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441发布日期:2018-10-16 19:3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库,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今的停车库一般包括平面停车库和立体停车库。平面停车库占地较大,停车数量有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立体停车库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而目前立体停车库设计复杂、投入较大、成本较高、停取车繁琐,耗时长、而且维修困难。随着人口增长,车辆增多,开发占地面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存取车方便、容易维修、节约空间、实用性广的新型多层停车库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和横梁形成立体框架结构,从而形成若干停车位,每个停车位包括一个对应的停车板,在每个停车位的至少一根立柱上设有升降机构,在每个停车位的至少一根横梁上设有平移机构,所述立体停车库还包括翻板,所述翻板的一侧设有与升降机构铰链旋转连接的装置,所述翻板能通过升降机构沿立柱垂直移动到对应的停车位,停车板能通过平移机构由停车位平移到翻板上或者从翻板上平移到停车位,当立体停车库正在停车或取车时,所述翻板平行于地面,当立体停车库不在停车或取车时,所述翻板与地面垂直。

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由于其是双层或多层的立体结构,因此能节约空间、增加利用率,停车库的宽度只略大于车的宽度,将其放在道路两侧或小区内都不占地方。驾驶员只需将车驶入停车板,甚至无需转向或倒车,后续入库均由停车库完成,使停取车变得更为便利。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所述翻板还包括翻转执行控制机构,所述翻转执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翻板与地面垂直或平行。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所述翻板上设有广告。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充电桩,以给所停车辆充电。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设有太阳能装置,可以为停车库供电,也可以为充电桩供电。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的侧面或背面设有植物。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控制系统,被配置为控制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工作。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识别系统,被配置为识别车牌号,当识别到车牌号与停车位相匹配时,能自动控制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将车载入停车位。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检测系统,被配置为实时检测以下至少之一: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车的重量、车的尺寸、车的温度、烟雾情况、是否有人为破坏。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计费系统,被配置为根据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计算停车费。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报警系统,被配置为检测到车的温度到达阈值或有烟雾时,自动喷淋或报警;检测到有人为破坏时,自动报警。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顶部的显示装置,被配置为显示以下至少之一:车牌号、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车的重量、车的尺寸、车的温度、烟雾情况、是否有人为破坏。

在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指示灯,当车库在工作时,点亮指示灯,起到警示作用,防止停车库工作伤到行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立体图;

图2a-2b是根据实施例的翻板的侧面局部图和俯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翻板的局部图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立体图;

图5a-5e是根据实施例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4显示了智能立体停车库的立体图、侧面局部图、俯视图和局部图的分解图。实施例中只列举了单个双层的停车库,事实上,本发明的立体停车库可以是多个叠加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实施例的该立体停车库包括:四根立柱11、12、13、14,四根横梁21、22、23、24,其中横梁22、24被遮挡,图1中用虚线表示,该四根立柱和四根横梁形成了一个立体框架结构,从而形成上下两个停车位31、32。停车位31、32分别对应停车板41、42、在四根立柱上11、12、13、14的至少一根上设有升降机构,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设在立柱11、12上,升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卷扬机、链条、齿轮、液压结构、钢丝绳、绞索、平衡轮等。在停车位31的两根横梁21、22的至少一根上设有平移机构,在停车位32的两根横梁23、24的至少一根上设有平移机构,本实施例的平移机构设在四根横梁21、22、23、24上,平移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马达传动轮、链条、齿轮、气动结构、气缸结构、液压结构等。立体停车库还设有翻板7,翻板7设有与升降机构铰链旋转连接的装置,翻板7可以通过升降机构沿立柱垂直移动,即翻板7可以从地面移到停车位31的高度上,此时翻板7的上表面高度与停车板41下表面的高度一致使得停车板41可以平移到翻板7上。停车板41与横梁21、22的相交面上设有与平移机构的配合的构件,停车板41能通过平移机构由停车位31内到外或外到内方向平移,即停车板41可以全部平移入停车位31内,也可以从停车位31内平移到翻板7上。同理,停车板42与横梁23、24的相交面上设有与平移机构的配合的构件,停车板42能通过平移机构由停车位32内到外或外到内方向平移,即停车板42可以全部平移入停车位32内,也可以从停车位32内移到翻板7上。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顶盖5和停车库外壁6。

