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622阅读:1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边梁一次吊装落梁就位的双导梁架桥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SDLB型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50m公路箱梁、T梁的工艺与设备相当成熟。现有SDLB型双导梁架桥机架设边梁方式是先将边梁放在次边梁位置,再整机横 移直至导梁对准边梁所放的次边梁位置处,架桥机天车再次装卡边梁,整机再次横移直至边梁就位落梁。现有SDLB型双导梁架桥机存在的缺点是I、现有的架桥机边梁第一次放置次边梁位置上时,边梁重心偏,T型梁在放置次边梁上时必须支撑上,以防无连接而侧翻现象发生;2、需要摘钩,再挂钩,因摘钩及挂钩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3、在摘钩及挂钩时,前支架处距离桥台有一定的距离,人员站位很不安全;4、架桥机架设边梁只能单导梁架设一次到位,且梁体就位时只能靠整机横移,同时横移轨道悬出盖梁,架设时整个架桥机横向位移不能超出盖梁边缘,横向移动受限。综上所述,现有的双导梁架桥机架设边梁是二次吊装就位,边梁需要两次装卡,浪费时间,架梁效率降低,影响施工进度及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导梁架桥机,包括吊梁行车I、双导梁2、中支腿3、后支腿4、后支架5、前支架6和辅支腿7 ;其中,所述吊梁行车I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上,所述中支腿3、后支腿4、和辅支腿7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的下方;所述后支架5和前支架6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上。进一步,所述吊梁行车I包括双卷扬机9和卷筒,其中,所述卷筒包括两组定、动滑轮和钢丝绳绕组10 ;所述钢丝绳绕组10出绳方向为外侧出绳。进一步,所述两组定滑轮组心距为470mm。进一步,所述后支架5包括中间凹,两端高的箱型横梁11,以及通过铰座12与横梁11连接的横移台车13 ;所述箱型横梁11两端分别托起所述双导梁2,所述铰座12与横移台车13各两件,分别设置在横梁11的两侧。进一步,所述铰座12之间或所述横移台车13之间的间距为4500mm。进一步,所述前支架6包括上横梁14、内伸缩套15、油缸顶升装置16、下横梁17、铰座19及台车18 ;所述上横梁14包括上鱼腹型箱梁20和外伸缩套21,所述上鱼腹型箱梁20中间高、两端低,所述上鱼腹型箱梁20的两端分别托起所述双导梁2 ;所述内伸缩套15通过销轴22与所述外伸缩套21连接,所述内伸缩套15和所述油缸顶升装置16与所述下横梁17连接,所述油缸顶升装置16与所述上横梁14连接;所述铰座19和台车18各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梁17的两侧。进一步,所述铰座19之间或所述台车18之间的间距为4500mm。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边梁一次装卡就位,节省了装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并且,保证架桥机架设边梁时,横移过程中不超过边梁中心线,确保架桥机横向稳定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吊梁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导梁架桥机的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双导梁架桥机,对吊梁行车、后支架、前支架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其配合使用,能保证边梁一次吊装就位;同时,保证架桥机架设边梁时,横移过程中不超过边梁中心线,确保架桥机横向稳定性。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双导梁架桥机,包括吊梁行车I、双导梁
2、中支腿3、后支腿4、后支架5、前支架6和辅支腿7;吊梁行车I安装在双导梁2上,中支腿3、后支腿4、和辅支腿7分别安装在双导梁2的下方;后支架5和前支架6分别安装在双导梁2上。如图2所示,吊梁行车I包括双卷扬机9和卷筒,其中,卷筒包括定、动滑轮和钢丝绳绕组10,钢丝绳绕组10出绳方向为外侧出绳,2组定滑轮组心距为470mm,保证架设边梁时,吊梁行车I横移到位时不与双导梁2发生干涉。如图3所示,后支架5包括中间凹,两端高的箱型横梁11,以及通过铰座12与横梁11连接的横移台车13。箱型横梁11两端分别托起双导梁2,横梁11中间的凹面保证T型梁或箱型梁通过,铰座12与横移台车13各两件,分别设置在横梁11的两侧,两件铰座12或横移台车13之间的间距为4500mm。如图4、5所示,前支架6包括上横梁14、内伸缩套15、油缸顶升装置16、下横梁17、铰座19及台车18。上横梁14包括上鱼腹型箱梁20及外伸缩套21,上鱼腹型箱梁20中间高、两端低,两端分别托起双导梁2 ;内伸缩套15通过销轴22与外伸缩套21连接,内伸缩套15和油缸顶升装置16用螺栓与下横梁17连接,油缸顶升装置16用螺栓与上横梁14连接,铰座19和台车18各两件,分别设置在下横梁17的两侧,其中,铰座19或台车18得间距为 4500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装边梁的过程如下I、天车在两双导梁中间,起吊边梁;前后两天车配合吊梁沿双导梁纵向到位;2、前后两天车落梁致使吊具到双导梁下平面以下,天车横移2250mm,天车钢丝绳与双导梁之间仍有205mm间隙而不磨损钢丝绳;3、前后支架横移2250mm,边梁到位,吊点在支撑的 正上方,重心没有落在支点外侧,保证横向稳定,天车继续落梁。通过上述步骤架桥机架设边梁时,无需二次吊装完成边梁架设需要。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边梁一次装卡就位,节省了装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并且,保证架桥机架设边梁时,横移过程中不超过边梁中心线,确保架桥机横向稳定性。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梁行车(I)、双导梁(2)、中支腿(3)、后支腿(4)、后支架(5)、前支架(6)和辅支腿(7);其中,所述吊梁行车(I)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上,所述中支腿(3)、后支腿(4)、和辅支腿(7)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的下方;所述后支架(5)和前支架(6)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2)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行车(I)包括双卷扬机(9)和卷筒,其中,所述卷筒包括两组定、动滑轮和钢丝绳绕组(10);所述钢丝绳绕组(10)出绳方向为外侧出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定滑轮组心距为470mm。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5)包括中间凹, 两端高的箱型横梁(11),以及通过铰座(12)与横梁(11)连接的横移台车(13);所述箱型横梁(11)两端分别托起所述双导梁(2),所述铰座(12)与横移台车(13)各两件,分别设置在横梁(11)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12)之间或所述横移台车(13)之间的间距为450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6)包括上横梁(14)、内伸缩套(15)、油缸顶升装置(16)、下横梁(17)、铰座(19)及台车(18); 所述上横梁(14)包括上鱼腹型箱梁(20)和外伸缩套(21),所述上鱼腹型箱梁(20)中间高、两端低,所述上鱼腹型箱梁(20)的两端分别托起所述双导梁(2); 所述内伸缩套(15)通过销轴(22)与所述外伸缩套(21)连接,所述内伸缩套(15)和所述油缸顶升装置(16)与所述下横梁(17)连接,所述油缸顶升装置(16)与所述上横梁(14)连接; 所述铰座(19)和台车(18)各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横梁(17)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19)之间或所述台车(18)之间的间距为45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导梁架桥机,包括吊梁行车、双导梁、中支腿、后支腿、后支架、前支架和辅支腿;其中,所述吊梁行车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上,所述中支腿、后支腿、和辅支腿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的下方;所述后支架和前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双导梁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边梁一次装卡就位,节省了装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并且,保证架桥机架设边梁时,横移过程中不超过边梁中心线,确保架桥机横向稳定性。
文档编号E01D21/06GK202509407SQ2012200024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刘会平, 张广潭, 李鹤, 段立群, 王小军, 郭欣, 魏福祥 申请人: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