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298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圆形塑壳打孔工装,属于机加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互感器生产加工时,针对同一形状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如,具备引出线的圆形塑壳的互感器,不同客户因需求参数的不同,就会导致定做的互感器的引出线有粗有细,因此,圆形塑壳的过孔就不适合在注塑的时候做到塑料模具上,需要后续的钻孔加工过程。钻孔时需要用到钻孔工装,以方便更加快捷的打孔,现有技术的打孔工装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圆形塑壳简单的套装到一个圆柱体上,采用钻床在圆形塑壳事先画好的定位点上进行钻孔,打孔前的准备工作繁琐且效率极低,过孔也容易打偏,进而影响互感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打孔工序、打孔定位准确、提高打孔效率的圆形塑壳打孔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圆形塑壳打孔工装,包括工装支架,还包括旋转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通过杆件与工装支架相连,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工装支架的两侧,限位机构与旋转机构固定连接并处于两个角度调节机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为旋转套圈,所述旋转套圈包括内套圈和外套圈,内套圈和外套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套圈和外套圈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内套圈通过杆件可旋转地固定在工装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内套圈和外套圈之间的环形间隙的间距小于圆形塑壳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分别设置在工装支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在两个角度调节机构之间,限位挡块固定在旋转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块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固定在旋转机构的外套圈上,限位杆插接在限位座内并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为方形座或圆形座,限位杆为方形杆或圆形杆。

优选的,所述杆件为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座、圆形结构部、方形结构部和螺纹头,固定螺杆可旋转地固定在工装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打孔需求,将需要打孔的圆形塑壳套装在该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的旋转机构上,并通过工装支架两侧的角度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进行限位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塑壳在打孔时,需要事先画好钻孔定位点存在的打孔准备工作繁琐、效率低下、易打偏、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不足,实现了圆形塑壳的准确打孔定位,简化了打孔工序,提高了打孔精度、效率和产品质量。

2、设置的旋转机构为旋转套圈,包括内套圈和外套圈,内套圈与外套圈同步旋转且设置有距离小于圆形塑壳的厚度环形间隙,有利于圆形塑壳牢固的固定在旋转套圈上并与之同步旋转,打孔定位灵活、准确。

3、设置的角度调节机构为调节螺杆,包括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并将其设置在工装支架的两侧,实现了圆形塑壳打孔时,旋转套圈旋转角度的灵活控制,进而实现了圆形塑壳打孔距离的精确定位,打孔工序简单、可靠。

4、设置的限位机构为限位挡块,限位挡块设置在角度调节机构的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之间并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实现对旋转机构的限位操作,即实现了圆形塑壳的打孔定位操作;限位挡块的限位座固定在旋转机构的外套圈上,限位杆插接在限位座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实现了打孔定位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打孔精度。

5、设置的杆件为固定螺杆,底座的前端设置为圆形结构部,圆形结构部的前端设置为方形结构部,方形结构部的前端设置为螺纹头,固定螺杆整体固定在工装支架上且可以旋转,实现了旋转机构的灵活拆装和固定,提高了旋转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打孔定位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 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立体示意图。

图2 固定螺杆立体示意图。

其中:1、工装支架 2、内套圈 3、外套圈 4、左调节螺杆 5、限位挡块 501、限位杆 502、限位座 6、右调节螺杆 7、固定螺杆 701、圆形结构部 702、方形结构部 703、螺纹头 704、底座 8、圆形塑壳 9、待打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圆形塑壳打孔工装立体示意图,包括工装支架1、内套圈2、外套圈3、左调节螺杆4、限位挡块5、限位杆501、限位座502、右调节螺杆6、固定螺杆7、圆形结构部701、方形结构部702、螺纹头703、底座704、圆形塑壳8和待打孔位9;内套圈2和外套圈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内套圈2通过固定螺杆7可旋转地固定在工装支架1上,内套圈2、外套圈3及固定螺杆7同步旋转,内套圈2和外套圈3之间设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的距离小于圆形塑壳8的厚度,实际设计时,环形间隙的距离微小于圆形塑壳8的厚度即可,此设计可使圆形外壳8放入后不易掉出且可以随内套圈2和外套圈3一起旋转,同时方便拆卸;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分别设置在工装支架1的两侧,并通过限位挡块5的限位,调节内套圈2和外套圈3的可旋转角度,进而确定圆形塑壳8的待打孔位9的打孔位置和相邻待打孔位9的打孔距离,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的长度可调,实际设计时,既可以设计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的长度相等,也可以设计二者长度不等,如,可设计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的长度比为1:2或5:3,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的长度之和以等于工装支架1的宽度为最佳,限位挡块5设置在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之间,限位挡块5包括限位杆501和限位座502,限位座502固定在外套圈3上,限位杆501插接在限位座502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实际使用时,限位座502设计为方形座为最佳,与之配套相应的方形的限位杆501,限位座502也可以采用圆形座或其他适合的几何形座并与之配套相应几何形状的限位杆501。

参照图2,固定螺杆立体示意图,固定螺杆7包括底座704、圆形结构部701、方形结构部702和螺纹头703,底座704的前端设置为圆形结构部701,圆形结构部701的前端设置为方形结构部702,方形结构部702的前端设置为螺纹头703,固定螺杆7整体固定在工装支架1上且可以旋转,圆形结构部701与工装支架1上的圆柱孔配合,方形结构部702与内套圈2中心的方形结构孔配合,螺纹头703设置螺帽,将固定螺杆7、内套圈2和外套圈3可旋转地固定在工装支架1上。

打孔工序过程:

A、将圆形塑壳8套装到内套圈2和外套圈3的环形间隙中;

B、确定圆形塑壳8的打孔距离,调节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使限位挡块5处于一个固定的旋转角度空间内;实际设计时,既可以采用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长度相等的设计,也可以采用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长度不同的设计。采用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长度不同的设计,不需要手动固定圆形塑壳8或限位挡块5,只需通过分别调节左调节螺杆4和右调节螺杆6各自的长度对限位挡块5进行固定,如设计左调节螺杆4长于右调节螺杆6,则限位挡块5的旋转角度靠向右调节螺杆6时,可通过调节左调节螺杆4的长度来夹紧限位挡块5,从而完成圆形塑壳8的打孔定位操作;

C、用手旋转圆形塑壳8,限位挡块5在外套圈3的联动作用下也一起旋转;

D、当限位挡块5被限制在靠近右调节螺杆6一侧的位置时,用手固定圆形塑壳8或限位挡块5,将垂直方向的钻头压下,从而完成对待打孔位9的打孔操作;

E、打孔完毕,轻拔圆形塑壳8即可取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