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0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送进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缝隙或管内的管状体送进装备发展缓慢,相关的文献和专利较少。目前,对管状体的送进装备有着广泛的需求,如地下或不规则的通道等场合的探测和置物。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发生地震、坍塌后的废墟现场,将探测和救援的装备送进进废墟缝隙工作,尽可能扩大搜救范围,争取搜救时间,显得极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搜救被广泛的应用于灾后救援,例如生命探测仪等一些科学搜救设备。虽然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可以搜寻生命迹象,但是他们的使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的生命探测仪只能探测到在废墟表层,探测的深度有限的,并不能深入探测到废墟内部的生命信号,并且废墟内部复杂混乱的环境严重影响信号的质量和精度,使之无法有效的进行搜救。废墟内有许多狭小的空间,这些狭小的空间对于人和搜救犬来说,十分狭小从而不能进入内部进行救援。为了满足灾难废墟救援工作的需要,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应用于灾难废墟现场环境的履带式机器人、多态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各类型搜救机器人被研制出来。但这些搜救机器人主要还是集中于表面搜救,无法深入缝隙。目前,废墟内部的搜救工作一般都是依靠细小的管状体(如“蛇眼”生命探测仪)或蛇形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或者探测仪由于缺乏送进装置,深入废墟缝隙的距离很有限,因此对管状体的送进装备有着迫切的需求,中国申请号为201510134195.3,了一种应用于缝隙或管内的管状体送进机器人,包括环抱式的机器人机体、机器人机体内部安装的驱动机构、送进机构和撑开机构;所述机器人机体由三瓣相同的机体模块构成,所述机体模块均类似于船形,三瓣机体模块在边缘通过合页铰接,两端收合的两瓣通过可调式螺纹连接;机体模块上安装有导轮座,导轮座上装有导轮,导轮使机器人的运动保持平稳。本发明适用于直径Φ10~Φ14mm的刚性或具有一定柔性的管状体,在截面尺寸能包含Φ80mm圆截面的缝隙空间中,通过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完成送进工作。机器人可搭载扩展功能模块,实现对缝隙空间内部情况的检查、检测,尤其适用于地震废墟缝隙搜救、探测等领域。但是,现有的送进结构存在着不方便拆卸,不方便将机器人放置在滑道上,支撑不稳定的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方便拆卸,不方便将机器人放置在滑道上,支撑不稳定的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包括支撑架,负重杆,抓取装置,推行装置,固定板,支撑板,挡板,安装孔,底座,导轨,承载板,承载座,上托板,固定圈,纽扣和下托板,所述的安装孔开设在固定板的表面;所述的挡板焊接在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承载板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的下托板设置在承载座和上托板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抓取装置包括机械臂,安装座,抓手,抓取主体和转盘,所述的安装座通过机械臂与抓取主体相连接;所述的抓取主体通过转盘与上托板相连接。

所述的推行装置包括推行口,保护壳,推杆,气缸,连接架,推行槽和推头,所述的推行口开设在保护壳的左下方;所述的推头通过推杆与气缸相连接;所述的推行槽安装在连接架的左侧。

所述的转盘安装在推行装置的上方,有利于使抓取装置可以旋转,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气缸具体采用无缓冲气缸,有利于提高推出效果,节省时间,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的推杆具体采用液压杆,有利于方便操作,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支撑架设置在底座的下面,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方便拆卸,降低制作成本。

所述的抓手安装在安装座上,有利于方便将机器人放置在导轨上,方便进行工作。

所述的负重杆通过固定圈和纽扣安装在承载板的偏左位置,有利于增加平衡性能,防止发生意外。

所述的导轨铺设在承载板上,有利于配合推行装置使机器人可以进行滑动,方便在合适的地方停下。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抓取装置的设置,方便将机器人放置在导轨上,方便进行工作,通过固定板,支撑板,挡板和安装孔的设置,提高承载能力,方便拆卸,降低制作成本,通过转盘的设置,使抓取装置可以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架,2-负重杆,3-抓取装置,31-机械臂,32-安装座,33-抓手,34-抓取主体,35-转盘,4-推行装置,41-推行口,42-保护壳,43-推杆,44-气缸,45-连接架,46-推行槽,47-推头,5-固定板,6-支撑板,7-挡板,8-安装孔,9-底座,10-导轨,11-承载板,12-承载座,13-上托板,14-固定圈,15-纽扣,16-下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送进结构包括支撑架1,负重杆2,抓取装置3,推行装置4,固定板5,支撑板6,挡板7,安装孔8,底座9,导轨10,承载板11,承载座12,上托板,固定圈14,纽扣15和下托板16,所述的安装孔8开设在固定板5的表面;所述的挡板7焊接在支撑板6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承载板11设置在底座9的上方;所述的下托板16设置在承载座12和上托板13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抓取装置3包括机械臂31,安装座32,抓手33,抓取主体34和转盘35,所述的安装座32通过机械臂31与抓取主体34相连接;所述的抓取主体34通过转盘35与上托板13相连接。

所述的推行装置4包括推行口41,保护壳42,推杆43,气缸44,连接架45,推行槽46和推头47,所述的推行口41开设在保护壳42的左下方;所述的推头47通过推杆43与气缸44相连接;所述的推行槽46安装在连接架45的左侧。

所述的转盘35安装在推行装置4的上方,有利于使抓取装置3可以旋转,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气缸44具体采用无缓冲气缸,有利于提高推出效果,节省时间,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的推杆43具体采用液压杆,有利于方便操作,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支撑架1设置在底座9的下面,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方便拆卸,降低制作成本。

所述的抓手33安装在安装座32上,有利于方便将机器人放置在导轨10上,方便进行工作。

所述的负重杆2通过固定圈14和纽扣15安装在承载板11的偏左位置,有利于增加平衡性能,防止发生意外。

所述的导轨10铺设在承载板11上,有利于配合推行装置4使机器人可以进行滑动,方便在合适的地方停下。

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调节转盘,使得抓手将机器人放置到导轨上,再通过气缸、推杆和推头将机器人在导轨上推出,通过固定板,支撑板,挡板和安装孔可以将底板撑起。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