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准直构造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52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准直构造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打印(或印刷)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 这类印装置的流体贮室(贮存室)和流体贮室(或贮存室)底座(或底
架(fluid-reservoir-chassis))。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将流体贮室适当地 插入到进这样的打印装置的底座中。
背景技术
流体喷射打印装置比如喷墨打印机(或印刷机)一般具有至少一个 流体!^室和支承该流体贮室的底座。该流体贮室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流 体腔室,所述流体腔室将流体提供给打印头。如果流体贮室具有一个以 上的墨水腔室,每个这样的腔室常常保存不同颜色的流体,用来进行多 色打印。在另一方面,如果流体贮室仅具有单一的墨水腔室,典型地, 这样的腔室被用来保存黑色墨水,用来进行黑白打印。
通常,把打印头模具(或打印头模(print-head die))直接或间接 地连接到底座(chassis)上。为了形成图像,当由打印头喷射出流体时, 典型地使打印头模具连同底座和流体贮室 一起在横向上(基本上与打印 头模具的平面平行地)横截着(或横过)基底比如纸张的宽度运动。在 打印头沿着基底的宽度形成图像的 一个排部分之后,使基底沿着基底的 长度在与横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前进,从而打印头可以形成图像的一个 接续的排部分。重复这个使基底对于图像的每个排部分向前推进的过 程,直到需要下一个基底或者图像已经完成为止。
当流体贮室的墨水腔室用完了流体时,使用者有责任将空的流体贮 室由底座上移除,并且用一充满的流体贮室替换它。因此,把流体贮室 替换到底座中的任务一定是简单的,并且这个任务必须始终一致地将流 体贮室适当地接合到底座中。否则,将流体贮室不适当的插入到底座中 可能会由于流体泄漏导致对打印装置的损坏,这可能由于由流体贮室到 打印头不适当的流体连通产生形成很差的图像,以及可能造成使用者的 挫折感。进而,如果使用者不能^f艮容易地将一个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 或者如果对于使用者来说适当的安装不是明显的,当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时,使用者可能会用过大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在流体贮室和/ 或底座上的脆弱部件之间可能会出现过度的接触,从而造成损坏。因此, 在本技术领域中存在有对于这样一种插入方案的需求,所述插入方案可
以使得用户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将流体贮室插入到液体喷射打印装置的 底座中。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寻求解决上述问题,并通过一种带有准直(或 校准)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和一种带有准直构 造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底座在技术上获得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具有准直构造的流体贮室,所述准 直构造使得将流体贮室适当的插入到底座中变得容易。按照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例,在靠近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的最终连接点的区域将所述准直 构造进行分组,为的是提高对于流体贮室的其它区域的设计灵活性。在 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终的连接点位于流体贮室的流体排放口 与底座的流体接受口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所述准直构造包括由流体贮室装置向外 伸出的突伸部,所述突伸部与底座的引导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相互 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将流体贮室引导进入被接合到底座中的位置。按 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这些突伸部中的第 一突伸部由流体贮室的第一 表面伸展,而这些突伸部中的笫二突伸部由流体贮室的第二表面伸展。 第一突伸部和第二突伸部可以分别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占据相同 的相对位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面向相反的方向或者基本上面向 相反的方向和/或可以彼此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突伸部是肋状的结构。按照本发明 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突伸部是突片状的结构。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 施例,第一突伸部跨过的距离比第一突伸部由流体贮室的第一表面伸展 的距离大,或者等于所述距离。第二突伸部可以与第一突伸部相同或者 基本上相同。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轴线在第一和第二突伸部的与底座 的引导构造相互作用的那些部分之间伸展,所述第 一轴线与将底座的构 形做成在打印装置中在一平面中工作的那个平面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笫一突伸部的与底座的第一引导构造相互 作用的那部分变圆滑,为的是使得可以容易地将流体贮室引导进底座 中。与第一突伸部类似,笫二突伸部可以具有变圆滑的部分,所述部分 与底座的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和第 二突伸部的所述部分分别是第 一和第二突伸部的底侧面。
