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34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型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翻转滑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城市道路美化工程,为了使绿化带与道路边缘结合处美观一些,工人在铺路时都会在道路两旁铺设路沿石,目前的路沿石表面只有两个表面是光滑面,而且现有的路沿石成型机上的模箱,只能制出具有两个光滑表面的路沿石;然而,在一些特殊路段,需要铺设三个表面均为光滑面的路沿石,目前的成型机的模箱系统生成的制品不能满足此要求,因此需要专门设计一种能够制出三个光滑表面路沿石的成型模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用于成型具有三个光滑表面的路沿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转滑模系统,包括外箱体,外箱体包括面板,面板的四周设有依次连接的侧挡,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挡上分别设有一对孔a和一对孔b,面板上开设有两个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并排设置,且两个矩形孔内分别设有内箱体a和内箱体b,内箱体a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a,内箱体a一端的转轴a连接驱动机构A;内箱体b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b,内箱体b一端的转轴b连接驱动机构B,两个转轴a、两个转轴b、驱动机构A、驱动机构B均同时与外箱体连接,内箱体a和内箱体b的一侧各设有一组挤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内箱体a包括矩形箱底a,箱底a的一对短边上分别设有侧箱板a,箱底a的一对长边上分别设有侧箱板b,侧箱板b的高度为侧箱板a高度的2~3倍,侧箱板a和侧箱板b均与箱底a垂直;

其中内箱体b包括矩形箱底b,箱底b的一对短边上分别设有侧箱板c,箱底b的一对长边上分别设有侧箱板d,侧箱板d的高度为侧箱板c高度的2~3倍,侧箱板c和侧箱板d均与箱底b垂直。

其中两个转轴a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内箱体a的两个侧箱板a上,两个转轴a的另一端分别套接有轴承a,两个轴承a分别安装在一个孔a和一个孔b中,且两个轴承a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端盖a固定在外箱体的侧挡上。

其中驱动机构A包括齿条a,齿条a与齿轮a啮合,齿轮a套接在其中一个转轴a上,齿条a的一端连接油缸a的活塞杆端部,油缸a的缸体固定在外箱体上。

其中两个转轴b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内箱体b的两个侧箱板c上,两个转轴b的另一端分别套接有轴承b,两个轴承b分别安装在另一个孔a和另一个孔b中,且两个轴承b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端盖b固定在外箱体的侧挡上。

其中驱动机构B包括齿条b,齿条b与齿轮b啮合,齿轮b套接在其中一个转轴b上,齿条b的一端连接油缸b的活塞杆端部,油缸b的缸体固定在外箱体上。

其中挤出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油缸c,油缸c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板,推板位于内箱体a和内箱体b同一端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包括外箱体,外箱体内分别设有内箱体a和内箱体b,内箱体a通过驱动机构A带动转轴a转动,将内箱体a内的成型物料转至外箱体的下方;内箱体b通过驱动机构B带动转轴b转动,将内箱体b内的成型物料转至外箱体的下方,通过挤出机构分别将内箱体a和内箱体b内的成型物料推出,最终制成具有三个光滑表面的路沿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中外箱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中外箱体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中外箱体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中内箱体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中内箱体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箱体,1-1.面板,1-2.矩形孔,1-3.侧挡,1-4.孔a,1-5.孔b;

2.内箱体a,2-1.箱底a,2-2.孔c,2-3.侧箱板a;

3.内箱体b,3-1.箱底b,3-2.孔d,3-3.侧箱板b;

4.转轴a,5.油缸a,6.齿轮a,7.轴承端盖a,8.齿条a,9.油缸b,10.转轴b,11.轴承端盖b,12.齿条b,13.齿轮b,14.推板,15.油缸c,16.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箱体1,如图2-4所示,外箱体1包括面板1-1,面板1-1的四周设有依次连接的侧挡1-3,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挡1-3上分别设有一对孔a1-4和一对孔b1-5,面板1-1上开设有两个矩形孔1-2,两个矩形孔1-2并排设置,且两个矩形孔1-2内分别设有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内箱体a2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a4,内箱体a2一端的转轴a4连接驱动机构A;内箱体b3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b10,内箱体b3一端的转轴b10连接驱动机构B,两个转轴a4、两个转轴b10、驱动机构A、驱动机构B均同时与外箱体1连接,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的一侧各设有一组挤出机构。

