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4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折叠的片材叠堆的弯曲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特别是一边使片材叠堆移动一边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具有该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片材重叠约20张或其以下的预定张数,由缝合/折叠机进行折叠,形成为册子状。这样的由缝合/折叠机折叠的片材叠堆具有简单地折叠的片材叠堆,中间订缀(鞍形缝合)后折叠的片材叠堆,及不由线和钉书钉订缀而是由粘接剂订缀(无线订缀(perfectbinding))后折叠的片材叠堆等。
然而,无论为哪一片材叠堆,由于多少具有一些弹力,所以,折叠后折曲的背面折叠部(折叠顶部,背表纸)周边隆起而弯曲,成为U字状,存在折叠的片材叠堆的开放侧即所谓的小口(fore edge)打开的倾向。这样的片材叠堆在重叠时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崩溃,重叠后的保管和搬运难以进行。
对于这样的问题,存在平坦地放置折叠的片材叠堆地使折叠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1-260564)。
图13、图14、图15A、图15B及图15C示出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首先由可升降的停止板105挡住从折叠辊对107以背面折叠部(背表纸)Sb为前端朝箭头B方向排出的册子状的对折的中间订缀片材叠堆S使其停止(图15A)。此后,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由钳夹构件102、103把持片材叠堆,使停止板105上升到等候位置(图15B)。此时,背面折叠部Sb从钳夹构件102、103突出。停止板105从背面折叠部Sb离开。然后,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将压接辊104推压于背面折叠部Sb使其沿背面折叠部Sb朝箭头A(参照图13)方向行走。弯曲的背面折叠部Sb被推压到压接辊104而变得平坦。最后,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由排出皮带对106将平坦处理完毕的片材叠堆S朝箭头B方向向排纸托盘108排出进行堆载(图15C)。这样,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使片材叠堆停止,由压接辊104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
另外,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有时如图16所示那样,装入到片材处理装置120。片材处理装置120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21的装置本体122,与装置本体122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21。图像形成装置121在片材形成图像。
片材处理装置120具有将片材折叠为叠堆状的片材折叠装置109,将片材形成为叠堆状地进行订缀的钉书器170,固定的片材托盘123,及可升降的作为堆载部件的堆垛托盘114等。片材托盘123堆载从装置本体122排出、按未实施处理的状态排出的片材。堆垛托盘114堆载由钉书器170订缀为叠堆状的片材叠堆。堆垛托盘114相应于堆载的片材叠堆的整体的厚度下降。
装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21的片材处理装置120的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朝送入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的方向(图13、图15C的箭头B方向)排出将背面折叠部处理平坦后的片材叠堆。为此,接收排出的片材的排纸托盘部108配置到堆垛托盘114的正下方。
然而,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由于使片材叠堆S停止,由压接辊104使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变平坦,所以,在使压接辊104沿背面折叠部Sb的纵向行走期间,必须停止片材叠堆S的输送。为此,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101相应于片材叠堆S停止的时间使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的效率较差。
另外,现有的片材处理装置由于具有上述那样的处理效率差的背面折叠部平坦装置,所以,受到背面折叠部平坦装置的处理效率的影响,作为片材处理装置整体的片材处理效率差。
另外,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使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的处理效率差的背面折叠部平坦装置,所以,受背面折叠平坦装置的处理效率的影响,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图像形成效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该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使片材叠堆移动,对背面折叠部进行平坦处理,提高了平坦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提高了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处理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提高了片材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提高了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的处理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提高了在片材形成图像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具有片材叠堆移动机构和推压机构;该片材叠堆移动机构夹住折叠的片材叠堆朝着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该推压机构推压由片材叠堆移动机构夹住移动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折叠机构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该折叠机构将片材折叠为叠堆状;该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使由折叠机构折叠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为上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机构和片材处理装置;该图像形成机构在片材形成图像;该片材处理装置在将图像形成机构形成了图像的片材折叠成叠堆状后,使该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片材处理装置为上述片材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由片材叠堆移动机构夹住片材叠堆移动,同时由推压机构对该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推压使其变得平坦,所以,不挡住片材叠堆即可使背面折叠部平坦,可提高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提高了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所以,可提高片材处理装置整体的片材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提高了背面折叠平坦处理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所以,可提高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图像形成效率。


