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45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体内排纸。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采用如下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考虑设置空间的缩小等而将排纸托盘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体内。在这样的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在图像形成之后通过定影部,被排纸于装置主体的体内的排纸托盘。由于进行体内排纸后的纸张在保持未充分散去被定影部施加的热的状态下积载于装置主体的体内的排纸托盘,所以该排纸托盘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会上升。由于该升温后的空气滞留在装置主体的体内,所以装置主体的体内的排纸托盘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的底面由于该升温后的空气而发热,扫描仪内的温度提高。当扫描仪内的温度提高时,有会在扫描仪的工作等中产生故障的问题。该问题在装置主体的体内设置有内部装订器(innerfinisher)的情况下或者在装置主体的体内设置有多个排纸托盘的情况下很显著。因此,公开了如下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的体内的排纸托盘的附近设置抽吸风扇,对来自积载在该排纸托盘中的纸张的热进行抽吸并向装置主体外排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88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仅是用抽吸风扇对来自积载在装置主体的体内的排纸托盘中的纸张的热进行抽吸,所以对于防止装置主体的体内的热到达扫描仪的底面是不充分的,不能抑制扫描仪内的温度上升。因此,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体内排纸部内的热到达体内排纸部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部的底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体内排纸部、扫描仪部以及送风部。体内排纸部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并具有积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纸托盘。扫描仪部能读取原稿,并配置在体内排纸部的上部。送风部在排纸托盘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在该结构中,由于在体内排纸部中的排纸托盘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所以能够防止体内排纸部内的热到达体内排纸部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部的底面。因此,能够抑制由体内排纸部内的热引起的扫描仪部内部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该结构中,由于在该排纸托盘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的上侧形成空气流的流路,所以不会对该排纸托盘上的纸张的堆积(Stack)性造成影响。进而,在该结构中,由于产生沿着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所以即使在向体内排纸部进行排纸的纸张带电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该纸张吸附在扫描仪部底面。此外,在该结构中,由于会产生沿着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所以扫描仪自身的热也容易散去。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体内排纸部内的热到达体内排纸部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部的底面。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平面观察送风部的图。图3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观察送风部的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送风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送风部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送风部的立体图。图7 (A) 图7 (C)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送风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从外部传递的图像数据,对规定的纸张(记录纸张)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原稿处理装置120、供纸部80、图像形成部110、体内排纸部90以及送风部200。原稿处理装置120具有原稿载置台121、原稿输送装置122以及扫描仪部123。原稿载置台121由透明玻璃构成,为能够载置原稿的结构。原稿输送装置122对积载在原稿托盘中的原稿1张1张地进行输送。此外,原稿输送装置122以在箭头IM方向自由转动的方式构成,通过打开原稿载置台121的上方,从而能在原稿载置台121放置原稿。扫描仪部123读取以原稿输送装置121进行输送中的原稿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22的原稿。此外,扫描仪部123配置在体内排纸部90的上部。在供纸部80中设置有供纸盒81、手动供纸盒82、搓纸辊83以及搓纸辊84。供纸盒81是用于预先积蓄定形纸张的托盘。手动供纸盒82是能够载置不定形纸张的托盘。搓纸辊83配备于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从供纸盒81将纸张1张1张地搓取并向纸张输送路径101供给。同样地搓纸辊84设置在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从手动供纸盒82将纸张1张1张地搓取并向纸张输送路径101供给。图像形成部110包括图像形成站31、32、33、34、曝光单元30、中间转印带单元50以及定影单元70。在图像形成站31、32、33、34中分别设置有感光鼓10、带电器20、显影器40以及清洁器单元60,上述图像形成站31、32、33、;34与使用黑(K)、青(C)、洋红(M)以及黄(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图像形成站31进行说明。感光鼓10用于在图像形成时旋转并担载显影剂像。在感光鼓10的周围,从旋转方向上游起依次配置有带电器20、曝光单元30、显影器40、中间转印带单元50、清洁器单元60。定影单元70在输送路径101上位于图像形成部110的最下游。带电器20是用于使感光鼓10的表面均勻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单元,除了如图1所示那样的充电器型的以外,有时还使用接触型的辊型、电刷型的带电器。曝光单元30具有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后的感光鼓10进行曝光,由此在其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功能。曝光单元30被构成为具备激光射出部以及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曝光单元30中,配置有扫描激光束的多面反射镜和用于将由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激光引导至感光鼓10的透镜或反射镜等的光学要素。作为曝光单元30,除此之外也能够采用使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方法。显影器40利用调色剂对在感光鼓1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中间转印带单元50具备中间转印带5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53、中间转印辊M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55。