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1884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



背景技术:

混凝土车在倾倒混凝土的时候,是将搅拌完成的混凝土通过卸料槽向下进行倾倒,卸料槽对混凝土起到了限位以及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倾倒更为稳定安全,但是同时在卸料槽上也会有一定的残余混凝土,如此在混凝土车行走的过程中,这部分粘附在卸料槽上的混凝土就容易发生掉落,从而影响到了环境的洁净。

目前,公开号为CN2028054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卸料槽的防洒料装置和混凝土搅拌车,它包括接料斗和卸料槽,所述接料斗具有进料口,所述接料斗可旋转的与所述卸料槽连接,所述接料斗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卸料槽的卸料端伸进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接料斗内,即通过接料斗的第一工作位置能够对从卸料槽上洒落的混凝土进行一个承受,从而防止了混凝土掉落到地面上,但是卸料槽上方依然处于开放状态,这样当混凝土车发生较大的抖动的时候,粘附在卸料槽上的混凝土依然有可能越过接料斗洒出,混凝土的防洒效果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通过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将底板压紧从而防止了混凝土在混凝土车运行过程中从底板上洒出,防洒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包括倾斜设置的底板以及对称分布在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底板上端的第一导向板以及第一压紧板,第二侧板包括位于底板上端的第二导向板以及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均铰接于底板,并且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宽度均等于底板宽度的一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压紧板位置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用于固定第二压紧板位置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第三固定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车进行正常的倾倒混凝土时,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第一压紧板的位置,并使得第一压紧板与第一导向板对齐,同样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使得第二压紧板与第二导向板对齐,如此混凝土从底板上滑落的时候,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就能够进行正常的限位作用,并使得混凝土正常落下;当混凝土车在转移过程中,转动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并使得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均压紧在底板上,然后通过第三固定结构将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位置进行固定,其中由于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宽度都是等于底板宽度的一半,这样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就能够恰好将底板完全覆盖,这样混凝土车在转移过程中即使受到了较大的颠簸,具有洒出趋势的混凝土也会会受到其上方第一压紧板或者第二压紧板的限位,从而继续停留在底板上,防洒效果好;不仅如此,当在工地将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压紧在底板上的时候,能够对底板上残留的混凝土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并使得一部分混凝土从底板上掉落,如此就减少了底板上混凝土的残留量,从而在根本上减少了混凝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洒落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位于底板下方的第一连接体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体的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筒,并且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第三限位筒的轴心共线,所述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中穿设有第一锁紧杆,所述第一锁紧杆上与第一锁紧杆垂直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限位筒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当第一驱动部位于限位结构中时其上端穿过第三限位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压紧板作为侧板使用的时候,转动第一压紧板并使得第三限位筒正对第二限位筒,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部向上提动第一锁紧杆,并使得第一锁紧杆穿进到第三限位筒中,然后通过限位结构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完成对第一压紧板的定位,此时第一锁紧杆穿过了第二限位筒和第三限位筒中,如此在第一压紧板受到外界作用并有发生转动的趋势时,依次通过第一锁紧杆、第二限位筒和第一连接体将这个作用力传递到底板上,同时保持了第一压紧板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呈倒L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第二限位筒上,限位槽一端穿过第二限位筒并正对第一限位筒,另一端弯折向下并位于第二限位筒中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时候,向上提动第一驱动部并使得第一驱动部穿进到限位槽中,到达限位槽顶部之后,转动第一驱动部并使得第一驱动部沿着限位槽活动,直到到达限位槽末端,即第二限位筒中部,由于第一驱动部的重力是向下的,同时第二限位筒施加给第一驱动部的作用力是向上的,所以就能够保持第一驱动部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锁紧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在对底板进行压制的时候,通过锁紧结构能够保持第一锁紧杆位置的固定,从而防止了混凝土车颠簸的时候,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限位筒或者第二限位筒之间发生碰撞,对