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470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状,每个电机电机内罩侧板32的两个开口端端部以及上下两端均形成有沿上下间隔布置的卡孔,且电机内罩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卡孔卡合的卡凸。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合将两个电机内罩侧板分别与电机内罩31卡合。
[0061]结合图1至图6,在集尘部分(包括尘杯组件100),沿用底部中心进风的短风道结构,对于多锥多级旋风分离结构而言:
[0062]灰尘经一级过滤后由过滤网孔进入二级多锥旋风分离单元,经多次分离后的干净气流经二级旋风分离单元的升气管流出,再经过滤棉进一步过滤,由尘杯出口 201流出进入动力系统部分(包括电机组件300),在气流由升气管流出时,由于速度快,能量集中,导致过滤不彻底及效率低下,加之强迫气流90°的方向转变,对尘杯上盖有很大的冲刷噪音。
[006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流式结构,可很好的解决上述冲刷所产生的噪音,同时分散气流,让气流更加平稳均匀的穿过过滤海帕,解决因气流集中且速度快而过滤不及时不彻底的现象,提高过滤效率,大大降低过滤海帕的清洁频率。
[0064]在90°强迫转变气流方向,绝大多数的能量都集中在尘杯上盖上,加上壁厚和单层结构,以及空间高度的限制,冲刷噪音被进一步放大。
[0065]此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层多孔消音结构,通过分析孔径与声波波长的关系,采用不同大小的小孔来吸收不同频率的声波,使得冲刷噪音被大大降低。
[0066]气流经过集尘部分进入电机工作部分时,在电机组件300的进风口301前端,通常都会有一段导风结构,以引导气流进入电机风机部分,由于风机部分叶轮的高速旋转,使得电机进风口前端空间形成真空漩涡,导致叶轮切割气流产生高频噪音;传统结构只是优化导风结构,使前端通道更加顺滑,但效果几乎无任何改善。
[0067]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塔式结构,配合进风分流栅板及消音棉,使真空漩涡无处遁形,大大改善上述高频噪音。
[0068]当气流流经电机之后,即进入降噪消音的核心区域,该区域降噪效果主要取决于减震结构和风道长度,在减震结构方面,沿用前期专利结构;在风道长度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全新的双“S型” + “6型”风道结构,大大的延长出风风道,同时风道更加顺滑流畅。
[0069]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100可以为传统技术中的尘杯组件10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尘杯组价100。
[0070]下面参照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100。
[0071]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包括:旋风分离器11、过滤壳体12以及过滤件13。
[0072]旋风分离器11的顶端具有敞开口 111,过滤壳体12内限定出流通腔室12a,过滤壳体12的与敞开口 111相对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 12b,过滤壳体12的与敞开口 111相背离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12c。进气口 12b和排气口 12c均与流通腔室12a贯通,至少一部分进气口 12b和排气口 12c错开,过滤件13用于过滤灰尘,过滤件13设于流通腔室12a内。
[007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100,在过滤壳体12内设置过滤件13以对经敞开口 111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通过将过滤壳体12的进气口 12b与排气口 12c错开,使经敞开口 111排出的气流被分散,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进而使带有灰尘的气流在过滤件13内被充分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而且减缓了气流的流动速度,由此降低经排气口 12c流出的气流对尘杯组件100顶部的冲击噪音。
[0074]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壳体12的与敞开口111相对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 12b,过滤壳体12的与敞开口 111相对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12c,进气口 12b与排气口 12c错开”是指气流经敞开口 111向进气口 12b、排气口 12c流动过程中,由于进气口 12b与排气口12c错开使气流由进气口 12b向排气口 12c流动时流动方向产生偏离。
