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及由其所制得的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717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特别是指一种用于产制具有双向调温功能的纤维的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技术日益进步,市面上已出现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织物,特别是同时具有高纤维强度及双向调温功能的织物,成为目前纺织工业热门发展的方向。CN102505179A公开于纺丝过程中,将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相变化单体)接枝于聚合物上,用于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纤维,然而其于纺丝过程中,并无法提高相变化单体的添加量,因此后续所制得纤维的调温成效不彰。文献“ActaPolymerica,vol.41,p31-36,1990”公开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BT)及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简称PEG)所组成的共聚酯(PBT-PEG共聚酯)作为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并借由提升纺丝制程的卷曲速度来提升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但是此方法所制得的纤维并不具有调温功效,且当PBT-PEG共聚酯中的PEG含量大于34wt%时(以共聚酯总重为100wt%计),也无法有效提升纤维强度。US4401792揭示借由添加苯甲酸碱金属盐类或离子型聚乙烯钠盐结晶成核剂来提升共聚酯的结晶速度,并未提及如何提高热焓以加强材料的调温能力。文献“合成纤维工业,vol.27(2),p25-26,2004”揭示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作为结晶成核剂并添加于PBT-PEG共聚酯中,以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不过由于聚丙烯分子量高,与PBT-PEG共聚酯混炼后分散均匀性差,因此在高温时并不能提供有效的结晶成核面给PBT链段(即PBT链段结晶温度及结晶度无法提升),进而无法有效提升所制得纤维的强度。CN1051115C揭示一种具有双向调温功能且是使用低熔融温度 (20~40℃)的热塑性聚合物作为相变化材料的芯鞘型纤维,该相变化材料还可以添加过热熔融防止剂和过冷结晶防止剂,以防止该相变化材料发生过热熔融或过冷结晶的现象,而达到更好的调温效果。然而于该篇专利所揭示部分过热熔融防止剂和过冷结晶防止剂的种类及添加比例(例如只添加单种过热熔融防止剂和过冷结晶防止剂,或添加含有苯基的过热熔融防止剂和过冷结晶防止剂),经实验后发现并不如预期能有效提升双向调温能力。因此,如何找到一种能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可同时有效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成为目前致力研究的目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可同时有效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于是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包含共聚酯、无机添加剂及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该共聚酯是由硬段分子与软段分子所构成,其中,该硬段分子主要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所组成,该软段分子主要是由聚乙二醇(PEG)所组成,且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介于2500~10000间;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其熔点介于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间,且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分子量不大于1000;以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该无机添加剂的含量范围为0.02~1.00重量份,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含量范围为0.02~1.00重量份。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前述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通过一个熔融纺丝机械设备所制成的纤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包含该无机添加剂和分子量不大于1000的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且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熔点介于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间,因而使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能同时有效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以下将就前述功效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1)需先说明的是,一般由硬段分子(主要由PBT组成)与软段分子(产生相变化部分,主要由PEG组成)所构成的共聚酯,其结晶机制为:当该共聚酯由熔融态逐渐降温到达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时,该硬段分子会借由热扰动随机碰撞排列成一个稳定的结晶核种,当该硬段分子成长至呈一定尺寸大小的结晶粒时,同时也会将该软段分子排除在该硬段分子结晶区外,并当该共聚酯持续降温到该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时,该软段分子即会沿着该硬段分子的晶体开始结晶。而本发明中,在该共聚酯从熔融态逐渐降温过程中,该无机添加剂可做为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成核剂,同时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在该硬段分子结晶过程中也能在分子间产生润滑效果,进而能提升该硬段分子的结晶度(即能提升硬段分子结晶热焓),使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能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当该共聚酯持续降温至该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时,由于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于到达该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前即会先结晶,因此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可以作为该软段分子的结晶成核剂,进而能提升该软段分子的结晶度[即能提升软段分子熔融热焓(即相变化热焓)],且降低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的差值(ΔT),使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还能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2)由于本发明的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分子量小于1000,因而在与该共聚酯混合后,不易有混合不均匀情形发生,使其于该硬段分子结晶过程中,能更有效发挥在分子间的润滑效果,进而能更加提升该硬段分子的结晶度(即结晶热焓),使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能更加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以下将就本
