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307发布日期:2020-05-22 21:5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



背景技术:

在纸箱生产行业中,模切机主要用于瓦楞纸板的模切作业,模切机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版),通过压印板施加一定的压力,将瓦楞纸板一次性的切成纸箱纸板的形状。

申请公布号为cn1092496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瓦楞纸板模切机,包括机架和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定模座、与定模座的压切平面配合的动模座和执行机构,所述动模座朝向定模座的一侧装有排列成纸箱纸板轮廓形状的刀模,所述定模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待切瓦楞纸板的瓦楞纸板储存框,所述动模座上连接有传动臂,所述执行机构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臂通过执行机构带动摆动,进而拉动动模座压向定模座;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执行机构动作,执行机构带动传动臂摆动,进而拉上动模座压向定模座,从而一次性的通过刀模沿其排列形状切割出需要的纸箱纸板,极大的提高切割效率。

由于工厂内会生产各种大小的瓦楞纸盒,因此会有各种型号的动模座,加工不同大小的瓦楞纸盒时需要在模切机上更换相对应型号的动模座,但上述模切机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在更换时都需要人工手动伸入机架内进行更换,这样更换不仅十分麻烦,而且机架内机械结构十分复杂,工人手部稍有不慎触碰到内部机械还容易对手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具有方便更换动模座且降低工人的危险系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包括机架、定模座与动模座,所述定模座设置在动模座的正上方,所述动模座通过液压缸进行上下升降,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供动模座置放的底座,所述机架上位于动模座处开设有窗口,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出窗口外的置换板,所述置换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动模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件,所述底座上背离置换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动模座推动至置换板上的推动组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动模座时,将置换板上的固定件取下,使得动模座不再与底座相固定,然后启动推动组件,直接将底座上的动模座推动到置换板上,便完成拆卸;而安装时,先将新的动模座放置在置换板上,然后借助一些杆类工具将新的动模座推动到底座上,然后将固定件重新安在置换板上,将动模座固定在底座上,便完成安装。由于安装和拆卸动模座时工人的手部均不会伸入机架内,而且拆卸时通过推动组件即可把动模座从机架内推出,不仅降低了工人安装和拆卸动模座的危险系数,而且还达到方便更换动模座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动模座的底部设置有燕尾条,所述燕尾条沿着动模座的长度方向且朝向窗口侧延伸,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燕尾条插入的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正对置换板的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口设置,所述置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的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二燕尾槽内的燕尾挡条,所述燕尾挡条的一端抵触在所述燕尾条的端部,所述第二燕尾槽远离底座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止燕尾挡条从第二燕尾槽内滑出的阻挡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动模座时,先将动模座上的燕尾条插入到置换板上的第二燕尾槽内,然后将燕尾挡条的端部对准燕尾条的端部,辅助燕尾条在第二燕尾槽内往第一燕尾槽处移动,当燕尾条完全处于第一燕尾槽内后,燕尾挡条也会在端部与燕尾条的端部抵触的情况下完全处于第二燕尾槽内,接着通过阻挡件将第二燕尾槽的开口进行阻挡,燕尾挡条就被固定在第二燕尾槽内,由于燕尾挡条的端部此时与燕尾条的端部处于抵接状态,因此燕尾条也被固定在第一燕尾槽内,从而使得动模座被固定在底座上,达到固定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阻挡件包括铰接设置在第二燕尾槽的开口一侧的阻挡杆,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开口另一侧设置有供阻挡杆的端部卡入的卡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燕尾挡条阻挡在第二燕尾槽内时,直接转动阻挡杆,使得阻挡杆的杆身处于将第二燕尾槽的开口阻挡的位置,接着便让阻挡杆的端部转入到卡槽内,使得阻挡杆被固定在将第二燕尾槽的开口阻挡的位置,从而达到阻挡第二燕尾槽的开口较为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将所述阻挡杆的端部包裹住的橡胶垫。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能够使得阻挡杆的端部更为稳定地嵌入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二燕尾槽内均覆设有特氟龙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特氟龙,一般称作“不沾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温以及摩擦系数极低的特点,因此将其涂覆在第一燕尾槽以及第二燕尾槽内,能够使得燕尾条或者燕尾挡条在滑动时更为顺畅。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远离置换板的一侧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台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燕尾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与动模座的侧壁相抵接的推动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转开阻挡杆,启动驱动气缸,让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接着推动块便会推动着动模座在底座上往置换板侧移动,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将动模座从底座上取下,并且达到推动动模座较为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推动块为橡胶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推动块抵触在动模座的侧壁上时不会因为抵触力过大而损坏动模座。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位于窗口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多个不同型号的动模座的放置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架的设置能够让工人方便拿取不同型号的动模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更换动模座时,将置换板上的固定件取下,使得动模座不再与底座相固定,然后启动推动组件,直接将底座上的动模座推动到置换板上,便完成拆卸;而安装时,先将新的动模座放置在置换板上,然后借助一些杆类工具将新的动模座推动到底座上,然后将固定件重新安在置换板上,将动模座固定在底座上,便完成安装。由于安装和拆卸动模座时工人的手部均不会伸入机架内,而且拆卸时通过推动组件即可把动模座从机架内推出,不仅降低了工人安装和拆卸动模座的危险系数,而且还达到方便更换动模座的效果;

