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567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特别是涉及采用螺旋压缩弹簧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一种以提供运动的阻力来耗减运动能量的减震装置。利用阻尼器来耗能减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枪炮以及汽车等行业的传统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逐步的把利用阻尼器耗能减震的技术应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而螺旋弹簧阻尼器以其抗冲击能力高、成本低、减震效果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的抗震结构中。

人们对于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的设计追求一种“抗”与“耗”相结合的综合的抗震性能,即在弱风振和小地震的作用下抗震结构能为建筑物主体提供额外的附加刚度来抵抗外部载荷的作用,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避免结构主体出现内部损伤,而在强风振和大地震的作用下抗震结构则开始屈服变形,通过抗震结构中的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来耗散外部能量,使结构主体在强风振和大地震中不至于被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便要求应用于抗震结构在外部弱载荷的作用下能保持刚性,不发生变形;在外部强载荷的作用下则能变形耗能。然而现有的弹簧阻尼器还无法满足上述抗震需求,任何弹簧阻尼器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均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弹性变形。因此上述人们所追求的建筑物抗震结构的性能是很难实现的。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081122 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风减震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将导向套内的两只弹性体(即两只螺旋弹簧)分别固接在中心轴上的中间限制组件上,当阻尼器受拉或受压时,其中一个弹性体受拉,另一弹性体受压,从而实现抗风减震。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明显存在下述缺点:1、需要两只螺旋弹簧,整个阻尼器的长度较长,不适合在距离较小的空间安装;2、在工艺上很难甚至不可能保证两只弹簧的刚度(包括拉伸刚度和压缩刚度)相等,因此风向不同减震效果即不同;3、无法改变阻尼器的早期刚度,达到预设抗风级别,降低减震成本的目的;4、一只螺旋弹簧同时在拉伸与压缩两种状态下工作,现有弹簧的金属材料和生产工艺很难满足要求,只能通过缩小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范围来实现拉伸与压缩两种工作状态,这显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公开号为CN 10240977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结构三维隔震和抗倾覆装置”,该装置包括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设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下部的由螺旋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隔震支座,其中弹簧隔震支座主要用于隔离竖向地震波;但是由于竖向地震波为双向的,而该发明中的弹簧隔震支座仅能压缩变形耗能;因此该装置无法隔离地震中地表瞬间向下移动的负向波。此外,该装置还存在无法改变阻尼器的刚度,达到预设抗震烈度,降低减震成本的目的。

公开号为CN10145755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弹簧刚度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该减振器是一种复合阻尼器,通过改变质量块的厚度改变其特征频率,通过改变粘滞阻尼器的工作介质的流量改变其阻尼比,通过改变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改变其刚度,其中改变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的手段有三种,一是采用固化材料将弹簧位于固化筒内的一段固化,二是往螺旋弹簧的中心孔内塞入约束块,二者过盈配合,使与约束块接触的一段弹簧失效,三是在约束块表面设置螺旋状凸起,将螺旋状凸起卡在弹簧丝之间,使弹簧丝之间卡有螺旋状凸起的一段弹簧失效。由此可见,该专利申请方案中的弹簧虽然可改变刚度,但所述的弹簧不仅有效工作长度明显缩短,而且只能压缩耗能减振,不能拉伸耗能减振。另外,通过改变弹簧有效工作长度的方式来改变弹簧的刚度,调节范围受弹簧自身材质和形状的约束,调节范围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不仅保持了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而且既可压缩耗能减振,又可拉伸耗能减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导向套,该导向套的一头设有第一端盖,另一头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的导向套内同轴设有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一驱动构件由第一端盖的外侧伸进所述的导向套内,该驱动构件包括动压板和驱动杆,其中所述的动压板位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的头部,所述驱动杆设在动压板上并沿导向套轴线延伸出导向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向套内还设有反压装置,该反压装置包括数量分别至少为三根的两组预压拉杆、两块浮动压板和数量为所述两组预压拉杆数量之和的限位元件,其中,

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一块设在所述动压板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之间,另一块设在第二端盖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之间;

所述的两组预压拉杆分别绕导向套的轴线对称分布于所述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的中心孔内,且,一组预压拉杆的一头分别固定在与动压板相邻的浮动压板上,另一头分别穿过与第二端盖相邻的浮动压板和第二端盖固定在一只限位元件上;另一组预压拉杆的一头分别固定在与第二端盖相邻的浮动压板上,另一头分别穿过与动压板相邻的浮动压板和动压板固定在一只限位元件上;

所述的限位元件分别作用在所述的动压板和第二端盖上,通过两组预压拉杆将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限制为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

为便于调节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使其等于将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压缩至预设刚度的长度,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限位元件为六角法兰螺母,所述的预压拉杆为光杆螺栓,二者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为了避免限位元件与动压板和第二端盖之间产生刚性撞击,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动压板和第二端盖与限位元件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嵌设有弹性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片。

本发明所述的阻尼器可广泛用于各种一维隔震领域,如,机械设备内部振动的隔离、设备基础隔震、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建筑基础隔震等。

本发明所述的阻尼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仅需一组只螺旋压缩弹簧就可使阻尼器无论所受轴向外力为正向还是反向,所述的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均能产生弹性压缩变形而耗能,不仅节省了一只弹簧,而且大大的缩短了阻尼器的长度。

(2)当动载荷大于阻尼器所设早期刚度的抵御能力时,双向弹性变形对称,因此外力载荷的正负方向的变化不影响其压缩变形而耗能的效果。

(3)改变预压拉杆的长度即可改变整个阻尼器的早期刚度,当早期刚度大于零时,外力在克服该早期刚度之前无法使阻尼器产生变形,因此将其用于建筑结构抗震时,可预设地震设防等级,显著降低隔震成本。

