和配置在该车道R的上侧的多个车库S。即,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一层具有所述车道R,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二层具有所述多个车库S。
所述多个车库S,配置为在上下方向有1层和在前后方向有8列。所述多个车库S在图中用S37~S44表示。与所述前后方向的车库S并排地设置有与所述车库S的大小大致相同的空间N。
所述各车库S可以沿着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即,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车库S是可动式车库。并且,通过将所述车库S移动到所述空间N,能够使所述各车库S错开。
所述车道R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车道R上配置有用于搬送(未图示的)车辆的搬送体1。
所述第二区域Z2包括配置为在上下方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有9列的多个车库S。所述多个车库S在图中用S1~S18表示。即,在所述第二区域Z2的一层具有9个车库S(偶数S2、S4、…、S18),在所述第二区域Z2的二层具有9个车库S(奇数S1、S3、…、S17)。所述各车库S被固定(即,为固定式车库)。
与所述第二区域Z2一样,所述第三区域Z3包括配置为在上下方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有9列的多个车库S。所述多个车库S在图中用S19~S36表示。即,在所述第三区域Z3的一层具有9个车库S(偶数S20、S22、…、S36),在所述第三区域Z3的二层具有9个车库S(奇数S19、S21、…、S35)。所述各车库S被固定(即,为固定式车库)。
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车道R的前方,设有用于(未图示的)车辆出入库的出入库区域Z0。
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车道R、所述第二区域Z2的最下层、所述第三区域Z3的最下层以及所述出入库区域ZO位于大致同一水平面。
如图4A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俯视图以及图4B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所示,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可动式车库S为前后侧开口的箱体。在所述各车库S内配置有托板6。即,在所述车库S内设置有在前后方向旋转的滚子(roller)80,在该滚子80上载置有所述托板6。
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的所述固定式车库S为在所述第一区域Z1侧开口的箱体。在所述各车库S内配置有托板6。即,在所述车库S内设置有在左右方向旋转的滚子70,在该滚子70上载置有所述托板6。
在所述托板6上载置有(未图示的)车辆,所述托板6与车辆一起由所述搬送体1搬送。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车道R具有凹部,在该凹部中可自由行驶地配置有所述搬送体1。
所述固定式车库S在所述第一区域Z1侧设有支柱71。在该支柱71的上部安装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移轨道72。该横移轨道72例如是H型钢。
所述可动式车库S在前后方向的一端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81。在该轴81的两端安装有滚轮82。另外,所述可动式车库S在前后方向的另一端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具有在前后方向旋转的滚轮83。所述滚轮82、83载置在所述横移轨道72上,所述可动式车库S在所述横移轨道72上移动。
如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所示,在所述轴81上设有链轮84。在所述可动式车库S的箱体上安装有电动机85。在该电动机85的驱动轴上设有链轮86。所述轴81的链轮84和所述电动机85驱动轴的链轮86通过链87连接。另外,通过所述电动机85的驱动,所述轴81和所述滚轮82旋转,从而,所述可动式车库S在所述横移轨道72上行驶。
如图6A中的俯视图、图6B中的正视图以及图6C中的侧视图所示,所述搬送体1具有行驶部3,其在所述车道R上沿前后方向行驶;以及升降部4,其可自由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行驶部3上,并使(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所述托板6升降。
驱动所述行驶部3和所述升降部4的未图示的驱动部例如是液压单元、阀、缸(cylinder)或者链等。
所述行驶部3具有架台31;安装在该架台31的下表面的、沿前后方向旋转的滚子32;以及安装在所述架台31的上表面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轨道33。所述升降轨道33例如是H型钢,设置在所述架台31的四角处。
所述升降部4具有架台41和载置在该架台41上的托板移动部5。所述架台41具有沿所述升降轨道33行驶的滚子。
所述托板移动部5用于使所述托板6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托板移动部5具有用于使所述托板6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工作台10,以及用于使所述托板6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第二工作台20。
所述第一工作台10形成为小于所述架台41的矩形。所述第一工作台10在左右具有矩形的孔部,矩形的所述第二工作台20分别位于该左右孔部内。
所述第一工作台10具有沿前后方向引导所述托板6的导向部11,以及夹持所述托板6并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夹持部12。
所述导向部11分别在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左右端部沿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所述导向部11是沿前后方向旋转的滚子。
所述夹持部12在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中央部的前后背靠背地配置有2个。所述夹持部12沿前后方向伸缩。即,所述夹持部12具有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伸缩机构(pantograph)13;使该伸缩机构13伸缩的缸14;以及卡定部15,其设置在所述伸缩机构13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托板6卡定。另外,通过所述缸14的缩短,所述伸缩机构13伸长;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缸14的伸长,所述伸缩机构13收缩。
所述第二工作台20具有沿左右方向引导所述托板6的导向部21;以及夹持所述托板6并使其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夹持部22。
所述导向部21分别在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前后端部沿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所述导向部21是沿左右方向旋转的滚子。
所述夹持部22配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中央部。所述夹持部22沿左右方向伸缩。即,所述夹持部22具有配置为沿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机构23;使该伸缩机构23伸缩的缸24;以及卡定部25,其设置在所述伸缩机构23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托板6卡定。另外,通过所述缸24的缩短,所述伸缩机构23伸长;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缸24的伸长,所述伸缩机构23收缩。
如图6A所示,设置有工作台升降控制部7,其用于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和所述第二工作台20升降。所述工作台升降控制部7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比所述第二工作台20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6载置到所述第一工作台10上;另一方面,使所述第二工作台20比所述第一工作台10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6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另外,也可以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或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任一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其相对于另一方朝上侧突出。