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共聚酯]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共聚酯是由硬段分子与软段分子所构成。较佳地,以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wt%计,该软段分子所占的 比例为30~80wt%。当该软段分子所占的比例小于30wt%时,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调温能力较低;当该软段分子所占的比例大于80wt%时,其共聚酯的熔融强度较低,进而于纺丝过程中,较不易成丝(即较容易断丝)。更佳地,以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wt%计,该软段分子所占的比例为45~65wt%。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介于2500~10000间。当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500时,熔点及相变化温度较低,无法有效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调温能力,不适用于一般调温织物的适用温度范围;当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0时,会让该软段分子的熔融与结晶温度过高,而使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可调温的高温温度过高,因此不适用于织物上。较佳地,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介于3000~9000间。更佳地,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介于3400~8000间。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软段分子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4000。该硬段分子主要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所组成。较佳地,该硬段分子除了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外,还可以再含其它聚酯(polyester),例如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TT)。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硬段分子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所组成。该软段分子主要是由聚乙二醇所组成。较佳地,该软段分子除了聚乙二醇外,还可以再含其它聚醚,例如但不限于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简称PPG)。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软段分子是由聚乙二醇所组成。较佳地,该硬段分子的结晶热焓为不小于20J/g,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范围为160~200℃,该软段分子的熔融热焓为不小于40J/g,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范围为20~50℃,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的差值(ΔT)不大于20℃。[无机添加剂]较佳地,该无机添加剂是选自由滑石粉、云母、氧化锌、氧化钙、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及氧化镁所构成群组中 的至少其中一者。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无机添加剂为滑石粉或二氧化钛。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以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该无机添加剂的含量范围为0.02~1.00重量份。当该无机添加剂的含量大于1.00重量份时,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较低,且熔融纺丝过程中,较不易成丝(即较容易断丝)。[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较佳地,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是选自由C13~C28直链脂肪烃、C13~C28直链脂肪烃基酯,及C13~C28直链脂肪酸或其盐所构成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者。更佳地,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是选自由硬脂酸或其盐,及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tridecylmethacrylate)所构成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为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硬脂酸(stearicacid,简称St)、硬脂酸锰[manganese(II)stearate,简称MnSt]、硬脂酸锌(zincstearate,简称ZnSt)或硬脂酸钙(calciumstearate,简称CaSt)。较佳地,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熔点介于50~168℃间。更佳地,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熔点介于55~160℃间。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以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含量范围为0.02~1重量份。当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含量大于1重量份时,其后续于熔融纺丝制成纤维的过程中,会有冒烟及产生异味的缺点。[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较佳地,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还可以包含其它添加剂,例如但不限于染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荧光增白剂、消光剂、抗静电剂或抗菌剂。[纤维]本发明的纤维同时具有高纤维强度及高双向调温能力。较佳地,本发明的纤维为复合纤维(compositefiber),可用于制得该纤维的材料为例如但不限于聚酯(pplyester)、聚酰胺(polyamide)、聚烯烃(polyolefin)及聚氨脂(polyurethane),且其 中至少一个成分由本发明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所形成。本发明的纤维可为任何型式的纤维,例如但不限于鞘芯型复合纤维(sheath-corecompositefiber)、并列型复合纤维(sidebysidecompositefiber)及海岛型复合纤维(sea-islandcompositefiber),较佳地,本发明的纤维为鞘芯型复合纤维,且该鞘芯型复合纤维的芯层是由本发明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所形成。