如图2a-2b和图3所示,立体停车库的立柱11和立柱12的内侧分别设有升降部件,所述立体停车库设有与升降机构铰链旋转连接的装置70,该铰链旋转连接装置70包括垂直板71和水平板72,垂直板71和水平板72铰链旋转连接。水平板可以形成水平框架,翻板7置于该水平框架上。垂直板71上设有能与升降机构配合的部件73,使得铰链旋转连接装置70带着翻板随升降机构升降。还包括控制水平方向位移的部件74,使得翻板卡在立柱内,不会水平位移到其他位置。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控制翻转执行机构75,该翻转执行机构75可以通过马达齿轮传动机构等来控制水平板72(即翻板7)通过支点75翻转,翻转的范围是从与地面平行到与地面垂直的范围内,包含限位装置。当立体停车库正在停车或取车时,翻板7平行于地面,当立体停车库不在停车或取车时,翻板7与地面垂直。

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被配置为控制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工作,具体的可以通过移位开关、定位开关等来实现。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识别系统,被配置为识别车牌号,当识别到车牌号与停车位相匹配时,能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将车载入停车位。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检测系统,被配置为实时检测以下至少之一: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车的重量、车的尺寸、车的温度、烟雾情况、是否有人为破坏。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计费系统,被配置为根据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计算停车费。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报警系统,被配置为检测到车的温度到达阈值或有烟雾时,自动喷淋或报警;检测到有人为破坏时,自动报警。

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显示装置9,该显示装置9可以设置在停车库的顶部,该显示装置9被配置为显示以下至少之一:车牌号、车进停车库的时间、车出停车库的时间、车的重量、车的尺寸、车的温度、烟雾情况、是否有人为破坏。实施例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指示灯,当车库在工作时,点亮指示灯,使得停车库作业更安全,防止伤到行人。

图5a-5e显示了立体停车库的工作原理图。还是以单个双层立体停车库举例,当车靠近立体停车库时,停车库的识别系统能够识别该车的车牌号,判断该车是否能够停在该停车库中,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选择停车库,若选择为停车库32,如图5a-5b,使翻板7下翻至与地面平行并置于地面上,控制系统控制平移机构将停车板42从停车库32内平移到翻板7上,车开到停车板42上,控制系统再控制平移机构将停车板42从翻板7移入停车库32内,停车完成,翻板7上翻至与地面垂直。若选择为停车库31,如图5c-5e,使翻板7下翻至与地面平行并置于地面上,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机构将翻板7从地面上升到停车库31底部,翻板的上表面高度与停车板下表面高度一致,控制系统控制平移机构将停车板41从停车库31内平移到翻板7上,再控制升降机构将翻板7从停车库31下降到地面,停车板41也跟随翻板7一起下降到地面,车开到停车板41上,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机构将翻板7和停车板41从地面上升到停车库31底部,再控制平移机构将停车板41平移进停车库31内,停车完成,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机构将翻板7下降到地面,顶出部件8将翻板7上翻至与地面垂直。

优选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充电桩,以给所停车辆充电。

优选的,立体停车库设有太阳能装置。

优选的,立体停车库的侧面或背面设有植物。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的单个双层立体停车库横向上可以叠加成多个,垂直方向也可以做成多层。

根据实施例的停车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由于其是双层或多层的立体结构,因此能节约空间、增加利用率,停车库的宽度只略大于车的宽度,将其放在道路两侧或小区内都不占地方。驾驶员只需将车驶入停车板,甚至无需转向或倒车,后续入库均由停车库完成,使停取车变得更为便利。

将容易理解,如本文中大体描述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的组件可以用各种各样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如图中所表示的各种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表示各种实施例。尽管在图式中呈现了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但是除非特别地说明,否则图式未必按比例绘制。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其它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应视为在所有方面均仅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由此具体实施方式来指示。在权利要求书等效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被涵盖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贯穿本说明书对特征、优点或类似语言的涉及并不暗示可以本发明实现的所有特征和优点都应该在或在本发明的任何单一实施例中。相反地,涉及特征和优点的语言应理解成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优点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对特征和优点的论述以及类似语言可以(但未必)涉及同一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