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索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000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索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索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拉索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斜拉索由于腐蚀问题,尤其是在湿度比较高的地区,受雨水及各种腐蚀气体等的影响,容易使斜拉索的上下锚头腐蚀,需要定期进行诸如灌油、换索等维护保养,导致维护成本高、维修时间长的问题,有的斜索桥在维修时的成本比造价还高,而且斜拉索桥寿命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除湿系统,其能解决斜拉索腐蚀、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斜拉索除湿系统,用于对斜拉索除湿,包括除湿模组、及与所述除湿模组连接以用于将经由所述除湿模组处理后的新风输送到所述斜拉索的斜拉索通气模组;其中所述除湿模组包括:

过滤装置,用于对输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除湿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的新风进行除湿,所述除湿装置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

干风平衡装置,用于对经过所述除湿装置除湿的新风进行气压平衡,所述干风平衡装置与所述除湿装置连接;

气体输送装置,用于使新风依次被输送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以及所述干风平衡装置,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以及所述干风平衡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干风平衡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除湿装置之间的混风箱以及位于所述除湿装置后端的风量自动平衡节,所述风量自动平衡节与所述混风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量自动平衡节与所述混风箱之间设有冷却器。

优选的,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除湿转轮,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新风进行除湿,所述除湿转轮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

处理风机,用于将经过过滤后的新风送入所述除湿转轮,所述处理风机连接于所述除湿转轮的进风端;

再生加热器,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新风加热,所述再生加热器位于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并分别与所述过滤装置、所述除湿转轮连接;

再生风机,用于将经过加热后的新风送入所述除湿转轮,所述再生风机连接于所述除湿转轮的出风端。

优选的,所述除湿模组的后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斜拉索包括锚垫板、由若干根金属丝组成的斜拉索本体、设在所述斜拉索本体两端并与锚垫板配合以对其进行紧固的锚紧装置,所述斜拉索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在所述锚紧装置外端的保护罩;所述斜拉索通气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罩一端的通气装置、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拉索本体两端以使干风进入所述斜拉索本体内部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罩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气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保护罩上的高压管、以及设在保护罩与所述高压管之间的高压管组合接头,所述高压管通过所述高压管组合接头固定在所述保护罩上。

优选的,所述斜拉索通气模组的出气端设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斜拉索通气模组的出气端设有硅胶恒压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除湿系统对斜拉索送干燥风达到除湿防腐的目的,合理设计除湿机的供风量并能及时检测系统,解决了上下锚头及斜拉索的锈蚀问题,大大降低了斜拉索更换的频率,降低了维护保养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大桥的安全性,规避了诸如灌油、换索等维护保养需要采取长时间封桥等措施的不利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拉索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斜拉索除湿系统的除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斜拉索除湿系统中斜拉索通气模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除湿系统在大桥斜拉索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除湿系统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拉索除湿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拉索除湿系统,用于对斜拉索1除湿,包括除湿模组2、及与除湿模组2连接以用于将经由除湿模组2处理后的新风输送到斜拉索1的斜拉索通气模组3;其中除湿模组2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过滤装置21、除湿装置22、干风平衡装置23及气体输送装置24,其中管道上设有风量调节阀25。过滤装置21用于对输入的新风进行过滤。除湿装置22用于对经过过滤装置21过滤的新风进行除湿,除湿装置22与过滤装置21连接。干风平衡装置23用于对经过除湿装置22除湿的新风进行气压平衡,干风平衡装置23与除湿装置22连接;干风平衡装置23包括位于过滤装置21和除湿装置22之间的混风箱231以及位于除湿装置22后端的风量自动平衡节232,风量自动平衡节232与混风箱231连接;其中,风量自动平衡节232与混风箱231之间设有冷却器233。气体输送装置24用于使新风依次被输送至过滤装置21、除湿装置22以及干风平衡装置23,气体输送装置24分别与过滤装置21、除湿装置22以及干风平衡装置23连接;其中,气体输送装置24为高压风机,高压风机位于风量自动平衡节232后端,用于为新风进入风量自动平衡节232提供动力。

启动高压风机为新风在管道内向特定方向流动提供动力,并打开风量调节阀25,新风通过进风管道进入过滤装置21,经过过滤装置21过滤后进入混风箱231,然后进入除湿装置22,新风经过除湿装置22除湿后变为干风,干风在高压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风量自动平衡节232,根据斜拉索1所需求的风量,一部分干风通过管道输送到斜拉索通气模组3,另一部分富足的干风经过冷却器233冷却后进入混风箱231与经过过滤装置21过滤的新风混合后送入除湿装置22。将另一部分富足的干风冷却后送入混风箱,一方面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另一方面,经过风量自动平衡节232的干风温度一般在60度-70度之间,通过冷却器233冷却后,与经过过滤装置21的新风混合后使温度控制在40度以下,能有效降低混风箱内空气的温度,提高相对湿度,使得水分更容易析出,从而使得除湿效果更好,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2所示,除湿装置22包括:除湿转轮221、处理风机222、再生加热器223以及再生风机224。其中,除湿转轮221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新风进行除湿,除湿转轮221包括进风端2211和出风端2212;处理风机222用于将经过过滤后的新风送入除湿转轮221,处理风机222连接于除湿转轮221的进风端2211;再生加热器223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新风加热,再生加热器223位于过滤装置21和除湿转轮221之间,并分别与过滤装置21、除湿转轮221连接;再生风机224用于将经过加热后的新风送入除湿转轮221,再生风机224连接于除湿转轮221的出风端2212。经过过滤装置21过滤后的一部分新风经过混风箱231后在处理风机222的作用下进入除湿转轮221,除湿转轮221对新风除湿后,除湿转轮221表面上吸附有水珠;经过过滤装置21过滤后的另一部分新风在再生风机224的作用下,进入再生加热器223加热,然后经过除湿转轮221,从而去除除湿转轮221表面吸附的水珠,提高整个系统的除湿效率。

