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005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所谓住宅产业化,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节能环保。住宅产业化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建设效率、降低成本。国外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是住宅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20世纪70~80年代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后,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住宅建设中,工厂化住宅已经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日本达到20%~25%,美国为31%,瑞典在60%以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提出了住宅建设要实现产业化,目前,中国每年竣工房屋面积大约在20亿平方米左右,现有建筑存量4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每年达到了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46.7%。房屋建筑大量的能耗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住宅建设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

在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量”将成为住宅业的第一难题,在巨量的基础上,如何保证高质量和环保,将是第二个难题。传统建筑方式无法解决这两大难题,工厂化住宅是市场必然的选择。住宅产业化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使住宅的建设过程和住宅产品更加环保,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数据显示,通过工厂化的生产,现场的垃圾将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失误率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低语于0.01%,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小于0.1%。更为可观的是建造人员减少89%,建造周期缩短70%。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PC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最早提出PC住宅产业化行为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于二战之后率先提出并实施的PC住宅产业化之路的。PC住宅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降低成本、提供住宅功能及性能等诸多优势。在当今国际建筑领域,PC项目的运用形式,各国和各地区均有所不同,在中国大陆地区尚属开发、研究阶段。随着人们对住宅品质的不断追求,住宅从基本居住功能,发展至外在环境的舒适,再到内在居住性能质量的提高,都要求实施住宅产业化,而PC住宅产业化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住宅产业化、节能减排、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种种建筑新理念为PC构件带来了发展契机,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保障房急需标准化、快速建造高质量住宅,更为PC构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提高住宅质量、减少施工现场人员伤亡、提升效率、减少浪费、彻底改变住宅生产方式——要回应这所有的呼声,惟有推行住宅产业化,将更多的现场作业转移至工厂预制。而在住宅工业化内容中,主体结构的预制不可忽视,顺延这个逻辑,预制混凝土构件正是实现主体结构预制的基础。但是,作为一个“并不新也并不小”的行业,PC构件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已逾半个世纪,其间却几经曲折,行业也被认为陷入多年的“沉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住宅产业化热潮之下,关注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PC构件持续升温,行业终于打破“沉默”。

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除承重结构外,墙体、楼板等都是在工厂生产、配送的预制件,传统的建筑工地变成住宅工厂的“总装车间”。产业化流水预制构件工业化程度高,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现场装配和连接使得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住宅的构件部品在工厂成批量生产,现场施工实行高度机械化装配——这种全新的现代建筑产业将真正成为支柱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构件分会正式成立,建筑工业化趋势之下,PC构件首次以一个独立行业的姿态,开始发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满足住宅工业化的需要,从而达到住宅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

为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模具;

(2)在步骤(1)的模具中预留预埋件;

(3)向步骤(2)的模具中浇注混凝土;

(4)将步骤(3)的混凝土进行养护;

(5)脱掉模具制得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

优选的,步骤(1)所述构建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模具为在台模上根据标线放置边模。

优选的,该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边模上喷洒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混凝土脱模剂。

优选的,步骤(2)中在预留预埋件前,先放置钢筋,在放置预埋件。

优选的,步骤(3)中浇注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泥40-60份,硅砂20-40份,矿粉1-20份,混凝土增效剂0.1-1份,减水剂1-5份。

优选的,所述水泥的标号为52.5、52.5R、62.5或62.5R。

优选的,所述硅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95%,所述二氧化硅的颗粒粒径为1.0-3.0mm。

优选的,所述矿粉为S75级或S95级矿粉。

优选的,步骤(4)所述养护包括预养护0.5-1.5h,然后制作毛糙面,接着继续养护7-9h。

上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的模块装配式构件叠合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工厂化的生产加工工艺,由工厂加工到现场装配,再到后期的装修维护,形成了固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形成了比传统建筑方式更加先进的生产流程,也使建筑产业的发展走向更加规范、有序。采用PC技术,让施工现场工人可减少80%以上,同时能达到更高的效率。PC技术大量的工厂化作业让劳动效率大大提升,让工期加快20%~30%,带给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可能。

工厂化施工的集中进行,使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现场工人减少89%,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4-5倍,进而又缩短了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PC(Precast Concrete),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是产业化住宅发展的强大引擎。PC产业化住宅技术被称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技术,具体是由专业工厂生产出整面墙壁,只需对每面墙拼装就盖出标准的模块式房屋,从而实现建筑构件工厂化预制生产、现场装配完成住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让每一个部件得到充分利用,这是住宅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范例。

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中,建筑工人手工操作有误差,施工质量受工人技术水平影响较大;劳动密集,人力需求较大;容易产生大量垃圾、噪音污染……与传统建筑工艺相比,PC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程度高、精密、高效、节能环保,对人力需求较低,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装修垃圾,避免装修污染。如果整个住宅行业都能实行产业化生产,将大大推动房地产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社会资源也将得到大量的节约。

实施例1

PC叠合板的生产及施工流程:

