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55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支撑装置种类繁多,但现有的支撑装置减震能力低,且支撑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地面不平坦,现有的支撑装置无法根据地面状况进行调节,继而导致现有的支撑装置稳定性低,工人在使用现有的支撑装置无法在夜间进行工作,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撑装置减震能力低以及稳定性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底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第一电动升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柱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台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滑轮,所述第一固定台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屉,所述第一固定台的四个边侧均设有两个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一侧通过伸缩杆与第二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固定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底端与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台顶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第二电动升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柱的顶端与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台底端的四角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与滑槽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台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四内腔顶端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腔门,所述第三内腔的内部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二固定台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盒,所述开关盒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第二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和LED灯控制开关,所述第二固定台顶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固定杆通过支撑杆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灯杆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灯座,所述灯座的一侧安装有LED灯,四根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柱、四个第二电动升降柱和LED灯分别通过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第二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和LED灯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四角均开设有螺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置于滑槽的内部,且滑块的尺寸大于第二电动升降柱顶端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腔的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设有的第二电动升降柱通过滑块与第二固定台设有的滑槽滑动连接,且滑块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与滑槽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作用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减震能力,设有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转动连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通过伸缩杆对支撑装置起到固定的作用,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伸缩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改变伸缩杆的支撑角度,可以根据支撑装置的位置调节伸缩杆的支撑角度,设有的四根第一电动升降柱通过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根据地面的状况调节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的高度,使支撑装置可以适应不同的地面,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实用性,设有的LED灯通过LED灯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LED灯可以使支撑装置在夜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第一固定台;2、第二固定台;3、第一电动升降柱;4、第一固定板;5、支撑台;6、滑轮;7、第一内腔;8、抽屉;9、第一固定件;10、第一销轴;11、第一套筒;12、挡圈;13、伸缩杆;14、第二套筒;15、第二销轴;16、第二固定件;17、第二固定板;18、螺钉孔;19、第二电动升降柱;20、滑块;21、滑槽;22、减震弹簧;23、第二内腔;24、固定杆;25、卡槽;26、支撑杆;27、灯杆;28、灯座;29、LED灯;30、开关盒;31、第三内腔;32、第四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台1和第二固定台2,第一固定台1底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第一电动升降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动升降柱3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台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台5,支撑台5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滑轮6,第一固定台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内腔7,第一内腔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屉8,第一固定台1的四个边侧均设有两个第一固定件9,第一固定件9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10与第一套筒11转动连接,第一套筒11的一侧通过伸缩杆13与第二套筒1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套筒14通过第二销轴15与第二固定件16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16的底端与第二固定板1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台1顶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第二电动升降柱19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动升降柱19的顶端与滑块20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台2底端的四角均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与滑块20滑动连接,滑块20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22与滑槽21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台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内腔23、第三内腔31和第四内腔32,第二内腔23、第三内腔31和第四内腔32顶端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腔门,第三内腔31的内部置有蓄电池,第二固定台2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开关盒30,开关盒30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第二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和LED灯控制开关,第二固定台2顶端的四角分别与四根固定杆24的底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根固定杆24通过支撑杆26连接,其中一根固定杆24的顶端与灯杆27的底端固定连接,灯杆27一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灯座28,灯座28的一侧安装有LED灯29,四根第一电动升降柱3、四个第二电动升降柱19和LED灯29分别通过四个第一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第二电动升降柱控制开关和LED灯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销轴10和第二销轴15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挡圈12,防止发生轴向位移,继而导致第一销轴10和第二销轴15脱落,影响伸缩杆13的支撑作用。

其中,第二固定板17的四角均开设有螺钉孔18,可以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18将第二固定板17与地面固定连接,提高了伸缩杆13的支撑能力。

其中,滑块20置于滑槽21的内部,且滑块20的尺寸大于第二电动升降柱19顶端的尺寸,防止滑块20脱落,继而导致第二固定台2脱落,使第二电动升降柱19对第二固定台2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其中,第二内腔23的长度大于支撑杆26的长度,防止无法将拆卸后的支撑杆26置于第二内腔23的内部。

其中,固定杆24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卡槽25,两个卡槽25呈90度设置,使固定杆24通过卡槽25与支撑杆26卡合连接,便于支撑杆26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具体工作时,首先通过开关盒30将第一电动升降柱3和第二电动升降柱19调节至完全收缩,然后通过滑轮6将支撑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由于第一电动升降柱3完全收缩时第一固定板4底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滑轮6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防止第一固定板4阻碍滑轮6的转动,继而影响滑轮6带动支撑装置移动,接着根据地面的状况通过开关盒30调节四根第一电动升降柱3的高度使第一固定台1保持水平,继而使支撑装置可以根据地面状况进行调节,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然后再通过第一销轴10将第一套筒11与第一固定件9转动连接,接着通过第二销轴15将第二套筒14与第二固定件16固定连接,再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18将第二固定板17固定在地面上,同时调节伸缩杆13至合适长度,通过伸缩杆13对支撑装置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再次提高了支撑装置的稳定性,且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4分别与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6转动连接,可以根据支撑装置的摆放位置调节伸缩杆13的支撑角度,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实用性,第二电动升降柱19通过滑块20与第二固定台2设有的滑槽21滑动连接,且滑块20的顶端通过减震弹簧22与滑槽21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22的弹性作用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减震能力,滑块20置于滑槽21的内部,且滑块20的尺寸大于第二电动升降柱19顶端的尺寸,防止滑块20脱落,继而导致第二固定台2脱落,使第二电动升降柱19对第二固定台2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然后通过固定杆24设有的卡槽25与支撑杆26卡合连接,再通过支撑杆26将四根固定杆24连接起来,通过卡槽25便于支撑杆26的安装和拆卸,同时通过第二内腔23收纳支撑杆26,通过第四内腔32收纳施工工具,防止工人乱丢施工工具导致其丢失,当工人需要夜间进行工作时,此时可以通过开关盒30打开LED灯29,通过LED灯29可以使支撑装置在夜间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