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式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55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臂式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坠落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止升降结构突然坠落的装置。



背景技术:

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结构体系有了很大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大量兴建,同时在很多地区,建筑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并且还造成了群死群伤,而所有建筑安全死亡事故中,脚手架高空坠落是占到了建筑施工事故中的绝大多数,而这些又直接与建筑施工中的脚手架防坠装置机构相关联。目前,建筑行业所用的附着升降脚手架设备及升降机的防坠装置,由于结构复杂增加了保养费用及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臂式防坠装置,可提高升降结构施工的安全性。

是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摆臂式防坠装置,所述摆臂式防坠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的第一转轴、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支承摆臂、设置在第一支承摆臂上的第二转轴、可转动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支撑摆臂、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承摆臂下方且用于限制转动向下转动极限位置的挡块,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第一支承摆臂的转动面和第二支撑摆臂的转动面在同一竖直面内;

所述第二支撑摆臂具有位于第二支撑摆臂的转动面内延伸的触发臂、防坠挡块和配重臂,所述触发臂和配重臂分别位于第二转轴相对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坠挡块和触发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块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支承摆臂下方表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承摆臂靠近第二支撑摆臂处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防坠挡块的顶面水平时,所述触发臂抵接在第一限位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坠挡块上侧表面具的凹陷的弧形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坠挡块下侧表面为圆弧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面均具有第一安装臂,每一所述安装臂内侧面均设有两个用于导向竖杆的导向杆。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防坠装置通过触发臂的设置可在升降脚手架突然下落时,横杆撞动横杆,使得防坠挡块克服配重臂转动,使得防坠挡块转动到水平状态,并且第一支承摆臂抵接在承托件,使得本装置可承托横杆。本装置在一般状态下,横杆可上下移动,不受触发臂的限制。本装置生产成本低,结构稳定可靠,后期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合升降脚手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脚手架升起过程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脚手架升起过程另一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脚手架坠落过程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脚手架坠落过程另一状态图。

图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脚手架下降过程中第二支承摆臂动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底座 110-第一支承摆臂 111-第一限位块

120-第二支承摆臂 121-触发臂 122-防坠挡块

123-配重臂 124-第二限位块 130-第一转轴

140-第二转轴 150-挡块 160-安装板

170-第一安装臂 171-导向轮 210-竖杆

220-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以脚手架为例,本装置包括但不限与脚手架,本装置适合多种升降结构,例如升降平台、升降电梯等多种装置。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摆臂式防坠装置,升降脚手架包括竖杆210和横杆220,摆臂式防坠装置包括底座100、设置在底座100的第一转轴130、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130上的第一支承摆臂110、设置在第一支承摆臂110上的第二转轴140、可转动安装在第二转轴140上的第二支撑摆臂120、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承摆臂110下方且用于限制转动向下转动极限位置的挡块150,第一转轴130和第二转轴140平行,第一支承摆臂110的转动面和第二支撑摆臂120的转动面在同一竖直面内;第二支撑摆臂120具有位于第二支撑摆臂120的转动面内延伸的触发臂121、防坠挡块122和配重臂123,触发臂121和配重臂123分别位于第二转轴140相对的两侧,升降脚手架坠落时,横杆220带动第二支撑摆臂120向下转动,且使得防坠挡块122的顶面水平并承托横杆220。

具体的,本装置的第一支承摆臂110的背面通过安装板160安装在建筑的表面或稳定的结构上,第一支承摆臂110的正面为敞开式的结构,底座100设设有第一转轴130,第一支承摆臂110具有通孔,通过通孔套装在第一转轴130的方式,使得第一支承摆臂110可转动的与底座100连接,第一支承摆臂110靠近敞开一侧设有第二转轴140,与第一转轴130类似,第二支撑摆臂120可转动的与第一支承摆臂11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30和第二转轴140并列设置,使得第一支承摆臂110和第二支撑摆臂120的转动面在同一空间内。第一支承摆臂110的下方设有挡块150,本实施例中的挡块150的顶面为水平面,第一支承摆臂110向下转动接触到挡块150时,第一支承摆臂110与挡块150的接触面也为平面,使得挡块150对第一支承摆臂110提供较稳定的支撑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摆臂120中触发臂121和配重臂123位于第二转轴140的背相的两侧,在触发臂121和配重臂123的之间靠上的一侧设有防坠挡块122,在本实施例中,防坠挡块122与触发臂1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如图3、图4所示,图3、图4表示升降脚手架上升的过程中,本装置的动作过程。升降脚手架上升的过程中,配重臂123重量大于触发臂121的重量,在一般状态时,触发臂121位于横杆220行走的行程上。在横杆220向上行走时,第二支撑摆臂120背面的第二限位块124接触到第一支承摆臂110上的第一限位块111,使得第一支承摆臂110可限制第二支撑摆臂120的转动位置,在横杆220进一步向上行走时,第一支承摆臂110和第二支撑摆臂120刚性连接,第一支承摆臂110和第二支撑摆臂120整体围绕第一转轴130向上转动。在横杆220越过触发臂121后,第一支承摆臂110和第二支撑摆臂120根据自身重力,自动下落,回复到一般状态。

如图5所示,在横杆220较慢速度向下移动过程中,横杆220驱动触发臂121转动,触发臂121克服配重臂123的重量向下转动,在横杆220越过触发臂121后,配重臂123根据自身重量将触发臂121再次翘起。图7-图10详细体现了脚手架缓慢下降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摆臂120的动作过程。可以看到第一支撑摆臂110在此过程中时不动作的。

如图5、图6所示,在横杆220较快的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更以较快的速度冲击触发臂121,触发臂121克服配重臂123的重力,使得第二支撑摆臂120围绕第二转轴140转动,使得防坠挡块122转动到水平状态,第二支撑摆臂120中的触发臂121抵接到第一支承摆臂110上,使得第二支撑摆臂120和转轴刚性连接,同时第一支承摆臂110和挡块150也为刚性连接。此时升降脚手架继续下落,上方的横杆220被承托在防坠挡块122的上表面,实现防坠功能。

防坠挡块122和触发臂1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防坠挡块122转动角度较小,使得防坠挡块122可以较为快速的移动到水平状态。

防坠挡块122上侧表面具有用于放置横杆220的凹陷的弧形面。使得横杆220较为稳固的置于防坠挡块122的上表面。防坠挡块122下侧表面为圆弧面,使得横杆220较为平滑的越过触发臂121。

触发臂121的长度与第二转轴140的轴心到横杆220移动面的直线距离相匹配,使得横杆220较为容易的越过触发臂121,并且可以起到检测横杆220快速下落的作用。

底座100两侧面均具有第一安装臂170,每一安装臂内侧面均设有两个用于导向竖杆210的导向杆,每一触发臂121的两个导向轮171限制一个竖杆210,使得两组导向轮171分别导向升级脚手架的两个竖杆210。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