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60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马达,尤其涉及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



背景技术:

履带式工程机械,尤其是履带式挖掘机的行走马达安装座一般都选用板材焊接式结构,即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行走马达安装座的前板1上的孔完全位于马达安装板3的内侧。焊接式结构不仅制作工艺复杂,制件一致性差,使安装在丝座4上的盖板与圈板2的吻合性不一性,影响外观,最重要的是容易出现焊缝开裂故障;前板1上孔的位置使处于前板1前面的行走马达管路不容易被保护,从而导致此处管路容易被损坏。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以提高安装座的强度,保护行走马达管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包括马达安装板、围包在马达安装板周围的圈板、与圈板的尾部固连的前板及设置在圈板一侧的马达盖板,马达安装板、圈板及马达盖板之间配合形成第一腔体,前板的后侧设置有箱体,箱体分别与前板和圈板固连,箱体内设置有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前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通口,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通口配合形成行走马达管路的通道。

所述马达安装板、圈板、前板及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箱体包括上壁、外壁、下壁及后壁,相邻壁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且各壁的壁厚相同。

所述上壁、外壁和下壁均为平面型壁,后壁为曲面型壁。

所述圈板尾部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

所述箱体的下壁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

所述圈板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马达盖板的丝座。

所述马达安装板包括主板,主板上开设有圆形通孔,主板面向第一腔体的一侧围绕所述圆形通孔均布有多个第一环形凸台,主板背对第一腔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圆形通孔同心的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凸台上均布有一圈与上述第一环形凸台位置相对且数量相等螺纹通孔,各螺纹通孔和与之位置相对的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同心。

所述通口的截面呈四边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马达安装座的强度,有效地保护了行走马达管路的同时,改善了行走马达安装座的制作工艺,提高了零件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行走马达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马达安装座从一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马达安装座从另一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马达安装座从另一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马达安装座从另一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行走马达管路的管路走向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管路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至图6所示,一种行走马达安装座,包括马达安装板5、围包在马达安装板5周围的圈板6、与圈板6的尾部固连的前板8及设置在圈板6一侧的马达盖板,前板8用于将行走马达安装座与前方的履带梁24进行连接的连接件,圈板6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马达盖板的丝座9,马达安装板5、圈板6及马达盖板之间配合形成第一腔体22,第一腔体22保证了行走马达不被外物损坏,所述马达安装板5包括主板12,主板12上开设有圆形通孔21,主板12面向第一腔体22的一侧围绕所述圆形通孔21均布有多个第一环形凸台13,主板8背对第一腔体22的一侧设置有与圆形通孔21同心的第二环形凸台14,第二环形凸台14上均布有一圈与上述第一环形凸台13位置相对且数量相等螺纹通孔15,各螺纹通孔15和与之位置相对的第一环形凸台13之间同心,所述圆形通孔21、第二环形凸台14、螺纹通孔15及第一环形凸台13共同用于安装行走马达及减速机。

所述前板8的后侧设置有箱体7,箱体7分别与前板8和圈板6固连,马达安装板5、圈板6、前板8及箱体7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箱体7包括上壁16、外壁17、下壁18及后壁19,相邻壁之间通过圆弧过渡,且各壁的壁厚相同,上壁16、外壁17和下壁18均为平面型壁,后壁19为曲面型壁。所述箱体7内设置有与第一腔体22相连通的第二腔体23,前板8上开设有与第二腔体23相连通的通口20,通口20的截面呈四边形,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及通口20配合形成行走马达管路的通道,用于保护连接在行走马达上的管路元件不被损坏,图6中箭头方向示出了行走马达管路的走向。

所述圈板6尾部的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10,箱体7的下壁18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11,第一加强筋板10和第二加强筋板11的设置提高了行走马达安装座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