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53以及中间转印辊M对中间转印带51进行架设并使其旋转驱动。此外,对中间转印辊M施加用于将感光鼓10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51以与感光鼓10接触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且,具有将形成在感光鼓10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使用例如厚度100 μ π! 150 μ m左右的薄膜呈无端状地形成中间转印带51。从感光鼓10向中间转印带5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通过与中间转印带51的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M进行。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对中间转印辊讨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M是以直径8mm IO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础,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泡沫聚氨酯等)覆盖的辊。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能对中间转印带51均勻地施加高电压。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辊形状,但是除此以外还能使用电刷等。如上述那样在感光鼓10上进行显像化后的静电像在中间转印带51层叠。像这样层叠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由配置在纸张和中间转印带51的接触位置的转印辊56转印到纸张上。此时,中间转印带51和转印辊56被规定夹部压接,并且对转印辊56施加用于使调色剂转印到纸张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进而,转印辊56为了固定地得到上述夹部,而使转印辊56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的任意一方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并使另一方为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泡沫性树脂辊等)。此外,设定为如上述那样通过与感光鼓10接触从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51的调色剂或者未被转印辊56转印到纸张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55除去/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55中,作为与中间转印带51接触的清洁构件,例如具备清洁刀片,清洁刀片接触的中间转印带51从背侧用中间转印带从动辊53进行支承。清洁器单元60除去/回收在显影/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0上的表面的调色剂。定影单元70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夹着纸张进行旋转。此外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由控制部对加热辊71以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进行设定,而且上述加热辊71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与加压辊72 —起将调色剂热压接于纸张,从而熔融/混合/压接被转印到纸张的调色剂像,对纸张进行热定影。此外,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71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73。体内排纸部90具有排纸托盘91和排纸辊92。将通过了定影单元70的纸张经过排纸辊92排纸于排纸托盘91。排纸托盘91是用于积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托盘。此外,在要求两面印刷时,在如上述那样结束了单面印刷并通过了定影单元70的纸张的后端被排纸辊92把持时,排纸辊92反向旋转,由此将纸张引导至输送辊102、103。而且之后在经过定位辊104对纸张背面进行印刷之后将纸张排纸于排纸托盘91。送风部200在排纸托盘91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123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的空气流。以下,说明送风部200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效果。图2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平面观察送风部200的图。图3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观察送风部200的图。图4是送风部200的立体图。送风部200具备送风管道(duct)210和送风风扇220。送风管道210由第一送风管道211、第二送风管道212以及第三送风管道213构成。送风风扇220配置在第一送风管道211的开放端部。第一送风管道211的开放端部面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的外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部200中的送风风扇220对外部空气进行吸气并朝向送风管道210送风。由于第一送风管道211如上述那样在开放端部配置有送风风扇220,所以第一送风管道211的内部形状呈与送风风扇220的大小相匹配的形状。此外,第三送风管道213的端部与体内排纸部90连结,在该连结部形成有开口部2400由于需要从开口部240排出由送风风扇220产生的空气流,而且在排纸托盘91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123的底面之间形成流路,所以需要开口部MO的形状呈以水平方向为长轴的形状。因此,第三送风管道213的内部形状呈和开口部MO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如上述那样,第一送风管道211和第三送风管道213呈不同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送风管道212连结第一送风管道211和第三送风管道213。再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送风管道211和第三送风管道213呈不同的形状,但是由于以第一送风管道211的竖直剖面积和第三送风管道213的竖直剖面积相等的方式构成,所以由送风风扇220产生的空气流在第一送风管道211内的风量与通过了第二送风管道212的空气流在第三送风管道213内的风量、即从开口部240排出的空气流的风量几乎相同。因此,通过调整送风风扇220的转速,从而能容易地调整从开口部240排出的空气流的风量。通过送风管道210从开口部240排出的空气流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的几乎整
