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架桥机喂梁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91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简易架桥机喂梁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把提升力或推动力直接作用于载荷表面的装置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简易架桥机喂梁小车。



背景技术:

现有架桥机一般宽度及高度较大,采用运梁炮车将预制梁运送到架桥机的首跨底部,采用架桥机起吊设备将预制梁吊起,并安装到需要架梁的位置。由于预制梁的预埋钢筋较多,轮胎式设备在上行走容易对轮胎造成破坏,一般将行走路线上的预埋钢筋弯折平整,并铺设木板或钢板才能在预制梁上行走。

喂梁小车采用卷扬机作为动力在钢轨行走,有效的避免了上述缺点。并兼做自制架桥机的前进设备。喂梁小车运梁时采用吊车将预制梁吊装至喂梁小车上,并加固防止倾倒。运送至架桥机首跨侧面,架桥机平移至预制梁上,起吊后在将架桥机移动至需架设的部位。

在工程中桥梁两侧的道路尚未回填完成时,距地面约5m,第一跨预制梁采用吊车安装,轮胎式运梁设备不能将预制梁运输到指定位置,只能采用喂梁小车运梁。在山区低等级道路中,一般桥梁两侧转弯半径较小,而采用炮车运梁需对场地进行扩挖或回填整平,采用喂梁小车运梁从侧面运输预制梁,能有效的避免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省材料、操作方便、对场地要求小的简易架桥机喂梁小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行走轮轴和第二行走轮轴,所述的第一行走轮轴两端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轴上第一行走轮外侧设置有主动带轮,第二行走轮轴上第二行走轮外侧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位于同一侧且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的第一行走轮轴的一端与卷扬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行走轮轴和第二行走轮轴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支撑杆上设置有竖直支撑杆。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安装有第一行走轮的第一行走轮轴和安装有第二行走轮的第二行走轮轴,并在第一行走轮轴和第二行走轮轴之间焊接有水平支撑杆,卷扬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克服了由于预制梁的预埋钢筋较多,轮胎式设备在上行走容易对轮胎造成破坏,一般将行走路线上的预埋钢筋弯折平整,并铺设木板或钢板才能在预制梁上行走缺陷,可推广应用于把提升力或推动力直接作用于载荷表面的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主动带轮;2、第一行走轮;3、竖直支撑杆;4、第一行走轮轴;5、卷扬机;6、皮带;7、从动带轮;8、第二行走轮;9、第二行走轮轴;10、水平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简易架桥机喂梁小车包括:

放置在铺设于枕木上的固定轨道上的第一行走轮轴4和第二行走轮轴9,第一行走轮轴4两端安装有第一行走轮2,第二行走轮轴9的两端安装有第二行走轮8,第一行走轮轴4上第一行走轮2外侧安装有主动带轮1,第二行走轮轴9上第二行走轮8外侧安装有从动带轮7,所述的主动带轮1和从动带轮7位于同一侧,主动带轮1和从动带轮1之间安装有皮带6,第一行走轮轴4的一端与卷扬机5相连接,卷扬机5为本装置的动力源,卷扬机5带动第一行走轮轴4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第一行走轮轴4上的主动带轮1转动,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带轮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行走轮轴9转动,从而实现本装置的前移,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本装置的稳定性便于运送T梁,在第一行走轮轴4和第二行走轮轴9之间焊接规定有多个水平支撑杆10,待运T梁放置于水平支撑杆10上,在两端的水平支撑杆10上焊接固定有竖直支撑杆3,竖直支撑杆3之间的距离与待运T梁的梁肋宽度相适应,竖直支撑杆3的高度与待运T梁的梁肋高度相适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