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97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空心楼板浇筑时固定钢筋的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当今建筑结构楼盖施工中,开始推广应用在上、下两层钢筋之间放置双向排列填充球的空心楼板技术,可增加楼盖强度、节省混凝土材料、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并提高保温、隔声性能。在使用该技术施工过程中,需将双向钢筋固定在填充球上,以防钢筋偏离设计位置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为克服上述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的塑料卡件,其通过圆棒状底脚插入填充球预留孔并胶粘,并以卡件上设置的弹性抱箍夹持钢筋,但该种卡件常因浇筑混凝土时受振捣而掉落或因粘胶不牢而脱落失效,而且零件形状复杂,材料用量大,成本较高,影响了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构造简单、便于拆装、夹持力大、节材省工的钢筋固定装置,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能在内置填充球的空心楼盖施工中可靠夹持钢筋,有效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产生偏移,并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同时,还设置了标志杆,可方便的显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提高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包括填充球和卡座,所述填充球为中空塑料球,其上、下端部均为一个居中设有弧形凹槽的平面;该两个凹槽相互平行且同向,使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的内层钢筋能够分别嵌入相应的凹槽内;所述卡座包括底板,该底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夹板和两根插脚,使所述卡座呈“H”形;所述凹槽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插孔,使所述插脚能够插入对应的插孔,将所述卡座与所述填充球牢固连接;所述夹板具有弹性,能够卡紧在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的外层钢筋上,使所述填充球与所述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牢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和插脚均为方形,方便制造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插脚的宽度与底板相同,且自下端向上端逐渐增厚。

进一步的,所述插脚的端部外侧设有卡钩,能够勾紧所述插孔的外侧边,使插脚与插孔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插脚与底板连接处的外侧设有三角形缺口,便于使用螺丝刀插入该三角形缺口,压迫插脚内弯而从插孔中拔出。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夹板相对而置;每个夹板包括立板和夹持板;所述立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上端与所述夹持板的上外端底面相连;所述夹持板为竖向曲面状,并凸向卡座的竖向对称中心线,其下端为悬空的尖端状;该夹持板与所述立板形成T形截面,其宽度自上端向下端逐渐增加;所述两块夹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小于其所夹持的外层钢筋的外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标志杆;该标志杆包括座板;该座板上方设有圆棒,下方设有左右对称的抱箍;该抱箍的宽度与所述夹持板上端的宽度相当,使其能够卡在所述夹持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使卡座与填充球的牢固插接后,再与楼板钢筋网的內、外层钢筋紧密卡接,使楼板钢筋网与填充球牢固连接,有效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产生偏移。同时,还可根据保护层厚度选择相应尺寸的标志杆插接在卡座上方,组装快速便捷,节约材料,降低施工综合成本,并有助于文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组装并浇筑混凝土后的垂直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座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D-D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K向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标志杆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E-E剖视图。

图中:1-外层钢筋、2-标志杆、2-1-圆棒、2-2-座板、2-3-抱箍、3-内层钢筋、4-卡座、4-1-底板、4-2-夹持板、4-3-立板、4-4-三角形缺口、4-5-插脚、4-6-卡钩、5-填充球、5-1-平面、5-2-凹槽、5-3-插孔、6-混凝土、7-模板、8-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混凝土空心楼板钢筋固定组件,包括填充球5和卡座4。所述填充球5为中空塑料球,其上、下端部均为设有一个平面5-1。每个平面5-1居中设置一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5-2。该两个凹槽5-2形状相同,相互平行且同向,使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的内层钢筋3分别放入相应的凹槽5-2内。所述卡座4包括底板4-1,该底板4-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两个夹板4-2和两根插脚4-5,使所述卡座4呈“H”形。所述凹槽5-2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插孔5-3,使所述插脚4-5能够插入对应的插孔5-3,以便使所述卡座4与所述填充球5牢固连接。优选的,所述插孔5-3和插脚4-5均为方形,可以方便制造和使用。所述插脚4-5与底板4-1等宽,且自下端向上端逐渐增厚,使各截面应力趋于相等,符合等强度的优化设计原则。所述插脚4-5的端部外侧设有卡钩4-6,能够勾紧所述方形插孔5-3的外侧边,使连接牢固。所述插脚4-5与底板4-1连接处的外侧设有三角形缺口4-4。当偶尔需要拆除误装的卡座1时,可将平口螺丝刀插入该三角形缺口4-4,迫使插脚4-5向内变形,使卡钩4-6脱离填充球5内壁,即可从插孔5-3中脱出。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两个夹持板4-2相对而置,以便卡紧楼板上、下层钢筋网的外层钢筋1,使所述填充球5与所述楼板钢筋网牢固连接。每个夹板4包括立板4-3和夹持板4-2。所述立板4-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4-1相连,上端与所述夹持板4-2的上外端底面相连。该立板4-3的平面垂直于外层钢筋1,在半高以上宽度不变、在半高以下逐渐增宽,使其截面随内力自上而下渐增,且截面应力趋于相等,符合等强度设计原则。所述夹持板4-2为竖向曲面状,并凸向卡座的竖向对称中心线,其下端为悬空的尖端状,使其具有充分的弹性。该夹持板4-2的厚度自下端向上端逐渐增加,使其与所述立板4-3形成T形截面。该变截面可使其夹持钢筋承载时截面面积随着的构件内力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使整个夹持板4-2的各截面趋近等强度,达到等强度与节约材料的目的。所述两块夹持板4-2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小于所夹持的外层钢筋1的外径,可保证夹持过程中夹持板4-2始终保持较大的弹力,压紧并稳固钢筋。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标志杆2。该标志杆2包括座板2-2。该座板2-2上方设有圆棒2-1,下方设有左右对称的抱箍2-3。该抱箍2-3槽口的宽度与所述夹持板4-2上端的宽度相当,使其能够卡在该夹持板4-2上。此时,所述圆棒2-1顶部即标志了待浇筑的楼层混凝土表面的标高。该标志杆2上的圆棒2-1高度可根据施工规范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制成不同长度规格的系列产品,且选择安装在需要标志的位置上,便于工程质量检查的需要。

使用时,先在搭设找正后的底部模板7上放置垫块8,按设计位置绑扎楼板下层双向正交钢筋网的外层钢筋1和内层钢筋2,并将卡座4插入填充球5下端平面5-1上的方孔5-3后,使填充球5上的圆弧槽5-2放置在下层钢筋网的内层钢筋2上。同样的步骤,可将上层双向正交钢筋网的内层钢筋2放置在圆弧槽5-2上,再将卡座4插入方孔5-3后,将上层钢筋网的外层钢筋1插入卡座5的弹性夹板4-2。通过填充球上端、下端的卡座的夹持作用,即可实现将填充球与上层、下层钢筋网牢固的连接。不仅施工简单方便,而且,不易受振捣而脱落,可确保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