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34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合理利用,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组合型材。
背景技术
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超高耐久性,在抗弯结构中,同普通钢筋搭配使用, 不能充分发挥其超高抗压性能,造成材料利用的浪费;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性能;本专利将两者结合,通过工程预制,做成标准的型材,以满足不同荷载作用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给出了一种新的预制构件,具有轻质高强、刚度大、耐久性好、标准化生产等特点,可以作为现有型钢替代产品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组合型材。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材,其中它包括超强预制构件和超强抗拉层,超强抗拉层粘接在超强预制构件的下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材,其中所述超强预制构件为截面是预制工字形状、亚字形、回字形、T字形或Π字型的高强混凝土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材,其中所述超强抗拉层为碳纤维层或玻璃纤维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材,其中所述超强抗拉层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的下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型材,其中所述超强抗拉层粘接在整个型材的下底面中央,超强抗拉层的粘接长度占整个超强预制构件的下底面长度的1/2-3/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与现有的组合型材相比,由于均采用超高新型材料,相比传统组合构建而言,采用工程预制成标准模块,具有现场施工少、耐久性好、结构自重轻,防火性能高等特点。

图1为第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的正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第二种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的正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第三种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的正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第四种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的正向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标号1为超强预制构件;标号2为超强抗拉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型材包括超强预制构件1和超强抗拉层2,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上。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 1的下底面上;或者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中央,即超强抗拉层 2的粘接长度占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长度的1/2-3/4。如图1所示超强预制构件1为截面是工字型高强混凝土梁;如图2所示超强预制构件ι为截面是亚字形高强混凝土梁;如图3所示超强预制构件1为截面是回字形高强混凝土梁;如图4所示超强预制构件1为截面是T字形高强混凝土梁;超强预制构件1还可以为截面是Π字型或者其他类型的高强混凝土梁。超强抗拉层2为碳纤维层或玻璃纤维层。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型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超强预制构件(1)和超强抗拉层0),超强抗拉层( 粘接在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预制构件(1)为截面是预制工字形状、亚字形、回字形、T字形或Π字型的高强混凝土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抗拉层(2)为碳纤维层或玻璃纤维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抗拉层( 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抗拉层( 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中央,超强抗拉层O)的粘接长度占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长度的1/2-3/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型材,它包括超强预制构件(1)和超强抗拉层(2),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上,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上;或者超强抗拉层(2)粘接在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中央,即超强抗拉层(2)的粘接长度占整个超强预制构件(1)的下底面长度的1/2-3/4。本实用新型将两种高性能建筑材料,通过预制合理组合成一种标准化化构件,可作为一种型材使用,相比传统组合构建而言,采用工程预制成标准模块,具有现场施工少、耐久性好、结构自重轻、刚度大,防火性能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E04B1/30GK202227474SQ2011202806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严华峰, 张明波, 曾滨, 许庆 申请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