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85363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喷墨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墨头已知有压电式之类的各种方式。作为压电式的喷墨 头,例如已知有所谓的底喷式($ >卜'' > =一夕方式)和侧喷式。
[0003] 有时会有灰尘等从喷墨头的喷嘴进入用于供应油墨的油墨室。并且,有时也有气 泡、异物和粗大颗粒混入油墨中。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喷墨头有产生印字遗漏之忧。
[0004] 上述底喷式喷墨头中,油墨不循环。因此,为了消除气泡等以恢复性能,对上述底 喷式喷墨头进行许多的维护。
[0005] 另一方面,侧嗔式嗔墨头中,油墨循环。因此,尘埃和气泡等从嗔墨头内部得以排 出,喷嘴堵塞得以抑制。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喷墨记录装置根据其用途使用各种油墨。但是,例如,如果使用颜料粒径大的油 墨,则即使没有气泡等混入也有产生印字遗漏之忧。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印字遗漏的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0009]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致动器、喷嘴板、供应部、排出部以及循 环部。所述致动器具有容纳油墨的压力室,并使所述压力室的容积发生变化。所述喷嘴板具 有向所述压力室开口且直径20 μ m~40 μ m的喷嘴。所述供应部向所述压力室供应所述油 墨。所述排出部从所述压力室回收所述油墨。所述循环部使所述油墨在所述供应部、所述 压力室和所述排出部循环。所述油墨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中平均粒径为0. 4 μ m~ 6. 5 μ m,该平均粒径与50%累积值时的粒径大致相等,90%累积值时的粒径是所述50%累积 值时的粒径的2倍以下。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概略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图。
[001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头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13] 图3是沿着图2的F3-F3线表示实施方式的喷墨头一部分的截面图。
[0014]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所用油墨的第一例的测定结果的表和图。
[0015]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所用油墨的第二例的测定结果的表和图。
[0016]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非所用油墨的示例的测定结果的表和图。
[0017]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油墨的颗粒长度与印字遗漏的关系的图。
[0018]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油墨的粒径比与印字遗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参照图1至图8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对于可以有多种表达 的各要素附加了一种以上的其他表达的示例,但这并非是否定对未附加其他表达的要素附 加不同的表达,也并非限制附加未举例说明的其他表达
[0020] 图1是概略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0的图。喷墨打印机10是喷 墨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有第一箱11、第一路径12、第二箱 13、第一泵14、气动阀15、第二路径19、喷墨头21、第三路径22、第三箱23、阀门24、第四路 径25、第二泵26以及控制部29。
[0021] 第一箱11是油墨箱的一个示例。第一路径12、第二箱13以及第二路径19是油墨 供应路径的一个示例。第三路径22、第三箱23以及第四路径25是油墨回收路径的一个示 例。第一泵14、气动阀15、阀门24、第二泵26以及控制部29是循环部的一个示例。
[0022] 第一箱11容纳油墨。第一箱11可以从喷墨打印机10上拆卸下来。当第一箱11 容纳的油墨用完时,由用户将空的第一箱11更换成新的第一箱11。
[0023] 第一路径12与第一箱11连接。第一路径12是例如油墨通过的管道。第一路径 12的一个端部浸入第一箱11容纳的油墨中。