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化学药品>表1<相对黏度(Rv)的测试方法>先取0.1g欲测试样品溶于25mL的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剂[3/2(v/v)],再于110℃加热溶解后,降温至30℃,以乌氏黏度计(Ubbelohdeviscometer)测试相对黏度(Rv)。需特别说明的是,一般适用于熔融纺丝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相对黏度较佳应于2.6~3.5间。<实施例1~16>制备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实施例1~16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是依据表2选择无机添加剂、有机添加剂的种类与添加量(以PB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及聚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并根据下列步骤所制得:表2步骤(1):分别将195.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38.3g1,4-丁二醇、285.0g聚乙二醇、无机添加剂及有机添加剂加入批式反应釜中,制得反应混合物。步骤(2):先将该步骤(1)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加热至155℃,待完全熔解,再加入1000ppm异丙醇钛进行酯化反应至甲醇馏出量达到64.34g后,制得聚合前驱物。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聚合前驱物,加入1000ppm异丙醇钛后,于250℃、真空环境下进行聚合反应至相对黏度(Rv)范围为2.6~3.5后(相对黏度测试方法如前所述),即制得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含PBT-PEG共聚酯;呈粒状),其中,以该PB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wt%计,该软段分子(PEG)所占的比例为57wt%。<比较例1~7、9~13>制备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比较例1~7、9~13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含PBT-PEG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其差别在于,比较例1~7、9~13是依据表3选择无机添加剂、有机添加剂的种类与添加量(添加量皆以PB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及聚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表3<比较例8>制备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比较例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是依据上表3选择无机添加剂的种类与添加量、有机添加剂(聚丙烯)的添加量(以PB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及聚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并根据下列步骤所制得:步骤(1):混合195.2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38.3g1,4-丁二醇、285.0g聚乙二醇、无机添加剂,以上述聚合方式制备PBT-PEG共聚酯。步骤(2):将该步骤(1)的共聚酯及聚丙烯(PP)置于双螺杆压出机的主进料槽内,经熔融混掺后挤压成束状,再以造粒机切割成颗粒状,即制得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含PBT-PEG共聚酯)。<比较例14>制备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比较例14的制备方法与比较例1相似,其差别在于,比较例14是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2000;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取代比 较例1的聚乙二醇作为软段分子。<比较例15~18>制备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共聚酯为PET-PEG)比较例15~1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是依据表4选择无机添加剂、有机添加剂的种类与添加量(以PE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及聚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并根据下列步骤所制得:表4步骤(1):分别将221.6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8.8g1,2-乙二醇、285.0g聚乙二醇、无机添加剂及有机添加剂加入批式反应釜中,制得反应混合物。步骤(2):先将该步骤(1)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加热至155℃,待完全熔解,再加入1000ppm异丙醇钛进行酯化反应至甲醇馏出量达到73.13g后,制得聚合前驱物。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聚合前驱物,加入1000ppm异丙醇钛后,于250℃、真空环境下进行聚合反应至相对黏度(Rv)范围为2.6~3.5后(相对黏度测试方法如前所述),即制得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共聚酯为PET-PEG;呈粒状),其中,以该PET-PEG共聚酯的总重为100wt%计,该软段分子(PEG)所占的比例为57wt%。<应用例1>制备复合纤维(芯:实施例2的材料;鞘:PET)将实施例2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Rv为1.60~1.75]分别置于一台熔融纺丝机的两个压出机(extruder)中进行纺丝,制得鞘芯型复合纤维,其中,该复合纤维的芯层为实施例2,鞘层为PET,且实施例2的材料与PET的重量比为1:1。<比较应用例1>制备复合纤维(芯:比较例1的材料;鞘:PET)比较应用例1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类似,其差别在于,比较应用例1为选用比较例1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作为芯层,鞘层为PET,且比较例1的材料与PET的重量比为1:1。<比较应用例2>制备复合纤维(芯:比较例12的材料;鞘:PET)比较应用例2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例1类似,其差别在于,比较应用例2为选用比较例12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作为芯层,鞘层为PET,且比较例12的材料与PET的重量比为1:1。<应用例2>制备不织布(使用应用例1的复合纤维制备)将应用例1所制得的复合纤维制成基重为500g/m2的不织布。<比较应用例3>制备不织布(使用比较应用例1的复合纤维制备)将比较应用例1所制得的复合纤维制成基重为500g/m2的不织布。