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拔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36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自动拔丝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拔丝机构。



背景技术:

棉芯由塑料空心管以及塞在塑料空心管内的内芯组成,白色内芯和塑料空心管是通过聚氨酯胶粘接,棉芯存放时间越久其粘接性就越强,现有的产品生产均为人工手动进行拔丝,人工每次工作只能进行一次拔出一根内芯,工作效率低,使得人工劳动强度变大,人工拔丝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拔丝机,每次可进行多根内芯同时拔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人工可同时操作多台设备,提高人工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拔丝机,包括机架,用于将管件的内芯拔出,所述管件包括外管,内芯粘接在外管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存储管件的储料框,所述储料框下方设有用于将储料框内的管件顶起的送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送料机构顶起管件到位后对管件进行定位以及将拔丝后的外管收集的定位整形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定位整形后的管件压住并将内芯夹住拔出并收集的管件夹紧机构,还包括分别与送料机构、定位整形机构、管件夹紧机构电连接的控制系统。

通过气缸将塑料管件的外管管壁压紧,由尖嘴夹钳夹紧内芯,拔丝气缸带动尖嘴夹钳向外运动,将内芯从塑料管件中拔出,最后塑料空心外管和内芯自动分别掉落料框内。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顶料气缸,顶料气缸输出轴上连接有用于容纳管件的取料槽,所述取料槽槽内形状与管件匹配,所述管件的前后段部分伸出所述取料槽,在所述储料框底面开有缺口,所述顶料气缸推动取料槽穿过该缺口。取料槽设置在储料框下方或贴近储料框底部,通过由下而上的穿过储料框内,方便取料槽能将管件取出顶起到预定位置,可设置多个取料槽,储料框底部也设置供多个取料槽穿行的缺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同时对多件管件进行拔丝。

所述顶料气缸顶起前,所述取料槽槽口与储料框内底面平齐。平齐的设置能方便取料槽顶起时能正好将管件容纳于取料槽槽内。

所述定位整形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限位板升降气缸、与限位板升降气缸连接的前端限位板、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整形气缸以及与第一整形气缸连接的后端限位板;前端限位板和后端限位板分别位于送料机构将管件顶起后的管件的前后端旁侧,并向同一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前端限位板和后端限位板底侧相对的分别弯折有挡板形成倾斜滑道,所述挡板位于管件的前后段部分下方,用于挡住所述管件;所述第一整形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后端限位板抵触管件后端端面,将管件前端端部与前端限位板抵靠。两端限位板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作为定位整形,将多个管件进行有序排列,其二是与挡板结合形成倾斜滑道,当内芯完全拔出后塑料空心外管沿着倾斜滑道掉落收集。

还包括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整形气缸、弹性块,所述弹性块连接在第二整形气缸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二整形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弹性块抵触管件后端端面。经过多次定位整形,能更好的将多根管件有序排列,方便后续的拔丝工作。

还包括有空心料管落料框,其置于所述倾斜滑道滑出口的下方,用于承接当顶料气缸收回时、被所述挡板挡住滑落下的已拔丝的外管。

所述管件夹紧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压紧气缸、与压紧气缸连接的压板、与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的拔丝气缸和推送气缸、以及分别与拔丝气缸和推送气缸连接的夹钳;所述管件的侧面露出所述取料槽的槽口,所述压板设在被送料机构顶起的管件上方,所述压紧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压板下移压住所述管件;所述推送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送夹钳伸入到所述管件内夹住内芯,所述拔丝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带动夹钳运动将内芯从外管内全部拔出;所述拔丝气缸的行程长于所述外管的长度,所述拔丝气缸完全拔出内芯后的位置下方设有内芯料框,所述推送气缸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夹钳松开,所述内芯掉落在内芯料框中。

还包括有与储料框连接的、用于振动储料框的振动器。振动器能通过震动不断将储料框上方的管件掉落至储料框底部,保证下方的送料机构每次都可取到管件。

还包括有与振动器电连接的、用于调节振动频率的调频控制器。根据储料框内管件的多少,通过设置调频控制器能控制不同的震动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申请的自动拔丝机通过机械手将白色内芯从塑料空心管中拔出,拔丝效果稳定可靠; 每次可进行多根内芯同时拔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人工可同时操作多台设备,提高人工利用率。整台设备通过触摸屏控制,建立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方便人工操作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拔丝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拔丝机中的送料机构与储料框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单独的取料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整形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管件夹紧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拔丝气缸、推送气缸与夹钳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拔丝气缸动作示意图;