如图7A中的正视图、图7B中的俯视图和图7C中的侧视图所示,所述托板6在背面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61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62。所述第一导槽61能够与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导向部11嵌合,所述第二导槽62能够与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导向部21嵌合。另外,在图7B中,为了易于理解,用虚线表示所述托板6的背面。
另外,在通过(图6A中的)所述工作台升降控制部7将所述托板6载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导向部21与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二导槽62嵌合,从而通过所述导向部21支承所述托板6。此时,所述托板6仅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在通过(图6A中的)所述工作台升降控制部7将所述托板6载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台10上的情况下,如图8A中的正视图和图8B中的侧视图所示,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导向部11与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一导槽61嵌合,从而通过所述导向部11支承所述托板6。此时,所述托板6仅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这里,如图7B所示,对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夹持部22的所述卡定部25进行说明。另外,图6A中所示的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夹持部12的所述卡定部15,与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卡定部2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将所述托板6载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卡定部25卡定所述托板6。
具体而言,如图9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正视图所示,所述卡定部25具有沿上下方向进退的销部26。该销部26例如由液压缸或螺线管等驱动。在所述托板6的背面具有与所述卡定部25的所述销部26嵌合的孔部63。
另外,在将所述托板6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之后,将所述销部26插入所述孔部63中,从而将所述托板6与所述夹持部22连接起来。
这样,在通过所述夹持部22夹持所述托板6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夹持部22(所述伸缩机构23)沿左右方向伸缩,能够使所述托板6沿左右方向移动。
下面,对该立体停车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车辆在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的车库S进行出入库的情况进行说明。
代表性地,如图10A所示,对车辆入库到所述第二区域Z2的车库S9的情况进行说明。使所述搬送体1接近所述出入库区域Z0。然后,通过所述搬送体1将处在所述出入库区域ZO中的车辆和托板一起引入。
此时,如图6A所示,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比所述第二工作台20向上侧突出,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夹持部12引入所述托板。这样,如图8A所示,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一导槽61与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导向部11嵌合,从而能够容易地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托板6。
另外,也可以在将所述托板6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台10上后,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和所述第二工作台20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导向部21与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二导槽62嵌合,从而使所述托板6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10(所述导向部11)和所述第二工作台20(所述导向部21)定位。
另外,如图10A所示,使所述第一区域Z1的可动式车库S顺次移动,以使与所述车库S9相邻的部分成为空间N。此时,如图4A所示,所述可动式车库S在所述横移轨道72上行驶。
然后,使所述搬送体1在所述车道R上行驶,如图10B所示,将所述搬送体1配置到所述空间N的正下方。之后,如图10C所示,升高所述搬送体1使其接近所述车库S9。此时,如图6B所示,通过所述搬送体1的所述升降部4,使车辆与托板一起上升。
然后,如图10C所示,通过所述搬送体1,使车辆与托板一起从左右方向入库到所述车库S9中。
此时,如图6A所示,使所述第二工作台20比所述第一工作台10向上侧突出,以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夹持部22将所述托板推出。这样,如图7A所示,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二导槽62与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导向部21嵌合,从而能够容易地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托板6。另外,如图4B所示,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二导槽62与所述车库S内的所述滚子70嵌合,从而能够使所述托板6顺利地入库。
另一方面,在使车辆从所述车库S9出库的情况下,按照与入库到所述车库S9中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可,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中的其它车库S的出入库,与在所述车库S9的出入库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当使所述车辆在一层的所述车库S出入库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通过所述升降部4使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6一起升降的步骤。
下面,对使车辆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车库S出入库的情况进行说明。
代表性地,如图11A所示,对使车辆入库到所述第一区域Z1的车库S40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使所述搬送体1接近所述出入库区域Z0,通过所述搬送体1将处于所述出入库区域Z0中的车辆与托板一起引入。
然后,使所述第一区域Z1的可动式车库S顺次移动,以使与所述车库S40相邻的部分成为空间N。然后,使所述搬送体1在所述车道R上行驶,将所述搬送体1配置到所述空间N的正下方。然后,如图11B所示,升高所述搬送体1以使其接近所述车库S40。在此之前的步骤与使用图10A~图10C进行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如图11B所示,通过所述搬送体1使车辆与托板一起从前后方向入库到所述车库S40中。
