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34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土纸,是古代、近代的一种粗纸,是将竹麻放入长方形的专浸竹麻的池里,一层竹麻,一层生石灰,待竹麻沤透,捞起竹麻用清水洗净,剔去内层的竹簧和外层的竹青,再将清洗好的竹麻挑回作坊,放在用粗竹篾编成的踩板上,用脚踩烂成纸浆,再放在水池里搅匀,最后以“抄纸”方式获得的纸张。将抄好的湿纸依次迭好,压去水份,再焙干即可。土纸一般用于书写、印刷、包装和卫生用纸等方面,有的还是建筑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土纸的成型一般是采用裁切-印刷-成型的工序,这些工序都是手动或采用独立的设备去实现,成型作业时,需要将一张张地将裁切印刷好的土纸进行成型,费时费力,严重限制了土纸成型加工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该机构可实现土纸成型作业的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该母模和公模分别连接在土纸成型机的同步转动的二转轴上,所述母模由一第一基座、分别设于第一基座四周的若干凹型基部、分别对应设于各凹型基部两边的若干侧板以及分别设于各侧板顶面其中一端上的挡块组成,各凹型基部分别与设于对应凹型基部两侧的侧板共同构成凹模,所述公模包括一第二基座、分别设于第二基座四周的若干导向座、通过一滑块连接在对应导向座上的若干模头以及各模头底部两边分别设置的导柱,各该模头在成型作业过程中与对应的凹模合模连接。

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一第一框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框体两侧的第一连接板,该第一框体由相邻首尾相接的三块以上的第一面板构成,各凹型基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面板上,各第一连接板中心设有一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用以连接对应转轴。

所述各凹型基部于第一基座上成环形阵列设置,各相邻凹型基部的两侧面紧密衔接,各凹型基部两边的侧板相互平行设置,连接在同一凹型基部上的二侧板之各挡块同端设置。

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一第二框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二框体两侧的第二连接板,该第二框体由相邻首尾相接的三块以上的第二面板构成,各导向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面板上,各第二连接板中心设有一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用以连接对应转轴。

所述各滑块其中一端分别安装在对应模头底面中部,各滑块另一端分别经对应导向座伸入第二基座中,同一模头上的二导柱设于滑块两边且其中一端伸入对应的导向座,各导向座顶面两边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凸缘,各该导向座连接滑块的位置分别设有型孔,各该导向座连接导柱的位置分别设有导向孔,该第二基座连接各滑块的位置均分别开制有通孔,各该滑块上还分别穿设一限位棒,各该限位棒两端均分别穿设于对应导向座,各导向座对应各限位棒的连接处分别开制有限位孔。

所述各模头与对应相连接的滑块构成“T”形结构,各滑块垂直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座上,各模头的形状大小与凹模的形状大小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于第一基座的四周表面上设置若干凹槽,构成母模,于第二基的四周表面上通过滑块设置若干模头,构成公模,各模头与各凹槽相匹配,母模和公模相对地同步转动,以使其中一模头从对应凹模的一端压合至当前凹模的另一端后,紧跟其后的模头又从对应凹模的一端压合至当前凹模的另一端,如是交替进行土纸的成型作业,便可在旋转一周后成型出若干产品,若母模和公模分别并排组合,各母模和对应公模匹配使用,更可实现土纸成型作业的批量生产,进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母模;11-第一基座;111-第一面板;112-第一连接板;113-第一连接孔;12-凹型基部;13-侧板;14-挡块;2-公模;21-第二基座;211-第二面板;212-第二连接板;213-第二连接孔;22-导向座;221-凸缘;222-型孔;223-导向孔;224-限位孔;23-滑块;24-模头;25-导柱;26-限位棒;2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土纸成型机的成型模具,包括母模1和公模2,该母模1和公模2分别连接在土纸成型机的同步转动的二转轴上,母模1由一第一基座11、分别设于第一基座11四周的若干凹型基部12、分别对应设于各凹型基部12两边的若干侧板13以及分别设于各侧板13顶面其中一端上的挡块14组成,各凹型基部12分别与设于对应凹型基部12两侧的侧板13共同构成凹模,公模2包括一第二基座21、分别设于第二基座21四周的若干导向座22、通过一滑块23连接在对应导向座22上的若干模头24以及各模头24底部两边分别设置的导柱25,各该模头24在成型作业过程中与对应的凹模合模连接。

如图1-3所示,第一基座11包括一第一框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一框体两侧的第一连接板112,该第一框体由相邻首尾相接的三块以上的第一面板111构成,各凹型基部1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面板111上,各第一连接板112中心设有一第一连接孔113,该第一连接孔113用以连接对应转轴。

如图1-3所示,各凹型基部12于第一基座11上成环形阵列设置,各相邻凹型基部12的两侧面紧密衔接,各凹型基部12两边的侧板13相互平行设置,连接在同一凹型基部12上的二侧板13之各挡块14同端设置。

如图1-3所示,第一基座11包括一第二框体以及分别设于第二框体两侧的第二连接板212,该第二框体由相邻首尾相接的三块以上的第二面板211构成,各导向座2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面板211上,各第二连接板212中心设有一第二连接孔213,该第二连接孔213用以连接对应转轴。

如图1-3所示,各滑块23其中一端分别安装在对应模头24底面中部,各滑块23另一端分别经对应导向座22伸入第二基座21中,同一模头24上的二导柱25设于滑块23两边且其中一端伸入对应的导向座22,各导向座22顶面两边分别向上延伸形成凸缘221,各该导向座22连接滑块23的位置分别设有型孔222,各该导向座22连接导柱25的位置分别设有导向孔223,该第二基座21连接各滑块23的位置均分别开制有通孔27,具体而言,各通孔27分别开制于对应第二面板的中部,各该滑块23上还分别穿设一限位棒26,各该限位棒26两端均分别穿设于对应导向座22,各导向座22对应各限位棒26的连接处分别开制有限位孔224,各限位棒26用以在限位孔224的长度范围内调整相连接的滑块23伸出导向座22的长度。

如图1-3所示,各模头24与对应相连接的滑块23构成“T”形结构,各滑块23垂直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座22上,各模头24的形状大小与凹模的形状大小相配合。

使用时,可于土纸成型机其中一转轴上并排设置若干上述的母模1,于另一转轴上并排设置若干上述的公模2,该二转轴同端分别设置一齿轮,并使该二齿轮相啮合,配合电机驱动其中一转轴,通过其中一转轴上的齿轮带动相啮合的另一齿轮转动,以带动另一转轴同步转动,此时,各公模2与对应母模1相对转动,其中一模头24从对应凹模的一端压合至当前凹模的另一端后,紧跟其后的模头24又从对应凹模的一端压合至当前凹模的另一端,如是交替进行成型作业,单套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即单一母模1与单一公模2的组合)便可在旋转一周后成型出若干产品,若干套成型单元(即并排设置的若干母模1与并排设置的若干公模2的组合)并排组合使用,便可形成土纸成型的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