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981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能够向液体消耗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公知有向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供给墨水的方式。近年来,需要大容量的墨水存储。因此,提出一种将用于容纳墨水的大容量的容纳袋容纳在打印机侧面的壳体中,并且经由管向托架上的带打印头的墨盒供给墨水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由于墨水中含有沉降成分,因此提出一种将容纳有墨水的墨水袋容纳在箱体中并且通过使墨水袋连同箱体一起振动或者旋转而对沉降成分进行搅拌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097/4203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39852号公报
[0007]在专利文献1中,如果容纳在容纳袋中的墨水为包含沉降成分的墨水,沉降成分未被搅拌,则可能不能以适当的浓度状况向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提供墨水。而如果应用专利文献2提出的方法,虽然能够通过搅拌沉降成分而改善浓度状况,但是由于是利用磁振动器和发电线圈而使作为用于容纳墨水袋的箱体的墨水墨盒振动或旋转,因此存在装置复杂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装置复杂化、大型化,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沉降成分沉降的系统。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09](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能够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该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液体容纳体,其具有液体容纳部和液体供给部,该液体容纳部容纳包含沉降成分的液体,该液体供给部将已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中的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导向外部;以及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其可装卸地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包括:支撑部,在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时,在所述液体容纳部露出的状态下,其支撑所述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以及运转部,其使该支撑部所支撑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运动。本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不使用箱体而是使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支撑部来支撑液体容纳体,并且在支撑时,支撑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而非整体。因此,能够简化液体容纳体的支撑结构,从而通过这种结构简化,不仅能够使部件数目减少,而且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另外,由于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在液体容纳部露出的状态下,只要通过支撑液体容纳体而安装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上即可,因此与用壳体覆盖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容纳体相比,容易使液体容纳部运动,因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搅拌已容纳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从而能够降低施加在运转部上的负荷。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运转部的设备结构,从而能够使系统简易化和小型化。另外,与用壳体覆盖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容纳体相比,易于直接使液体容纳部运动,这一点也有利于使运转部的设备结构简易化和使系统简易化或小型化。
[0010](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运转部可以使所述液体容纳部沿直线轨迹运动。由此,由于只要使运转部沿直线轨迹驱动即可,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简化设备结构,而且也使设备设置空间的自由度提高。
[0011 ] (3)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支撑部可以以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供给部与所述运转部向所述液体容纳部施加动作的部位分离的方式支撑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具有以下优点。如果液体供给部距离运转部向液体容纳部施加动作的部位(以下,方便起见,将该部位称为动作作用部位)较近,随着运转部向液体容纳部施加动作,液体压力可能会立即直接施加到该液体供给部。这样一来,存在液体从液体供给部漏出或者破损的危险。然而,在本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由于液体供给部与动作作用部位分离,随着运转部向液体容纳部施加动作,液体压力使动作作用部位与液体供给部之间的液体容纳部发生扩张,然后才施加在液体供给部上。因此,与靠近动作作用部位的液体供给部相比,液体压力难以施加到与动作作用部位分离的液体供给部。其结果是,根据该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抑制液体从液体供给部漏出和液体供给部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下,若液体供给部位于液体容纳部的上侧并且与动作作用部位分离,由于液体压力难以施加到与动作作用部位分离的液体供给部,则液体的重力也有利于抑制液体从液体供给部漏出和液体供给部的破损。
