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9876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183]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的显示模块10的上视图。为了使图式易辨识,图1中省略绘示框架110的底部,仅绘出框架110的挡墙。如图1所示,显示模块10包含一框架110及一显示面板120。显示面板120位于框架110内,并受到框架110的环绕。显示面板120的侧面121向内预留一余料区域122,意即,余料区域122邻接显示面板120的侧面121。余料区域122的尺寸预先设定,显示面板120处在框架110中的预定位置例如根据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与框架110的内侧111之间的间距G而定。
[0184]如此,当组装人员将显示面板120放置于框架110内,组装人员不需通过任何对位治具,只需将显示面板120具有余料区域122的侧面121直接抵靠框架110的对应内侧111,便可让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区域AA精确地位于框架110内的预期位置上。
[0185]以下通过数个实施方式阐述本发明显示模块的几种变形例与其制造方法,然而,以下仅为举例,不限为本发明的全部种类与变化。
[0186]第一实施方式
[0187]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20的上视图,为了使图式易辨识,图2中省略绘示框架210的底部225,仅绘出框架210的挡墙220。图3绘示图2沿线段3-3的剖视图。显示模块20包含框架210与显示面板230。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10具有一挡墙220。挡墙220可具有第一内侧221、第二内侧222、第三内侧223、第四内侧224与底部225。第一内侧221与第三内侧223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二内侧222以及第四内侧224相互邻接,第二内侧222与第四内侧224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一内侧221以及第三内侧223相互邻接。第一内侧221与第二内侧222之间形成一内角226。第一内侧221、第二内侧222、第三内侧223与第四内侧224皆连接底部225。第一内侧221、第二内侧222、第三内侧223、第四内侧224与底部225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227。显示面板230位于框架210的容置空间227中并被挡墙220环绕,其中显示面板230具有相互邻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端角,于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30的第一侧面243与第二侧面244位于阵列基板240上,且第一端角247 (示于图4A)形成于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与第二侧面244之间。详细来说,显示面板230例如包含阵列基板240、对向基板250、至少一像素电路260、至少一引线270、框胶280以及显示介质290。显示介质290介于对向基板250与阵列基板240之间。框胶280介于对向基板250与阵列基板240之间,且围绕显示介质290。
[0188]图4A绘示图2的阵列基板240的上视图。为了更清楚表示图4A,图4A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与布线区域248之间预留一口字型虚线区域280A以示意未来配置框胶的区域,另外,为了能清楚辨识,将第一无线路区域249以斜线标示。如图3与图4A所示,阵列基板240例如具有正面241、背面242、第一侧面243、第二侧面244、侧缘245与连接侧246。正面241与背面242相互背对。正面241同时邻接第一侧面243、第二侧面244、侧缘245与连接侧246,且受到第一侧面243、第二侧面244、侧缘245与连接侧246的围绕。背面242同时邻接第一侧面243、第二侧面244、侧缘245与连接侧246,且受到第一侧面243、第二侧面244、侧缘245与连接侧246的围绕。第一侧面243与侧缘245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二侧面244以及连接侧246相互邻接,第二侧面244与连接侧246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一侧面243以及侧缘245相互邻接。第一侧面243与第二侧面244之间形成第一端角247。
[0189]显示面板230可具有第一无线路区域,第一无线路区域实质上呈L型,其上不具有任何引线,第一无线路区域可邻接阵列基板240的布线区域248或邻接对向基板350的环绕区域357 (如示于图7B),且第一无线路区域邻接显示面板230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路区域249位于阵列基板240上。详细来说,阵列基板240具有第一显示区域AA1、布线区域248与第一无线路区域249。布线区域248围绕第一显示区域AA1,且连接第一无线路区域249。也就是说,第一无线路区域249连接布线区域248、第一侧面243与该第二侧面244。像素电路260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中。引线270电性连接像素电路260,并且引线270至少部分位于布线区域248中。第一无线路区域249实质上呈L型,例如为余料区域,其上不具有任何引线。第一无线路区域249 —方面邻接阵列基板240的布线区域248,且另一方面邻接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与第二侧面244。更具体地,第一无线路区域249包含一第一条形区249A与一第二条形区249B。第一条形区249A同时连接第一侧面243与布线区域248的一侧248A。第二条形区249B同时连接第二侧面244与布线区域248的另侧248B。第一条形区249A连接第二条形区249B,且第一条形区249A的长轴方向AL与第二条形区249B的长轴方向BL实质上正交,或者虽未正交但至少相交。此外,阵列基板240的布线区域248包含一外引脚接合区OLB。外引脚接合区OLB用以连接一配线板700。连接侧246与第二侧面244彼此相对,第一侧面243介于连接侧246与第二侧面244之间,且外引脚接合区OLB介于连接侧246与第一显示区域AA1之间。配线板700例如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0190]图4B绘示图2的对向基板250的上视图。为了更清楚表示图4B,图4B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与环绕区域257之间预留一口字型虚线区域280A以示意未来配置框胶的区域。如图3与图4B所示,对向基板250相对阵列基板240设置,并且对向基板250具有正面251、背面252、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正面251与背面252相互背对。正面251同时邻接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且受到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的围绕。背面252同时邻接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且受到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的围绕。第一外侧253与侧缘255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二外侧254以及侧边256相互邻接,第二外侧254与侧边256相对配置,且皆与第一外侧253以及侧缘255相互邻接。对向基板250具有环绕区域257与第二显示区域AA2。第二显示区域AA2的正投影重叠第一显示区域AA1,且受环绕区域257所围绕。环绕区域257分别邻接对向基板250的第一外侧253、第二外侧254、侧缘255与侧边256。需了解到,本实施方式中,不同于布线区域248,环绕区域257可不需分布有引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环绕区域也可以有例如从第二显示区域AA2延伸出的引线。
