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5503阅读:1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属于激光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镭射全息模压机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光波波前的装置。镭射全息模压机的全息版辊在工作过程中,一般需要加热到160~180℃(具体根据各种产品全息涂层软化点温度高低而定),这样才能将全息版辊上的全息图案压印到镭射膜的全息涂层上。目前的全息版辊都是通过导热油进行加热,导热油加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缺陷:

1、加热不均匀;

2、加热过程复杂,耗时长,能耗高,而且需要额外配置导热油加热、回流机构,占地面积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全息版辊加热均匀、快速,操作方便且能耗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包括机座,以及沿镭射膜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座上的放卷辊、第一导辊组、全息版辊、冷却辊、第二导辊组和收卷辊,其中,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分别位于机座的始端和末端;所述全息版辊的下方设有模压胶辊,全息版辊设有全息图案的外表面周围设有用于全息版辊加热的1个以上电磁加热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机构包括绝缘罩、高频发生器,以及设置在绝缘罩内侧的电磁加热线圈,所述高频发生器与电磁加热线圈的两个端口相连,使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热量。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通过支架安装在机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罩为弧形,电磁加热线圈呈曲线状态设置在弧形绝缘罩的内侧壁上。曲线设置可以使电磁加热线圈长度更长,加热功率高且加热更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绝缘罩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与全息版辊的轴心相一致。这样设置可以使全息版辊加热更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绝缘罩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为70~180°。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绝缘罩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120°,即在任一时刻,全息版辊有1/4~1/3的外周表面处于被加热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全息版辊表面的最近距离为10~20mm。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分布长度等于或大于全息版辊的轴向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旋设置在弧形绝缘罩内侧壁上。盘旋设置可以使全息版辊加热更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线圈通过耐高温绝缘胶水粘贴在绝缘罩上。用胶水粘贴一方面可以省去其他链接部件,另一方面安装更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辊组包括第一张力辊,所述第一张力辊的前后分别设有导辊,用于引导镭射膜。第一张力辊用于调节镭射膜的输送张力,使其输送均匀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辊组包括第二张力辊,所述第二张力辊的前后分别设有导辊,用于引导镭射膜。第二张力辊用于调节镭射膜的输送张力,使其输送均匀平稳。

上述镭射全息模压机工作原理:未模压过的半成品镭射膜从放卷辊输出,然后依次经过第一导辊组的导辊、第一张力辊、导辊后,穿入全息版辊和模压胶辊之间(模压胶辊与全息版辊工作时,两者之间相互压紧,不工作时,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接着经过冷却管冷却,再依次经过第二导辊组的导辊、第二张力辊、导辊,最后到达收卷辊收卷。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为全息版辊均匀加热,加热后的全息版辊和模压胶辊配合实现全息图案的模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镭射全息模压机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 通过设置在全息版辊侧边的电磁加热机构,可以使全息版辊加热更均匀,温度控制更精确;

2、所述电磁加热机构相比较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方式,操作更方便,可以实现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一般情况下,导热油升温需要50-90分钟,冷却需要25-35分钟,而本发明的电磁加热机构升温只需5-10分钟,冷却也只需5-10分钟),而且能耗大幅度降低;

3、电磁加热机构的长度与全息版辊长度差不多,高频发生器结构非常小巧,因此整个电磁加热机构安装非常方便,而且安装空间更省;