图1为作为设置了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的正面断面图,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本发明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
图2A和2B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图。图2A为平面图。图2B为侧面图。
图3A和3B为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正面图。图3A为关闭把持装置的1对夹钳的状态的图。图3B为打开把持装置的1对夹钳的状态的图。
图4A和4B为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平面图。图4A为接受了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图4B为把持装置将片材叠堆输送到排纸托盘部的状态的图。
图5为在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中由成型辊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时的状态的图。
图6A~6D为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说明用的正面图。图6A为接受到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图6B为1对夹钳把持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图6C为成型辊压接于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图6D为将片材叠堆排出到排纸托盘部的状态的图。
图7A和7B为作为设置了本发明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的外观。图7A为正面图。图7B为图7A的左侧面图。
图8A和8B为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图。图8A为平面图。图8B为侧面图。
图9为在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中对背面折叠部进行平坦处理时的示意放大正面图。
图10为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移动装置的侧面图。
图11为图10的示出1对的皮带的图。
图12A和12B为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图。图12A为平面图。图12B为侧面图。
图13为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平面图。
图14为在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中对背面折叠部进行平坦处理时的示意放大正面图。
图15A、15B、15C为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说明用的正面图。图15A为由停止板挡住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图15B为成型辊压接于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状态的图。图15C为排出片材叠堆的状态的图。
图16为设置了现有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正面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及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
(复印机)复印机的构成说明根据图1说明作为设置了片材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本发明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复印机1为彩色复印机,具有作为原稿载置台的原稿板(original plate)71、光源·透镜系72、供纸部64、对齐辊对76、作为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部65、自动地将原稿进给到原稿板71上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73、及对从复印机1的装置本体3排出的图像形成完成的片材进行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2等。
供纸部64具有多个盒68,该盒68收容记录用的片材,可在装置本体3自由装拆。图像形成部65对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分别具有圆筒状的感光鼓74、配置于感光鼓74周围的显影器75等。在图像形成部65的下游侧配置定影装置66和排出辊对63等,该定影装置66将从感光鼓74转印到片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该排出辊对63排出片材。
复印机的动作说明当从复印机1的装置本体3输出供纸信号时,从构成供纸部64的盒68将片材进给到对齐辊对76。另一方面,从光源·透镜系72照射到由使用者载置于原稿载置台71的原稿后反射的光经过光源·透镜系72,进行信号处理后,从图中未示出的写入光学系照射到感光鼓74。感光鼓74预先由一次带电器带电,当照射光时,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显影器75对感光鼓74显影,成为调色剂图像。
从供纸部64进给的片材由对齐辊对76修正斜行后,与感光鼓74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调准定时,送入到图像形成部65,转印感光鼓74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然后,片材由定影装置66对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永久定影。定影了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由排出辊对63从装置本体3排出。
