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6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喷出油墨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代表例的喷墨式记录头中,一般使油墨从填充有油墨的墨盒等贮留单元被供给至头主体,并且通过对压电元件或发热元件等压力产生单元进行驱动,从而被供给至记录头主体的油墨从喷嘴被喷射出。在这种喷墨式记录头中具备流道部件,所述流道部件形成有对贮留单元和记录头主体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关于流道部件的构造,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提出了由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一起的多个部件来构成液体流道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I)。作为对构成这种流道部件的多个部件进行接合的粘合剂,优选使用粘合力较高的粘合剂。但是,即使使用粘合力较高的粘合剂,当气体透过率较高时(当气体阻隔性较低时),也存在气体(空气)从外部浸透至液体流道内的可能性,以及相反地也存在液体流道内的液体(水分)透过的可能性。另外,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喷墨式记录头中,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同样存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178541号公报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液体的漏泄的同时,提高气体阻隔性从而提高可靠性的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头主体,其具备喷射液滴的喷嘴;流道部件,其形成有对贮留有液体的贮留单元与所述记录头主体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并且,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第一部件,其构成所述液体流道的一部分壁面;第二部件,其构成所述液体流道的与所述第一部件不同的一部分壁面,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包围所述液体流道的边缘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和与该第一接合区域相比更靠外侧的第二接合区域处被接合在一起,且以所述第二接合区域与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相比提高了气体阻隔性的状态,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流道部件具备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使由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包围而成的、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在所涉及的本实用新型中,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并且抑制了上述空间部内的气体(空气)向液体流道内的侵入。此处,优选为,所述连通孔被蜿蜒设置。即使液体流道内的液体(水分)漏出至上述空间部内,也能够抑制该水分经由连通孔而被排出至外部的情况。即,能够抑制液体流道内的液体的增稠。此外,优选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第一接合区域通过粘合剂来进行而接合,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通过熔敷来进行接合。由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更加牢固地固定。此外,优选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一方以嵌套的状态被收纳在另一方中。由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更加牢固地固定,从而形成了不会发生漏出的液体流道。此外,优选采用如下方式,S卩,在所述第一接合区域上,设置有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某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而形成的凸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对液体流道的四周进行密封。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液体喷射头。根据所涉及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提高了可靠性的液体喷射装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立体图。·图2(a)至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记录头主体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首先,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也称为“记录装置”)10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记录装置10具备作为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以下,也称为“记录头”)20。记录头20被搭载在滑架11上,并且在记录头20上可拆装地固定有作为贮留有油墨的贮留单元的多个墨盒12。滑架11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安装于装置主体13上的滑架轴14上。而且,通过驱动电机15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和同步齿型带16而被传递,从而使滑架11沿着滑架轴14而进行移动。此外,在装置主体13上沿着滑架轴14而设置有压印板17,通过未图示的供纸装置等而供给的纸等的被记录介质S在该压印板17上被输送。此处,对构成记录头20的流道部件30进行说明。如图2(a)至图2(c)所示,流道部件30具备对墨盒12和后文叙述的头主体50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液体流道)31。BP,流道部件30的油墨流道31的一端侧被连接在墨盒12上,而另一端侧被连接在记录头主体50上。该流道部件30由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构成,该第一部件32构成油墨流道31的一部分壁面,该第二部件33构成油墨流道31的与第一部件32不同的一部分壁面,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被接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油墨流道31。具体而言,在第一部件32的一个面侧形成有例如与各种颜色的油墨相对应的多个凹部34。此外,在第一部件32上,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部件32的方式而设置有一端侧与各个凹部34相连通的第一流道35。另一方面,第二部件33具备能够收纳第一部件32的收纳部36,且具有一个面侧开口的箱形形状。此外,在第二部件33的收纳部36的底面部分上,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部件33的第二流道37。而且第一部件32从凹部34侧嵌合在这种第二部件33的收纳部36内,从而两者以第一部件32被收纳在第二部件33的收纳部36内的状态相接合。如此,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以嵌套的状态相接合,且通过使第一部件32的凹部34的一个面被第二部件33密封,从而形成第三流道38。