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3766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带打印装置中的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一种盒,该盒安装于设有标记传感器的标记标签制作装置中,该盒具备:标记带,在该标记带上沿着带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黑色标记;以及盒壳体,该盒壳体以能够将被卷绕成卷筒状的标记带送出的方式收纳该标记带(参照专利文献I)。
[0003]此外,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一种带盒,该带盒安装于设有光传感器的标签制作装置中,该带盒具备:标签带,其在带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标签位置被检测凸片,该标签位置被检测凸片是使带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带宽度方向的侧方局部突出而成的,;以及盒壳体,其收纳被卷绕成卷筒状的标签带,在盒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下述区域:伴随着带状部件的送出,多个标签位置被检测凸片在该区域依次露出以进行光传感器的检测(参照专利文献2)。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814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2-171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将具备具有形成为凸状的检测凸部的带状部件的带盒安装于具备检测部的带打印装置中时,在送出的带状部件在带宽度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检测部错误检测。
[0010]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检测部的错误检测的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发明的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中,该带盒的特征在于,该带盒具备:带状部件,其在带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局部突出的多个检测凸部;盒壳体,其收纳带状部件;压辊,其收纳于盒壳体中,将带状部件送出;以及露出区域,其形成于盒壳体,多个检测凸部伴随着压辊实现的带状部件的送出而在该露出区域依次露出,除检测凸部以外的带状部件不在露出区域露出。
[0013]根据该结构,除检测凸部以外的带状部件不会从露出区域露出,由此,检测部不会错误地检测到除检测凸部以外的带状部件。因此,能够抑制检测部的错误检测。
[0014]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盒壳体中,在露出区域的带状部件的送出方向下游侧设有带送出口,该带送出口伴随着压辊实现的带状部件的送出而使带状部件排出到盒壳体外。
[0015]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盒壳体上设置带送出口,能够准确地将带状部件排出到盒壳体外。
[0016]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盒壳体中,在露出区域的带状部件的送出方向上游侧设置有通过口,伴随着压辊实现的带状部件的送出,多个检测凸部依次通过该通过口。
[0017]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盒壳体上设置通过口,能够使检测凸部朝向露出区域准确地通过。
[0018]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盒壳体上设有露出开口,该露出开口连接带送出口与通过口,并且,使多个检测凸部在露出区域露出。
[0019]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盒壳体上设置露出开口,从而在通过口与带送出口之间,能够使检测凸部在露出区域准确地露出。
[0020]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盒壳体中,在露出区域设有轴支承压辊的旋转轴的压辊卡合孔。
[0021]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将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中时,设于带打印装置中的检测部位于露出区域。
[0022]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位于露出区域的检测部准确地检测在露出区域露出的检测凸部。
[0023]这种情况下,优选盒壳体具有外界光减少部,该外界光减少部减少从外部入射到露出区域的光。
[0024]根据该结构,盒壳体具有外界光减少部,由此,能够减少从外部入射到光传感器所处的露出区域的光。因此,能够防止由从外部入射的光造成的光传感器的错误检测。
[0025]这种情况下,在盒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包含露出区域的凹状空间,外界光减少部由凹状空间的周壁构成。
[0026]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光传感器位于形成于盒壳体的外表面的凹状空间中,并且,能够利用该凹状空间的周壁,减少从外部入射到露出区域的光。
[0027]这种情况下,优选盒壳体还具有能够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的余量确认部,夕卜界光减少部以及余确认部是半透明的。
[0028]外界光减少部为了减少从外部入射到露出区域的光,而优选光透过率较低,但是另一方面,在盒壳体上形成能够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的余量确认部的情况下,如果余量确认部的光透过率过低,则不容易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
[0029]关于这方面,根据本结构,外界光减少部以及余量确认部是半透明的,由此,无需用不同的材料形成两者等,就能够简易地形成同时实现了外界光减少和带余量确认的盒壳体。
[0030]这种情况下,优选盒壳体还具有能够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的余量确认部,在盒壳体上形成有作为余量确认部的开口。
[0031]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形成于盒壳体的开口作为余量确认部,即使在盒壳体的透过率低的(遮光性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
[0032]这种情况下,优选盒壳体还具有能够视觉确认带状部件的余量的余量确认部,夕卜界光减少部以及余量确认部分别是透光性的,并且,借助于不同的表面处理,使得余量确认部的光透过率比外界光减少部的光透过率高。
[0033]根据该结构,借助于不同的表面处理,余量确认部的光透过率比外界光减少部的光透过率高,由此,无需用不同的材料形成两者等,就能够简易地形成同时实现了外界光减少和带余量确认的盒壳体。