4、此外,采用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模压工作车间会具有很重的油烟味,而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加热机构属于纯电路加热,不存在任何异味,改善了模压工作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镭射全息模压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全息版辊和电磁加热机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电磁加热线圈盘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镭射全息模压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电磁加热线圈曲线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包括机座1,以及沿镭射膜14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座1上的放卷辊2、第一导辊组、全息版辊3、冷却辊4、第二导辊组和收卷辊5,其中,所述放卷辊2和收卷辊3分别位于机座1的始端和末端;所述第一导辊组包括第一张力辊6,所述第一张力辊6的前后分别设有用于引导镭射膜的第一导辊7和第二导辊8。所述第二导辊组包括第二张力辊9,所述第二张力辊9的前后分别设有用于引导镭射膜的第三导辊10和第四导辊11。第一张力辊6和第二张力辊9用于调节镭射膜的输送张力,使其输送均匀平稳。所述全息版辊3的下方设有模压胶辊12,模压胶辊12与全息版辊3工作时,模压胶辊12借助气缸使两者压紧,不工作时,两者之差存在间隙。全息版辊3设有全息图案的外表面周围设有用于全息版辊加热的1个以上电磁加热机构13,在本实施例中,全息版辊3外周设有1个电磁加热机构13,位于全息版辊3的侧面,电磁加热机构13主要用于加热全息版辊3,其设置个数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加热机构13包括绝缘罩131、高频发生器,以及设置在绝缘罩131内侧的电磁加热线圈132,绝缘罩131通过支架133安装在机座上。电磁加热线圈132可以通过耐高温绝缘胶水或其他连接件固定在绝缘罩131上。所述高频发生器通过连接线与电磁加热线圈132的两个端口相连,使电磁加热线圈132产生热量,高频发生器一般设置在镭射全息模压机控制箱内。为保证电磁加热线圈132加热的均匀性,所述绝缘罩131为弧形,其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与全息版辊3的轴心相一致,即弧形段所对应的圆与圆形全息版辊为同心圆。所述电磁加热线圈132与全息版辊3外表面的最近距离为10~2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绝缘罩131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角θ为90°。即在任一时刻,全息版辊3有1/4的外周表面处于被加热状态。弧形绝缘罩131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角θ大小取决与需加热的具体情况,一般需要较多热量时,弧形绝缘罩131会覆盖的宽些。

如图3所示,电磁加热线圈132盘旋设置在弧形绝缘罩内侧壁上,盘旋设置可加长电磁加热线圈132的长度,加大电磁加热线圈132的热能,使加热更快速均匀。电磁加热线圈132在绝缘罩内的分布长度L1大于等于全息版辊3的轴向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全息版辊3的轴向长度为800mm,电磁加热线圈132在绝缘罩内的分布长度L1为1050 mm。

上述镭射全息模压机工作原理:未模压过的半成品镭射膜14从放卷辊2输出,然后依次经过第一导辊7、第一张力辊6、第二导辊8后,穿入全息版辊3和模压胶辊12之间,接着经过冷却管4冷却,再依次经过第三导辊10、第二张力辊9、第四导辊11,最后到达收卷辊5收卷。所述电磁加热线圈132为全息版辊3均匀加热,加热后的全息版辊3和模压胶辊12配合实现全息图案的模压。

与传统的导热油加热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镭射全息模压机通过设置在全息版辊侧边的电磁加热机构,可以使全息版辊3加热更均匀,温度控制更精确;所述电磁加热机构13相比较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方式,操作更方便,可以实现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而且能耗大幅度降低;电磁加热机构13的长度与全息版辊4长度差不多,高频发生器结构非常小巧,因此整个电磁加热机构13安装非常方便,而且安装空间更省;此外,采用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模压工作车间会具有很重的油烟味,而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加热机构13属于纯电路加热,不存在任何异味,改善了模压工作环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镭射全息模压机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电磁线圈加热机构13的安装方式和电磁加热线圈132的排布方式。

如图4所示,一种镭射全息模压机,包括机座1,以及沿镭射膜14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座1上的放卷辊2、第一导辊7、第一张力辊6、第二导辊8、全息版辊3、冷却辊4、第三导辊10、第二张力辊9、第四导辊11和收卷辊5,所述放卷辊2和收卷辊3分别位于机座1的始端和末端;全息版辊3外周设有1个电磁加热机构13,位于全息版辊3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机构13包括绝缘罩131、高频发生器,以及设置在绝缘罩131内侧的电磁加热线圈132,绝缘罩131通过支架133安装在机座上。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132呈曲线回路设置在弧形绝缘罩内侧壁上。电磁加热线圈132在绝缘罩内的分布长度L2大于等于全息版辊3的轴向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绝缘罩131的弧形段所对应的圆心角θ为120°。即在任一时刻,全息版辊3有1/3的外周表面处于被加热状态。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