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份异同步牵伸调控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1477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 在第i段纱线Y中1-3种粗纱组份的不连续。
[0057] -种四组份异同步牵伸调控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装置,其包括控制系统和执行 机构,执行机构包括四组份分合式异同步二级牵伸机构、加捻机构和卷绕成型机构;所述二 级牵伸机构包括一级牵伸单元和二级牵伸单元;所述一级牵伸单元包括组合后罗拉、中罗 拉;组合后罗拉具有四个转动自由度,包括同一根后罗拉轴上并排设置的第一后罗拉、第二 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所述二级牵伸单元包括前罗拉和所述中罗拉。
[0058]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
[0059] 进一步,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中任一个固定设置在 所述后罗拉轴上,其他三个后罗拉彼此独立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罗拉轴上。
[0060] 进一步,牵伸过程中,所述中罗拉的速度固定且不大于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 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速度之和。
[0061]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生产出来的点点纱、竹节纱、混色更加均匀和准确,通过 控制中罗列的恒定的设定速度转动,保证了混纺效果更加稳定,即使不同批次的纱线色差 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下表为本发明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的对比。
[0062]
[0063]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64] 图1为二级牵伸纺纱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0065] 图2为组合后罗拉结构示意图;
[0066] 图3为二级牵伸纺纱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0067] 图4为实施例中二级牵伸中纱线的行进路径图;
[0068] 图5为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0] 实施例1
[0071] -种四组份异同步牵伸调控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方法,其具体包括:
[0072] 1)如图1-4所示,牵伸和加捻系统包括前后设置的一级牵伸单元和二级牵伸单 元;
[0073] 2) -级牵伸单元包括组合后罗拉、中罗拉3 ;组合后罗拉具有四个转动自由度,包 括同一根后罗拉轴上并排设置的第一后罗拉6、第二后罗拉8、第三后罗拉10和第四后罗拉 12 ;二级牵伸单元包括前罗拉1和中罗拉3。4为中罗拉3对应的上皮辊,5、7、9、11为与四 个后罗拉对应的四个上皮辊。2为与前罗拉1相对应的上皮辊。0^ ^0^ 2、030 ' 3分 别代表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的轴心线。中罗拉与后罗拉构成一级牵伸,前罗拉与中罗拉 构成二级牵伸。15为卷绕成型机构,14为导辊,16为纱线Y。
[0074] 如图2所示,具有四重嵌套的4自由度组合后罗拉,6、8、10和12四个活动后罗拉 活套在同一心轴上,并分别由皮带轮20、24、30、32驱动。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 罗拉和第四后罗拉分别以速度Vhl、Vh2、Vh3和Vh4运动;中罗拉以速度Vz的速度转动;二级 同步牵伸单元包括前罗拉和中罗拉;前罗拉以表面线速度Vq转动;设第一后罗拉、第二后 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所牵伸的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第三组份粗纱和第 四组份粗纱的线密度分别为PpP2、P#PP4,前罗拉牵伸加捻后得到的纱线Y的线密度 为Py〇
[0075] 四个同轴同外径的后罗拉分别与四个同轴同外径的后上皮辊对应,后区四对平行 排列、上下对应的上下皮圈分别握持四根粗纱。纺纱时,四根粗纱须条在牵伸和加捻过程 中,用导纱杆和喇叭口定位,使其按照图4所示路径行走。四根粗纱Pl、P2、P3、P4由后 罗拉钳口31、32、3 3、34以不同的速度喂入一级牵伸区,平行运动至中罗拉握持点131、13 2、133、134 并以速度火引出,三根须条分别受到异步牵伸后须条线密度分别为P/、P2'、P3'和P4', 然后进入二级牵伸区并交汇于前罗拉握持点C,在前罗拉表面速度Vq的同步牵伸作用下三 根须条的线密度变为P/、P/、P3"和P4",四根须条汇合于前罗拉钳口C处后再同 轴加捻形成纱线Y。
