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4220发布日期:2018-06-30 02:5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薄膜为了加工成环形状的,是通过人工手工将塑料膜料带先裁切为适合的长度,然后再人工手动将塑料膜料带卷为环形状,最后在经过侧边的热压合最后完成包装袋的制作,但采用人工手动将塑料膜料带卷为环形状,加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还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还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包括竖直安装板,所述竖直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按塑料膜的输送方式依次设置有卷膜放料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负重杆、导向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卷膜放料轮安装在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设置在卷膜放料轮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左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可驱动第一传动杆做旋转运动,所述负重杆设置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下方,所述导向杆设置在负重杆的后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设置在负重杆的后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下方设置有塑料膜翻边成型器,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安装在竖直安装板上,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上设置有料带压紧环,所述料带压紧环上设置有料带纵边压紧块,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下端两侧设置有收边压紧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安装板内还设置有中控箱。

进一步地,所述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负重杆移动的升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通槽,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穿过该通槽安装在竖直安装板上,通过调节固定板的高度来调节第三传动杆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塑料膜料带从卷膜放料轮上放出后,依次穿过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负重杆、导向杆和第三传动杆,最后进入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上,并通过料带压紧环和料带纵边压紧块,将塑料膜料带由带状围绕塑料膜翻边成型器形成环状,收边压紧滚轮用于拉动塑料膜料带从塑料膜翻边成型器上向下运动,通过中控箱开启装置后,电机及收边压紧滚轮开始运转,并连续将塑料膜料带成型成环形塑料膜料带。从而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还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塑料膜成型前和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塑料膜自动翻边成型装置,包括竖直安装板1,所述竖直安装板1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上按塑料膜18的输送方式依次设置有卷膜放料轮3、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6、负重杆7、导向杆8和第三传动杆9,所述卷膜放料轮3安装在固定支架2的上端,所述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6设置在卷膜放料轮3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4的左端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可驱动第一传动杆4做旋转运动,所述负重杆7设置在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6的下方,所述导向杆8设置在负重杆7的后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9设置在负重杆7的后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9的下方设置有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安装在竖直安装板1上,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上设置有料带压紧环11,所述料带压紧环11上设置有料带纵边压紧块12,所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下端两侧设置有收边压紧滚轮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安装板1内还设置有中控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重杆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内设置有负重杆移动的升降槽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杆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板15上,所述固定板15内设置有通槽17,所述固定板15通过螺钉穿过该通槽17安装在竖直安装板1上,通过调节固定板15的高度来调节第三传动杆19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塑料膜18料带从卷膜放料轮3上放出后,依次穿过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6、负重杆7、导向杆8和第三传动杆9,最后进入到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上,并通过料带压紧环11和料带纵边压紧块12,将塑料膜18料带由带状围绕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形成环状,收边压紧滚轮13用于拉动塑料膜18料带从塑料膜翻边成型器10上向下运动,通过中控箱开启装置后,电机5及收边压紧滚轮13开始运转,并连续将塑料膜18料带成型成环形塑料膜料带。从而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还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