按照本发明的另 一 个实施例,流体贮室可以具有由流体贮室的第三 表面伸展的第三突伸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三表面与流体贮 室的第一和/或笫二表面基本上垂直或垂直。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将所述第三突伸部的构形做成当正在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时伸展 进入底座的开孔中。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所述第三突伸部的构 形做成与底座中的开孔相互作用,从而在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过 程中防止流体排放口与底座的流体接受口过度地接触或者接触。在这一 方面,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三突伸部与流体排放口的底表面之 间的距离足以保护流体排放口使它在插入过程中不会与流体接受口过 度地接触。同样在这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流体排放口可 以具有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形状,以进一步帮助在插入的过程中防止流体 排放口与流体接受口过度地接触。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流体贮室的准直构造包括一个或多个 附加的准直构造,所述附加的准直构造比第三突伸部更靠近流体排放 口。这些附加的准直构造可以基本上伸展流体贮室的宽度。按照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例,这些附加的准直构造接近流体贮室的底表面,流体排》文 口就在这个底表面上,但是不在这个底表面上。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 例,在将流体贮室完全安装到底座时或者刚好在实现完全安装之前,这 些附加的准直构造接合。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附加的准直 构造在与流体贮室被构形成在其中工作的那个平面垂直的宽度方向上 的宽度比笫三突伸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这样的安排防止所述 附加的准直构造^^皮卡在底座的开孔中,这样,将第三突伸部的构形做成 在将流体贮室安装到底座的过程中相互作用。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把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整个过程 中,使流体贮室的准直构造按顺序与底座的准直构造接合。按照本发明 的 一个实施例,构形祐」做成分别与底座的第 一和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 的流体贮室的第 一 和第二突伸部首先接合和相互作用,以朝向底座中的
9接合位置引导流体贮室。接着,流体贮室的第三突伸部与底座中的开孔 接合,这样,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它的构形做成相互作用,以 在把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过程中防止流体排放口与流体接受口过 度地接触。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接着,所述附加的准直构造与 第三突伸部和开孔接合。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准直构造的接合顺 序改进了把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容易程度和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打印装置流体贮室的底座设有 一个表 面,所述表面与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方向相反。按照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例,这个表面具有一折转轴线,所述折转轴线朝向底座的里面可 以是中凸的,从而使适当地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变得容易。这样的 折转轴线使得控制由在底座的第一准直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准直构造 过渡到在底座的第二准直区域中的 一个或多个准直构造变得容易。按照 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这个折转轴线可以使在插入的过程中控制由第三 突伸部与底座中的开孔的接合过渡到附加的准直构造变得容易,所述附 加的准直构造的位置在流体贮室上比第三准直构造更靠近流体排放.口。
除了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以外,通过参考图和通过研究下面的详细描 述,其它的实施例将变得清楚。


由下面给出的与附图联系起来考虑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和2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单一或单个腔室的流体 贮室的不同视图3和4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腔室的流体贮室的不 同视图5-7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贮室底座的不同视图; 罔8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5-7的多贮室底座,已经 将一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插入在其中;
图9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5-7的多贮室底座,已经 将一多腔室的流体贮室插入在其中;以及
图10-14按顺序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一个多腔室的流 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应该理解,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构思的目的,且不可能是按比例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准直(或校准)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
