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39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该立体停车装置例如具备以前后方向2列以上(包括2列,下同)、左右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停车区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立体停车装置,以左右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方式配置停放车辆的停车区域,该立体停车装置具备承载车辆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横移的横移用托板;承载车辆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升降的升降用托板,该立体停车装置将上述车辆与上述托板一起配置在上述各停车区域中(特开平6-14663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立体停车装置中,由于在上述托板上没有步行用台阶,因而驾驶员在承载于上述托板的上述车辆和该立体停车装置的外侧往返时,必须在上述托板的上面行走,因而存在行走困难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托板上仅设置步行用台阶的话,该步行用台阶不会突出(进入)到左右方向邻接的上述停车区域中,从而与配置于该邻接的停车区域的上述托板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存在物品从该间隙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而损伤车辆、以及被该间隙剐住脚的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往返于停放的车辆时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行走,并且可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中的立体停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具备以前后方向2列以上(包括2列,下同)、左右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停车区域,其特征在于,具备横移用载车板,配置在上述多个停车区域内的第1停车区域,使该第1停车区域在左右方向上横移,并且承载车辆;
载置车辆升降用的载车板,使该升降用载车板升降的升降装置;上述横移用载车板具备在左右方向突出的台阶(step);该台阶突出到与上述第1停车区域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第2上述停车区域中,该突出的台阶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的附近。
这里,所谓前后方向是指承载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或者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上的上述车辆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所谓左右方向是指承载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或者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上的上述车辆的左右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突出到与上述第1停车区域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第2上述停车区域中,该突出的台阶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的附近,因而驾驶员在上述车辆和该立体停车装置外侧往返时,可以在上述台阶上行走,从而可以安全且容易地步行,所述车辆承载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或者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上。此外,还可以让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之间的间隙很小,从而可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中,并且不会被该间隙剐住脚。
此外,在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与配置于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上下重叠,并且不产生间隙。
根据该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之间没有间隙,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中,而且,还能够防止雨水捎进下侧的停车区域中。
此外,在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具备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其在使上述车辆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后方的第3停车区域出入库时,控制上述横移用载车板,使其在左右方向移动,以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不突出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中。
根据该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具备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因而在使上述车辆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出入库时,可以防止上述车辆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进行上述车辆的出入库。
此外,在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具备支撑板,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配置成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下侧重叠,并且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与上述第2停车区域往复移动;升降装置控制部,在使上述车辆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后方的上述第3停车区域出入库时,对上述升降装置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升降;支撑板控制部,在使上述车辆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后方的上述第3停车区域出入库时,对让上述支撑板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支撑板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
根据该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装置,由于具备上述升降装置控制部和上述支撑板控制部,因而在使上述车辆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出入库时,通过上述升降装置控制部来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升降,通过上述支撑板控制部使上述支撑板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中,通过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在左右方向上横移,以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不突出于上述第2停车区域中,因而能够可靠地让车辆出入库。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装置,上述横移用载车板的台阶突出到与上述第1停车区域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第2上述停车区域中,该突出的台阶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的附近,因而能够在往返于停放的车辆时安全且很容易地步行,从而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从图1中A-A方向上看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立体停车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剖面图。
图4是横移用载车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立体停车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剖面图。
标号说明1、横移用载车板2、支撑板 3、升降用载车板4、升降装置5、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 6、支撑板控制部7、升降装置控制部 11、台阶 C、车辆S、停车区域S1、第1停车区域S2、第2停车区域S3、第3停车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从图1中A-A方向上看的侧视剖面图。该立体停车装置以前后方向2列以上、左右方向2列以上、上下方向2列以上的方式配置多个停放车辆C的停车区域S。
这里,所谓前后方向是指停放在上述停车区域S中的上述车辆C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所谓左右方向是指停放在上述停车区域S中的上述车辆C的左右方向,箭头F方向表示前方,箭头B方向表示后方,箭头R方向表示右方,箭头L方向表示左方。