[0191]因此,当组装人员将显示面板放置于框架的容置空间内时,显示面板的第一端角与框架的内角相互抵靠,且显示面板的第一侧面抵靠框架的第一内侧,且显示面板的第二侧面抵靠框架的第二内侧。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当组装人员将显示面板230放置于框架210的容置空间227内时,组装人员通过将阵列基板240的第一端角247与挡墙220的内角226相互抵靠,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抵靠挡墙220的第一内侧221,且阵列基板240的第二侧面244抵靠挡墙220的第二内侧222,便可让显示面板230的显示区域精确地位于框架210内的预期位置上。另外,显示面板的侧缘与第一侧面彼此相对,且与第二侧面相互邻接,其中显示面板的侧缘与挡墙的第三内侧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于本实施例来说,阵列基板240的侧缘245与第一侧面243彼此相对,且与第二侧面244相互邻接,阵列基板240的侧缘245面对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而不会接触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并与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之间具有空气间隔AR3。阵列基板240的连接侧246面对挡墙220的第四内侧224,而不会接触挡墙220的第四内侧224,并分别与挡墙220的第四内侧224之间具有空气间隔AR4。
[0192]请参考图3,对向基板250的第一外侧253面对挡墙220的第一内侧221,且与挡墙220的第一内侧221之间具有一空气间隔AR1。换句话说,相较于对向基板250的第一外侧253,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更接近挡墙220的第一内侧221。请参考图2,第二外侧254面对挡墙220的第二内侧222,且与第二内侧222之间具有空气间隔AR2。换句话说,相较于对向基板250的第二外侧254,阵列基板240的第二侧面244更接近挡墙220的第二内侧222。然而,对向基板250的侧缘255面对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而不会接触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并与挡墙220的第三内侧223之间具有空气间隔AR3。对向基板250的侧边256面对挡墙220的第四内侧224,不会接触挡墙220的第四内侧224,并与挡墙220第四内侧224之间具有空气间隔AR4。
[019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区域248的所述侧248A至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的最小直线距离d21与第一条形区249A的最小宽度w21实质上相同(图4A)。布线区域248的所述另侧248B至阵列基板240的第二侧面244的最小直线距离d22与第一无线路区域249的第二条形区249B的最小宽度w22实质上相同(图4A)。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制第一条形区249A的最小宽度w21与第二条形区249B的最小宽度w22要一致,可依实际情况调整。
[0194]侧缘与第一侧面彼此相对,且邻接第二侧面,且由于通过保留余料区域来辅助显示面板定位于框架中,因此框胶至第一侧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会大于框胶至侧缘的最小直线距离,以本实施例来说,如图2所示,框胶280至阵列基板240的第一侧面243的最小直线距离d23大于框胶280至阵列基板240的侧缘245的最小直线距离d24,其中侧缘245与第一侧面243彼此相对,且邻接第二侧面344。
[0195]当不具有上述第一无线路区域的现有显示面板放置于框架中,精密调整后使其显示区域恰位于框架中的一预定位置后,现有显示面板的侧面至框架对应内侧的最小间距可以被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路区域的尺寸的依据,例如,此最小间距实质上等于第一无线路区域上述最小宽度(如w21或w22)与一组装裕度(例如0.05毫米)的总和。
[0196]第二实施方式
[0197]第二实施方式的显不模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不模块大致相同,其差异为,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是仅通过阵列基板直接抵靠框架的内侧,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是通过对向基板直接抵靠框架的内侧,以实现显示面板对位于框架内的目的。
[0198]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30的上视图。为了使图式易辨识,图5中省略绘示框架310的底部325,仅绘出框架310的挡墙320。图6绘示图5沿线段6-6的剖视图。如图5与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310具有挡墙320。挡墙320可具有第一内侧321、第二内侧322、第三内侧323、第四内侧324与底部325。第一内侧321与第二内侧322之间形成一内角326。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310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10的结构与连接关系大致相同,故,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结构与连接关系,请参考第一实施方式以上的描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便不再加以赘述。
[0199]显示面板330位于框架310中并被挡墙320环绕,其中显示面板330具有相互邻接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端角,于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330的第一侧面353与第二侧面354位于对向基板350上,且第一端角359 (示于图7B)形成于对向基板350的第一侧面353与第二侧面354之间。详细来说,图7A绘示图5的阵列基板340的上视图。为了更清楚表示图7A,图7A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与布线区域348之间预留一口字型虚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