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750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与流程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对应的日本申请如下:

申请号:2016-185265,申请日:2016年9月23日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这样的打印装置,通过控制针对设于热敏头的发热元件的通电,将涂覆于墨带的油墨转印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在采用热转印方式的如上所述的打印装置中,当在热敏头产生从高温向低温的急剧温度变化时,有时产生墨带黏贴在热敏头上的被称为黏住的现象。在发生黏住时,不能进行正常打印,产生部分未进行打印的区域,因而打印质量明显下降。

在日本特开2013-052539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斩波控制防止黏住的发生的热敏打印机。斩波控制是对热敏头频繁进行通电/不通电的切换的技术,通过进行斩波控制能够防止热敏头的急剧的温度变化。

但是,对打印装置追加斩波控制用的电路将导致产品制造的成本上升,因而不期望如此。另一方面,为了利用软件实现斩波控制,将不能避免控制程序的复杂化、大规模化。

因此,期望在打印装置中能够抑制黏住的发生,实现比斩波控制简单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热敏头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中,能够利用简单的控制抑制黏住的发生。

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具有:

热敏头,具有多个发热元件,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以及

头驱动电路,被供给控制信号和打印数据,驱动所述热敏头,

所述控制信号的波形包括在时间上相互分开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

所述第1通电控制期间是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各个发热元件的通电,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的期间,

所述第2通电控制期间是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的发热元件的通电,不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而调整所述热敏头的温度的期间。

在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所述打印装置具有:热敏头,具有多个发热元件,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以及头驱动电路,被供给控制信号和打印数据,驱动所述热敏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控制信号的波形设定成包括第1通电控制期间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在所述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各个发热元件的通电,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在所述第2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的发热元件的通电,不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而调整所述热敏头的温度;

对所述头驱动电路供给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头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热敏头。

在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记录了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中,

所述打印装置具有:热敏头,具有多个发热元件,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以及头驱动电路,被供给控制信号和打印数据,驱动所述热敏头,

所述控制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控制信号的波形设定成包括第1通电控制期间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在所述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各个发热元件的通电,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在所述第2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控制对所述多个发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的发热元件的通电,不进行所述热敏头对所述被打印介质的打印,而调整所述热敏头的温度;

对所述头驱动电路供给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头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热敏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打印装置中收纳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3是打印装置的盒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4是打印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打印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6是从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7是表示在控制电路生成的打印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8是从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的另一例。

图9是打印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及打印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

打印装置1是具有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热敏头的打印装置,例如是以单道方式在长条状的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的标签打印机。

下面,以使用墨带的热转印方式的标签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打印方式没有特别限定。打印方式只要是能够发生黏住的方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热感纸的热感方式。

被打印介质m例如是包括具有粘接层的基材、和覆盖粘接层且可剥离地粘贴在基材上的剥离纸的带部件。

另外,被打印介质m也可以是没有剥离式纸的带部件。

打印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装置框体2、输入装置3、显示装置4、开关盖18和盒收纳部19。

在装置框体2的上表面配置有输入装置3、显示装置4及开关盖18。

在装置框体2设有电源线连接端子、外部设备连接端子、存储介质插入口等,但没有图示。

输入装置3具有输入键、十字键、变换键、决定键等各种键。

显示装置4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显示与来自输入装置3的输入对应的文字等、各种设定用的选择菜单、有关各种处理的消息等。

在显示装置4显示在打印过程中用于指示对被打印介质m的打印的文字和图形等内容(以后记述为打印内容),也可以显示打印处理的进展状况。

另外,也可以在显示装置4设有触摸屏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显示装置4视为输入装置3的一部分。

开关盖18可开闭地配置在盒收纳部19的上部。

开关盖18通过按下按钮18a而敞开。

在开关盖18形成有窗18b,以便在该开关盖18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视觉观察来确认在盒收纳部19是否收纳有带盒30(参照图2)。