更具体地说,该立体停车装置是地下2层及地上2层、前后方向2列、左右方向2列的纵列停车式建筑物,在各层及各列上具有上述停车区域S。该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多根柱子8,在该多根柱子8之间形成有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停车区域S。也就是说,该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停车区域S由上述多根柱子8划分。另外,在图1及图2中,地上1层表示为1F,地上2层表示为2F,地下1层表示为B1F,地下2层表示为B2F。
并且,上述车辆C从地上1层向规定位置(规定层及规定列)的上述停车区域S中入库,另一方面,从规定位置(规定层及规定列)的上述停车区域S向地上1层出库。
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具备承载上述车辆C的升降用载车板3,让该升降用载车板3升降的升降装置4,让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横向运动的传送器9。配置在地上1层前列左侧的上述停车区域S(以下称为第1停车区域S1),同时,载置上述车辆C的横向运动的载车板1,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S1中配置成与上述横向运动的载车板1下侧相重叠的支撑板2。
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及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数量与上述立体停车装置可收容的上述车辆C台数相一致,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及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分别搭载有一台上述车辆C。
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及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设置成能够承载上述车辆C并能够使该车辆C升降或横移的尺寸和强度。此外,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及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即使在上述车辆C为4吨卡车的情况下,也可容纳该车辆C的尺寸。
上述升降装置4配置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各列上,从下侧将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抬起,使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升降。更具体地说,上述升降装置4具备(图中未示的)电机等驱动源;直接支撑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支撑部件41;连接上述驱动源和上述支撑部件41的链条传递部42(具有链轮及链条)。
上述传送器9配置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地下1层及地下2层的各停车区域S中,使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与上述车辆C一起)向左右方向邻接的上述传送器9(上述停车区域S)横移。上述传送器9以与上述车辆C的前轮及后轮分别对应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对,使上述车辆C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上述升降装置4的支撑部件41配置成能在上述前后的传送器9、9之间通过。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要比载置该升降用载车板3的上述前后的传送器9、9的前后方向的外形(外侧)尺寸要大。
这里,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优选在地下1层和地下2层区别使用。也就是说,地下2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成比地下1层的前后的传送器9、9之间的距离要小,地下2层的前后的传送器9、9前后方向的外形(外侧)尺寸设定成比地下2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前后方向的尺寸要小。
由此,在用上述升降装置4升降地下2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时,不会与地下1层的前后的传送器9、9发生干涉,就可使地下2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在地上1层和地下2层之间往复移动。当然,地下1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架在地下1层的前后的传送器9、9上,不会下降到地下2层。
另外,也可以将地下1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和地下2层用的升降用载车板3前后方向的尺寸作成相同,这时,将地下1层的前后的传送器9、9做成可以接近或离开。
上述传送器9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尺寸较长的安装部件35;多个辊子30,在该安装部件35的左右方向上并列,同时,直接支撑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安装在上述各辊子30上的(图中未示的)链轮;(图中未示的)电机等驱动源;与该驱动源相连接的(图中未示的)驱动链轮;以及悬架在该驱动链轮及上述各辊子30的链轮上的(图中未示的)链条。上述辊子30以让上述辊子30的轴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安装部件35上。
并且,通过上述驱动源驱动上述驱动链轮旋转,使上述链条运动,从而使上述各辊子30旋转,利用上述多个辊子30使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与上述车辆C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横移。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具备承载上述车辆C的、前后方向尺寸较长的大致平板状的本体部10;步行用台阶11、11,其分别(通过螺栓等)安装在该本体部10左右端缘上,在左右方向突出,在前后方向尺寸较长;轴部12、12,分别安装在上述本体部10的左右端部上并可绕前后方向的轴线旋转,在前后方向尺寸较长;分别安装在该轴部12的前后两端的辊子部13、13;电机等驱动源14,安装在上述本体部10(的上面),并且使一侧的上述轴部12通过链条等进行旋转。
这里,在地上1层和地下1层之间,在上述停车区域S的前后,长尺寸的导轨50在左右方向上架设在上述多根柱子8上。该导轨50是例如断面为H形的H钢,具备上侧水平板、下侧水平板、连接上述上侧水平板和上述下侧水平板的中间垂直板。
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前后辊子部13分别承载于上述前后的导轨50的上侧水平板的上面,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S1中,沿着上述导轨50在左右方向上横移。
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突出到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在左右方向邻接的地上1层的前列右侧的上述停车区域S(以下,称为第2停车区域S2)中,该突出的台阶11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附近。
这样,由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突出到第2停车区域S2中,该突出的台阶11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附近,因而驾驶员在上述车辆C和该立体停车装置外侧往返时,可以在上述台阶11上行走,从而可以安全且容易地步行,上述车辆C承载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或者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上。此外,还可以让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之间的间隙很小,从而可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S中,也不会被该间隙剐住脚。
上述支撑板2具备承载上述车辆C的、前后方向尺寸较长的大致平板状的本体部20;在前后方向尺寸较长(图中未示)的轴部,其分别安装在该本体部20左右端部上并可绕前后方向的轴旋转;分别安装在该轴部的前后两端的辊子部23、23;以及使上述轴部旋转(图中未示)的驱动源。
上述支撑板2的前后的辊子部23分别承载于上述前后的导轨50的下侧水平板的上面,上述支撑板2沿着上述导轨50使上述第1停车区域S1和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该立体停车装置具备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5,控制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以使其在左右方向横移;升降装置控制部7,对上述升降装置4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升降;支撑板控制部6,对让上述支撑板2进行控制,以使其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S1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上移动。
下面,对如下方法进行说明,即,使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使上述车辆C从第2停车区域S2的前方,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后方的地上1层的后列右侧的上述停车区域S中(以下,称为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的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突出到第2停车区域S2中,与配置于该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接近。