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把在流体贮室和/或底座中任何一个或者二者上的准直构造在靠近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的最终连接点的区域中分成组。在一个实施例中,这样的连接点是将墨水由流体贮室转移到底座(并且最终转移到打印头)上的那一点。在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位置将准直构造分成组的一个优点是提高对于流体贮室和/或底座的其它区域的设计灵活性。例如,如果将准直构造在流体贮室上的特定的区域中分成组,就可以把流体贮室的其它区域设计成不必须在这些其它区域中容纳准直构造。进而,通过在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位置把准直构造分成组,可以比如果准直构造的位置远离这个连接点的情况下更有效和更可靠地实现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的对准。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确保适当地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同时减小由于过度的接触损坏敏感部件的危险。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准直构造相互作用以防止在将流体贮室安装到底座的过程中流体贮室上的流体排放口与底座上的流体接受口接触或过度接触,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外方面包括在将流体贮室安装到底座的整个过程中使准直构造在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接合的次序。这样的次序有利于容易并适当地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减小损坏敏感部件的危险。
通过下面对所包括的附图的描述,这些方面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清楚。
参考图1和2,这些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准直构造的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2。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流体贮室2包括底表面44,流体排放口 6由所述底表面伸展。使在流体贮室2内的流体腔室(未示出)中的流体通过流体排放口 6连通到底座4的流体接受口8(在图5和6中示出,并且在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
流体贮室2包括多个准直构造,比如第一突伸部14,第二突伸部16,第三突伸部36和附加的准直构造48。虽然图1和2的实施例图示
ii出在单一的流体贮室2上的所有这些结构14, 16, 36, 46,但是本发明在它的范围内包括使用这些结构的子组(或分组),这是因为每个具体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可以提供它自己的好处,而不需要必须与其它构造结合起来使用。
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第一突伸部14由流体贮室的第一表面10伸展,而第二突伸部16由流体贮室的第二表面12伸展。虽然不要求,但是第一表面IO和第二表面12可以是平的,或者基本上是平的。进而,按照图l和2的实施例,第一表面IO和第二表面12朝向相反或者基本上相反的方向,并且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第一表面IO和第二表面12可以是倾斜的,从而它们可以处于相交的平面中,直到其程度可以维持它们是平的或者基本上是平的。进而,在这一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12可以是圆滑的,和/或它们可以实际上形成同一表面的不同部分。
虽然不要求,但是在图1和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突伸部14沿着第一表面IO跨过的距离比第一突伸部14由第一表面IO伸展的距离更大。类似地,第二突伸部16沿着第二表面12跨过的距离比第二突伸部16由第二表面12伸展的距离更大。在这一方面,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可具有肋状的结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对于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例如,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可以是突片状,栓钉状,或者立柱状,这些形状分别沿着笫一表面IO和第二表面12伸展的距离比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分别由这些表面伸展的距离短,等于或者基本上等于所述伸展的距离。此外,虽然图1和2的实施例图示出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并不需要是这样的情况。优选的情况是第一突伸部14的一部分30和第二突伸部16的一部分32分别位于表面10, 12上的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相对位置,从而它们能够在与底座中的准直构造相互作用沿着或者基本上沿着希望流体贮室2在其中工作的那个平面使流体贮室2对准。在这一方面,分别穿过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的部分30,32伸展的第一轴线26与希望流体贮室2在其中工作的那个平面28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平面28是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流体贮室和底座在其中移动的那个平面。工作过程中,平面28也基本上与排放口 6的底表
12面40平行。换句话说,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的部分30, 32位于排放口 6的底表面40上方相同的相对距离处。如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的那样,希望第一和第二突伸部的部分30和32分别与底座中的引导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的顶部接触。因此,部分30和32分别位于突伸部14和16的底部或者接近该底部,例如它们可以分别是突伸部14和16最靠近底表面44的那部分。在这一方面,部分30, 32可以分别是突伸部14, 16的底侧面22, 24。
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第三突伸部36由流体贮室2的第三表面34伸展。按照这个实施例,第三表面34与第一表面IO和第二表面12垂直或者基本上垂直。进而,按照这个实施例,第三表面34是平的或者基本上是平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第三表面不需要是平的,而它可以是弯曲的。在这一方面,第三表面34不需要是与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12分开的表面。结果,第一表面10,第二表面12和第三表面34,或者它们的组合可以更恰当地净皮视为是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