在装置框体2的侧面形成有排出口2a。在打印装置1内进行了打印的被打印介质m从排出口2a被排出到装置外部。

图2是在打印装置1中收纳的带盒30的立体图。

图3是打印装置1的盒收纳部19的立体图。

图4是打印装置1的剖视图。

图2所示的带盒30装卸自如地收纳在图3所示的盒收纳部19中。

图4示出了将带盒30收纳在盒收纳部19中的状态。

带盒30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有热敏头被插入部36及卡合部37的盒体31,该盒体31收纳被打印介质m及墨带r。在盒体31设有带芯32、墨带供给芯34、和墨带卷取芯35。

被打印介质m呈卷筒状被卷绕在盒体31内部的带芯32上。

热转印用的墨带r以其末端被卷绕在墨带卷取芯35上的状态,呈卷筒状被卷绕在盒体31内部的墨带供给芯34上。

如图3所示,在装置框体2的盒收纳部19设有多个盒支撑部20,以便将带盒30支撑在预先设定的位置。

在盒支撑部20设有带宽检测开关24,用于检测在带盒30收纳的带(被打印介质m)的宽度。

带宽检测开关24是根据带盒的形状检测被打印介质m的宽度的检测装置。

在盒收纳部19还设有在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的具有多个发热元件的热敏头10、作为输送被打印介质m的输送机构的压辊21、带芯卡合轴22、和墨带卷取驱动轴23。

热敏电阻13埋设在热敏头10中。热敏电阻13是测定热敏头10的温度的测定装置。

在带盒30被收纳于盒收纳部19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设于盒体31的卡合部37由设于盒收纳部19的盒支撑部20进行支撑,热敏头10插入在盒体31形成的热敏头被插入部36中。

带盒30的带芯32卡合于带芯卡合轴22,墨带卷取芯35卡合于墨带卷取驱动轴23。

在向打印装置1输入打印指示时,通过压辊21的旋转,从带芯32连续送出被打印介质m。此时,墨带卷取驱动轴23与压辊21同步旋转,由此墨带r与被打印介质m一起被从墨带供给芯34连续送出。由此,以被打印介质m和墨带r重叠的状态进行输送。

另外,当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时,墨带r被热敏头10加热,由此油墨被转印在被打印介质m上进行打印。

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用过的墨带r被卷取在墨带卷取芯35上。

另一方面,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打印的被打印介质m,通过半裁切机构16及全裁切机构17被裁切,并从排出口2a被排出。

图5是打印装置1的控制框图。

打印装置1除上述的输入装置3、显示装置4、热敏头10、热敏电阻13、半裁切机构16、全裁切机构17、压辊21、带宽检测开关24以外,还具有控制电路(处理器)5、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6、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7、显示装置驱动电路8、头驱动电路9、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步进电机12、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及裁刀电机15。

另外,由控制电路5、rom6及ram7构成打印装置1的计算机。

控制电路(处理器)5例如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5a。

控制电路5将在rom6中存储的程序展开到ram7中并执行,由此控制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控制电路5例如是通过头驱动电路9控制热敏头10的头控制电路,生成读取脉冲信号和打印数据并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

控制电路5是控制压辊21的输送控制电路,是控制裁切机构的裁切控制电路。

rom6存储在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用的打印程序、执行打印程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字体等)。rom6也作为存储控制电路5能够读取的程序的存储介质发挥作用。

ram7作为存储有关打印的信息(以后记述为打印信息)的输入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

ram7作为打印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存储根据打印信息生成的、表示应在被打印介质形成的打印内容的图案的数据(以后记述为打印数据)。

另外,ram7也作为显示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存储根据打印信息生成的显示用数据。

显示装置驱动电路8根据在ram7存储的显示用数据控制显示装置4。

也可以是,显示装置4在显示装置驱动电路8的控制下,例如以能够识别打印处理的进展状况的方式显示打印内容。

头驱动电路9按照从控制电路5供给的控制信号即读取脉冲信号和打印数据驱动热敏头10。由控制信号和打印数据构成驱动数据,将驱动数据周期地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

更具体地讲,在读取脉冲信号(控制信号)为on的期间(以后记述为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打印数据进行对多个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

热敏头10是具有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10a的打印头。

热敏头10在从控制电路5供给的读取脉冲信号的通电控制期间,头驱动电路9按照打印数据有选择地对发热元件10a通电,由此发热元件10a发热并将墨带r加热,通过热转印在被打印介质m一行一行(打印行)地依次进行打印,进行基于期望的多个行的与打印数据对应的图形的打印。