这样,从供纸部64进给的片材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从装置本体3送入到片材处理装置2。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2具有固定的托盘69、钉书器70、作为堆载部件的堆垛托盘78、册子制作装置79、及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等;该托盘69用于在从复印机1的装置本体3的排出辊对63排出的片材直接排出后对其进行堆载;该钉书器70在使从装置本体3排出的片材成为叠堆状后对其进行订缀;该堆垛托盘78在由该钉书器70订缀的片材叠堆排出后对其进行堆载,可升降;该册子制作装置79在使从装置本体3排出的片材成为叠堆状后对其进行订缀,对折,形成为册子。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处在位于上升位置时的堆垛托盘78的下位。
片材处理装置2还设有第2、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85代替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另外,在堆垛托盘78有时还不由钉书器70订缀地排出堆载成为叠堆状的片材。
册子制作装置79在聚集多张从复印机1的装置本体3的排出辊对63排出的片材形成叠堆状后,由钉书器62订缀正中间,以该订缀的部分为中心进行对折,将片材叠堆形成为册子状。另外,有时也不由钉书器62订缀,而仅是将片材或片材叠堆对折,形成为册子状。
册子制作装置79依次由鞍形托盘60挡住从排出辊对63送来的片材,将其对齐形成为叠堆状。对齐后的片材叠堆由钉书器62订缀中部,由顶板61顶住被订缀的部分,推入到折叠辊对59的钳夹部。顶板61将片材叠堆推入到折叠辊对59后,后退。折叠辊对59一边夹持输送被推入的片材叠堆一边对折,送入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另外,也可不由钉书器62进行中间订缀,而是仅是将对折的片材叠堆送入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
顶板61和片材叠堆的折叠辊对59等构成作为折叠机构的折叠装置58。钉书器62、折叠装置58等构成册子制作装置79。
(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构成说明如图1~图7B所示那样,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使从册子制作装置79送入的、对折的册子状的片材叠堆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背表纸)Sb变平坦。
中间订缀并对折的片材叠堆从图1所示册子制作装置79将背面折叠部作为前端由作为输送机构的输送皮带对5送入到限位板17(参照图2A和2B)。作为止挡机构的限位板17为挡住折叠的片材叠堆的作为背面折叠部的输送方向前端进行定位的限位构件。限位板17在图3B中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朝上下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2A、2B、3A、及3B所示那样,夹钳保持臂9可自由滑动地设在固定于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滑动轴15、16。另外,夹钳保持臂9具有齿条9a。在齿条9a啮合设于驱动电动机11的小齿轮11a。通过驱动电动机11的回转,将驱动从小齿轮11a传递到齿条9a,夹钳保持臂9滑动。
回转夹钳6与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夹钳保持臂9的轴6a一体回转地设于轴6a。回转夹钳6通过设于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齿轮22、啮合于驱动齿轮22的与轴6a一体的从动齿轮19、及轴6a接受设于夹钳保持臂9的驱动电动机18的回转力,如图3A和3B所示那样回转。
升降夹钳21具有与夹钳保持臂9的长孔9b接合的轴部21a,可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承于夹钳保持臂9。另外,升降夹钳21由图中未示出的加压机构在图3A和3B的下方向产生压力地支承于夹钳保持臂9。另外,升降夹钳21与回转夹钳6协同动作,把持对折的片材叠堆。
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最好具有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长度或其以上的长度。这样,由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可确实地夹住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整体,即使将背面折叠部推压到成形辊7,在纵向端部也较少退开,可容易地使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
在以上的构成中,回转夹钳6、升降夹钳21等构成作为把持片材叠堆S的双面整体中的至少背面折叠部近旁的把持机构的把持装置23。而且,虽然把持装置23通过回转夹钳6回转而把持片材叠堆S,但也可形成为升降夹钳21回转而把持片材叠堆的构成。本质上,为当片材叠堆S受到成形辊7的推压力时位置不偏移地由回转夹钳6与升降夹钳21确实地把持的构成。
驱动电动机11、小齿轮11a、及齿条9a等构成作为使把持装置23朝沿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的方向移动的把持移动机构的把持移动装置24。把持装置23和把持移动装置24构成作为使片材叠堆S朝沿背面折叠部Sb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移动装置25。把持装置23可在图2A和2B朝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作为回转体的成形辊7如图5所示那样推压折叠的片材叠堆S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Sb,使其压缩变形而成为平坦形状。如图2A和2B所示那样,成形辊7可自由回转地设在设于支承板12的轴13。支承板12由固定的轴14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由拉簧8朝升降夹钳21牵拉,将成形辊7压接于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另外,支承板12在成形辊7未接触于背面折叠部Sb时由拉簧8牵拉,不过回转地由图中未示出的限位构件挡住。成形辊7的外周位于在图2A中由限位板17挡住的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的升降夹钳21侧。
成形辊7也可仅是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固定的支承板。
成形辊7、拉簧8等构成作为推压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推压机构的片材推压装置26。
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说明下面根据图4A、4B、5、及6A~6D说明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由钉书器62进行中间订缀并由折叠装置58(参照图1)折叠的片材叠堆S由输送皮带对5沿箭头C方向插入到如图6A所示那样打开的1对回转夹钳6与升降夹钳21之间。此时,限位板17挡住片材叠堆S的作为输送方向前端的背面折叠部Sb,对背面折叠部Sb进行定位。
输送皮带对5由设于限位板17前面的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检测到片材叠堆S的输送方向前端后输送预定距离,然后,停止片材叠堆S的输送。片材叠堆S的停止位置可仅由驱动输送皮带对5的图中未示出的输送电动机的回转数的计数设定,但最好判断到对输送来的片材叠堆S的斜行进行修正等的限位板17进行定位。
