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及其托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车 的托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建筑工程机械尤其是搅 拌车的需求日益增大。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结构 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搅拌车为用于运送混凝土等材料混合物的建筑用工程机械,通常 包括倾斜设置于混凝土搅拌车底盘14上的搅拌筒11,该搅拌筒11的 内壁固定有螺旋曲面状的搅拌叶片(图中未示出),其低端通过法兰和 减速器固定于拖车底盘14上,其高端通过托轮12固定在混凝土搅拌 车的副车架上,该副车架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搅拌筒11的高端设置有 进料斗13,被运送的混凝土等材料通过该进料斗13以及进料斗13下 方的卸料溜槽(图中未示出)进入搅拌筒。
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11会始终保持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 等材料不会发生凝固。运送完成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11的内 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等材料占用空间,从而避免搅拌筒11的有效容 积的减小。
搅拌筒11的高端一般通过设置于搅拌筒周向上的搅拌轨道支撑 于托轮12,在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搅拌筒11的不停转 动,搅拌轨道与托轮12之间必然存在无法消除的摩擦力;托轮12难 以得到有效地保护,经过一定的使用周期,托轮12将受到较为严重的 磨损,必须要及时更换;同时,作为支撑件,托轮25不可避免地受到 搅拌筒施加于其上的压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托轮的使用寿命。因此, 托轮12就成为混凝土搅拌车中的主要耗材之一,由于其消耗量较大且 换下的托轮12再利用的价值较低,托轮12的频繁更换必然显著地增加了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并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因此,如何减少托轮的消耗,进而降低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和维 护成本,就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其在使用过 程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 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其使用和维护的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 轮,用于支撑搅拌筒的高端,包括直接支撑所述搅拌筒的外圏,以及 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内部的内圈,所述内圏通过支承轴支撑 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底盘。
优选地,所述内圏的外壁与所述外圏的内壁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外圏与所述内圈之间具有防松装置。
优选地,所述防松装置为紧定螺钉。
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径向厚度为18mm 22mm。 优选地,所述外圏的径向厚度为2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托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托轮包括外圏和内圈,其中,内圏与外圈可 拆装地套装于一体,且通过轴承与沿托轮轴向延伸的支承轴固定连接,
并通过该支承轴支撑于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上;该托轮具有分体式 结构,其外圏可以与内圈相分离。由于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 搅拌轨道主要与托轮的外圈发生摩擦,从而造成外圈的严重磨损而影 响外圏的使用寿命,但是托轮的内圏由于其位于托轮的内部,基本不 会受到磨损,这样,当托轮的外圈由于磨损等原因而达到使用寿命后, 单独更换外圈,而内圈可以继续使用,避免了托轮材料的浪费,从而 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圈可以紧密地套装于内圈的外 部,外圈与内圈同轴设置且内圈的外壁与外圈的内壁过盈配合。这样,由于内外圏之间为过盈配合,需要将外圈预热后才能套装于内圈外部, 对外圏会产生沿其径向向外的预应力,该预应力与托轮和搅拌筒之间 产生的压应力相反,从而改善了外圈表面的应力状态,提高外圏的使 用寿命,进而提高托轮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外圈和内圏之间设置有防松装 置,这样,避免了外圈在工作过程中的脱落,提高了托轮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系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 一 种托轮,其在混凝土搅拌车的使用过 程中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 述托轮的混凝土搅拌车,其维护的成本较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 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系一种具体实 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托轮25 —般用于
混凝土搅拌车中,位于搅拌筒11的高端的下方并用于通过搅拌轨道对 搅拌筒11的高端进行支撑,其外壁在搅拌车的运输过程中与沿搅拌筒 11周向设置的搅拌轨道111相接触。托轮25包括外圈251和内圈252, 上述外圏251和内圏252可拆装地套装于一体,其外圈251通过搅拌轨道lll支撑搅拌筒,外圈251的内部同轴地套装有内圏252,内圈 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并能够绕上述支承 轴23周向转动。
上述内圈252可以通过轴承24与沿其轴向延伸的支岸义轴23连接。 上述外圏251不局限于一层,也即上述外圈251还可以进一步包 括可拆装地套装与 一体的第 一外圏和第二外圈,当位于外部的第 一外 圈发生磨损后,可以先将该第一外圏拆下,继续使用至第二外圈也磨 损后再更换外圈,这样,可以缩短托轮25的维护时间,从而提高托轮 25的工作效率。
相应地,上述内圈也不局限于一层,也即上述内圈也可以进一步 包括可拆装地套装于一体的第一内圏和第二内圈。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上述内圏和外圈也可以包括更多的 层数。