[0034]这种情况下,优选该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中,该带打印装置具备:输送部,其以送出带状部件的方式输送带状部件;以及光传感器,其在被输送的带状部件的正背面中的一侧具有受光元件,检测各检测凸部的通过,盒壳体具有形成为缝隙状的带送出口,关于带送出口的供各检测凸部通过的凸部通过部,带状部件的正背另一侧的缘部是透光性的,并且,在缘部的盒壳体内表面侧的角部形成有C倒角部。
[0035]根据该结构,从外部朝向光传感器入射到凸部通过部的缘部的光利用C倒角部被折射。由此,能够减少向凸部通过部入射并朝向光传感器的受光元件的光。因此,能够防止由从外部入射(进入)的光造成的光传感器的错误检测。
[0036]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带打印装置具备:盒安装部,其安装有上述的带盒;光传感器,其检测各检测凸部的通过;输送部,其以送出带状部件的方式输送带状部件;窗部,其设于覆盖盒安装部的壁部,能够视觉确认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带状部件;以及外界光减少部,其设于光传感器与窗部之间,减少经由窗部从外部入射到光传感器的光。
[0037]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光传感器与窗部之间设置外界光减少部,能够减少从外部经由窗部入射到光传感器的光。因此,能够防止由从外部入射的光造成的光传感器的错误检测。
[0038]这种情况下,优选光传感器具有互相对置的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受光元件被设置为与窗部背对。
[0039]根据该结构,光传感器的受光元件与窗部背对,由此,即使光从外部经由窗部入射,也能够防止该光入射到受光元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从外部入射的光造成的光传感器的错误检测。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的闭盖状态的立体图。
[0041]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
[0042]图3是示出收纳于标签制作装置的带盒的标签带的图。
[0043]图4是带盒的立体图。
[0044]图5是带盒的俯视图。
[0045]图6是将上壳体取下后的带盒的立体图。
[0046]图7是将上壳体取下后的带盒的俯视图。
[0047]图8是从左侧方观察的开盖状态下的开闭盖的立体图。
[0048]图9是光传感器周围的开闭盖的仰视图。
[0049]图10是光传感器周围的标签制作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0050]图11是光传感器周围的标签制作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51]图12是示出标签制作装置中的打印及切断动作的图。
[0052]图13中的(a)是压辊以及拉入防止部周围的说明图,图13中的(b)是示出图13中的(a)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53]图14中的(a)以及图14中的(C)是相关技术中光传感器对检测前端部进行检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中的(b)是本实施方式中光传感器对检测前端部进行检测的状态的说明图。
[0054]图15中的(a)是相关技术中从带送出口的出口侧观察的标签带的说明图,图15中的(b)是本实施方式中从带送出口的出口侧观察的标签带的说明图。
[0055]图16中的(a)是相关技术的标签带的俯视图,图16中的(b)是图16中的(a)的剖视图。
[0056]图17是将上壳体取下后的现有技术的带盒的立体图。
[0057]图18是将上壳体取下后的现有技术的带盒的俯视图。
[0058]图19是示出向形成于盒壳体上的带送出口的缘部入射的光的折射的图。
[0059]图20是第I变形例的带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由例如个人计算机构成的打印数据制作装置连接而使用的,获取由打印数据制作装置制作/编辑的打印数据,并基于获取的打印数据,在标签带的各标签部上进行打印。
[0061]如图1以及图2所示,标签制作装置I具备带盒100以及装置主体200,带盒10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该装置主体200。带盒100具有:标签带101 ;墨带102 ;压辊103 ;以及收纳上述部分的盒壳体104(参照图6)。标签带101具有沿带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标签部105 (参照图3) ο
[0062]另外,装置主体200是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带打印装置”的一例。
[0063]标签制作装置I从所安装的带盒100中以送出标签带101的方式输送标签带101,并且基于从图外的打印数据制作装置获取的打印数据在各标签部105上进行打印,将打印完毕的各标签部105切断,由此,制作出进行了期望的打印的标签。
[0064]参照图3以及图15中的(b)对标签带10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带宽度方向也称为“上下”。当然,该方向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不限定于该方向。
[0065]标签带101具备:衬纸带107 ;打印带106,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衬纸带107的衬纸面107a上;以及衬纸面露出部153,其供衬纸面107a呈大致“眼镜框”状地露出。
[0066]衬纸带107在带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上端部具有局部突出的多个衬纸凸部108。另一方面,打印带106具有沿带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标签部105以及上下2个非标签部 120。
[0067]多个标签部105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07的除多个衬纸凸部108以外的衬纸面107a上。在各标签部105的周围设有供衬纸面107a露出的环状露出部154。利用多个环状露出部154以及连接环状露出部154彼此的多个连接露出部155构成了上述衬纸面露出部153。非标签部120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07的衬纸面107a上。图中上侧的非标签部120以包含多个衬纸凸部108的方式粘贴在衬纸面107a上,并且与多个衬纸凸部108 —起构成多个检测凸部109。
[0068]如图3所示,在标签带101上,多个标签部105沿带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此外,在标签带101上,在作为带宽度方向的两侧边部的第I侧边部151以及第2侧边部152中,上侧的第I侧边部151在带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凹凸状。即,在标签带101上,形成为凸状的上述检测凸部109与形成为凹状的非检测凹部110在带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
[0069]检测凸部109是使第I侧边部151局部地向带宽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