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驱动步进电机12。

步进电机12驱动压辊21。

压辊21是输送机构,借助步进电机12的动力而旋转,沿被打印介质m的长度方向(副扫描方向)输送被打印介质m。

裁刀电机驱动电路14驱动裁刀电机15。

半裁切机构16及全裁切机构17借助裁刀电机15的动力而动作,将被打印介质m半裁切或者全裁切。

全裁切是指沿着宽度方向将被打印介质m的基材与剥离纸一起切断的动作,半裁切是指沿着宽度方向仅将基材切断的动作。

图6是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的一例。图6是进行后述的统一打印时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7是表示在控制电路5生成的打印数据的一例的图。

下面,参照图6及图7详细说明控制电路5的动作。

在打印装置1中,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5在打印装置1进行1行量的打印和输送的期间(以后,将该期间的时间宽度记述为1行周期t),向头驱动电路9提供具有包括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波形的读取脉冲信号。

另外,第1通电控制期间t1是根据打印数据在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用的期间,第2通电控制期间t2是不在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而根据打印数据调整热敏头10的温度变化,抑制黏住的发生用的期间。

控制电路5决定读取脉冲信号的波形,使得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不会在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

具体地讲,控制电路5以如下方式决定读取脉冲信号的波形,使得第2通电控制期间t2成为即使对发热元件10a进行通电被打印介质m也不发色的程度的较短时间,不是零时间,并且,第2通电控制期间t2被设置在发热元件10a的温度下降到即使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了对发热元件10a的通电被打印介质m也不发色的程度的期间中。

因此,优选将第2通电控制期间t2设定成在时间上从第1通电控制期间t1错开、而且比第1通电控制期间t1短的期间,而且不是零时间的期间。

另外,优选将第2通电控制期间t2设定成比后述的本通电期间t11短的期间,而且不是零时间的期间。

打印装置1通过由控制电路5按照以上所述决定读取脉冲信号的波形并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能够防止热敏头10的温度的急剧下降,抑制黏住的发生,而不会对打印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在打印装置1中,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将头驱动电路9保存的打印数据切换1次。

更具体地讲,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将头驱动电路9保存的打印数据从本通电数据切换为履历通电数据。

因此,头驱动电路9在读取脉冲信号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根据本通电数据和履历通电数据进行对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

在此,本通电数据是第1打印数据,是表示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进行打印的、应在被打印介质m的打印行(以后记述为对象行)形成的打印图案的打印数据。

履历通电数据是第2打印数据,是根据比对象行先进行打印的先行行(例如,比对象行靠前1行的打印行等)的打印数据生成的打印数据。

本通电期间t11是包含于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的第1期间,是在头驱动电路9保存有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的本通电数据、并根据本通电数据进行对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的期间。

履历通电期间t12是包含于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的第2期间,是在头驱动电路9保存有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的履历通电数据、并根据履历通电数据进行对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的期间。

履历通电期间t12是在时间上比本通电期间t11靠后的期间。

打印装置1通过由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切换打印数据,能够实现高质量地打印期望的图案的灰度表现。

在打印装置1中,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之间,将头驱动电路9保存的打印数据切换1次。

更具体地讲,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之间,将头驱动电路9保存的打印数据从履历通电数据切换为不发色通电数据。

由此,头驱动电路9在读取脉冲信号的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根据不发色通电数据进行对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

其中,不发色通电数据是第3打印数据,是控制头驱动电路9用的打印数据,使得在连续2行本通电数据及履历通电数据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该发热元件10a的通电。

另外,特定的条件是指在没有不发色通电数据的情况下假定在1行周期t中发热元件10a的温度明显下降的条件,不发色通电数据是面向黏住对策的数据。

不发色通电数据是由控制电路5根据对象行的本通电数据及履历通电数据、和下一行的本通电数据(即,表示在对象行的后面进行打印的在下一行形成的打印图案的打印数据)生成的。