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第三突伸部36在与流体排放口 6面对的方向垂直或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伸展。如在本说明书的整个其余部分中将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第三突伸部36与流体排放口 6的底表面40之间的距离42使得第三突伸部36防止在将流体贮室2插入到底座4的过程中流体排放口 6与底座4的它的相对应的流体接受口 8过度地接触。
图3和4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腔室流体贮室3的不同视图。已经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流体贮室3与流体贮室2的不同在于它包含多个流体腔室(未示出)。在图3和4的实施例中,多腔室贮室3具有四个不同的流体腔室,可以使用这些腔室中的每一个以保存它自己的流体供应。通常,使用每个腔室以保存不同颜色比如蓝绿色,绛红色,黄色和黑色的流体。
按照图3和4的实施例,多腔室的流体贮室3也与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2不同,不同在于它包括两个第三突伸部36。按照这个实施例,所述第三突伸部36沿着流体贮室3的与平面28平行或基本上平行的宽度方向展开(或分开(spread out))。在两个第三突伸部36之间的宽度80可足够宽,以改进流体贮室3的稳定性,即改进在将流体贮室3插入到底座4的过程中或者当将流体贮室3插入到底座4中时流体贮室的平
13衡。在突伸部36之间足够的宽度80也帮助防止在将流体贮室3插入到底座4的过程中每个口 6与它相对应的流体接受口 8之间的过度接触。类似地,按照图3和4的实施例,附加的准直构造46也沿着流体贮室3的宽度方向展开。可以采用这样的安排(或配置)改进流体贮室3的稳定性。
虽然图3和4的实施例图示出两个展开的第三突伸部36,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用在多腔室的流体贮室上的单一的第三突伸部36或者沿着多腔室流体贮室的宽度不展开的多个第三突伸部36仍然可以比传统的设计改进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的过程。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第三突伸部36。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对于在多个(或单个)腔室的流体贮室上第三突伸部36的数目或具体的安排没有限制。进而,在这一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采用在这里描述的其它准直构造而不采用第三突伸部36仍然可以实现比传统的技术改进的插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会认识到,可以采用第三突伸部36改进插入,超过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但是这样的第三突伸部对于获得超过传统技术的改进不是必须的。
如由图l和2的实施例和图3和4的实施例可以看到的那样,为了使流体贮室高效率地和有效地插入到底座中而准直构造在流体贮室上
不会占据较大量的表面积,可以将准直构造在靠近流体排放口 6的位置分成组。如果对流体贮室的设计需要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样的安排可能是优选的。换句话说,如果靠近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的最终连接点比如流体排放口 6与流体接受口 8之间的连接点将准直构造分成组,设计流体排放口的其它区域就可以不受设置这样的准直构造带来的限制。在图l-4的实施例中,将下面的准直构造设置在靠近流体排放口 6:第一和第二突伸部14, 16的各自的部分30, 32;第三突伸部36;以及附加的准直构造46。虽然将所有这些准直构造图示为靠近流体排放口 6,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会认识到,所有准直构造不需要设置在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位置。然而,位于靠近最终连接点的每个准直构造使得可以更自由地设计流体贮室的其它区域。因此,如果将大多数准直构造设置在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位置可能是适当的。或者,如果将所有的或者除了一个以外所有的准直构造设置在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位置可能是更适当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靠近"最终连接点的一个示例是如
14果所有或者基本上所有的最终连接点位于流体贮室的第 一个半部上,就 将多个准直构造中的至少大多数设置在所述流体贮室的所述第一个半
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靠近"最终连接点的另一个示例是
通过将最终的连接点与靠近最终连接点的准直构造连接起来产生的体
积比流体贮室所占据的体积的大约40%小。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 例,这样的体积比流体贮室所占据的体积的大约25%小。按照本发明的 又一个实施例,这样的体积比流体贮室所占据的体积的大约15%小。
现在返回到图5, 6和7,其中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 贮室底座4。按照这个实施例,所述底座4的内部54被分成两个区域 58, 60。将区域58的构形j故成流体接受口 8接纳多腔室的流体贮室, 比如在图3和4中示出的流体贮室3。按照这个实施例,将区域60的构 形喉文成流体接受口 9接纳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比如在图1和2中图示 出的流体贮室2。来自贮室2, 3的流体由排放口 6 4亍进到接受口 8和9; 流体由接受口行进到一个流体歧管(未示出);并且由流体歧管行进到 打印头模具1,其接附到底座4的外表面上。虽然图5-7的实施例图示 出构形被做成既接纳多腔室的流体贮室又接納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的 多贮室底座4,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会认识到,按照在这里示出的 本发明的方面可以设想出单一贮室的底座。