(4)预设所述预压拉杆的长度即可预设阻尼器早期刚度,而且所述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中没有一圈失效,即有效工作长度不变,不会改变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原有的特性参数。

附图说明

图1~5为本发明所述阻尼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剖视),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局部Ⅰ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局部Ⅱ的放大图。

图6~8为本发明所述阻尼器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主视图(剖视),图7俯视图,图8为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参见图1,本例中的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是一种可用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耗能装置,它包括导向套1、分别设在导向套1上下两头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其中,所述第一端盖2与和第二端盖3通过螺钉分别与导向套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套1内沿轴向设有一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一驱动构件由第一端盖2中心伸进所述的导向套1内;其中,所述的驱动构件由位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上端且与导向套1动配合的动压板5和由动压板5上表面向上延伸出导向套1的驱动杆5-1构成,所述驱动杆5-1位于导向套1外的末端设有带铰接孔13的连接环5-2,所述连接环5-2与驱动杆5-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对接在一起。

参见图1,所述第二端盖3的外侧设有与之连成一体的连接杆12,该连接杆12的末端设有铰接孔13。

参见图1~5,所述的导向套1内设有反压装置,该反压装置包括两组作为预压拉杆的光杆螺栓、两块浮动压板和六只作为限位元件的六角法兰螺母10;其中,所述的两组光杆螺栓为分别由三根光杆螺栓组成的第一组光杆螺栓8和第二组光杆螺栓9;所述的两块浮动压板为设在所述动压板5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之间的第一浮动压板6和设在第二端盖3与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之间的第二浮动压板7;

参见图1~5,所述两组光杆螺栓分别绕导向套1轴线对称分布在所述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的中心孔内,每一根光杆螺栓均平行于导向套1轴线;且,所述第一组光杆螺栓8具有外螺纹的一头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浮动压板7、第一浮动压板6和动压板5后与一只六角法兰螺母10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浮动压板7上在每一根第一组光杆螺栓8穿过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第一组光杆螺栓8下头的钉帽穿设在该沉孔内并与第二浮动压板7焊接固定死;所述第一浮动压板6和动压板5上在每一根第一组光杆螺栓8穿过的位置分别与所穿越的第一组光杆螺栓8动配合。所述第二组光杆螺栓9具有外螺纹的一头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一浮动压板6、第二浮动压板7和第二端盖3后与一只六角法兰螺母10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浮动压板6上在每一根第二组光杆螺栓9穿过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第二组光杆螺栓9上头的钉帽穿设在该沉孔内并与第一浮动压板6焊接固定死;所述第二浮动压板7和第二端盖3上在每一根第二组光杆螺栓9穿过的位置分别与所穿越的第二组光杆螺栓9动配合。

参见图1并结合图4,为了避免六角法兰螺母10与动压板5和第二端盖3之间产生刚性撞击,所述的动压板5和第二端盖3与六角法兰螺母10接触的表面上分别嵌设有柔性的橡胶片11。

本例所述阻尼器可按如下方法组装和预设早期刚度:

按图1~5将除第一端盖2和连接环5-2之外的其他零件全部组装好,拧动六角法兰螺母10使其分别作用在所述的动压板5和第二端盖3上,通过两组光杆螺栓将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限制为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最后依次装上第一端盖2和连接环5-2即可。其中,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压缩至预设的早期刚度时的长度可根据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的特性曲线和需预设的早期刚度计算得到。虽然两块浮动压板和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均位于导向套1内不便直接测量两块浮动压板之间的距离,但可以通过测量光杆螺栓的伸出量来推算出来。另外,为了防止六角法兰螺母10在地震产生的振动过程中松动,调试好后可将六角法兰螺母10与对应的光杆螺栓焊接在一起。

参见图1,当阻尼器受到轴向的外部载荷时,无论外部载荷是压力还是拉力,只要其小于上述预压力所预设早期刚度的抵抗能力,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是不会继续变形的。当外部载荷大于所述预压力时,若外部载荷为压力,所述动压板5推动所述第一浮动压板6继续压缩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产生弹性变形耗能,由于所述的第一组光杆螺栓8与第一浮动压板6和动压板5动配合,所述的第二组光杆螺栓9与第二浮动压板7和第二端盖3动配合,因此不会阻碍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被继续压缩;若外部载荷为拉力,所述两组光杆螺栓分别牵拉两块浮动压板相对移动压缩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产生弹性变形耗能。因为无论阻尼器所受的动载荷为拉或压,最终产生的变形均是同一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4的压缩变形,所以阻尼器的双向弹性变形必然是对称的。

例2

参见图6~8,本例中的可预设早期刚度的拉杆式螺旋弹簧阻尼器为一种可用于建筑物竖向隔震的隔振装置(也称隔震支座),本例与例1相比主要具有如下区别:

1、作为隔震支座,为便于安装,本例中省略了例1中第二端盖3上所设的连接杆,而将第二端盖3自边缘先向下轴向延伸再向外径向延伸,并于边缘处均匀设有连接螺栓孔15,以第二端盖3作为隔震支座的底座,其中向下轴向延伸的长度需大于所述第二组光杆螺栓9露在第二端盖3外侧部分的长度。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杆5-1为一由动压板5上表面向导向套1外延伸的金属管,该金属管与动压板5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管位于导向套1外的端部设有连接托板14,且,该连接托板14上同样设有连接螺栓孔15。所述的第一端盖2由导向套1上端向内延伸构成。

2、所述第一组光杆螺栓8和第二组光杆螺栓9分别由五根光杆螺栓组成,对应的作为限位元件的六角法兰螺母10的数量增加至十只。

本例上述以外的其它实施方式与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