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84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制品加工用的掏刀装置。其主要用途是从大块石墨或大石墨件内部切割圆柱状石墨制品。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石墨被广泛应用于核能、航天、光伏、磁性材料等领域,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需求量急剧上升,同时对石墨制品的品种、规格要求也越来越多。而石墨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在行业中被称为“黑黄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石墨原料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近年来,从生产实践中得知,可以利用大块石墨或大石墨件加工工件后剩余的料头、料尾作原料,再加工出小规格石墨件,这样既省时省料,又能降低成本,同时还符合当今社会的低碳要求。现有的用于从大块石墨或大石墨件内部切割圆柱状石墨制品的掏刀,一般由白钢条制成,主体为长板状,前端带有刀片。这种刀具对于长度不超过200mm的石墨件尚可,但对于长度大于200mm,刀的宽度会直接影响工件及内芯料的质量,极易造成废品。原因有二 第一、因工件过长,而刀具的长度又必须大于工件长度,这样刀具就极易在加工时受抗力而断裂,一旦在工件内发生位移就会破坏工件或内芯料;第二、因刀具过长,在加工行进的过程中极易走偏,从而直接影响工件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能够从大块石墨或大石墨件内部切割圆柱状石墨制品,操作方便,效率高,且工件具有较高的精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盘状的底座,底座的前侧固定有圆筒,圆筒的前端设置有切削刃,底座的后侧中心固定有锥柄;在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形式的除尘孔。圆筒的壁厚最好为3-8mm。切削刃的外沿为一圆周,该圆周的直径较所述圆筒的外壁直径大2_3mm。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第一、使用时本掏刀装置安装于普通车床尾座套筒内,圆筒与石墨件同轴,利用尾座来控制掏刀的行进与退刀,掏刀的壁厚降为3_8mm,使掏出的内芯料直径变大,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另外加工效率提高了 5倍,经济效益显著。第二、切削刃处直径略大于圆筒2_3mm,在工件与内芯料完全脱离后能够顺利地取
出ο第三、能够保证工件与内芯之间的直线度,有效地避免了刀具在石墨件中的走偏现象。第四、在掏刀的底座上开设有除尘孔,此处为除尘管的进口,在切削中产生的石墨粉尘由此被吸走,保证了顺利排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盘状的底座2,底座2的前侧固定有圆筒3,圆筒3的前端设置有切削刃4,底座2的后侧中心固定有锥柄1。在底座2上开设有通孔形式的除尘孔 5。切削刃4的外沿为一圆周,该圆周的直径较所述圆筒3的外壁直径大2_3mm。圆筒 3的壁厚设计为3-8mm。圆筒3的直径跟长度是由石墨件的规格来决定的,外径规格从Φ 20 Φ 800mm不等。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是,使用电焊机将锥柄1、底座2和圆筒3依次焊接后,利用车床车削加工出切削刃4,即在圆筒前端边缘直接修磨出切削刃4,经热处理即可。使用时将锥柄1安装于普通车床尾座的套筒内,与石墨件同轴,利用车床尾座来控制掏刀的行进与退刀。进刀到位后退出本掏刀装置,采用其它工具切断石墨件的根部取出ο
权利要求1.一种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盘状的底座(2),底座 (2)的前侧固定有圆筒(3),圆筒(3)的前端设置有切削刃(4),底座(2)的后侧中心固定有锥柄(1);在底座(2 )上开设有通孔形式的除尘孔(5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3)的壁厚为 3-8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削刃(4)的外沿为一圆周,该圆周的直径较所述圆筒(3)的外壁直径大2-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石墨制品加工用环形掏刀装置,它包括圆盘状的底座(2),底座(2)的前侧固定有圆筒(3),圆筒(3)的前端设置有切削刃(4),底座(2)的后侧中心固定有锥柄(1);在底座(2)上开设有通孔形式的除尘孔(5)。使用时本掏刀装置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加工效率提高了5倍,经济效益显著。还能够保证工件与内芯之间的直线度,有效地避免了刀具在石墨件中的走偏现象。在切削中产生的石墨粉尘由除尘孔被吸走,保证了顺利排屑。
文档编号B28D1/22GK202241632SQ2011203546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历福江 申请人:烟台美尔森石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