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包装袋灌嘴补强膜片四边一次烫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10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包装袋灌嘴补强膜片四边一次烫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包装袋灌嘴补强膜片四边一次烫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补强膜片烫贴面积比较小,烫贴质量要求不高,所以烫贴机构满足不了针对面积比较大的液体包装袋灌嘴补强膜片进行一次性烫贴操作的要求。主要存在压烫力不够大,烫贴位置不准确,烫贴牢度不足,烫贴位置不能调节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压烫力大、烫贴位置准确、烫贴牢度大的液体包装袋灌嘴补强膜片四边一次烫贴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压气缸、下压气缸、上模支撑板和下模支撑板,上压气缸设在上模支撑板上,上压气缸的驱动端设有上烫模,下压气缸设在下模支撑板上,下压气缸的驱动端设有下烫模,在下烫模上设有硅胶板,在上烫模上设有上烫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烫刀为方形结构,在上烫刀上设有减重孔及方形烫压面,在上烫刀上设有加热棒,在烫刀与上烫模之间设有隔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板设在下烫模朝向上烫刀的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模支撑板上设有上模导套座,上模导套座上设有上模导杆,上模导杆的一端与上烫模连接,在下模支撑板上设有下模导套座,下模导套座上设有下模导杆,下模导杆的一端与下烫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烫模与上压气缸的驱动端铰接,所述下烫模与下压气缸的驱动端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模支撑板的两侧面设有收放卷支座,收放卷支座上设有收放卷轴,在收放卷轴上设有收放手轮和锁紧手轮,在收放卷轴上设有耐高温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补强膜片与制袋膜经过该机构时,上压气缸作用上烫刀向下运动,因为上烫刀为方形结构,在上烫刀上设有减重孔及方形烫压面,这样可以实现方形补强膜片的四边一次性烫贴好,由于采用上模支撑板支撑上压气缸、下模支撑板支撑下压气缸,这样可以使上压气缸和下压气缸施加更大的压烫力,保证烫贴牢度,通过加热棒来加热上烫刀,结构简单,同时更换也很方便。在上模支撑板的两侧面设有收放卷轴,在收放卷轴上设有高温布,通过收放手轮来调节高温布的收放状态,当高温布将硅胶板包裹住时,可以防止上烫刀与下烫模的硅胶板脱离时上烫刀与制袋膜粘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放卷轴与收放卷支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烫刀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压气缸1、下压气缸2、上模支撑板3、下模支撑板4、上支撑梁20、下支撑梁22、上导轨21和下导轨23,上支撑梁20和下支撑梁22设在机架墙板上,上导轨21设在上支撑梁20上,下导轨23设在下支撑梁22上,上压气缸1设在上模支撑板3上,上模支撑板3与上导轨21滑动配合,下模支撑板4与下导轨23滑动配合,上压气缸1的驱动端设有铰接座24,上压气缸1的驱动端的铰接座24铰接有上烫模5,下压气缸2设在下模支撑板4上,下压气缸2的驱动端设有铰接座24,下压气缸2的驱动端的铰接座24铰接有下烫模6,在上烫模5上设有上烫刀8,在下烫模6朝向上烫刀的端面上设有硅胶板7,所述上烫刀8为方形结构,在上烫刀8上设有减重孔9及方形烫压面10,在上烫刀8上设有加热棒11,在烫刀与上烫模之间设有隔热板25,在上模支撑板3上设有上模导套座12,上模导套座12上设有上模导杆13,上模导杆13的一端与上烫模5连接,在下模支撑板4上设有下模导套座14,下模导套座14上设有下模导杆15,下模导杆15的一端与下烫模6连接,所述上烫模5与上压气缸1的驱动端铰接,所述下烫模6与下压气缸2的驱动端铰接,在上模支撑板3的两侧面设有收放卷支座16,收放卷支座16上设有收放卷轴17,在收放卷轴17上设有收放手轮18和锁紧手轮19。

补强膜片与制袋膜经过该机构时,上压气缸1作用上烫刀向下运动,因为上烫刀8为方形结构,在上烫刀8上设8方形烫压面10,这样可以实现方形补强膜片的四边一次性烫贴好,这样可以实现方形补强膜片的四边一次性烫贴好,通过加热棒11来加热上烫刀8,结构简单,同时更换也很方便。在上模支撑板3的两侧面设有收放卷轴17,在收放卷轴17上设有高温布,通过收放手轮18来调节高温布的收放状态,当高温布将硅胶板7包裹住时,可以防止上烫刀与下烫模6的硅胶板7脱离时上烫刀与制袋膜粘在一起。因为上烫模5与下烫模6通过导杆与导套座配合运动,这样可以保证上烫模5与下烫模6在上下运动时更加稳定,同时也准确的保证了烫贴的位置和尺寸。因为上烫模5与上压气缸1的驱动端铰接,下烫模6与下压气缸2的驱动端铰接,这样可以避免导杆与导套座超定位。上模导套座12设在上模支撑板3上,下模导套座14设在下模支撑板4上,这样上模导套座12和下模导套座14远离加热棒11,可以避免上模导套座12和下模导套座14过热而影响导杆与导套座之间的润滑效果。该机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因为在上烫刀8上均设有四个减重孔9,重量轻便,便于整体的移动。由于采用上模支撑板支撑上压气缸、下模支撑板支撑下压气缸,这样可以使上压气缸和下压气缸施加更大的压烫力,保证烫贴牢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