[0076;
[0077] 3)根据设定混纺比和/或线密度,将所述纱线Y分为n段,每段纱线Y的线密度 和混纺比相同,而相邻两段的线密度或混纺比不同;牵伸第i段纱线Y时,第一后罗拉、第二 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线速度分别为Vhll、Vh2l、Vh3l和Vh4l,其中iG(1,2,…, n);所述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第三组份粗纱和第四组份粗纱经两级牵伸和加捻形 成的第i段纱线Y后,其混纺比kH、k2l、k3l和k41可表达如下:
[0084] 其中,6:q 为二级牵伸比;
[0085] 4)设将n段纱线Y中线密度最小的一段定义为基准线段,该段的基准线密度为 P。,以及该段的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基准线速度分别为 vhlD、Vh2。、Vh3。和Vh4。;该段的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第三组份粗纱和第四组份粗纱的 基准混纺比分别为k1Q、k2。、k3。和k4。,
[0086] 保持所述中罗拉的线速度恒定,
[0087] 且Vz =Vhl0+V咖+Vh30+Vh4。 (7);
[0088] 同时,令二级牵伸比~=吾恒定;
[0089] 其中,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基准线速度Vhl(]、Vh2。、 Vh3D和Vh4。根据第一组份粗纱、第二组份粗纱、第三组份粗纱和第四组份粗纱的材质、基准线 密度P。以及基准混纺比k1(]、k2。、k3。和k4。提前设定;
[0090] 5)牵伸混纺第i段纱线Y时,在已知第i段的设定线密度Pyl和设定混纺比kH、 k2l、k3l和k4l前提下,根据公式(2)-(7)计算出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 第四后罗拉的线速度Vhll、Vh2l、\31和Vh4l;
[0091] 6)在基准线段的基准线速度Vhl(]、V_、Vh3。和Vh4。基础上,增减第一后罗拉、第二后 罗拉、第三后罗拉和/或第四后罗拉的转速,实现第i段纱线Y的线密度或/和混纺比的在 线动态调整。
[0092] 7)设Pi=P2=P3=P4=P,则公式(6)间化为:
[0093]
[0094] 根据公式(2)-(5)和(7)-(8)计算出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和第三后罗拉 的线速度Vhll、Vh2l、\31和Vh4l;在基准线速度Vhl。、Vh2。、Vh3。和Vh4。的基础上,增减第一后罗 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或第四后罗拉的转速实现设定的第i段纱线Y线密度或/ 和混纺比。
[0095] 8)在纱线Y从第i-1段转换到第i段的瞬间,设纱线Y的线密度在基准线密度的 基础上增加动态增量APyl,即粗细变化APyl;为此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 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线速度分别在基准线速度的基础上发生相应增量,即(Vhl(]+Vh2(]+Vh3Q+Vh 4。)-(VhlQ+AVhll+Vha]+AVh2i+Vh3Q+AVh3i+Vh4Q+AVh4i)时,纱线Y线密度的增量为:
[0101]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线速度增量 之和A¥1实现纱线Y的线密度变化。
[0102] 9)令P1=P2=P3=P4=P,则在纱线Y从第i-1段转换到第i段的瞬间, 纱线Y的混纺比,即公式(2)-(5)简化为:
[0107]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线速度增量 实现纱线Y的混纺比的调整;
[0108] 其中,
[0109] AVhll=k^^^+AV^-V^
[0110] AVh2l= k^^+AV^-V^
[0111] AVh3l=k3l*(Vz+AV1)-Vh30
[0112] AVh4i=k^K+AVj-Vo。
[0113] 10)令Vhli*Pi+VhJP2+Vh3i*P3+Vh4i*P4=H,H为常数,则AV;恒为 〇,由此,实现 所述纱线Y的混纺比调整的同时保证线密度不变。
[0114] 11)令AVhll、AVh2l、AVh3l和AVh4i其中任意一个、两个或三个为零,其他不为零, 则实现所述纱线Y中一种、两种或三种粗纱组份的变化,而其他粗纱组份不变化,调整后的 混纺比为:
[0117] 其中,匕]_£(1,2,3,4),且1^乒>
[0118] 12)令AVhll、AVh2l、AVh3l和AVh4l都不为零,则实现所述纱线Y中四种粗纱组份 的变化。
[0119] 13)令Vhll、Vh2l、Vh3l和Vh4l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为零,而其它不为零,则实现在第 i段纱线Y中1-3种粗纱组份的不连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