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637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推剪刀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电推剪是理发、美发工具。电推剪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插电式,一种为充电式。电推剪的刀头一般有定刀片和动刀片,两者的刀齿相互对应。定刀片保持不动,而动刀片在动力源带动下左右摆动,动刀片的刀齿和定刀片的刀齿便能够像剪刀一样剪断毛发。

现有的电推剪刀头注油方式是利用油瓶手动注油。在电推剪刀头使用时间长之后产生发热和阻力过大情况之后利用油瓶手动注油,可以达到定刀片和动刀片润滑,解决刀头发热和阻力过大的问题。这种电推剪刀头结构的缺点是刚注油润滑时效果很好,但一次注油润滑所保持的时间并不长,效果消退速度快,很快又会需要第二次注油润滑。若不能及时得到注油会使电推剪刀头发热和阻力过大,最后将导致刀片损坏,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以使得刀头能够得到持续时间更长的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其包括固定刀架、定刀片、可动刀架和动刀片,定刀片固定在固定刀架上,动刀片与定刀片相互平行并且两者相互紧贴接触,动刀片的刀齿与定刀片的刀齿对应并且两者相互交错,可动刀架与动刀片相互固定并可带动动刀片相对于定刀片滑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弹性储油体以及用于从储油体挤压出润滑油的球体,储油体和球体均设在动刀片上,储油体与可动刀架相互抵顶,球体一侧紧压于储油体上,另一侧与定刀片相互抵顶。

进一步地,动刀片内设有通孔,通孔分为容纳放置储油体的容纳槽及放置球体的油道,容纳槽和油道相互连通,容纳槽开口朝向可动刀架,油道的开口朝向定刀片。

进一步地,油道的开口直径比油道内径小。

进一步地,可动刀架与动刀片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与储油体对应的沉孔位,储油体外露于动刀片之外的部分设于沉孔位内。

进一步地,可动刀架上设有注油孔,注油孔位置与储油体相对应。

进一步地,储油体为海绵。

进一步地,球体为钢球。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可动刀架与动刀片相互夹紧并将动刀片紧贴于定刀片上的扭簧,扭簧的主体固定在一连杆上,连杆设在固定刀架上并与固定刀架铰链连接,扭簧的固定扭臂卡在固定刀架上的扣位中,扭簧的可动扭臂固定在可动刀架上。

进一步地,可动刀架设有中空的定位柱,动刀片设有供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扭簧的第二扭臂插入到定位柱内。

进一步地,动刀片为陶瓷动刀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弹性储油体和球体,被球体挤出的润滑油沿球体表面流入到定刀片上,使得定刀片与动刀片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持续有小量的润滑油加入,定刀片与动刀片之间的润滑效果可以保持得更长,前后注油的间隔时间更长,使得刀头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推剪刀头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包括固定刀架10、定刀片11、可动刀架30和动刀片20。定刀片11固定在固定刀架10上。动刀片20与定刀片11相互平行并且两者相互紧贴接触。动刀片20的刀齿21与定刀片11的刀齿111对应并且两者相互交错,可动刀架30与动刀片20相互固定并可带动动刀片20相对于定刀片11滑动。本实施例中,动刀片20为陶瓷动刀片。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还包括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弹性储油体41以及用于从储油体41挤压出润滑油的球体42。其中,储油体41为海绵,球体42为钢球。储油体41和球体42均设在动刀片20上,储油体41与可动刀架30相互抵顶,球体42一侧紧压于储油体41上,另一侧与定刀片11相互抵顶。

如图3所示,动刀片20内设有通孔22,通孔22分为容纳放置储油体41的容纳槽221及放置球体42的油道222,容纳槽221和油道222相互连通。容纳槽221开口朝向可动刀架30,油道222的开口朝向定刀片11。油道222的开口直径比油道222内径小以使得球体42一直保留在油道222内。

如图3所示,可动刀架30与动刀片20接触的表面上设有与储油体41对应的沉孔位31。储油体41外露于动刀片20之外的部分设于沉孔位31内。可动刀架30上设有注油孔32,注油孔32位置与储油体41相对应。注油孔32与沉孔位31相互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推剪储油润滑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可动刀架30与动刀片20相互夹紧并将动刀片20紧贴于定刀片11上的扭簧60。扭簧60的主体固定在连杆51上,连杆51设在固定刀架10上并与固定刀架10铰链连接。扭簧60的固定扭臂61卡在固定刀架10上的扣位12中,扭簧60的可动扭臂62固定在可动刀架30上。具体地,可动刀架30设有中空的定位柱33,动刀片20设有供定位柱33插入的定位孔23,扭簧60的第二扭臂62的末端621插入到定位柱33内。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