当片材叠堆S被定位时,如图6B所示那样,回转夹钳6回转到片材叠堆S侧,通过片材叠堆S抬起升降夹钳21,与升降夹钳21把持片材叠堆S。回转夹钳6与升降夹钳21回转到可由预定的把持力把持片材叠堆的位置后停止。也可使限位板17与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的间隔可调节,使片材叠堆S从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的左侧面的突出量可调节。
当由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的把持动作完成时,如图6C所示那样,限位板17朝上方退避。限位板17不一定非要退避,也可保持为挡住片材叠堆的状态。
当限位板17朝上方退避时,片材叠堆S的输送方向前端(背面折叠部Sb)由限位板17推压而多少受到压缩的状态得到释放和恢复,从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的左侧面突出预定量(距离L,参照图5)。该距离L为用于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确实地接触到成形辊7的外周的距离。另外,距离L为即使被成形辊7推压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也不退让,容易地使背面折叠部Sb变得平坦的距离。
然后,如图4A和4B所示那样,夹钳保持臂9由驱动电动机11朝箭头D方向从图4A所示位置移动到图4B所示位置(片材叠堆的排出位置)。在夹钳保持臂9设置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所以,夹钳保持臂9在将片材叠堆把持于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的状态下移动。即,片材叠堆S在图4B中从虚线的位置移动到实线的位置。此时,如图5、图6C所示那样,折叠的片材叠堆S朝箭头D方向移动,使得圆弧状的背面折叠部Sb接触于成形辊7,反抗图2A所示拉簧8的牵拉力将成形辊7推出。成形辊7推压通过的片材叠堆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Sb使其压缩变形,形成为平坦形状。
当夹钳保持臂9移动到图4B所示排出位置时,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平坦地形成,完成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另外,片材叠堆在由回转夹钳6与升降夹钳21夹持背面折叠部近旁的状态下由成形辊7推压背面折叠部,所以,在背面折叠部Sb的厚度方向端部Sc形成角(参照图6D)。此后,如图6D所示那样,回转夹钳6朝下方回转,释放由与升降夹钳21把持的片材叠堆S,将片材叠堆排出到配置于夹钳保持臂9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排纸托盘部10。排纸托盘部10的一部分如图7B的复印机1的外观图所示那样,突出到片材处理装置2的外侧。
这样,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依次进行使片材叠堆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处理,如图7的复印机1的外观图所示那样在一部分突出到片材处理装置2的前面的排纸托盘部10排出片材叠堆进行堆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由1对回转夹钳6和升降夹钳21把持由折叠装置58折叠的片材叠堆,由背面折叠部将成形辊7推出地使其移动,由成形辊7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所以,可同时进行片材叠堆的输送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为此,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与现有的使片材叠堆停止、进行平坦处理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相比,可提高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扩大片材叠堆相互的输送间隔,所以,还可提高片材叠堆的输送效率。
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在由限位板17挡住由输送皮带对5输送来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后,由片材叠堆移动装置25使该片材叠堆移动,在其移动中由成形辊7推压压缩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使其变得平坦,所以,由限位板17正确地对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位置进行定位,可使背面折叠部确实地接触于成形辊7,可确实地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
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由把持片材叠堆的双面的把持装置23和使把持装置23朝沿着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把持移动装置24构成移动装置25,所以,可由把持装置23在背面折叠部近旁把持封面和封底,即使由成形辊7推压背面折叠部,也不易使背面折叠部近旁的封面和封底退让。为此,容易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另外,可由把持装置23将片材叠堆的折曲部分隆起成为U字状的部分压扁,可使片材叠堆成为容易重叠的形状。
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由随着片材叠堆的移动回转的成形辊7推压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使其变平坦,所以,可不使背面折叠部破损地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
另外,片材处理装置2由于具有提高了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处理效率和提高了片材叠堆的输送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所以,可加快折叠装置58的片材叠堆折叠动作,提高片材的处理效率。
另外,复印机1由于具有提高了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处理效率和提高了片材叠堆的输送效率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所以,可提高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效率。
另外,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如图4A所示那样,朝箭头D方向使沿箭头C方向输送来的片材叠堆改变输送方向约90度地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为此,排纸托盘部10如图7A和7B所示那样,可不设置在堆垛托盘78的正下方而设置于片材处理装置2的前方侧,不会影响堆垛托盘78的下降。这样,可将现有不得不设置到堆垛托盘78的下降位置下方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设置到处于上升位置时的堆垛托盘78的下方位置,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小,所以,可实现片材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为此,具有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片材处理装置2和复印机1的堆垛托盘78的升降区域变宽,可增加片材在堆垛托盘78的堆载张数。另外,在复印机1的场合,不再需要增大正面左右方向的长度。
