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1471发布日期:2021-03-23 11:2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后搁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搁脚,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连接板110连接的左主管120、右主管130;左主管120的底部设有左衬套121,左衬套121上设有阶梯状的左衬套孔122;右主管130的底部设有右衬套131,右衬套131上设有阶梯状的右衬套孔132;连接板110上设有连接凹槽111。

现有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工装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座、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

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支撑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定位面;所述第一支柱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右衬套孔的小径段孔径;所述第二支柱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左衬套孔的小径段孔径。

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柱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右衬套的外径。

较佳的,所述第二支柱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左衬套的外径。

较佳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结构,包括上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现了对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后搁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包括底板200,底板200上设有支座210、第一支柱220和第二支柱230;

支座210上设有用于支撑左主管120和右主管130的定位面211;第一支柱220上设有第一定位柱221,第一定位柱2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右衬套孔132的小径段孔径;第二支柱230上设有第二定位柱231,第二定位柱23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左衬套孔122的小径段孔径。

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右衬套131向下限位,第一支柱22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右衬套131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为对左衬套121向下限位,第二支柱23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左衬套121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底板200上设有底板定位孔201。有利于对底板200定位。

如图4所示,一种定位结构,包括上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

上述的定位结构安装时,先将左主管120和右主管130支撑于定位面211;然后将第一定位柱221伸入右衬套孔132、第二定位柱231伸入左衬套孔122;然后通过第一支柱220对右衬套131向下限位、通过第二支柱230对左衬套121向下限位,形成对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00),所述底板(200)上设有支座(210)、第一支柱(220)和第二支柱(230);

所述支座(210)上设有用于支撑左主管(120)和右主管(130)的定位面(211);所述第一支柱(220)上设有第一定位柱(221),所述第一定位柱(2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右衬套孔(132)的小径段孔径;所述第二支柱(230)上设有第二定位柱(231),所述第二定位柱(23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左衬套孔(122)的小径段孔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22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右衬套(131)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柱(23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左衬套(121)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0)上设有底板定位孔(201)。

5.一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及定位结构,其中,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座、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支撑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定位面;所述第一支柱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右衬套孔的小径段孔径;所述第二支柱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左衬套孔的小径段孔径。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现了对摩托车后搁脚的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简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永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