按照图5-7的实施例,区域60具有第一准直构造19和第二准直构 造21,将它们的构形做成与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2的第一突伸部14和 笫二突伸部16相互作用。区域60也具有单一的流体接受口 9,将它的 构形做成与流体贮室2的流体排放口 6相互作用。进而,按照这个实施 例,底座4具有开孔39,将它的构形做成与流体贮室2的第三突伸部 36相互作用。此外,底座4在区域60具有开孔47,将它的构形啦支成与 流体贮室2的附加准直构造46相互作用。
类似地,按照图5-7的实施例,区域58具有第一引导构造(或结构 或者特征)18和第二引导构造20,将它们的构形做成与多腔室的流体 贮室3的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突伸部16相互作用。区域58也具有多 个流体接受口 8,将它们的构形做成与多腔室的流体贮室3的流体排放 口 6相互作用。
如果采用具有多个第三突伸部36的多腔室流体贮室,如在图3和4 中所示出的那样,图5-7的实施例就包括多个开孔38,将这些开孔的构形做成与每个第三突伸部36相互作用。类似地,具有被构形成与沿着 流体jger室比如在图3和4中示出的流体贮室3的宽度展开的附加准直构 造46相互作用的多个开孔45也可能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开孔 45的构形做成与在图3和4中示出的附加的准直构造46的由多腔室流 体贮室3向外突伸的那些部分相互作用。
按照图5-7中所示的实施例,底座4的另一个特点是表面48沿着一 条折转(或偏转)轴线56弯曲。按照这个实施例,表面48与将流体贮 室2插入到底座4中的方向相反,并且折转轴线56将第一准直区域50 与表面48的第二准直区域52分开。第一准直区域50在底座4的表面 48中或者在表面48上,并且将第一准直区域50的构形做成与流体贮室 的准直构造比如第三突伸部36相互作用。第二准直区域52在底座4的 表面48中或者在表面48上,并且将第二准直区域52的构形做成与流 体贮室的第二准直构造比如附加的准直构造46相互作用。如下面将更 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折转轴线56使得在将流体贮室2和/或3安装到底 座4中的过程中控制由一个准直构造向另一个准直构造的转变变得容 易。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折转轴线56将准直控制由流体贮室2 和/或3的第三突伸部36转变到流体贮室2和/或3的附加准直构造46。
图8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被适当地并且完全地插入到 底座4中时处于接合位置的单一腔室流体贮室。与此相对,图9图示出 当被适当地并且完全地插入到底座4中时处于接合位置的单一腔室流体 贮室3的侧一见图。应该注意到4要照这个实施例,在图9中,为了显露 出贮室3在底座4中的位置,已经将底座4(以斜线示出)的侧面从视 图中除去。在图8和9中所示出的接合位置,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2和 多腔室的流体贮室3的附加准直构造46分别与底座4的开孔47, 45接 合。在这种接合位置,当将底座4插入到打印装置(未示出)中时,将 底座4的构形做成沿着平面28运行,所述平面基本上与打印头才莫具1 的平面平行。在图9中以单个点示出、但是在图1-4中以虚线示出的轴 线26与平面28平行或基本上平行,所述轴线26穿过第一突伸部14的 部分30并穿过第二突伸部16的部分32画出。
图10-14按顺序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正在^皮插入到底座 4中的多腔室的流体贮室3。前面讨i仑了在图9中示出的插入顺序的最 后步骤。虽然没有用图示出,插入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2与在图10-14中示出的和在这里描述的类似。
如在图11中所示,将第一突伸部14的部分30的构形^故成与底座4 的第一引导构造18相互作用。虽然在图ll中没有示出,但可将第二突 伸部16的部分32的构形类似地j故成与底座4的第二引导构造20相互 作用。按照一个实施例,所述部分30, 32分别是第一突伸部14和第二 突伸部16的底侧面22, 24。按照这个实施例,第一引导构造18和第二 引导构造20是朝向流体贮室3的接合位置倾斜的斜面。为了有利于实 现第一引导构造18与第一突伸部14之间(以及第二引导构造20与第 二突伸部16之间)平緩的相互作用,可以将分别与第一引导构造18和 第二引导构造20相互作用的部分30, 32变圓滑。这样的变圓滑在部分 30与第一引导构造18之间提供一条线或者基本上一条接触线(与之相 对的是平的表面可能出现的一个接触面)。这样的变圆滑也在部分32 与第二引导构造20之间提供一条单一的接触线。典型地,当流体贮室 的取向与纟皮安装的流体贮室的取向平行时(例如当部分30和32与第一 和第二引导构造18和20的平面部分接触时),这些接触线与第一轴线 26重合或基本上重合。当所述部分30和32沿着引导构造18, 20的弯 曲区域运动时,所述单一的接触线靠近第一轴线26,但不与第一轴线 26重合。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会认识到,这样的变圆滑不是必须 的。
在插入过程的这一阶段,第一和第二突伸部14, 16分别与第一和 第二引导构造18, 20联系起来处于对流体贮室3和底座4实现准直的 控制过程中。图13图示出准直控制由(a)笫一和第二突伸部14, 16与 第一和笫二引导构造18, 20分别过渡到(b)第三突伸部36和开孔38的 阶段。由这个角度,如第一突伸部14由第一引导构造18滑开那样,第 三突伸部36开始与底座4的开孔38相互作用,并且同时保持适当的准 直,使流体排放口 6不会与流体接受口 8接触或者过度地接触。图14 图示出第一突伸部14与第一引导构造18脱开和随后的准直控制向第三 突伸部36和开孔38的转移。在图14之后,插入过程返回到图9,在这 一阶段由于折转线56 (以及可选地由于第三突伸部36的长度可能比附 加的准直构造46由第三表面34测量的长度短)准直控制的转移由(b)第 三突伸部36和开孔38切:換到(c)附加的准直构造46和开孔45。
17部件目录
1 打印头模具(或打印头模(print-head die )
2 单一腔室的流体贮室
3 多腔室的流体贮室
4 底座
6 流体排放
8,9 流体接受口
10 流体贮室的第一表面
12 流体贮室的第二表面
14 第一突伸部
16 第二突伸部
18,19 第一引导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Firstguidefeature)) 20,21第二引导构造
22 底侧面 '
24 底侧面
26 第一轴线
28 平面
30 第一突伸部的一部分
32 第二突伸部的一部分
34 第三表面
36 第三突伸部
38,39 开孔
40 底表面
42 距离
44 底表面
45 开孔
46 附加的准直(或校准)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alignment feature ))
47 开孔
48 底座相反方向的表面
50 第一准直(或校准)区域
52 第二准直区域54 底座的内部
56 表面的4斤4争轴线(inflection axis )
58 用于多腔室流体贮室的区域
60 用于单 一 腔室流体贮室的区域