优选的,除湿模组2的后端设有压力传感器26,随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将异常信息反馈到整个除湿系统的控制装置以便及时处理,当显示压力过小或者为大气压力时,表示发生了如风机故障没运转、或管道破裂有漏气、或斜拉索破损不通达等情况,从而提醒人们进行保养。

如图3至5所示,斜拉索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上锚头和下锚头,上锚头和下锚头对称设计,斜拉索1包括锚垫板11、由若干根金属丝组成的斜拉索本体12、设在斜拉索本体12两端并与锚垫板11配合以对其进行紧固的锚紧装置13,斜拉索本体1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安装在锚紧装置13外端的保护罩14;斜拉索通气模组3包括设置于保护罩14一端的通气装置31、以及分别设置于斜拉索本体12两端以使干风进入斜拉索本体12内部的导气管32,导气管32的一端与保护罩14连通。通气装置31包括设在保护罩14上的高压管311、以及设在保护罩14与高压管之间的高压管组合接头312,高压管311通过高压管组合接头312固定在保护罩14上。斜拉索1两端的金属丝是经过环氧铁砂固定的,导气管32的长度与斜拉索1两端有环氧铁砂的长度是相同的,导气管32在进风端将干风沿斜拉索本体12输送到没有环氧铁砂的区域,在出风端将干风沿斜拉索本体12输送到上锚头的保护罩14处,从而在斜拉索本体12内部进行干燥防腐保护。经过除湿模组2除湿后的干风通过通气装置31的高压管311进入保护罩14内,一部分干风在保护罩14内循环,进入锚垫板11、锚紧装置13与斜拉索本体12之间的空隙内,防止外界雨水渗透导致下锚头处、紧固螺母及锚垫板11的腐蚀;另一部分干风进入下锚头的导气管32内,经过导气管32后进入斜拉索本体12中间的空隙内,然后经过上锚头的导气管32从上锚头的保护罩14处排出。干风在斜拉索本体12中间的空隙内沿金属丝之间的空隙流动,对斜拉索本体12的金属丝进行干燥,防止斜拉索本体12腐蚀。在上锚头处,一部分排出的干风直接从上锚头的保护罩14端部的通气装置31排出,另一部分排出的干风在上锚头保护罩14内循环,进入锚垫板11、锚紧装置13与斜拉索本体12之间的空隙内,从锚垫板11、锚紧装置13与斜拉索本体12之间的空隙内排出,防止外界雨水渗透导致上锚头处、紧固螺母及锚垫板11的腐蚀。

优选的,斜拉索通气模组3的出气端设有硅胶恒压阀33,保证整个系统气压的恒定。斜拉索通气模组3的出气端设有温湿度传感器34,随时监测出气端的温湿度,监测到温湿度值稳定,则表示系统工作正常;当除湿机长期工作而出现温湿度范围达不到控制要求时,则提醒管理处需要人为干预。

如图6和图7所示,除湿系统100在大桥200的斜拉索中的分布,除湿系统100设置在大桥200的两端,通过管道将干风输送到每根斜拉索1,根据斜拉索1的数量设置管道的数量,对斜拉索1进行除湿防腐,并对每根斜拉索1中的除湿状况进行检测,保证大桥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斜拉索除湿系统的实施应用,如图1至8所示,包括:

步骤S101:对输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具体的,打开气体输送装置24和风量调节阀25,将新风输送到过滤装置21,过滤装置21对新风进行过滤。

步骤S102:对经过过滤的新风进行除湿。

具体的,除湿装置22对经过过滤的新风进行除湿。

步骤S103:对经过除湿的新风进行气压平衡;

具体的,在除湿装置22前端设置混风箱231,在除湿装置22后端设置风量自动平衡节232。经过过滤的新风进入混风箱231后进入除湿装置22,经过除湿后的干风进入风量自动平衡节232。一部分新风输送到斜拉索1,为了防止出现过压过流的情况,另一部分富余的干风通过自动平衡节232进行分流处理,经过冷却后进入混风箱231,与经过过滤的新风混合后进入除湿装置22,依次循环。

步骤S104:将经过气压平衡的新风输送到斜拉索。

具体的,经过除湿的干风通过风量自动平衡节232后,输送到斜拉索1的通气装置31,经过通气装置31进入斜拉索1的保护罩14内,斜拉索本体12的两端设有导气管32,干风经过导气管32进入斜拉索本体12的空隙中,对斜拉索本体12和上下锚头除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索除湿系统通过除湿系统对斜拉索送干燥风达到除湿防腐的目的,合理设计除湿机的供风量并能及时检测系统,解决了上下锚头及斜拉索的锈蚀问题,大大降低了斜拉索更换的频率,降低了维护保养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大桥的安全性,规避了诸如灌油、换索等维护保养需要采取长时间封桥等措施的不利后果。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