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056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中的复合板,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建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建筑产业现代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里,楼盖较多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基板)》(国标15G366-1)和用压型钢板与钢筋桁架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这些楼板均为普通钢筋实心板,跨度≤6m。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楼板,其存在着跨度较小,现场湿作业多,重量大,使用耐久性差的缺陷,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其具有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省钢筋、减轻楼盖重量、增大楼板跨度、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

所述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包括:基板、钢筋、钢筋桁架、空心管以及叠合层;其中,所述钢筋埋设于所述基板中,所述钢筋桁架的底部埋设于所述基板内,所述钢筋桁架的顶部与所述叠合层混凝土浇筑为整体;

所述空心管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叠合层之间。

所述钢筋包括预应力钢筋和横向钢筋;

所述预应力钢筋和所述横向钢筋相互垂直放置。

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以及斜腹杆;

所述上弦杆为单根,所述下弦杆包括第一下弦杆和第二下弦杆,所述下弦杆均埋设于所述基板中,所述上弦杆与所述下弦杆平行,置于下弦杆的上面,且埋设于所述叠合层内;

所述斜腹杆包括第一斜腹杆和第二斜腹杆,所述第一斜腹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下弦杆连接,所述第一斜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

所述第二斜腹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下弦杆连接,所述第二斜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

所述空心管包括侧面空心管和中间空心管,所述侧面空心管安装在钢筋桁架的外侧,中间空心管安装在所述钢筋桁架之间。

所述空心管采用塑料管或者采用实心轻质材料,所述空心管沿所述基板延长方向分段安放,每段空心管的长度为1m-2m;

所述相邻的空心管之间相隔80mm-150mm的间隙,所述间隙内增放钢筋并与所述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在一起。

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基板的连接处设有凸肋部。

所述钢筋桁架的数量至少1个,相邻钢筋桁架之间的间距为200-600mm。

所述基板的厚度为30-6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利用预应力技术和空心板技术,减少了现场湿作业、节省了钢材、减轻了楼盖重量、增大了楼板跨度、增强了楼板结构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具有较大的空心率,其重量轻;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存在,其抗裂性好;通过叠合工艺制造的空心叠合板,其具有预制与现浇的双重优点,无需支模作业、施工速度快,又具有整体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B-B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其整体呈长方体形状,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包括:基板1、钢筋桁架2、预应力钢筋3、横向钢筋4、侧面空心管5、中间空心管6以及叠合层7,基板1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板,基板1的厚度为30-60mm,预应力钢筋3和横向钢筋4均埋设于基板1中。钢筋桁架2的底部埋设于基板1内,钢筋桁架2的顶部埋设于叠合层7内,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为整体,侧面空心管5和中心空心管6位于基板1和叠合层7之间。叠合层7是现场作业,在侧面空心管5、中心空心管6以及钢筋桁架2的上部现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层7内安装有承受负弯的负钢筋和构造钢筋。

其中,钢筋桁架2包括:上弦杆203、下弦杆以及斜腹杆。下弦杆包括第一下弦杆201和第二下弦杆202,第一下弦杆201和第二下弦杆202平行设置且埋设于基板1中,上弦杆203与下弦杆相互平行,且位于叠合层7内;斜腹杆包括第一斜腹杆204和第二斜腹杆205,第一斜腹杆204的底端与第一下弦杆205连接,第一斜腹杆204的顶端与上弦杆203连接;第二斜腹杆205的底端与第二下弦杆202连接,第二斜腹杆205的顶端与上弦杆203连接。下弦杆以及斜腹杆均采用钢筋制成,上弦杆203小跨度的钢筋桁架为钢筋,大跨度钢筋桁架为钢管内灌细粒混凝土,钢筋桁架2的底部埋设于基板1中,下腹杆的底部以及下弦杆均埋设于基板1内。斜腹杆分别与上弦杆203、下弦杆201、202点焊而成,下弦杆和上弦杆203在施工中承受施工荷载,使用过程中为受力钢筋,第一下弦杆201和第二下弦杆202与基板1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

较佳地,预应力钢筋3和横向钢筋4交叉相互垂直设置,预应力钢筋3和横向钢筋4的数量,根据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长宽比、边界条件及荷载作具体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基板中心处设有中心空心管6,中心空管6的两侧分别设有钢筋桁架2,钢筋桁架2的外侧分别设有侧面空心管5。空心管沿基板延长方向分段安放,每段空心管的长度为1m-2m;相邻的空心管之间相隔80mm-150mm的间隙,该间隙内放置钢筋并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在一起。通过侧面空心管5和中心空心管6的间隔设置,总体上减轻了空心叠合板的重量,但并不影响空心叠合板的使用强度。当需要将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用于屋面时,空心管也可采用实心的轻质材料,不计算强度,仍按空心管计算。轻质材料的使用在增加空心叠合板的保温性能的同时,减轻了空心叠合板的重量。

较佳的,钢筋桁架2与基板1的连接处设有凸肋部101,其高度根据跨度和荷载设计确定,凸肋部101的高度为最小可以为0,凸肋部的高度不高于叠合板的板高减去基板的厚度再减去25mm所得到的值。钢筋桁架2的数量为至少为1个,较佳的,钢筋桁架2的数量为1至12个,相邻钢筋桁架2之间的间距为200-600mm。凸肋部101增强了空心叠合板在施工中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的基板为永久模型板,是受力板,使用后不需要拆除,节约了模板费;空心叠合板的预应力钢筋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增强了建筑使用的耐久性,减少了空心叠合板的挠度,增大了空心叠合板的跨度,同时,节省了钢材;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空心管和中心空心管的使用可减轻50%左右的重量,叠合层增强了空心叠合板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抗震能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