<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复合纤维或不织布的热性质测试方法>(a)硬段分子与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Tc)及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Tm):将欲测试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或复合纤维、不织布)的样品以示差扫描热量分析仪(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简称DSC,由美国TAinstrument公司制造,型号DSC2910)量测其硬段分子与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及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测量方法是参照该DSC的操作手册,并依序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将该样品于-80℃至250℃区间,以10℃/min升降温速率测得该硬段分子及该软段分子的熔融峰值(即熔融温度)与结晶峰值(即结晶温度)。(b)软段分子的熔融热焓及硬段分子的结晶热焓:利用DSC仪器分别对由前述(a)所得该软段分子的熔融峰及该硬段分子的结晶峰进行积分计算,所得熔融峰面积及结晶峰面积即分别为该软段分子的熔融热焓及该硬段分子的结晶热焓。(c)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的差值(ΔT):将前述(a)所得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利用下式I计算出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的差值(ΔT)。式I:ΔT(℃)=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软段分子的结晶温度<实施例1~16与比较例1~18的热性质比较与讨论>(a)实施例1~16的热性质数据:实施例1~16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5所示:表5由上表5可知,实施例1~16所测得的软段分子(PEG)熔融温度皆介于20~50℃范围内,熔融热焓皆不小于40J/g,且ΔT也皆小于20℃;此外,还可以发现实施例1~16所测得的硬段分子(PBT)结晶热焓皆不小于24J/g。(b)实施例1~5、11与比较例1~4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1~4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6所示。表6由表5及表6可以发现,于有机添加剂(皆非芳香族、分子量皆小于1000且熔点皆介于该硬段分子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熔融温度间)及/或无机添加剂具有相同添加量,并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也相同的条件下,未添加无机与有机添加剂的比较例1、只有添加无机添加剂(不添加有机添加剂)的比较例2或只有添加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不添加无机添加剂)的比较例3~4,其硬段分子(PBT)结晶热焓皆小于16J/g,低于皆同时添加有无机添加剂与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实施例1~5、11(不小于25J/g)[即比较例1~4的该硬段分子(PBT)结晶度低于实施例1~5、11],表示比较例1~4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低于由实施例1~5、11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比较例1~4的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皆小于37J/g,低于实施例1~5、11(不小于46J/g),且比较例1、3~4的ΔT大于20℃(实施例1~5、11为小于20℃),表示比较例1~4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由实施例1~5、11所制得的纤维。由前述两段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包含无机添加剂与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时,能同时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c)实施例1~5与比较例5~7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5~7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7所示。表7由表7可以发现,于有机添加剂(皆非芳香族且分子量皆小于1000)及无机添加剂(皆为Talc)具有相同添加量,并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也相同的条件下,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熔点未介于该硬段分子(PBT)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PEG)熔融温度间的比较例5~7,其硬段分子(PBT)结晶热焓皆小于17J/g,低于熔点皆介于该硬段分子(PBT)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PEG)熔融温度间的实施例1~5(不小于25J/g)[即比较例5~7的该硬段分子(PBT)结晶度低于实施例1~5],表示比较例5~7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低于由实施例1~5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比较例5~7的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皆小于38J/g,低于实施例1~5(不小于47J/g),且比较例5~7的ΔT也皆大于21℃(实施例1~5为小于20℃),表示比较例5~7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由实施例1~5所制得的纤维。由前述两段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其熔点介于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的 熔融温度间时,能同时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d)实施例1~5与比较例8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8所示。表8由表8可以发现,于有机添加剂(皆非芳香族且熔点皆介于该硬段分子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熔融温度间)及无机添加剂(皆为Talc)具有相同添加量,并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也相同的条件下,该有机添加剂分子量大于1000的比较例8,其硬段分子(PBT)结晶热焓仅为15.3J/g,低于有机添加剂分子量不大于1000的实施例1~5(不小于25J/g)[即比较例8的该硬段分子(PBT)结晶度低于实施例1~5],表示比较例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低于实施例1~5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比较例8的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仅为37.1J/g,低于实施例1~5(不小于47J/g),且比较例8的ΔT也大于20℃(实施例1~5为小于20℃),表示比较例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由实施例1~5所制得的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由前述两段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其分子量不大于1000时,能同时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e)实施例1~16与比较例9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9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9所示。