而且,即使在片材处理装置2设置后述的第2、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85来代替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片材处理装置2也可加快折叠装置58的片材叠堆折叠动作,提高片材的处理效率。另外,还可增加片材在堆垛托盘78的堆载张数。
另外,即使在复印机1设置第2、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85代替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复印机1也可获得提高图像形成效率、增加堆垛托盘78的片材堆载张数、不需要增大正面左方向的长度等的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构成说明如图8A、8B、图9~图11所示那样,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也使从册子制作装置79送入的、对折的册子状的片材叠堆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背表纸)Sb变平坦。
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与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相比,把持装置的构成不同。即,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把持装置23使用1对的夹钳6、21,而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的片材把持装置88在使用作为回转体对的相向的驱动输送皮带32和从动输送皮带31这一点不同。下面说明该不同的部分,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
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驱动输送皮带32架设在设于固定的成形支承臂45的驱动辊36和可自由从动回转的张设辊35。驱动辊36通过齿轮列47接受驱动电动机48的回转力而回转。驱动输送皮带32的中间部分由可自由回转地设于成形支承臂45的多个压接辊37、38、39、40支承。
从动输送皮带31架设在分别可自由回转地设于成形支承臂49的从动辊33和张设辊34。从动输送皮带31的中间部分支承在可自由回转地设于成形支承臂49的多个压接辊41、42、43、44。从动输送皮带31由朝驱动输送皮带32侧施加弹性力的压接弹簧53使片材叠堆处于其间地将成形支承臂49压接到驱动输送皮带32。为此,压接辊41、42、43、44和压接辊37、38、39、40设在隔着皮带31、32、片材叠堆相对的位置。
这样,可由驱动输送皮带32与从动输送皮带31确实地夹住背面折叠部的纵向整体,即使背面折叠部被推压到成形辊7,也不退到侧部,可容易地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另外,驱动辊36与张设辊35的中心间距离和从动辊33与张设辊34的中心间距离最好为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长度或大于该纵向长度。
成形支承臂49通过滑动轴49a和上下方向的长孔50a接合,可自由升降地设于滑动臂50。滑动臂50可自由升降地设于固定的滑动轴51、52。另外,滑动臂50通过小齿轮55和齿条54作为直线动力接受驱动电动机56的回转力而升降。
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说明当折叠的片材叠堆未输送来时,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使从动输送皮带31等候在从驱动输送皮带32离开的位置。此时的从动输送皮带31与驱动输送皮带32的间隔E(参照图10)为片材叠堆的厚度或大于该厚度。
如图8A所示那样,从箭头C方向输送来的折叠的片材叠堆S由限位板17挡住进行定位。此时,限位板17如图8B、图11所示那样位于虚线位置。此后,驱动电动机56回转。通过驱动电动机56的回转,滑动臂50下降。成形支承臂49也通过压接弹簧53下降。然后,从动输送皮带31由压接弹簧53的弹性力将片材叠堆推压到驱动输送皮带32。从动输送皮带31和驱动输送皮带32把持片材叠堆。当1对皮带31、32把持片材叠堆时,限位板17从虚线的位置上升退避到实线的位置。限位板17不一定需要退避。也可保持为挡住片材叠堆的状态。
当驱动电动机48 转时,由驱动电动机48的回转使驱动输送皮带32循环,输送片材叠堆S,而且从动输送皮带31从动循环。片材叠堆S如图8A和8B所示那样朝箭头D方向输送,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此时,片材叠堆S由背面折叠部Sb推开成形辊7地朝箭头D输送。支承成形辊7、朝片材叠堆侧施加弹性力的构成与图2A和2B所示片材推压装置26大体相同,所以,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当1对的皮带31、32将片材叠堆移动到图8B所示排出位置时,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形成为平坦状,完成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
如图9所示那样,从动输送皮带31和驱动输送皮带32比成形辊7侧的成形支承臂49的下端部49b和成形支承臂45的上端部45b突出预定的尺寸d。这是为了防止下端部49b和上端部45b接触于片材叠堆S而使片材叠堆破损。另外,是为了由成形辊7将从动输送皮带31和驱动输送皮带32推到受到推压力的背面折叠部Sb而不退让,确实地由成形辊7进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上述尺寸d最好为约0.01mm~约3mm。
如图10所示那样,驱动电动机56、从动输送皮带31、及驱动输送皮带32等构成作为把持片材叠堆的双面整体内的至少背面折叠部近旁的把持机构的片材把持装置88。驱动电动机48、从动输送皮带31、及驱动输送皮带32等构成作为把持移动机构的把持移动装置89。片材把持装置88和把持移动装置89构成作为移动机构的移动装置9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一边由1对皮带31、32夹住片材叠堆S的封面和背表纸输送片材叠堆,一边由成形辊7推压背面折叠部Sb,使对折的片材叠堆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背表纸)变平坦,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为此,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可同时进行片材叠堆的输送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与现有的使片材叠堆停止进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相比,可提高片材的处理效率。另外,不需要扩大片材叠堆相同的输送间隔,所以,片材叠堆的输送效率也可提高。
