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泵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1714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可将泵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一些超高异型建筑上进行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时,由于异型建筑的断面不规则,并且栗送深度较大,栗送时混凝土产生的压力也相应较大,采用常规的栗管固定方式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冲击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包括:
[0004]支撑板,锚接于崖壁,所述支撑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5]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底部固接于所述支撑板;
[0006]缓冲板,固接于所述缓冲弹簧顶部,所述缓冲板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0007]用于紧固栗管的抱箍,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而固接于所述缓冲板上。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通过支撑板将抱箍紧固于崖壁,再通过抱箍紧固栗管,进而将栗管紧固于崖壁。并且通过缓冲板和缓冲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栗送时混凝土的冲击力对固定装置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9]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斜撑。
[0010]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缓冲弹簧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周均匀布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0011]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通过直径Φ25的锚杆锚接于所述崖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中用到的一种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缓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6]图5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缓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7]图6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料斗的俯视图。
[0018]图7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70,包括:
[0021]支撑板710,支撑板710通过直径Φ25的锚杆711锚接于崖壁90,支撑板71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优选地开设于支撑板710的中部,支撑板710的底部优选地还进一步设置有斜撑712 ;
[0022]缓冲弹簧720,缓冲弹簧720的底部通过橡胶楔子固接于支撑板710,缓冲弹簧720的数量优选地为四个,四个缓冲弹簧720沿支撑板710的第一通孔的圆周均匀布设于支撑板710上;
[0023]缓冲板730,固接于四个缓冲弹簧720的顶部,缓冲板730的中部开设有与支撑板710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缓冲板730可以减缓第二栗送装置20对固定装置70的冲击,延长固定装置70的使用寿命;
[0024]抱箍740,对应于支撑板710的第一通孔以及缓冲板730的第二通孔的位置而固接于缓冲板730的上表面,第二栗管50穿设于抱箍740内,可以通过调节抱箍740将第二栗管50进行卡紧,进而将第二栗管50固接于崖壁90上。
[0025]本实用新型的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通过支撑板将抱箍紧固于崖壁,再通过抱箍紧固栗管,进而将栗管紧固于崖壁。并且通过缓冲板和缓冲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栗送时混凝土的冲击力对固定装置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6]以下列举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该实施例中要解决深坑酒店项目混凝土向下超深80米输送的问题。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到的一种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
[0027]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栗管固定于崖壁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中用到的一种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包括:
[0028]第一栗送装置10,设置于崖壁90的顶部,第一栗送装置10优选地为汽车栗;
[0029]设置于崖壁90的中部并相互连接的第二栗送装置20和缓冲装置30,缓冲装置30与第一栗送装置10通过第一栗管40相连接,第二栗送装置20与位于崖壁90的底部的施工区域80通过第二栗管50相连接,第二栗送装置20优选地为固定栗。
[0030]请参阅图4,图4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缓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如图4所示,缓冲装置30包括:
[0031]料斗310,料斗310的顶部进料口与第一栗管40相连接;
[0032]溜管320,溜管320的顶部与料斗310的底部的出料口相连接,溜管320的底部与第二栗送装置20相连接。
[0033]在图4所示的缓冲装置30的第一实施例中,料斗310为倾斜式的,优选地将溜管320的倾斜角度设置为60°。
[0034]在图5所示的缓冲装置30的第二实施例中,料斗310为垂直式的。
[0035]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图4所示的缓冲装置30,即倾斜式的,缓冲装置30通过脚手架60进行固定,溜管320的倾斜角度约为60°。
[0036]参阅图6所示,图6是图3中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复合栗送装置的料斗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料斗310包括料斗本体311和支撑于料斗本体311下方的橡胶垫板312 ;
[0037]料斗本体311为四棱锥型结构,料斗本体311顶部具有进料口 3111,料斗本体311底部具有出料口 3112,料斗本体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