1:标准化图纸设计

由施工方出图纸,多张图纸合而为一,不同的节点绘制多张不同的图纸。

精确的PC设计图纸,让施工更加规范,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中边施工边进行修改而造成的返工等情况,施工时间得到了大大节省,流程得到了极大简化;

2:预制件生产

工厂化的作业模式,将传统的建筑工地“搬进”工厂里,让房屋的每一个构件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从铸模、成型到养护,精确的构件只需在工地进行组装,即可成为产业化的住宅;

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下述步骤:

钢模制作及处理

钢筋经过工厂化机械加工、成型,并且通过人工抽检测量,确保尺寸标准;依据精确弹线标示,安装组合钢模模板;

内埋物入模

面砖、钢筋、门窗框等埋入物入模,并进行埋入物的人工检查;

混凝土浇筑

将按照标准调配好的混凝土填充进入钢模,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测验,确保质量合格;

填充到钢模中的混凝土由标号为52.5的水泥50份,硅砂33份,矿粉15份,混凝土增效剂0.5份,减水剂1.5份组成;

所用的硅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6%,二氧化硅的颗粒粒径为1.0mm;

矿粉为S75级;

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混凝土增效剂为CTF混凝土增效剂;

构件表面处理

对墙体表面进行抹平等处理,确保墙面平整;

蒸汽养护、脱模

对混凝土墙体进行蒸汽养护至其凝固成型,最终将墙体构件与模具脱离;

流程3:运输及现场堆放

PC产业化技术,更带来了极其方便的材料运输,在传统建筑方式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分批运输的各种建筑材料,在PC技术的帮助下变成了各种建筑组件,传统的高成本多次运输,在一次性的运输中就得以完成。材料的运输大大节约了成本,半成品的建筑组件更节约了现场摆放空间,使得施工环境更加整洁。

流程4:现场吊装

现场吊装外墙板

做好场地清理、构件的复查与清理、构件的弹线与编号等准备工作,构件的堆放、构件的临时加固;

叠合板吊装

确保叠合结构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符合设计要求,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最终进行永久固定;

流程5:外围护

PC构件连接处理

直接外墙采用PC构件,采用上部固定、下端减支的吊挂方式,确保施工安全快捷,减少施工误差,做到无缝处理;

传统建筑接缝处理

仅仅采取抹灰等传统处理工艺,无法确保接缝处的密封性,可能带来漏水等普遍性问题;

流程6:内部精装;

流程7:验收交付。

实施例2

PC叠合板的生产及施工流程:

1:标准化图纸设计

由施工方出图纸,多张图纸合而为一,不同的节点绘制多张不同的图纸。

精确的PC设计图纸,让施工更加规范,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中边施工边进行修改而造成的返工等情况,施工时间得到了大大节省,流程得到了极大简化;

2:预制件生产

工厂化的作业模式,将传统的建筑工地“搬进”工厂里,让房屋的每一个构件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从铸模、成型到养护,精确的构件只需在工地进行组装,即可成为产业化的住宅;

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下述步骤:

钢模制作及处理

钢筋经过工厂化机械加工、成型,并且通过人工抽检测量,确保尺寸标准;依据精确弹线标示,安装组合钢模模板;

内埋物入模

面砖、钢筋、门窗框等埋入物入模,并进行埋入物的人工检查;

混凝土浇筑

将按照标准调配好的混凝土填充进入钢模,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测验,确保质量合格;

填充到钢模中的混凝土由标号为62.5的水泥53份,硅砂25份,矿粉20份,混凝土增效剂0.5份,减水剂1.5份组成;

所用的硅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7%,二氧化硅的颗粒粒径为2.0mm;

矿粉为S95级;

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混凝土增效剂为CTF混凝土增效剂;

构件表面处理

对墙体表面进行抹平等处理,确保墙面平整;

蒸汽养护、脱模

对混凝土墙体进行蒸汽养护至其凝固成型,最终将墙体构件与模具脱离;

流程3:运输及现场堆放

PC产业化技术,更带来了极其方便的材料运输,在传统建筑方式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分批运输的各种建筑材料,在PC技术的帮助下变成了各种建筑组件,传统的高成本多次运输,在一次性的运输中就得以完成。材料的运输大大节约了成本,半成品的建筑组件更节约了现场摆放空间,使得施工环境更加整洁。

流程4:现场吊装

现场吊装外墙板

做好场地清理、构件的复查与清理、构件的弹线与编号等准备工作,构件的堆放、构件的临时加固;

叠合板吊装

确保叠合结构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符合设计要求,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最终进行永久固定;

流程5:外围护

PC构件连接处理

直接外墙采用PC构件,采用上部固定、下端减支的吊挂方式,确保施工安全快捷,减少施工误差,做到无缝处理;

传统建筑接缝处理

仅仅采取抹灰等传统处理工艺,无法确保接缝处的密封性,可能带来漏水等普遍性问题;

流程6:内部精装;

流程7:验收交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