根据图7进行具体说明。

在图7中,本通电数据、履历通电数据、不发色通电数据与图6所示的数据相同。

在图7中,黑圆点表示on、进行通电的状态,白圆圈表示off、不进行通电的不通电状态。

如图7示出的情况4所示,在关于所关注的发热元件10a(以后记述为第1发热元件)的、对象行l1的本通电数据(第1打印数据)为on(黑圆点)、对象行l1的履历通电数据(第2打印数据)为off(白圆圈)、下一行l2的本通电数据(第4打印数据)为off(白圆圈)时,控制电路5生成on(黑圆点)的不发色通电数据(第3打印数据)。

换言之,控制电路5生成包括不发色通电数据的打印数据,使得在满足如下条件时使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该条件是指在该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前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仅在比该第1通电控制期间t1短的期间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而且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后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不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其理由在于,假设在情况4中不进行基于不发色通电数据的通电时,在通过基于本通电数据的通电使发热元件10a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后,在1行周期t以上的较长期间中不进行通电,发热元件10a的温度从高温急剧变化(下降)为低温。

在这种状况下,在发热元件10a处于高温时熔化的墨带,由于发热元件10a的温度的急剧下降而急剧冷却,并容易固定于热敏头10。这样墨带固定于热敏头10的状态就是发生了黏住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除此以外的情况(情况1~3及情况5、6)中,控制电路5生成off(白圆圈)的不发色通电数据。

这在情况1~3中,在对象行l1的通电后产生的不通电期间比情况4短。其结果是,在情况1~3中不易发生黏住,因而控制电路5生成off(白圆圈)的不发色通电数据。

在情况5、6中,在对象行l1没有温度上升。因此,也不产生明显的温度下降。其结果是,在情况5、6中不易发生黏住,因而控制电路5生成off(白圆圈)的不发色通电数据。

打印装置1通过由控制电路5按照以上所述生成打印数据,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相应于该条件的发热元件10a的通电,因而能够有效控制黏住的发生。

在打印装置1中,对热敏头10具有的多个发热元件10a中超过特定数的数量的发热元件10a一齐进行通电,由此在进行对打印行进行一次性打印的统一打印时,有时对热敏头10提供电压的电源的容许电流不足。

因此,控制电路5在应该通电的发热元件的数量超过特定数的情况下,即在对被打印介质m进行超过特定数的数量的、具有多个打印点的打印行的打印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以时分方式分成多次进行该打印行的打印,即进行分割打印。

具体地讲,将与预计打印的打印行的多个打印点对应的多个发热元件10a分成多个组,进行控制使以时分方式进行每组的发热元件10a的通电。由此,能够避免对热敏头10提供电压的电源的容许电流不足的情况。

图8是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的另一例。

在图6中示出了进行统一打印的时序图,而在图8中示出进行分割打印的时序图。

在图8中示出了将打印行分成3次进行分割打印的例子。

控制电路5在进行分割打印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也向头驱动电路9提供在1行周期t的期间中包括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读出脉冲信号。这一点与进行统一打印的情况相同。

但是,在进行分割打印的情况下,控制电路5使在1行周期t的期间内包括多个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与多个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对应的多个第2通电控制期间t2,这一点与进行统一打印的情况不同。

多个第1通电控制期间t1是分别控制对不同的发热元件10a的通电的期间,在1行周期t的期间内,在时间上相互分开。

多个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与分别对应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相同,是控制发热元件10a的通电的期间。

多个第2通电控制期间t2在1行周期t的期间内,被设于在时间上比多个第1通电控制期间t1滞后的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统一设定多个第2通电控制期间,因而能够抑制因设定第2通电控制期间而引起的设计难易度的增大。

特别优选的是,将多个第2通电控制期间t2设在比1行周期t的期间内最后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的结束定时、更接近下一个1行周期t的期间的开始定时的定时。

控制电路5在进行分割打印的情况下,可以与进行统一打印的情况一样地生成打印数据。即,可以生成如下的打印数据:使得在没有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情况下,在满足假定在1行周期t中发热元件10a的温度明显下降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该发热元件10a的通电。