表9由上表5及表9可以发现,于有机添加剂(分子量皆小于1000且熔点皆介于该硬段分子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熔融温度间)及无机添加剂具有相同添加量,并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也相同的条件下,该有机添加剂含有苯基(芳香基)的比较例9,其硬段分子(PBT)结晶热焓仅为15.5J/g,低于有机添加剂非为芳香族的实施例1~16(不小于24J/g)[即比较例9的该硬段分子(PBT)结晶度低于实施例1~16],表示比较例9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低于由实施例1~16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比较例9的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仅为37.4J/g,低于实施例1~16(不小于40J/g),且比较例9的ΔT也大于20℃(实施例1~16为小于20℃),表示比较例9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由实施例1~16所制得的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由前述两段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有机添加剂为非芳香族时,能同时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f)实施例2、14~16与比较例10~11、13~14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10~11、13~14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10所示。表10由表10可以发现,于有机添加剂(皆为St)及无机添加剂(皆为Talc)具有相同添加量的条件下,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小于2500的比较例10,其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仅为33.7J/g,低于实施例2、14~16(不小于40J/g),且比较例10的ΔT也大于21℃(实施例2、14~16为小于20℃),表示比较例10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实施例2、14~16所制得的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而软段分子(PEG)重量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0的比较例11,其软段分子(PEG)熔融温度大于实施例2、14~16(不大于50℃),使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可调温的高温温度过高,不适用于织物上。由前述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软段分子重量平均分子量于2500~10000时,能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且其可调温的高温温度适中,适于应用在织物上。另外,需说明的是,比较例14所用的软段分子为PTMEG2000, 与比较例13(软段分子为PEG2000)相较,若软段分子的碳数太长,则会使所制得的纤维ΔT变大,进而导致双向调温的效果不佳。(g)实施例2与比较例15~18的比较与讨论:比较例15~1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11所示。表11由表11可以发现,该硬段分子以PET取代PBT的比较例15~18,不论有无添加有机或无机添加剂,其硬段分子(PET)结晶热焓皆小于15J/g,低于硬段分子为PBT的实施例2(27.8J/g)[即比较例15~18的该硬段分子(PET)结晶度低于实施例2],表示比较例15~1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低于由实施例2所制得纤维的强度。此外,比较例15~18的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皆小于41J/g,低于实施例2(48.5J/g),且比较例15~18的ΔT也大于22℃(实施例2为19.4℃),表示比较例15~18的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其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由实施例2所制得的纤维。由前述两段说明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中的硬段分子由PBT组成时,能同时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应用例1与比较应用例1~2的热性质比较与讨论>应用例1与比较应用例1~2的复合纤维,依照前述的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各种热性质数据如下表12所示,并将应用例1与比较应用例1~2的复合纤维进行纤维强度测试,所得结果同样如表12所示。表12由表12可以发现,未添加有机及无机添加剂的比较应用例1,其软段分子(PEG)熔融热焓低于同时添加有机及无机添加剂的应用例1,且比较应用例1的ΔT范围也较应用例1宽,表示比较应用例1的复合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低于应用例1,此外,从纤维强度数据也可以发现,应用例1的纤维强度高于比较应用例1,再次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包含无机添加剂与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时,能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需特别说明的是,比较例12的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因其无机添加剂添加量较高(以共聚酯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时,大于1重量份),所以于后续进行熔融纺丝制成复合纤维(即比较应用例2)的过程中容易断丝而无法进行后续加工,因此无法取得数据。<应用例2与比较应用例3的热动态调节指数(temperatureregulationfactor,简称TRF)比较>将应用例2与比较应用例3的不织布,依照ASTMD7024-2004方法分别测试其TRF,所得结果如下表13所示。需说明的是,当外界温度改变时,TRF的数值越小,纤维表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就越小,因 此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就越好。表13不织布复合纤维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TRF应用例2应用例1实施例20.54比较应用例3比较应用例1比较例10.82由表13可知,未添加有机及无机添加剂的比较应用例3,其TRF数值高于同时添加有机及无机添加剂的应用例2,表示比较应用例3的双向调温能力较低,更加证实本发明该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包含无机添加剂与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时,能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双向调温能力。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同时包含该无机添加剂和分子量不大于1000的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且该非芳香族的有机添加剂的熔点介于该硬段分子的结晶温度与该软段分子的熔融温度间,因而使本发明用于产制纤维的材料能同时有效提升后续所制得纤维的强度及双向调温能力,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