另外,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移动装置25需要朝箭头D方向的移动空间,而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的1对皮带32、31循环地输送片材叠堆,所以,不需要移动空间。因此,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可比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减小动作空间。与此相随,可减小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相对片材处理装置的设置空间。
(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的构成说明如图12A和12B所示那样,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也使从册子制作装置79送入的对折的册子状的片材叠堆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背表纸)Sb变平坦。
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与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相比,把持装置的构成不同。即,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把持装置23使用1对的夹钳6、21,而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的把持装置91在使用作为回转体对的相向的驱动输送辊81和从动输送辊82这一点不同。下面说明该不同的部分,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
驱动输送辊81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回转。从动输送辊82设在图10所示成形支承臂49那样的构件,相对驱动输送辊81接离升降。驱动输送辊81和从动输送辊82沿从册子制作装置79送入片材叠堆的沿箭头C方向配置。驱动输送辊81和从动输送辊82也可设置多个。
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的动作说明当未输送折叠的片材叠堆时,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使从动输送辊82等候在从驱动输送辊81离开的虚线位置。此时,从动输送辊82与驱动输送辊81的间隔为片材叠堆的厚度或大于该厚度。
如图12A所示那样,从箭头C方向输送来的折叠的片材叠堆S由限位板17挡住而定位。此时,限位板17在图12B位于实线位置。此后,从动输送辊82下降,由与驱动输送辊81夹住片材叠堆。限位板17从实线的位置上升退避到虚线的位置。限位板17不一定需要退让。也可保持挡住片材叠堆的状态。
然后,驱动输送辊81回转,由驱动输送辊81的回转输送片材叠堆S,而且从动输送辊82从动回转。片材叠堆S被朝箭头D方向输送,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此时,片材叠堆S由背面折叠部Sb推开成形辊7,朝箭头D方向输送。支承成形辊7朝片材叠堆侧施加弹性力的构成与图2所示片材推压装置26大体相同,所以,省略该构成的说明。
当驱动输送辊81与从动输送辊82将片材叠堆输送到图12B所示排出位置时,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由成形辊7形成为平坦状,完成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在本实施形式中,与第1实施形式和第2实施形式的把持装置不同,不为夹住片材叠堆S背面折叠部的纵向整体的构成,所以,最好尽可能地使成形辊7接近驱动输送辊81和从动输送辊82地设置,以防止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由成形辊7的推压力的作用而退让。这是因为,刚从驱动输送辊81与从动输送辊82的钳夹部脱出后的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具有高的刚性。
驱动输送辊81和从动输送辊82构成作为把持机构的把持装置91、作为把持移动机构的把持移动装置92、及作为移动机构的移动装置9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一边由1对辊81、82夹住片材叠堆S的背面折叠部Sb的封面和背表纸输送片材叠堆,由成形辊7推压背面折叠部Sb,使对折的册子状的片材叠堆的弯曲成U字状的背面折叠部(背表纸)变平坦,排出到排纸托盘部10。为此,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可同时进行片材叠堆的输送和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与现有的使片材叠堆停止、进行平坦处理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相比,可提高片材的处理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扩大片材叠堆相互的输送间隔,所以,还可提高片材叠堆的输送效率。
另外,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的移动装置25需要朝箭头D方向的移动空间,而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的1对辊81、82回转地输送片材叠堆,所以,不需要移动空间。因此,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也可比第1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3减小动作空间。与此相随,可减小本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相对片材处理装置的设置空间。
另外,1对辊81、82由于构成简单,所以,第3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5可比第2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84更小型。
在以上各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中,作为使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的回转体使用成形辊7,但也可为循环的皮带。
另外,以上的各实施形式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使得由钉书器62进行中间订缀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但未中间订缀的片材叠堆、无线订缀的片材叠堆也同样,可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
权利要求