如图5所示,内箱体a2包括长方体状的箱底a2-1,箱底a2-1的一对侧面(短边所在面)上分别设有孔c2-2,箱底a2-1的另一对侧面(长边所在面)上分别设有侧箱板a2-3,侧箱板a2-3与箱底a2-1垂直;

如图6所示,内箱体b3包括长方体状的箱底b3-1,箱底b3-1的一对侧面(短边所在面)上分别设有孔d3-2,箱底b3-1的另一对侧面(长边所在面)上分别设有侧箱板b3-3,侧箱板b3-3与箱底b3-1垂直。

其中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的尺寸规格相同。

其中两个转轴a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内箱体a2的两个孔c2-2上,两个转轴a4的另一端分别套接有轴承a,两个轴承a分别安装在一个孔a1-4和一个孔b1-5(两个轴承a所在的孔a1-4和孔b1-5同轴设置)中,且两个轴承a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端盖a7固定在外箱体1的侧挡1-3上。

其中驱动机构A包括齿条a8,齿条a8与齿轮a6啮合,齿轮a6套接在其中一个转轴a4上,齿条a8的一端连接油缸a5的活塞杆端部,油缸a5的缸体固定在外箱体1上。

两个转轴b1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内箱体b3的两个孔d3-2上,两个转轴b10的另一端分别套接有轴承b,两个轴承b分别安装在另一个孔a1-4和另一个孔b1-5中(两个轴承b所在的孔a1-4和孔b1-5同轴设置),且两个轴承b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端盖b11固定在外箱体1的侧挡1-3上。

驱动机构B包括齿条b12,齿条b12与齿轮b13啮合,齿轮b13套接在其中一个转轴b10上,齿条b12的一端连接油缸b9的活塞杆端部,油缸b9的缸体固定在外箱体1上。

其中油缸a5与油缸b9分别位于外箱体1的相对两侧。

其中挤出机构包括机架16,机架16上设有油缸c15,油缸c15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板14,推板14位于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同一端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转滑模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初始状态下内箱体a2的箱底a2-1和内箱体b3的箱底b3-1分别嵌在两个矩形孔1-2内,该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将需要成型的物料分别布入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内部,经过压头挤压成型后,需要将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内的成型制品取出,内箱体a2内的制品取出过程如下:

此时,油缸a5运动,带动齿条a8做直线运动,齿轮a6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转轴a4转动,内箱体a2两端的转轴a4均在轴承a内转动,使内箱体a2旋转180°,这样内箱体a2的开口朝下(初始布料时内箱体a2的开口朝上),即侧箱板a2-3伸出矩形孔1-2,因而当内向箱体a2旋转180°之后,内箱体a2的两个侧箱板a2-3之间的制品会从内箱体a2两端端部显露出来,开启油缸c15,油缸c15的活塞杆带动推板14运动,推板14恰好从两个侧箱板a2-3之间,将成型后的制品推出内箱体a2,由于制品两侧分别贴在两个侧箱板a2-3上,使制品的两个侧面为光滑面,且内箱体a2旋转180°后制品之前的底朝上,底面在成型过程中也形成了光滑面,底朝上之后,即上表面成为了光滑面,则当推板14将内箱体a2内的制品推出后,形成的三个光滑表面分别为制品的两个侧面及上表面,达到了成型要求;

内箱体b3内的制品取出过程如下:

油缸b9运动,带动齿条b12做直线运动,齿轮b13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转轴b10转动,内箱体b3两端的转轴b10均在轴承b内转动,使内箱体b3旋转180°,这样内箱体b3的开口朝下(初始布料时内箱体b3的开口朝上),即侧箱板b3-3伸出矩形孔1-2,因而当内向箱体b3旋转180°之后,外箱体b3的两个侧箱板b3-3之间的制品会从内箱体b3两端端部显露出来,开启油缸c15,油缸c15的活塞杆带动推板14运动,推板14恰好从两个侧箱板b3-3(内箱体a2和内箱体b3的一侧均设有挤出机构)之间,将成型后的制品推出内箱体b3,由于制品两侧分别贴在两个侧箱板d3-3上,使制品的两个侧面为光滑面,且内箱体b3旋转180°后制品之前的底朝上,底面在成型过程中也形成了光滑面,底朝上之后,即上表面成为了光滑面,则当推板14将内箱体b3内的制品推出后,形成的三个光滑表面分别为制品的两个侧面及上表面,达到了成型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