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三者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体侧部的锁紧筒,所述锁紧筒中水平穿设有呈U形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的一端穿过锁紧筒,并通过复位件与第一连接体活动连接,所述锁紧件的U形结构中部形成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时候,首先朝向第一限位筒方向拉动锁紧件,同时复位件压缩,并且锁紧件的另外一端伸出到第一连接体外部,并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开口,这样就能够将第一驱动部从这个开口移动到锁紧件中,放开锁紧件,锁紧件在复位件的复位作用下向回运动,这样其端部与第一连接体之间形成的开口消失,完成对第一驱动部的锁紧,在混凝土车移动的过程中,即使第一驱动部发生晃动也会受到锁紧件的限定,从而保持一个位置的稳定性,同时防止了与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之间发生碰撞,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的自由端的上部切线与第一限位筒顶部等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部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的时候,是抵触在锁紧件自由端上部的,即第一驱动部底端与锁紧件自由端上部等高,同时由于锁紧件的自由端上部切线与第一限位筒是等高的,这样通过锁紧件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时候,第一驱动部也恰好抵触在第一限位筒上端,如此就减小了锁紧件所承受的作用力大小,对锁紧件以及锁紧筒均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更多的结构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限位的时候,也提高了第一驱动部的位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位于底板下方的第二连接体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体上的第四限位筒,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五限位筒,并且第四限位筒和第五限位筒的轴心共线,穿过第五限位筒活动设置的第二锁紧杆,所述第二锁紧杆上与第二锁紧杆垂直设置有第二驱动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第二压紧板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将第二锁紧杆同时穿过第四限位筒和第五限位筒即可,简单方便,同时在锁紧了第二压紧板之后,第二锁紧杆是通过第二驱动部抵触在第四限位筒上的,如此就保持了第二锁紧杆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限位筒与第五限位筒的轴心共线,所述第二锁紧杆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压紧板上的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呈L形,并且L形的开口朝向第五限位筒,所述固定体端部朝向第二压紧板活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弹性件与固定体活动连接,并且与固定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第二驱动部的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限位筒和第五限位筒是同轴共线的,同时第二锁紧杆时活动设置在第五限位筒中的,如此通过滑动第二锁紧杆并使得第二锁紧杆同时穿过第五限位筒和第三限位筒即可将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位置进行固定;当第二锁紧杆穿过第三限位筒和第五限位筒中之后,向上提起固定杆,同时弹性件伸长,然后将第二驱动部放入到固定体中,放开固定杆,固定杆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作用下发生回弹,并对第二驱动部产生限位作用,完成对第二驱动部的定位,同时也完成了对第二锁紧杆即第三限位筒和第五限位筒的位置固定,简单方便;同时由于第二锁紧杆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如此即使在底板上残留有少量混凝土而使得在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与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的时候,通过一定角度的对第二锁紧杆进行弯折就能够使得第二锁紧杆穿入到第三限位筒中,并完成对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位置的固定,并且随着混凝土的残留量的不同能够使得第二锁紧杆的弯折角度进行微调,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体靠近固定杆的端部远离第二压紧板弯折设置有导向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驱动部放入到固定体中的时候,由于在固定体端部的导向部增大了固定体与第二压紧板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更方便第二驱动部的放入,并且放入之后,通过导向部的限位以及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二驱动部能够快速准确的进入到固定体中,可实施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端部均呈尖状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端部设置成尖状的就能够使得第一锁紧杆更容易进入到第三限位筒中,第二锁紧杆更容易进入到第三限位筒以及第四限位筒中,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当混凝土在底板上使得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与底板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角度的时候,第二锁紧杆与第三限位筒的轴心之间也存在有一定的角度,所以第二锁紧杆的端部不能很正的对准第三限位筒,将第二锁紧杆端部设置成尖状结构就能够使得不是很正对齐的第二锁紧杆进入到第三限位筒中,从而使得对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的定位操作更容易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第一侧板分成第一导向板和第一压紧板,第二侧板分成第二导向板和第二压紧板,如此就既能够进行正常的限位作用,同时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锁紧杆使得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压紧到底板上,从而对底板进行压紧从而防止混凝土在混凝土车运行过程中洒出,防洒效果好;