80 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贮室,将所述流体贮室的构形做成将流体提供给打印装置,并且将将所述流体贮室的构形做成插入到所述打印装置的底座中,所述流体贮室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底表面;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第一突伸部;接近所述底表面的所述第一突伸部的底侧面;由所述第二表面伸展的第二突伸部;以及接近所述底表面的所述第二突伸部的底侧面,其中,为了便于将所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将所述第一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第一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并且将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流体排 放口,所述流体排放口包含在平面内取向的底表面,其中,沿着第 一轴线形成所述第 一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和所述第二 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平面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部 与所述第二突伸部相同或者基本上相同。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部 的所述底侧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基本上处于与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所述 底侧面处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相同的相对位置。
5.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部 的所述底侧面和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在所述平面上方处于基 本上相同的高度。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突伸 部的所述底侧面变圆滑,且其中,将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所述底侧面变圆 滑。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流体排放口 ,将所述流体排放口的构形^故成与所述底座包括的流体接受口相互作用;其中,将所述第 一突伸部和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构形做成分别与所述 第一引导构造和所述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方式是使得直到将所述流 体贮室完全插入到或者基本上完全插入到所述底座中,所述流体排放口 不与所述流体接受口接触或者不过度地与所述流体接受口接触。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流体排放 口的形状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将所述流体排放口的构形做成避免当将所 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时所述流体排放口与所述流体接受口之 间接触或者过度地接触。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部 是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肋状结构。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跨过的距离比所述第一突伸部由所述笫一表面伸 展的距离大得多。
11.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是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突片。
1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跨过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突伸部由所述第 一表面伸展的距离。
13.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是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肋状结构。
1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跨过的距离比所述第一突伸部由所述第一表面伸 展的距离大得多。
1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是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突片。
16.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跨过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突伸部由所述笫 一表面伸展的距离。
17. —种流体贮室,将所述流体贮室构形做成将流体提供给打印装 置,并且将所述流体贮室构形做成插入到所述打印装置的底座中,所述流体^室包括表面,将所述表面的构形做成面向所述流体贮室将要插入到所述底座中的方向;流体排放口 ,将所述流体排放口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包括的流体 接受口相互作用;由所述表面伸展的突伸部;以及一个或多个位置比所述突伸部更靠近所述流体排放口的准直构造, 其中,将所述突伸部的构形做成当将所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时所述突伸部伸展进入所述底座的开孔中;其中,将所述突伸部的构形做成当将所述流体贮室正在插入到所述底座中时保护所述流体排放口和所述流体接受口不会接触或者过度地接触;并且其中,所述突伸部比所述准直构造所占据的宽度更窄。
18.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突伸部 的宽度的构形做成以配装方式与所述底座中的开孔相互作用;并且其中,所述突伸部的所述宽度使得在将所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 座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准直构造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开孔中被卡住。
19.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构造 基本上伸展所述流体贮室的宽度。