1.一种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用于使折叠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平坦;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机构、移动机构和推压机构;该输送机构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处于前方地输送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该移动机构朝着沿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该推压机构推压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把持上述片材叠堆的把持机构和使上述把持机构朝着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把持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挡住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具有大于或等于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长度的长度,使上述背面折叠部突出预定量地对其进行把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通过夹住上述片材叠堆回转而使上述片材叠堆朝着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回转体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机构具有推压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回转体。
7.一种对片材实施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折叠机构、输送机构、移动机构,和推压机构;该折叠机构将片材折叠为叠堆状;该输送机构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处于前方地输送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该移动机构使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朝着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该推压机构推压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把持上述片材叠堆的把持机构和使上述把持机构朝着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把持移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挡住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机构具有大于或等于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长度的长度,使上述背面折叠部突出预定量地对其进行把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通过夹住上述片材叠堆回转而使上述片材叠堆朝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回转体对。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机构具有推压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回转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纸托盘,该排纸托盘堆载由上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对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进行了平坦处理的片材叠堆;上述排纸托盘配置在与配置未进行平坦处理的片材的堆载机构的片材处理装置的侧面直交的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与上述片材叠堆的折叠位置对应的位置订缀上述片材叠堆的订缀机构。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机构和片材处理装置;该图像形成机构在片材上形成图像;该片材处理装置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机构形成图像的片材折叠成叠堆状后,使该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变得平坦;上述片材处理装置具有折叠机构、输送机构、移动机构,和推压机构;该折叠机构对片材进行折叠;该输送机构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处于前方地输送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该移动机构使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朝着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该推压机构推压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把持上述片材叠堆的把持机构和使上述把持机构朝着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把持移动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挡住上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持机构具有大于或等于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纵向长度的长度,使上述背面折叠部突出预定量地对其进行把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通过夹住上述片材叠堆回转而使上述片材叠堆朝沿上述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的回转体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压机构具有推压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回转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纸托盘,该排纸托盘堆载由上述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对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进行了平坦处理的片材叠堆;上述排纸托盘配置在与配置未进行平坦处理的片材的堆载机构的片材处理装置的侧面直交的侧面。
全文摘要
片材叠堆背面折叠部平坦处理装置具有输送机构、片材叠堆移动装置和推压装置;该输送机构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处于前方地输送被折叠了的片材叠堆;该片材叠堆移动装置使折叠了的片材叠堆朝着沿上述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的方向移动;该推压装置推压由片材叠堆移动装置夹住移动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由推压装置推压由片材叠堆移动装置夹住移动的片材叠堆的背面折叠部使其变平坦,所以,与现有相比,基本上不停止片材叠堆的移动即可使背面折叠部变平坦,片材叠堆的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B42C5/00GK1648779SQ2005100058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7日
发明者神谷奈作, 大渕裕辅, 藤本仁志, 渡边洁, 中村智一, 林贤一, 铃木敏正, 栉田秀树, 及川敦辉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