其二:通过锁紧结构对第一驱动部进行锁紧的时候,就能够防止第一驱动部与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之间发生碰撞,提高了安全系数;

其三:通过导向部能够使得第二驱动部与固定体之间的结合更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表现卸料槽卸料时候的状态;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表现第二固定结构的形状;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表现卸料槽在移动过程中的状态;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第一侧板;2a、第一导向板;2b、第一压紧板;3、第二侧板;3a、第二导向板;3b、第二压紧板;4、第一连接体;5、第一限位筒;6、第二限位筒;7、第三限位筒;8、第一锁紧杆;9、第一驱动部;10、限位槽;11、锁紧筒;12、锁紧件;13、复位件;14、第二连接体;15、第四限位筒;16、第五限位筒;17、第二锁紧杆;18、第二驱动部;19、固定体;20、固定杆;21、弹性件;22、导向部;23、防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卸料槽,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用于承受混凝土车上倒下的混凝土进行承受以及导向的底板1,并且底板1是呈矩形形状的,在底板1两侧分别是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混凝土在底板1上滑落的时候,也同时受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限位,从而使得混凝土的落下更为稳定;其中第一侧板2包括位置固定的第一导向板2a和与底板1铰接的第一压紧板2b,第二侧板3包括位置固定的第二导向板3a和与底板1铰接的第二压紧板3b,同时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的宽度都等于底板1宽度的一半,如此将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转动到底板1上的时候,就能够通过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将底板1完全压紧,从而防止底板1上的混凝土从底板1上洒落,并且由于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是完全将底板1盖住的,如此即使混凝土车发生较大的颠簸并使得混凝土具有洒出的趋势的时候,通过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的压紧作用也能够防止混凝土从车上洒落,稳定性高;在底板1靠近第一侧板2的底部端部焊接有第一连接体4,同时在第一连接体4上焊接有第一限位筒5和第二限位筒6,在第一压紧板2b上焊接有第三限位筒7,当第一压紧板2b转动到竖直状态时第一限位筒5、第二限位筒6和第三限位筒7的轴心共线,在第一限位筒5和第二限位筒6中穿设有第一锁紧杆8,位于第一限位筒5和第二限位筒6之间的第一锁紧杆8上焊接有第一驱动部9,这样通过第一驱动部9就能够驱动第一锁紧杆8进行上下调节,如图2所示;在第二限位筒6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0,其中限位槽10呈L形,其一端贯穿第二限位筒6,另一端弯折后朝下并位于第二限位筒6中部,这样将第一驱动部9沿着限位槽10的方向进行活动的时候,当第一驱动部9抵触到限位槽10端部,即第二限位筒6中部的时候,就能够使得第一驱动部9位置保持稳定,同时其上端能够穿进到第三限位筒7中,如此通过第一锁紧杆8就能够对第一压紧板2b进行定位;在底板1的另外一侧底端焊接有第二连接体14,第二连接体14上焊接有第四限位筒15,在第二压紧板3b上与第四限位筒15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五限位筒16,第五限位筒16中活动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锁紧杆17,其中,这里的第二锁紧杆17为弹性塑料材料,同时第二锁紧杆17上与第二锁紧杆17相垂直一体成型有第二驱动部18,如图4所示,如此通过第二驱动部18就能够带动第二锁紧杆17进行伸缩活动;在第二压紧板3b上一体成型有呈L形的固定体19,并且固定体19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五限位筒16,在固定体19端部穿设有固定杆20,同时固定杆20是通过弹性件21活动连接在固定体19上的,如此固定杆20就能够在固定体19上活动,并与固定体19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对第二驱动部18进行限位的空间,如图5所示;同时在固定体19的开口端倾斜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部22,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部18通过导向部22能够更方便快速的对准到固定体19中,提高了可实施性。

在底板1正常进行工作的时候,第一驱动部9位于限位槽10中,同时第一锁紧杆8上端穿进到第三限位筒7中,由于限位槽10对第一驱动部9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如此也固定住了第一锁紧杆8的位置,并保持了第一压紧板2b保持竖直的状态,同样第二压紧板3b也处于竖直状态,所以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正常的限位以及导向,并且第一压紧板2b和第一导向板2a构成完整的第一侧板2的结构,所以对混凝土的导向作用能够正常的保证,同样第二导向板3a和第二压紧板3b也能够正常的对混凝土进行导向。

当混凝土车需要进行转移的时候,首先将第一驱动部9从限位槽10中取出,并向下移动第一锁紧杆8,使得第一驱动部9抵达到第一限位筒5上,朝向第一连接体4外部拉动锁紧件12,同时锁紧件12在锁紧筒11中滑移,复位件13压缩,锁紧件12的自由端与第一连接体4之间出现间隔,然后转动第一驱动部9并使得第一驱动部9进入到锁紧件12中,放开锁紧件12,锁紧件12在复位件13的作用下发生回动,并将第一驱动部9的位置固定,同时也将第一锁紧杆8的位置进行了固定,然后转动第一压紧板2b,并使得第一压紧板2b压紧在底板1上;然后向上抽动第二驱动部18,并使得第二锁紧杆17底端从第四限位筒15中抽出,这样第二锁紧杆17就不受到第四限位筒15的限位作用,然后转动第二压紧板3b,并使得第二压紧板3b压紧在底板1上,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同时压紧在底板1上,就能够将底板1上的一部分混凝土挤压并使之落下,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底板1上混凝土的残留量,此时在底板1上仍然有一定的混凝土残留,从而使得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与底板1之间均存在有一定的角度,但是由于第二锁紧杆17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所以通过弯折第二锁紧杆17就能够使得第二锁紧杆17在第四限位筒15中继续伸出之后,弯折进入到第五限位筒16中,并完成对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的位置固定;转动第二驱动部18正对固定体19,向上将固定杆20从固定体19上抽出,同时弹性件21伸长,然后将第二驱动部18放入到固定体19内壁上,放开固定杆20,固定杆20在弹性件21的弹性作用下发生回弹,并将第二驱动部18锁紧在固定体19中,其中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驱动部18是通过导向部22进入到固定体19中的,所以使得第二驱动部18的对准更简单方便;不仅如此,由于第一锁紧杆8和第二锁紧杆17两端都是尖状结构,如此在进入到第三限位筒7或者第四限位筒15中的时候,都能够提高进入的方便性;在混凝土车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将底板1压紧了,所以就能够防止底板1上的混凝土落下,防洒效果好.

同时在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顶端均垂直设置有防洒板23,如此当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压紧在底板1上的时候,两个防洒板23就能够向上凸起并对底板1进行一个限制,从而防止了混凝土下落到第一压紧板2b和第二压紧板3b上,实用性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