此时,如图6A所示,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比所述第二工作台20向上侧突出,以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夹持部12将所述托板推出。这样,如图8A所示,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一导槽61与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导向部11嵌合,从而能够容易地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托板6。另外,如图4B所示,所述托板6的所述第一导槽61与所述车库S内的所述滚子80嵌合,从而能够使所述托板6顺利地入库。
另一方面,在使车辆从所述车库S40出库的情况下,按照与入库到所述车库S40中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可,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其它车库S的出入库,与在所述车库S40的出入库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使所述车辆在一层的所述车库S出入库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通过所述升降部4使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6一起升降的步骤。
根据所述结构的立体停车装置,能够在所述车道R的上侧设置所述车库S,因而所述车辆的收容率高。另外,对于驾驶者,由于不需要驾驶所述车辆出入库,因此安全且方便。另外,可以将横移和升降的驱动部集中设置在所述搬送体1上,能够降低立体停车装置的成本。
这样,所述搬送体1一边进行自身的行驶一边进行升降地移动所述车辆(与所述托板6一起),因此不必通过(像智力玩具那样)复杂地重新排列所述车库S彼此来使所述车辆出入库,因而即使所述车库S的数量增加,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所述车辆出入库。
另外,由于对所述第一工作台10和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作用进行了区别,因此即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或所述第二工作台20发生故障,也能够对所述第一工作台10或所述第二工作台20进行更换,避免浪费。
另外,在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10使所述托板6沿前后方向移动时,使所述第一工作台10比所述第二工作台20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6载置到所述第一工作台10上。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20使所述托板6沿左右方向移动时,使所述第二工作台20比所述第一工作台10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6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这样,能够可靠地移动所述托板6。
另外,通过所述第一工作台10的所述导向部11和所述夹持部12,能够准确地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托板6。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20的所述导向部21和所述夹持部22,能够准确地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托板6。
另外,由于在所述第一区域Z1的左右设置有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区域Z1、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配置合理,因此能够在有效增加所述车库S的数量的同时,能够高效地进行所述车辆的出入库。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一区域Z1的所述车库S,只要在所述车道R的上侧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1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即可。另外,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的所述车库S,只要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即可。此外,也可以仅具有所述第二区域Z2或所述第三区域Z3中的任一方。
另外,所述出入库区域Z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所述第一区域Z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区域Z2或所述第三区域Z3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另外,代替所述第一工作台10和所述第二工作台20,也可以通过一个工作台来使所述托板6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域,其具有配置在最下层、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道,以及在该车道的上侧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1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第二区域,其与该第一区域在左右的一个方向上相邻,并且具有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搬送体,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用于对车辆和托板一起进行搬送;所述搬送体具有行驶部,其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车道上沿前后方向行驶;升降部,其可自由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行驶部上,并且使所述托板升降;所述升降部具有托板移动部,所述托板移动部用于使所述托板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移动部具有第一工作台,其用于使所述托板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二工作台,其用于使所述托板沿左右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台升降控制部,其有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升降,所述工作台升降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工作台比所述第二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另一方面,使所述第二工作台比所述第一工作台向上侧突出,以将所述托板载置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引导所述托板的导向部;夹持所述托板并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夹持部;所述第二工作台具有沿左右方向引导所述托板的导向部;夹持所述托板并使其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夹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三区域,其与所述第一区域在左右的另一方向上相邻,并且具有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至少有2层和在前后方向至少有1列的车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够提高车辆的收容率,安全且方便,并能够降低成本。使第一区域(Z1)、第二区域(Z2)和第三区域(Z3)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区域(Z1)具有位于一层的车道(R)和位于二层的车库(S)。所述第二区域(Z2)和所述第三区域(Z3)在一层和二层具有车库(S)。在所述车道(R)上配置有用于对车辆和托板一起进行搬送的搬送体(1)。该搬送体(1)一边进行自身的行驶一边进行升降地移动所述车辆。这样,能够在所述车道(R)的上侧设置所述车库(S),因此所述车辆的收容率高。另外,对于驾驶者,由于不需要驾驶所述车辆出入库,因此安全且方便。另外,能够将横移和升降的驱动部集中设置在所述搬送体(1)上,从而能够降低立体停车装置的成本。
文档编号E04H6/18GK1814966SQ20061000298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
发明者河野雅浩, 中村明, 浅野正春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