[0075]在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进气口12b仅仅设置在过滤壳体12的下端,排气口 12c仅仅设置在过滤壳体12的上端,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进气口 12b和排气口 12c不限于仅仅分布在过滤壳体12的两端,其他任意合适位置也可以设置进气口 12b和排气口 12c,只要满足分布在两端部的进气口 12b和排气口 12c是错开的即可。
[007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气口12b和排气口 12c在过滤壳体12的轴向上全部错开。具体地,进气口 12b分布在过滤壳体12的上端,排气口 12c分布在过滤壳体12的下端,过滤壳体12的轴向与旋风分离器11的轴向相一致,各个排气口 12c沿轴向的投影均与进气口 12b错开。由此,气流在过滤壳体12内自进气口 12b向排气口 12c流动时被分流的效果更好,灰尘过滤更彻底,产生的噪音更小。
[0077]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2b和排气口 12c可以部分错开,亦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0078]如图8所示,过滤壳体12具有伸入流通腔室12a的阻挡部1222,阻挡部1222与进气口 12b在轴向上相对应且间隔开。这样,使经进气口 12b进入流通腔室12a的气流在阻挡部1222的阻挡作用下偏离轴向且向阻挡部1222四周分流运动,由此,气流的分流更均匀、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尘气分离效果。
[0079]优选地,阻挡部1222为凸柱,凸柱具有自其外端向内端延伸的减重凹槽1223。具体地,过滤壳体12包括支撑架122和导风罩121,阻挡部1222连接在支撑架的顶壁1221上且逐渐靠近导风罩121延伸,凸柱内的减重凹槽1223使其形成为空心柱体。由此,减轻了支撑架122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0080]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13邻近排气口 12c设置,过滤件13的底端与进气口 12b间隔开。参照图7,支撑架122和导风罩121共同组成的过滤壳体12为大体圆柱形结构,过滤件13也大体形成为圆柱形结构,过滤件13仅仅分布在部分流通腔室12a内,过滤件13的底端与进气口 12b所在的底端之间具有间隔,经进气口 12b进入过滤壳体12内的气体先在该空间内不受阻碍的分流,随后流动至过滤件13内进行尘气过滤,兼顾气流的分流和灰尘过滤。
[0081]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13还可以布满整个流通腔室12a,过滤件13的顶端与支撑架122的顶端相贴合,过滤件13的底端与导风罩121的底端相贴合。
[0082]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过滤件13具有避让孔131,阻挡部1222与避让孔131相适配。其中,支撑架122套设在导风罩121内,支撑架的顶壁1221具有与过滤件13的上端面相适配的上止挡面104,导风罩的侧壁1212具有与过滤件13的下端面相适配的下止挡面102。由此,避让孔131、上止挡面104、下止挡面102对过滤件13形成全面定位以增强过滤件1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8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挡部1222的底端与过滤件13的底端相平齐或者低于过滤件13的底端。由此,气流在阻挡件下方开始分流,以使进入到过滤件13中的气流的灰尘被过滤的更彻底,气流运动更平稳,减噪效果更好。
[0084]如图8所示,阻挡部1222的个数为多个且环绕轴向均匀分布。进气口12b与阻挡部1222——对应,相应地,进气口 12b的个数为多个且环绕轴向均匀分布。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分流的均匀性,过滤效果和减噪效果更好。
[008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过滤壳体12包括:导风罩121和支撑架122,进气口 12b形成在导风罩的底壁1211上,支撑架122与导风罩121密封连接且共同限定出流通腔室12a,排气口 12c形成在支撑架的顶壁1221上。具体地,支撑架122包括顶壁以及侧壁,排风口贯通支撑架的顶壁1221,导风罩121包括侧壁和底壁,进风口贯通导风罩的侧壁1212,支撑架122的侧壁内套在导风罩的侧壁1212内,导风罩121与支撑架122可拆卸的连接,过滤件13位于流通腔室12a内。由此,过滤壳体12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和装配、
[008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121设有与进气口 12b相连通的升气管123,升气管123至少部分伸入敞开口 111 (参见图7)。具体地,每个进气口 12b处均设有升气管123,升气管123的上端与进气口 12b连接,升气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