[0012](4)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运转部可以通过使所述支撑部动作而使所述液体容纳部运动。由此,有效地使液体容纳部振动,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搅拌已容纳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
[0013](5)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运转部可以包括抵接部,其通过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底部抵接而使所述液体容纳部上下运动。由此,由于上下运动会施加到沉降成分沉降并聚集的底部,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沉降成分向液体容纳部的上方侧扩散。例如,当液体容纳部的底部具有拼接部时,由于抵接部发挥使拼接部沿着折痕向内侧折叠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减少液体容纳部的底部侧的残留液体。
[0014](6)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运转部可以包括辊,该辊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具有的挠性部上沿规定轨迹运动。由此,由于辊驱动使液体容纳部上施加动作的部位沿规定的轨迹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搅拌并扩散沉淀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辊沿上下方向的规定轨迹运动,那么由于辊的运动与沉降成分的沉降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沉降成分向上方扩散。
[0015](7)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所述支撑部可以以下部支撑的方式从下方侧支撑所述液体容纳部,所述运转部可以包括从上部推压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推压部件。由此,由于支撑部与推压支撑于支撑部上的液体容纳部和运转部的推压部件在俯视的状态下是重合的,因此能够减小俯视方向的设备配置空间,从而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
[0016](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可以沿所述液体容纳部设置多个所述推压部件,所述多个推压部件以错开动作时机的方式动作。由此,能够有效地搅拌并扩散沉淀成分。
[0017](9)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液体供给系统中,可以包括阀,其配设在所述液体供给部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导向外部的流路的中间,对该流路进行开关;以及阀开关部,其在所述运转部动作之前关闭所述阀,并在所述运转部动作完成之后打开所述阀。由此,即使运转部使所述液体容纳部运动,也能够防止液体向阀以后的流路以及从该流路接收流体供给的液体消耗装置侧漏出,并且能够抑制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运动传递给液体消耗装置。另外,由于液体容纳部用阀封闭,因此沉降成分的搅拌和扩散变得活跃,提高了抑制沉降成分沉降的实效性。
[0018]上述本发明的各个方式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不全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构成要素进行变更、删除、用新的构成要素代替、删除一部分限定内容。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将包含上述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包含在上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组合,并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独立的方式。
[0019]另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从液体供给系统接受液体供给的液体消耗装置、具有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的系统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系统1000的简要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0021]图2是表示液体消耗系统1000的简要结构的第二立体图。
[0022]图3是用于说明液体供给装置20的第一图。
[0023]图4是用于说明液体供给装置20的第二图。
[0024]图5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30的第一立体图。
[0025]图6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30的第二立体图。
[0026]图7是液体容纳体50的第一立体图。
[0027]图8是液体容纳体50的第二立体图。
[0028]图9是表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一立体图。
[0029]图10是表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二立体图。
[0030]图11是表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三立体图。
[0031]图12是表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四立体图。
[0032]图13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33]图14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0034]图15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35]图16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0036]图17A是图13中的F13-F13线剖视图。
[0037]图17B是电路基板582的主视图。
[0038]图17C是图17B中的向视F17B。