S卩,在由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构成的流道部件30中,形成有由第一流道35、第二流道37和第三流道38构成的油墨流道31。此处,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在第一接合区域39和第二接合区域40处被接合在一起,该第一接合区域39包围油墨流道31的边缘部,该第二接合区域40与第一接合 区域39相比更靠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区域39被设置在形成于第一部件32上的各个凹部34 (第三流道38)的四周部上,第二接合区域40被设置在第一部件32的边缘部、即第二部件33的收纳部36的开口边缘部上。在第一部件32上,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向外侧突出的凸部41以包围凹部34的方式被设置在该第一接合区域39、即各个凹部34的边缘部上。第一部件32以使该凸部41实质上与第二部件33抵接的状态,通过粘合层42而被接合在第二部件33上。由此,能够良好地对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进行定位,且能够良好地对凹部34的四周进行封闭从而形成第三流道38。虽然对于将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接合在一起的粘合层42的材料(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环氧树脂类的粘合剂等粘合性比较高的粘合剂。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被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然而也可以将凸部设置在第二部件上,还可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均设置凸部。另外,在第二接合区域40处,以与第一接合区域39相比提高了气体阻隔性的状态,将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接合在一起,从而使上述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接合区域39处通过粘合层(粘合剂)42而进行接合,与此相对,在第二接合区域40处,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3通过例如热或超声波的熔敷而被接合在一起,从而在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之间形成有熔敷层43。由此,第二接合区域40处于与第一接合区域39相比可靠地提高了气体阻隔性的状态。然而,在这种于第一接合区域39和第二接合区域40处将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接合在一起的结构中,在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之间,必然形成有由第一接合区域39和第二接合区域40围成的空间4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流道部件30上设置有连通孔45,该连通孔45为使该空间44与外部连通的细小孔。即通过连通孔45而使空间44向大气开放。由此,即使在例如空间44内的气体(空气)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发生了膨胀的情况下,空间44内的气体也会经由连通孔45而被排出至外部。因此,抑制了气体(空气)从粘合层42向油墨流道31内的浸透,从而能够抑制漏点等问题的发生。这种连通孔45可以形成在流道部件30的任意位置上,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其被设置在第二接合区域40的熔敷层43上。此外,对连通孔45的大小和数量也没有特别进行限定。但是,当连通孔45形成得过大、或者过多时,熔敷层43的气体阻隔性将大幅度下降。因此优选为,连通孔45以能够使空间44内的气体可靠地排出至外部的程度而被尽量形成得较小。接下来,对与这种流道部件30 —起构成记录头20的头主体50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头主体50具备形成有多个压力产生室51的流道形成基板52。本实施方式中,在流道形成基板52上,形成有两列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压力产生室51的列。压力产生室51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流道形成基板52的方式而设置,并且该压力产生室51的一个面侧由形成于流道形成基板52上的弹性膜53构成。在流道形成基板52上,于各列的压力产生室51的长度方向外侧形成有连通部54。该连通部54经由供给部55而分别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连通。在弹性膜53上形成有例如由一对电极和压电体层构成的压电元件56,所述压电体层被设置在上述一对电极之间且由压电材料形成。另一方面,流道形成基板52的弹性膜53相反侧的面与喷嘴板58相接合,该喷嘴板58上形成有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1相对应的多 个喷嘴57。此外,流道形成基板52的压电元件56侧的面与保护基板60相接合,该保护基板60具备用于保护压电元件56的压电元件保持部59。此外,在保护基板60上,于与连通部54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歧管部62。歧管部62与连通部54连通从而构成作为各个压力产生室51的共用的油墨室的歧管63。在保护基板60上接合有可塑性基板64。在可塑性基板64上,以与歧管63对置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向歧管63供给油墨的油墨导入口 65。此外,在可塑性基板64的与歧管63对置的区域中,除油墨导入口 65部分以外,形成为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厚度较薄的可挠部
66ο在可塑性基板64上固定有头外壳67。在头外壳67上设置有与油墨导入口 65连通,且以上述方式与流道部件30相连通的油墨供给连通通道68。此外,在保护基板60上设置有用于对各个压电元件56进行驱动的、由半导体集成电路(IC)等构成的驱动电路69,在头外壳67上,于与该驱动电路69对置的区域内,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驱动电路保持部70。在驱动电路69上连接有插穿于驱动电路保持部70的驱动布线(未图示)。另外,在各个头主体50中,通过在经由油墨导入口 65而使歧管63至喷嘴57由油墨充满了内部的状态下,根据来自驱动电路69的记录信号,对与各个压力产生室51相对应的各个压电元件56施加电压,以使压电元件56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使各个压力产生室51内的压力上升,进而从喷嘴57喷射出油墨滴。实施方式2图4(a)和图4(b)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俯视图和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为连通孔的改变例,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以下对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通孔45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部件32而设置,且与空间44相连接的贯穿孔45a ;被设置在第一部件32的表面上的槽部45b。该槽部45b的一端与贯穿孔45a相连接,并被蜿蜒设置在第一部件32的第二部件33相反侧的表面上。该槽部45b的一个面侧通过由气体阻隔性薄膜构成的密封薄膜80而被覆盖。密封薄膜80由例如聚丙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二氧化硅膜或铝膜构成,并通过热或超声波的熔敷而与第一部件32相接合。该密封薄膜80上形成有开口部81,并且槽部45b的另一端与该开口部81连通。