图10为内芯、拔丝后的管件掉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自动拔丝机,包括机架1,用于将管件10的内芯拔出,管件10包括外管,内芯粘接在外管内,机架1上设置有储料框2,储料框2用于存储管件10,该管件10可由人工投入,也可由外界的输送装置 输送过来,在储料框2下方设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用于将储料框2内的管件10顶起到预定位置,还包括有定位整形机构,其用于将送料机构顶起管件10达到预定位置后对管件10进行定位、排列以及将拔丝后的外管102收集,此预定位置即可为定位整形机构在该位置对管件10进行定位整形,还包括有管件夹紧机构,管件夹紧机构用于将定位整形后的管件10压住并将内芯101夹住拔出并收集,还包括分别与送料机构、定位整形机构、管件夹紧机构电连接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自动拔丝机的工作顺序,分别输出控制命令给相关的机构进行动作,以保证动作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2到图4所示,送料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顶料气缸3,顶料气缸3输出轴上连接有用于容纳管件的取料槽31,取料槽31槽内形状与管件匹配,管件的前后段部分伸出取料槽31,在储料框2底面开有缺口,顶料气缸3推动取料槽31穿过该缺口。顶料气缸3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取料槽31顶起到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顶料气缸3顶起前,取料槽31槽口与储料框2内底面平齐。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所示,定位整形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限位板升降气缸4、与限位板升降气缸4连接的前端限位板4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整形气缸43以及与第一整形气缸43连接的后端限位板42,前端限位板41和后端限位板42分别位于送料机构将管件顶起后的管件的前后端旁侧,并向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前端限位板41和后端限位板42底侧相对的分别弯折有挡板46形成倾斜滑道,挡板46位于管件的前后段部分下方,用于挡住管件10;第一整形气缸43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后端限位板42抵触管件10后端端面,将管件10前端端部与前端限位板41抵靠。

还包括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整形气缸44、弹性块45,弹性块45连接在第二整形气缸44输出轴端部,第二整形气缸44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弹性块45抵触管件后端端面。

请结合参阅图10所示,还包括有空心料管落料框47,其置于倾斜滑道滑出口的下方,用于承接当顶料气缸3收回时、被挡板46挡住沿着倾斜滑道滑落下的已拔丝的外管。

请结合参阅图7到图9所示,管件夹紧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压紧气缸5、与压紧气缸5连接的压板51、与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的拔丝气缸6和推送气缸7、以及分别与拔丝气缸6和推送气缸7连接的夹钳8;管件10的侧面露出取料槽32的槽口,相当于管件10高于取料槽32槽内设置,这样方便压板51压住管件10的侧壁,压板51是设在被送料机构顶起的管件上方,压紧气缸5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动压板51下移压住管件10的侧壁;当压住侧壁后,推送气缸7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推送夹钳8伸入到管件10内夹住内芯,拔丝气缸6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带动夹钳8运动将内芯从管件10的外管内全部拔出;为方便将内芯从外管中完全拔出,因此将拔丝气缸6的行程设置远于外管的长度,为便于收集拔丝后的内芯,请结合参阅图10所示,拔丝气缸6完全拔出内芯后的位置下方设有内芯料框9,推送气缸7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夹钳8松开,内芯掉落在内芯料框9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储料框2连接的振动器21,振动器21用于振动储料框2,通过振动器21一直将储料框2震动,能保证储料框2底部一直 有管件,确保顶料气缸伸出时管件10能正好掉入取料槽31的槽内,方便管件10被顶起。

进一步的,为适应储料框2内的管件10的多少,还包括有与振动器21电连接的调频控制器22,其用于调节振动频率。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储料框2内添加需要拔丝的管件10,振动器21不停的振动,使储料框2内的管件10充分运动,控制系统控制送料机构中的顶料气缸3将取料槽31从储料框2底面开设的缺口升起,取料槽31槽内形状与管件10匹配,管件10的侧面露出取料槽32的槽口,同时管件10的前后段部分伸出取料槽31,取料槽31内带有管件10升起到预定位置;到达预定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定位整形机构动作,驱动限位板升降气缸4伸出,将前端限位板41升高,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整形气缸44推动其连接的弹性块45(本实施例中为海绵块)抵触管件10后端端面进行初步整形,而后第一整形气缸43伸出推动后端限位板42以及弹性块将管件10的前端端部与前端限位板41接触,完成整个整形定位工作;随后,控制系统控制管件夹紧机构动作,驱动压紧气缸5,控制压板51下移压紧管件10的外管102,随后,控制系统控制拔丝气缸6动作,拔丝气缸6完全伸出到位,由推送气缸7将尖嘴夹钳8伸进塑料管件10内夹紧内芯101,本实施例中推送气缸7只有在生产8mm~20mm产品时才会动作,当生产塑料管件10的内径为3mm~7mm时,因内芯101裸露在外,推送气缸7不需动作尖嘴夹钳8即可夹紧内芯101;夹紧内芯101后,控制系统控制拔丝气缸6缩回,带动尖嘴夹钳8运动直至将内芯101从塑料空心外管102内部全部拔出,拔丝气缸7的行程长于管件10的长度,因此当完全拔出时,控制系统控制推送气 缸7驱动尖嘴夹钳8松开使得内芯101全部掉落在内芯料框9中;拔丝完成后,送料机构的顶料气缸3收回,取料槽31随之下降,由于在顶料气缸3顶起的机架1上设有前端限位板41、后端限位板42,以及底侧相对的分别弯折有挡板46形成倾斜滑道,挡板46位于管件10的前后段部分下方,用于挡住管件10,因此取料槽31内的管件10受到挡板46的限制不能继续下降,管件10就沿斜滑道滚落至设在倾斜滑道滑出口下方的空心料管落料框47中,此时,一个动作循环结束,继续进行下一个动作循环。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