[0024] 第二箱13容纳油墨。第二箱13与第一路径12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第二箱13通 过第一路径12与第一箱11连接。
[0025] 第二箱13配置有传感器31。传感器31例如是浮球传感器。传感器31漂浮于第 二箱13所容纳的油墨上。传感器31在第二箱13所容纳的油墨的水位低于规定高度时导 通,在该油墨水位高于规定高度时切断。即,传感器31对第二箱13所容纳的油墨的增减进 行检测。
[0026] 第一泵14配置于第一路径12的途中。第一泵14将第一箱11所容纳的油墨输送 至第二箱13。通过控制部29使第一泵14运转或者停止。
[0027] 第一路径12的途中配置有油墨过滤器33。油墨过滤器33除去通过第一路径12 由第一箱11输送至第二箱13的油墨中的灰尘等。
[0028] 气动阀15与第二箱13连接。如果气动阀15开启,则第二箱13向大气开放。如 果气动阀15关闭,则第二箱13与大气之间被隔断。气动阀15能够由控制部29开启和关 闭。
[0029] 气动阀15与第二箱13之间,存在溢流收集器34、空气过滤器35和溢流传感器36。 溢流收集器34拦截住涨上来的油墨。空气过滤器35除去经过气动阀15进入第二箱13的 空气中的灰尘。溢流传感器36对上涨的油墨进行检测。
[0030] 第二路径19与第二箱13连接。第二路径19例如是油墨通过的管道。第二路径 19的一个端部浸入第二箱13容纳的油墨中。如上所述,第一路径12、第二箱13以及第二 路径19与第一箱11连接。
[0031] 第三路径22与喷墨头21连接。第三路径22例如是油墨通过的管道。
[0032] 第三箱23容纳油墨。第三路径22与第三箱23连接。第三箱23通过第三路径22 与喷墨头21连接。
[0033] 图2是表示喷墨头2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F3-F3线表示 喷墨头21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喷墨头21是所谓的侧喷型的共享模式共享壁 式的喷墨头。喷墨头21是用于吐出油墨的装置,搭载于喷墨打印机10的内部。
[0034] 喷墨头21具有基座板41、喷嘴板42、框部件43和一对致动器44。如图3所示,在 喷墨头21的内部形成用于供应油墨的油墨室46。
[0035] 并且,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喷墨头21上安装有各种部件,例如用于控制喷墨头 21的电路基板47,和用于形成喷墨头21与第二箱13之间部分路径的多歧管48。
[0036] 如图2所示,基座板41由例如氧化铝这样的陶瓷形成矩形的板状。基座板41具 有平坦的安装面51。安装面51上设置有多个供应孔52和多个排出孔53。
[0037] 供应孔52位于基座板41的中央部,沿基座板4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如图3所 示,供应孔52与连接于第二路径19的多歧管48的油墨供应部48a连通。
[0038] 供应孔52通过油墨供应部48a与第二路径19连接。喷墨头21通过第二路径19 与第二箱13连接。即,喷墨头21通过多歧管48的油墨供应部48a、第二路径19、第二箱13 以及第一路径12与第一箱11连接。
[0039] 如图3中箭头所示,第二箱13的油墨通过第二路径19以及多歧管48的油墨供应 部48a,由供应孔52向油墨室46供应。第一箱11、第一路径12、第二箱13、第二路径19、多 歧管48的油墨供应部48a以及供应孔52是供应部的一个示例。
[0040] 如图2所示,排出孔53是以夹着供应孔52的方式排列设置成两列。如图3所示, 排出孔53与连接于第三路径22的多歧管48的油墨排出部48b连通。排出孔53、多歧管 48的油墨排出部48b、第三路径22、第三箱23以及第四路径25是排出部的一个示例。
[0041] 排出孔53通过油墨排出部48b与第三路径22连接。如图3中箭头所示,油墨室 46的油墨通过多歧管48的油墨排出部48b以及第三路径22,从排出孔53向第三箱23排 出。
[0042] 如图2所示,喷嘴板42由例如聚酰亚胺制的矩形薄膜形成。此外,喷嘴板42也可 以由不锈钢这样的其他材料形成。喷嘴板42与基座板41的安装面51相对。
[0043] 喷嘴板42上安装有多个喷嘴55。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嘴数量为636个。多个喷嘴 55沿着喷嘴板42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两列。喷嘴55与安装面51的供应孔52和排出孔53 之间的部分相对。喷嘴55的直径为24μπι。此外,喷嘴55的直径并不仅限于此,只要在 20 μ m ~40 μ m 艮P 可。
[0044] 框部件43由例如镍合金这样的材料形成矩形的框状。框部件43介于基座板41 的安装面51与喷嘴板42之间。框部件43分别与安装面51及喷嘴板42粘结。即,喷嘴板 42通过框构件部件43安装于基座板41。
[0045] 如图3所示,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