换言之,控制电路5生成如下的打印数据:使得在满足如下条件的情况下,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该条件是指对于相互具有对应关系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前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仅在比该第1通电控制期间t1短的期间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而且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后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不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换言之,该条件也能够表述如下。

即,规定条件是指当存在在时间上连续的两个1行周期的期间即第一1行周期期间和第二1行周期期间时,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的紧前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且包含于第一1行周期期间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仅在该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的本通电期间(第1期间)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发热元件10a)的通电,而且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的紧后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且包含于第二1行周期期间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不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发热元件10a)的通电。

在进行分割打印的情况下,与进行统一打印的情况相比,1行周期t变长。因此,与进行统一打印的情况相比,容易产生热敏头10的温度的明显下降,容易发生黏住。

基于此情况,控制电路5也可以生成如下的打印数据:即在进行分割打印的情况下、而且是满足上述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即,控制电路5也可以生成如下的打印数据:使得对于相互具有对应关系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t2,在满足以下的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在该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第一条件是,第2通电控制期间t2包含在进行具有超过规定数的打印点的对象行的打印用的1行周期t的期间中。

第二条件是,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前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仅在比该第1通电控制期间短的期间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第三条件是,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的紧后面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不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

在分割数量达到3以上时,特别容易发生黏住,因而也可以将分割数为3以上作为在第2通电控制期间t2中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的通电的第四条件。

换言之,第二条件、第三条件也能够表述如下。

即,第二条件是指当存在在时间上连续的两个1行周期的期间即第一1行周期期间和第二1行周期期间时,在比第2通电控制期间靠前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且包含于第一1行周期期间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仅在该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的本通电期间(第1期间)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发热元件10a)的通电。

第三条件是指在比第2通电控制期间靠后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且包含于第二1行周期期间的第1通电控制期间中,不进行对第1发热元件(发热元件10a)的通电。

图9是打印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图9对在控制电路5进行的打印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在打印装置1中,在从输入装置3输入打印处理的开始指示时,控制电路5执行打印程序进行图8所示的打印控制处理。

首先,控制电路5取得本通电数据(步骤s1)。

控制电路5可以根据来自输入装置3的输入生成本通电数据,也可以从打印装置1的外部接收。

然后,控制电路5生成履历通电数据和不发色通电数据(步骤s2、s3)。

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例如先行行的本通电数据,生成对象行的履历通电数据。

另外,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例如对象行的本通电数据及履历通电数据和下一行的本通电数据,生成对象行的不发色通电数据。

由此,准备对象行的本通电数据、履历通电数据、不发色通电数据。

然后,控制电路5决定读出脉冲信号的波形(步骤s4)。

在此,控制电路5决定读出脉冲信号的波形,使得读出脉冲信号包括第1通电控制期间和第2通电控制期间。

另外,关于第1通电控制期间的长度,可以考虑在热敏电阻13测定的热敏头10的温度来决定,也可以决定成使在所测定的温度越低时越长。

关于第1通电控制期间的长度,还可以考虑被打印介质m的输送速度、在带宽检测开关24检测出的带宽等来决定。

另外,控制电路5将在步骤s1~步骤s3取得或者生成的打印数据(本通电数据、履历通电数据、不发色通电数据)转发给头驱动电路9(步骤s5),将在步骤s4决定了波形的读出脉冲信号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步骤s6)。

接收到这些数据和信号,头驱动电路9在从控制电路5供给的读出脉冲信号的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打印数据进行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者不通电。

打印装置1通过对每行反复进行图9所示的打印控制处理,能够抑制黏住的发生,对被打印介质m进行打印。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发明而示出具体例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关于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控制电路5在第1通电控制期间t1中将头驱动电路9保存的打印数据切换1次的例子。然而,也可以多次切换打印数据。

示出了在打印行的打印点的数量超过特定数时,将打印分成3次的例子。然而,分割次数只要是2次以上即可。

示例了具有输入装置3和显示装置4的打印装置1。然而,打印装置也可以是不具有输入装置3和显示装置4的打印装置,也可以从分体配置的计算机接收打印数据。

既可以从计算机仅接收打印数据的一部分数据,也可以从计算机接收包括不发色通电数据的全部打印数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