[0039]图18是液体容纳体50安装在装卸单元30上时的图。
[0040]图19是图18中的F18-F18局部剖视图。
[0041]图20是液体容纳体50安装在了装卸单元30上时的图。
[0042]图21是图20中的F20-F20局部剖视图。
[0043]图22是表示在液体容纳体50中完成墨水搅拌的搅拌机构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0044]图23是简要地表示与墨水搅拌相关的电气结构的设备框图。
[0045]图24是表示产生墨水搅拌的搅拌处理的流程图。
[0046]图2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20S1的说明图。
[0047]图26是表示从Y轴方向正面观察液体供给装置20S1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0048]图27是表示由装卸单元30支撑的液体容纳体50与辅助肋80的关系以及辅助肋80的第一驱动状态的说明图。
[0049]图28是表示辅助肋80的第二驱动状态的说明图。
[0050]图2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20S2的说明图。
[0051]图30是从Z轴方向正面观察液体供给装置20S2的主要部分而表示的辊220R与液体容纳部5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52]图31是表示辊220R与液体容纳部52的其他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53]图32是表示具有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20S3的打印机10A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0054]图33是表示液体供给装置20S3中的液体容纳体50的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0055]图34是沿图33中的线F33-F33线剖视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液体容纳体50的容纳状态和辊220R与液体容纳部5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56]图35是示意性地表示辊220R与液体容纳部52的其他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57]图36是表示具有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20S4的打印机10B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0058]图37是拆除装置第一面102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液体供给装置20S4的搅拌驱动机构230的说明图。
[0059]图38是拆除扫描部13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液体供给装置20S4的设备配置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0060]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液体供给装置20S4的第一推压部件231a和第二推压部件231b推压液体容纳部52的状态的说明图。
[0061]图40是用于说明另外具有液体容纳部52的变形例的图。
[0062][标号说明]
[0063]10:打印机;10A:打印机;10B:打印机;10AB:底部箱体;11:记录机构;12:上部箱体;13:扫描部;13F:盖;16:供纸托盘;16A:供纸部;17:排纸托盘;17A:排纸部;20:液体供给装置;20A:第一液体供给装置;20B:第二液体供给装置;20S1?20S4:液体供给装置;22:盖部件;22A:盖部件;22B:盖部件;23:一端部;24:另一端部;26:容纳空间部;26A:容纳空间部;26B:容纳空间部;26DB:底板;26BV:背面板;30:装卸单元;30C:装卸单元;30K:装卸单元;30Μ:装卸单元;30Υ:装卸单元;35:固定部件;36:液体导入机构;38:接点机构;40:可动部件;41:基部;42:供给部支撑部;48:基板支撑部;50:液体容纳体;50C:液体容纳体;50Κ:液体容纳体;50Μ:液体容纳体;50Υ:液体容纳体;51W:周边区域;51Y:周边区域;52:液体容纳部;52C:液体容纳部;52K:液体容纳部;53:操作部件;53fa:第一侧;53fb:第二侧;54:把持部;55:液体供给单元;56:定位部;57:液体供给部;58:基板单元(容纳体侧电气连接部);59:电路基板保持部;70:流路部件;80:辅助肋;99:薄膜;102:装置第一面;104:装置第二面;106:装置第三面;200:轴向驱动单元;200A:轴向驱动单元;200B:轴向驱动单元;202:连接轴;210:供排阀;210C:供排阀;210K:供排阀;210Μ:供排阀;210Υ:供排阀;220:辊机构;220R:辊;220S:轴;230:搅拌驱动机构;230A:第一搅拌驱动机构;230B:第二搅拌驱动机构;231a:第一推压部件;231b:第二推压部件;232a:第一凸轮;232b:第二凸轮;233?236:第一?第四齿轮;237:单向离合器;237a:第一驱动传递齿轮;237b:第二驱动传递齿轮;237c:驱动轴;238:时滞机构;239:驱动电机;240:供排阀机构;302:螺钉;362:液体导入部;381:装置侧端子;382:电气连接部(装置侧电气连接部);384: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5:装置侧定位部;402:第一支撑面部;403:第二支撑面部;404:第三支撑面部;406:缺口部;407:槽部;482:第一基板支撑面部;501:一端部;502:底端部;503:第一侧端部;504:第二侧端部;521?523:第一?第三薄膜;523m:折痕;541:把持面;542:接纳空间部;545:推压部;546:第一连接部;547:第二连接部;548:基部;549:安装部;550:导出部;551:阀机构;552:阀座;554:阀体;556:弹簧;558:内部流路;572:液体供给口 ;573:供给连接部;577a?577d:第一?第四突起;580:液体容纳体侧端子组;581:端子;581A:端子(液体容纳体侧端子);582:电路基板;582fa:表面;582fb:背面;583:存储装置;584:圆柱槽;585:圆柱孔;586:上侧端部;587:下侧端部;592:第一侧壁部;592t:槽部;593:第二侧壁部;593t:槽部;594:底部;900:软管;1000:液体消耗系统;P:打印用纸;MC:控制装置;PC:供排纸控制器;PH:打印头;RH:辊支架;CL:中心轴;XM:X轴往复运动;YM:Y轴往复运动;ΖΜ:Ζ轴往复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