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形成在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之间的空间44,通过由贯穿孔45a、槽部45b和开口部81构成的连通孔45而向大气开放。显然,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与实施方式I的情况相同,能够使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良好地接合在一起。此外,由于空间44内的气体经由连通孔45而被排出至外部,因此抑制了气体(空气)从粘合层42向油墨流道31内的浸透,从而能够抑制漏点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连通孔45的槽部45b被蜿蜓形成,从而连通孔45的 全长变得较长,且槽部45b的开口面通过密封薄膜80而被密封。因此,即使油墨流道31内的水分经由粘合层42而漏出到空间44内,也能够极力抑制该水分从连通孔45排出至外部的量。即,能够抑制油墨流道31内的油墨的增稠。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连通孔45的槽部45b设置在第一部件32的表面上,但对该槽部45b的形成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槽部45b设置在第二部件33的表面上。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粘合层42而对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3之间的第一接合区域39进行接合,并通过熔敷层43而对第二接合区域40进行接合,但对上述第一接合区域39和第二接合区域40的接合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二接合区域40也可以通过气体阻隔性较高的粘合剂而被接合。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作为第三流道38的凹部34设置在第一部件32上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该凹部3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部件33上。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10,例示了墨盒12被搭载在滑架11上的结构,但记录装置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记录装置也可以为,例如,墨盒等的贮留单元被固定在装置主体上,且贮留单元中的油墨经由供给管等而被供给至各个头主体这种类型的装置。该情况下,流道部件可以被设置在供给管的中途、或墨盒与供给管之间等的位置上。此外,作为上述的记录装置10,虽然例示了记录头20被搭载在滑架11上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装置,但记录装置还可以为,例如,记录头被固定,从而仅通过使纸等的被记录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来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的记录装置。而且,本实用新型广泛地以所有液体喷射头为对象,例如,除在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喷墨式记录头等的记录头以外,还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所使用的彩色材料喷射头、有机EL显示器、FED (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生物芯片(biochip)制造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射头等中。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虽然列举喷墨式记录装置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在具备上述的其他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符号说明[0057]10…喷墨式记录装置;11…滑架;12…墨盒;13…装置主体;14…滑架轴;15…驱动电机;16…同步齿型带;17…压印板; 20…记录头;30…流道部件;31…油墨流道;32…第一部件;33…第二部件;34…凹部;35…第一流道;36…收纳部;37…第二流道;38…第三流道;39…第一接合区域;40…第二接合区域;41…凸部;42…粘合层;43…熔敷层;44…空间;45…连通孔;45a…贯穿孔;45b…槽部;50…头主体;80…密封薄膜;81…开口部。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主体,其具备喷射液滴的喷嘴; 流道部件,其形成有对贮留有液体的贮留单元与所述记录头主体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 所述流道部件具备第一部件,其构成所述液体流道的一部分壁面;第二部件,其构成所述液体流道的与所述第一部件不同的一部分壁面,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包围所述液体流道的边缘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和与该第一接合区域相比更靠外侧的第二接合区域处被接合在一起,且以所述第二接合区域与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相比提高了气体阻隔性的状态,对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所述流道部件具备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使由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包围而成的、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被蜿蜒设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区域通过粘合剂来进行接合,而所述第二接合区域通过熔敷来进行接口 ο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一方以嵌套的状态被收纳在另一方中。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区域上,设置有通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某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而形成的凸部。
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其能够在抑制液体的漏泄的同时,提高气体阻隔性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构成流道部件(30)的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3)在包围液体流道(38)的边缘部的第一接合区域(39)、和与第一接合区域(39)相比更靠外侧的第二接合区域(40)处被接合在一起,且第二接合区域(40)在与第一接合区域(39)相比提高了气体阻隔性的状态下,对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3)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流道部件(30)具备连通孔(45),该连通孔(45)使由第一接合区域(39)和第二接合区域(40)包围而成的、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3)之间的空间部(44)与外部连通。
文档编号B41J2/01GK202608249SQ2012201116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中尾元, 原啓志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