20.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放 口在所述流体贮室的底表面上;并且其中,将所述准直构造设置在邻近或者相当地靠近所述流体贮室的 所述底表面,但是不在所述流体贮室的所述底表面上。
21.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是第 三表面,所述突伸部是第三突伸部,并且所述流体贮室还包括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第一突伸部;以及 由所述第二表面伸展的第二突伸部,其中,为了便于将所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将所述第一突 伸部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第一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并且将所述第二 突伸部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
22.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笫三表面是平的,或者基本上是平的。
23.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 与所述第三表面垂直或者基本上垂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垂直或者基本上垂直。
24.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为了便于将所 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将所述第 一突伸部的至少 一部分的构形 做成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并且将所述第二突伸部 的至少一部分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其中,沿着第 一轴线形成所述第 一 突伸部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突 伸部的所述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 一轴线与将所述流体贮室的构形做成沿着平面工作的 所述平面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
25. 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的侧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处于与所述第二突伸部的侧面处于所述第 二表面上相同的相对位置,或者基本上处于相同的相对位置。
26.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为了便于将所 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述底座中,将所述第 一 突伸部的至少 一部分的构形 做成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并且将所述笫二突伸部 的至少一部分的构形做成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其中,将所述第一突伸部的所述部分变圆滑;并且 其中,将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所述部分变圆滑。
27.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突 伸部和所述第二突伸部的构形做成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构造和所述第 二引导构造相互作用,方式是使得直到将所述流体贮室足够地插入到所 述底座中使所述第三突伸部能够保护所述流体排放口和所述流体接受 口不会接触或者过度地接触,所述流体排放口不与所述流体接受口接触 或者不过度地接触。
28.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是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肋状结构。
29.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伸 部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跨过的距离比所述第一突伸部由所述第一表面伸展的距离大得多。
30.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 或多个位置比所述第三突伸部更靠近所述流体排放口的准直构造。
31. 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突伸 部比所述准直构造所占据的宽度更窄。
32. 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突 伸部的宽度的构形做成以配装的方式与所述底座中的所述开孔相互作 用;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突伸部的所述宽度使得在将所述流体贮室插入到所住。、,、' 。 , , A 、" .
33. 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构造 基本上伸展所述流体贮室的宽度。
34. 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流体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放 口在所述流体贮室的底表面上;并且其中,将所述准直构造设置在邻近或者相当地靠近所述流体贮室的 所述底表面,但是不在所述流体贮室的所述底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准直构造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和带有准直构造的打印装置流体贮室底座。在靠近流体贮室与底座之间的最终连接点的位置将准直构造一起分成组,以便增加在流体贮室/底座的其它区域的设计自由度。流体贮室的特殊设计和特殊设置的准直构造,为了使得容易实现简单和有效的接合,在将流体贮室插入到底座中的整个过程中,使这些流体贮室的准直构造按顺序与底座的特殊设计和特殊设置的准直构造接合。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563232SQ200780047206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D·C·佩特拉内克, D·J·佩特鲁奇克, M·D·珀金斯, R·W·特拉夫顿, S·L·穆尔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