二、放置架的设置能够让工人方便拿取不同型号的动模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底座与动模座的连接关系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底座与动模座的连接关系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底座与动模座的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定模座;12、液压缸;13、窗口;14、放置架;2、动模座;21、燕尾条;3、底座;31、第一燕尾槽;4、置换板;42、第二燕尾槽;43、燕尾挡条;44、阻挡杆;45、卡槽;5、放置台;51、驱动气缸;52、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方便更换动模座的自动模切机,包括机架1、定模座11与动模座2,定模座11设置在动模座2的正上方,动模座2通过液压缸12进行上下升降,液压缸12上设置有供动模座2置放的底座3,机架1上位于动模座2处开设有窗口13,底座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出窗口13外的置换板4,置换板4上设置有用于将动模座2固定在底座3上的固定件,底座3上背离置换板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用于将动模座2推动至置换板4上。

如图2、5所示,动模座2的底部设置有燕尾条21,燕尾条21沿着动模座2的长度方向且朝向窗口13侧延伸,底座3上开设有供燕尾条21插入的第一燕尾槽31,第一燕尾槽31正对置换板4的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口设置,置换板4上开设有第二燕尾槽42,第二燕尾槽42与第一燕尾槽31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燕尾槽42的两端均开口设置,固定件为滑动设置在第二燕尾槽42内的燕尾挡条43,燕尾挡条43的一端抵触在燕尾条21的端部,第二燕尾槽42远离底座3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阻止燕尾挡条43从第二燕尾槽42内滑出;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燕尾槽31与第二燕尾槽42内均覆设有特氟龙层。

安装动模座2时,先将动模座2上的燕尾条21插入到置换板4上的第二燕尾槽42内,然后将燕尾挡条43的端部对准燕尾条21的端部,辅助燕尾条21在第二燕尾槽42内往第一燕尾槽31处移动,当燕尾条21完全处于第一燕尾槽31内后,燕尾挡条43也会在端部与燕尾条21的端部抵触的情况下完全处于第二燕尾槽42内,接着通过阻挡件将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进行阻挡,燕尾挡条43就被固定在第二燕尾槽42内,由于燕尾挡条43的端部此时与燕尾条21的端部处于抵接状态,因此燕尾条21也被固定在第一燕尾槽31内,从而使得动模座2被固定在底座3上,达到固定较为直观且方便的效果;且特氟龙的设置能使得燕尾条21或者燕尾挡条43在滑动时更为顺畅。

如图2、3所示,阻挡件为铰接设置在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一侧的阻挡杆44,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另一侧设置有供阻挡杆44的端部卡入的卡槽45;且卡槽45的内壁上设置有将阻挡杆44的端部包裹住的橡胶垫。

将燕尾挡条43阻挡在第二燕尾槽42内时,直接转动阻挡杆44,使得阻挡杆44的杆身处于将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阻挡的位置,接着便让阻挡杆44的端部转入到卡槽45内,使得阻挡杆44被固定在将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阻挡的位置,从而达到阻挡第二燕尾槽42的开口较为方便的效果;而橡胶垫的设置能够使得阻挡杆44的端部更为稳定地嵌入卡槽45内。

如图4所示,底座3上远离置换板4的一侧设置有放置台5,推动组件为设置在放置台5上的驱动气缸51,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燕尾槽31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推动块52,橡胶块与动模座2的侧壁相抵接且推动块52为橡胶块,橡胶块能够让推动块52抵触在动模座2的侧壁上时不会因为抵触力过大而损坏动模座2。

转开阻挡杆44,启动驱动气缸51,让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伸长,接着推动块52便会推动着动模座2在底座3上往置换板4侧移动,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将动模座2从底座3上取下,并且达到推动动模座2较为方便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机架1上位于窗口13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多个不同型号的动模座2的放置架14,放置架14的设置能够让工人方便拿取不同型号的动模座2;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架14实质上是一个架体上沿着竖直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置放板,因此能够供不同型号的动模座2进行放置。

具体工作过程:安装动模座2时,旋开阻挡杆44,把动模座2上的燕尾条21插入第二燕尾槽42内,用燕尾挡条43推着燕尾条21进入到第一燕尾槽31内,而燕尾挡条43便处于第二燕尾槽42内;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燕尾条21的长度与第一燕尾槽31的长度相同,燕尾挡条43的长度与第二燕尾槽42的长度相同;接着转动阻挡杆44卡入卡槽45内即可;而拆卸动模座2时,先旋开阻挡杆44,然后让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伸长,使得燕尾条21沿着第一燕尾槽31进入到第二燕尾槽42内,在移动的过程中取出燕尾挡条43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