而后,通过上述升降装置控制部7控制上述升降装置4,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下降(以下,称为第1步骤)。于是,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底板一侧形成空间。
并且,如图5所示,通过上述支撑板控制部6对上述支撑板2进行控制,以使支撑板2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向右侧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以下,称为第2步骤)。于是,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底板一侧的空间中配置上述支撑板2,该支撑板2成为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底板。
而后,通过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5控制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使其向左侧移动,以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不突出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中(以下,称为第3步骤)。更具体地说,不让上述台阶11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和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之间的上述柱子8向第2停车区域S2一侧突出。并且,使上述车辆C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前方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S2中出入库。
这样,在上述车辆C出入上述第3停车区域S3时,通过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5,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不会突出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中,因而可以防止上述车辆C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进行上述车辆C的出入库。
另外,在上述车辆C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之后,使上述车辆C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其他的升降用载车板3出入库的情况下,依次进行上述第3步骤、上述第2步骤以及上述第1步骤。
此外,在上述车辆C向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入库之后,也可以使上述车辆C向上述第3停车区域S3之外的其他停车区域S移动。此外,在使上述车辆C从上述第3停车区域S3之外的其他停车区域S向第3停车区域S3移动之后,也可以让上述车辆C从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库。
(第2实施例)作为该立体停车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虽然图中未示,但是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与配置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上下重叠,并且不产生间隙。
这样,由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之间没有间隙,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S中,而且,还能够防止雨水捎进下侧的停车区域中。
并且,对如下方法进行说明,即,在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与配置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下侧相重叠的情况下,使上述车辆C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前方,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的方法,首先,通过上述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5,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不突出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中(上述第3步骤),然后,通过上述升降装置控制部7,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下降(上述第1步骤),通过上述支撑板控制部6使上述支撑板2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上述第2步骤),使上述车辆C从第2停车区域S2的前方,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作为上述升降装置4,可以采用驱动上述支撑部件41的液压缸或者电动缸来代替上述链条传递部42。此外,上述升降装置可以是如下构成的升降机结构,即,其具备绳缆;悬挂在该绳缆一端的平衡重;支撑部件,悬挂在上述绳缆的另一端,并且支撑上述升降用载车板;以及悬架在上述绳缆上并驱动上述绳缆的驱动轮;其通过上述驱动轮的旋转,使上述支撑部件以及上述升降用载车板升降。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停车区域S以前后方向3列以上、左右方向3列以上、上下方向3列以上的方式配置。此外,也可以使上述车辆C从第2停车区域S2的右侧,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具备以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均为至少2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停车区域(S),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横移用载车板(1),配置在上述多个停车区域(S)内的第1停车区域(S1)上,使该第1停车区域(S1)在左右方向上横移,并且承载车辆(C);承载车辆(C)的升降用载车板(3);使该升降用载车板(3)升降的升降装置(4);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具备在左右方向突出的台阶(11);该台阶(11)突出到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在左右方向邻接的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中,该突出的台阶(11)的前端位于配置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横移用载车板控制部(5),其在使上述车辆(C)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后方的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时,控制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使其在左右方向移动,以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不突出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支撑板(2),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S1)配置成与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下侧重叠,并且在上述第1停车区域(S1)与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往复移动;升降装置控制部(7),其在使上述车辆(C)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后方的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时,对上述升降装置(4)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停车区域(S2)的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升降;支撑板控制部(6),在使上述车辆(C)通过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在上述第2停车区域(S2)后方的上述第3停车区域(S3)出入库时,对上述支撑板(2)进行控制,以使上述支撑板(2)从上述第1停车区域(S1)移动到上述第2停车区域(S2)。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其在往返于停放的车辆时能够安全且很容易地步行,并可防止物品掉到下侧的停车区域中。该立体停车装置具备横移用载车板(1)、与该横移用载车板(1)邻接的升降用载车板(3)。该横移用载车板(1)具有步行用的台阶(11),该台阶(11)向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一侧突出,并且位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的附近。这样,可以使上述横移用载车板(1)的台阶(11)与上述升降用载车板(3)之间的间隙很小。
文档编号E04H6/18GK1727610SQ20051007693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国重义文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