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248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蜗杆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蜗杆扳手。现在的扳手种类较多,如活扳手、插板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等,尤以套筒扳手的应用最为广泛和实用,但这些扳手在被用来拆装处在狭小空间内的机件上的螺丝时,因受空间的限制,扳手手柄转动不易,转动角度比较小,工作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蜗杆扳手的技术方案,它的实施不仅能象其它种类扳手一样灵活好用,而且更能方便高效地拆装处于狭小空间里的螺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给出蜗杆与摇把相连,蜗轮的轴心处有一个方柱,此方柱的大小规格与标准套筒扳手的方柱相同,以便能与各个套筒通用,方柱露在蜗轮壳外,当用手摇动摇把时,蜗杆驱动蜗轮带动方柱转动,可正、反双向转动,于是方柱上的套筒便能把螺丝拆装,而蜗杆又不必绕螺丝转动,只是摇把在一个距螺丝一定距离的空间转动既可。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可以顺利地拆装处于狭小空间内机件上的螺丝,不仅方便而效率较高且特别省力。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
图1A-A面的剖视图。图3是蜗轮壳的主视图。
在图中,1、蜗轮壳,2、螺栓孔,3、轴台,4、台柱,5、蜗轮,6、蜗秆,7、管套,8、销钉,9、摇把,10、把套,11、销钉孔,12、轴孔,13、蜗轮槽,14、蜗杆槽。

图1中蜗杆(6)与蜗轮(5)相啮合,并置于蜗轮壳(1)中,蜗轮壳(1)由两个对称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其四角有螺栓孔(2),用以连接这两部分,中部的蜗杆糟(14)与蜗轮槽(13)为非圆滑过渡连接,蜗轮槽(13)的中心为圆通孔即轴孔(12),蜗杆(6)的轴向外延伸,形成分体的摇把(9)的前部,其上套有管套(7),摇把(9)的后部与前部有销钉(8)活动连接,后部套有把套(10),摇把(9)外端处有一个销钉孔(11),当其内加销钉后可起限位作用,后部可向前折转180°角。在图2中可以看出蜗轮(5)与蜗秆(6)相啮合,共同置于蜗轮壳(1)中,蜗轮(5)的轴台(3)与轴孔(12)配合,轴台(3)的一侧有一个方柱(4)露出蜗轮壳(1)外2cm。
使用时,需与套筒配套使用,选一个合适的套筒安在方柱(4)上,再连同蜗秆扳手一起套住要拆装的螺丝上,摇动摇把(9)的下部,就可实现螺丝的拆装了。
权利要求1.一种蜗杆扳手,其由蜗杆(6)、蜗轮(5)、方柱(4)、轴台(3)、蜗轮壳(1)及摇把(9)等主要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方柱(4)位于蜗轮(5)轴心处的一侧的轴台(3)上,并露出蜗轮壳(1)处2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秆扳手,其特征是蜗轮(5)与蜗杆(6)啮合并置于蜗轮壳(1)内,蜗轮壳(1)四角有螺栓孔(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杆扳手,其特征是蜗杆(6)与摇把(9)相连接,摇把(9)前部有一个套管(7),后部有一个把套(10)。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蜗杆扳手,其特征是摇把(9)前部与后部有销钉(8)活动连接,后部可向前折转180°角。
专利摘要一种蜗杆扳手,它的实施解决了狭小空间内的机件上的螺丝不易拆装的问题,它由蜗杆、蜗轮、摇把和蜗轮壳等主要部件组成。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拆装螺丝时省力且高效的特点。
文档编号B25B13/48GK2291264SQ9721283
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0日
发明者陈亚刚 申请人:陈亚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