上述外圈251的材料可以为45号优质结构钢,该种中碳钢材料 不仅强度、硬度较高,且兼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具有较为优良的综 合性能,该种材料的疲劳寿命较高,且抗磨损能力较强,进一步提高 了托轮25的使用寿命。
上述外圈251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就有较好综合性能的金属材 料,例如40Cr等。
上述外圏251应用的45号优质结构钢可以经过表面淬火、喷涂 等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外圈的表面硬度以及耐磨性等,从而提高其综 合性能,进而延长外圏251的使用寿命。
上述内圏252的材料可以为Q345,该种低合金结构钢的价才各相对 较为低廉,虽然其表面硬度等综合力学性能不如45号优质结构钢等材 料,但是内圈252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较低,使用Q345不仅能 够满足内圈252的强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的要求,又能够降低加工费 用,提高托轮25的经济性。
上述内圈252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满足内圏252^f吏用要求的结构 钢,例如Q235等。上述托轮25的数目 一般为两个,分别设置与搅拌筒高端的两侧, 以便对搅拌筒的高端平衡的支撑。
由于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轨道主要与托轮25的外 圈251发生接触,从而造成外圈251的严重磨损而影响外圈251的使 用寿命,但是托轮25的内圈252由于其位于托轮25的内部,基本不 会受到磨损,这样,当托轮25的外圏251由于磨损等原因而达到使用 寿命后,只需单独更换外圈251,而内圈252可以继续使用,提高了 托轮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托轮25的材料的浪费,从而显著降低了混凝 土搅拌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还可以对上述托4仑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托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内圈252同轴地套装于外圏251 的内部,并且内圏252的外壁与外圏251的内壁为过盈配合,以保i正 二者的紧密连接。为了实现外圈251与内圈252的过盈配合,常规的 方式为先将外圏251加热,达到一定的热胀程度后,将外圏251套装 于内圈252的外部,待外圈251冷却后即可实现与内圏252的紧密配 合。这样,由于内、外圏之间存在过盈配合,对外圏251会产生沿其 径向向外的预应力,该预应力与托轮和搅拌筒之间产生的压应力相反, 从而改善了外圈251表面的应力状态,提高外圈251的使用寿命,进 而提高托轮25的使用寿命。
上述外圏251的径向厚度可以为18mm 22mm,在此尺寸范围内 能够较好地实现使用目的,并且使得淬火操作简化,且淬火质量相对 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圈251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淬火处理 的成本。
上述外圈251的径向厚度可以具体为20mm,该尺寸的使用效果 更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淬火质量。
相对外圈251的径向厚度,上述内圏252的径向厚度可以4交大, 由于其使用的结构钢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等指标相对较低,增大其
7厚度能够改善其力学性能,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上述外圈251与内圈252之间还可以设置防松装置,这样,防止 了外圈251在工作时发生脱落而造成危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托轮25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防松装置可以具体为设置于内、外圏之间的紧定螺钉253, 其防松效果较好,且拆装方便。
如,安装挡圈等。
除了上述托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托轮的混凝土搅 拌车,该混凝土搅拌车的其他各部分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 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 一 种混凝土搅拌车及其托轮进行了 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 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 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千改进和 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用于支撑搅拌筒(11)的高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搅拌轨道(111)支撑所述搅拌筒(11)的外圈(251),以及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251)内部的内圈(252),所述内圈(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其特征在 于,所述内圈(252)的外壁与所述外圈(251)的内壁过盈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圈(251)与所述内圏(252 )之间具有防松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其特征在 于,所述防松装置为紧定螺钉(253 )。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51)的径向厚度为18mm 22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圈(251)的径向厚度为20mm。
7、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 项所述的托轮(25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托轮(25),用于支撑搅拌筒(11)的高端,包括通过搅拌轨道(111)支撑所述搅拌筒(11)的外圈(251),以及可拆装地固定套装于所述外圈(251)内部的内圈(252),所述内圈(252)通过支承轴(23)支撑于所述混凝土搅拌车的副车架(15)。这样,当托轮(25)的外圈(251)由于磨损等原因而达到使用寿命后,单独更换外圈(251),而内圈(252)可以继续使用,避免了托轮(25)材料的浪费,从而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托轮(25)的混凝土搅拌车。
文档编号B28C5/42GK201427356SQ20092016115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刘方兴, 张克军, 平 王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