6体朝向箭头230方向形成流路。因此,能够防止体内排纸部90内的热到达体内排纸部90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部123的底面。因此,能够抑制由体内排纸部90内的热引起的扫描仪部123内的温度上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在排纸托盘91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的上侧形成空气流的流路,所以不会对排纸托盘91上的纸张的堆积性造成影响。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产生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的空气流,所以即使在向体内排纸部91排纸的纸张带电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纸张吸附在扫描仪部123的底面。此外,在该结构中,由于产生沿着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所以扫描仪自身的热也容易散去。接着,针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还在体内排纸部90中的与配置排纸辊92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壁部93。于是,本实施方式的体内排纸部90成为仅开放侧面中的一面而且剩余的三面被壁部包围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被排纸于体内排纸部90的纸张向图像形成装置100外落下。当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壁部93设置在空气流的最下游时,如果是通常的话,则空气流碰到壁部93而反射并在体内排纸部90内循环,因此有对纸张向排纸托盘91的堆积性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体内排纸部90中的空气流的最下游,在壁部93形成有用于将空气流排气至体内排纸部90的外部的排气口 94。排气口 94相当于本发明的排气部。因此,空气流不会碰到壁部93而反射,空气流从排气口 94高效地被排气至体内排纸部90的外部。因此,空气流不会在体内排纸部90内循环,因此不会对排纸托盘91上的纸张的堆积性造成影响。接着,针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那样,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还在体内排纸部90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具备吸气部300。吸气部300具有吸气管道310和吸气风扇320。吸气风扇320配置在吸气管道310的开放端部。再有,吸气管道310的开放端部面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的外部。吸气管道310的另一端部在体内排纸部90中形成有吸气口 330。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流在箭头230方向形成流路。而且,吸气部300配置在与空气流的流路正交的方向。通过吸气部300的吸气风扇320旋转,从而能够将在体内排纸部90内流动的空气流通过吸气口 330吸气至吸气管道310中。将吸气至吸气管道310中的空气通过吸气风扇320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的外部进行排气。因此,在体内排纸部90内流动的空气流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或侧面出去。由此,空气流不会碰上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或侧面的用户,因此不会使用户感觉不舒服。最后,针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 (A)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平面观察体内排纸部90的图。图7 (B)是从图7 (A)的左侧面观察体内排纸部90的图。图7 (C)是从图7 (A)的正面观察送风部200的图。送风部200如图7 (A)和图7 (B)所示那样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而且,送风管道21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面形成至左侧面。在送风管道210的端部配置有送风风扇220。此外,如图7(A)所示那样,送风管道210中的开口部240呈朝向体内排纸部90开放的形状。即,构成为从送风风扇220送风的空气在送风管道210内沿箭头231方向流动,当该空气到达至与体内排纸部90相向的位置时,从送风管道210流到体内排纸部90内。如图7 (A)和图7 (C)所示那样,在送风管道210的开口部MO以几乎相等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偏转翼片(fin)250。偏转翼片250以随着越配置在送风管道210的下游侧,其前端部越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突出的方式构成。利用该结构,能对从送风风扇220送风的空气进行分流并使其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整体在箭头235方向流动。S卩,本实施方式的送风部200能使空气流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产生。此外,如图7 (A)和图7 (B)所示那样,吸气部300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而且,吸气管道310如图7 (A)所示那样以吸气口 330遍及体内排纸部90的上表面整体的方式形成。在吸气管道310中的吸气口 330的另一端部,配置有吸气风扇320。利用该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吸气部300能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产生的空气流进行吸气,并将吸气后的空气排气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的外部。吸气风扇320的吸气量以比送风风扇220的送风量多的方式进行设定。通过像这样进行设定,从而能不泄漏地对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流动来的空气进行吸气。即,由于多余的空气不会在体内排纸部90内循环,所以不会对排纸托盘91上的纸张的堆积性造成影响。进而,如图7 (B)所示那样,吸气管道310中的吸气口 330以比送风部200中的开口部240在竖直方向宽度宽的方式形成。利用该结构,即使从开口部240排出的空气流的流路宽度在竖直方向变宽,也能使全部的空气流流入到吸气口 330中。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不会从用户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的可能性高的正面侧或侧面侧对空气进行排气,因此即使用户在从体内排纸部90拿取纸张时弯下腰,空气流也不会碰上用户的脸等,用户不会感到不舒服。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以空气流在箭头230方向形成流路的方式配置有送风部200,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在排纸托盘91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123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的空气流的结构,就能自由地配置送风部200。此外,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体内排纸部90中的与配置有排纸辊92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设置的壁部93形成有排气口 94,但并不限于此。排气口 94在空气流的下游侧设置有壁面的情况下,在该壁面形成即可。进而,虽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吸气部300配置在与空气流的流路正交的方向,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吸气部300能对空气流进行吸气,则怎样配置都可以。最后,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是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进而,意图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90-体内排纸部;
91-排纸托盘;94-排气口 ;
100-图像形成装置;123-扫描仪部;200-送风部;300-吸气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体内排纸部,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并具有积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纸托盘;扫描仪部,能读取原稿,并配置在所述体内排纸部的上部;以及送风部,在所述排纸托盘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所述扫描仪部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所述扫描仪部的底面的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具备排气部,用于在所述体内排纸部中的所述空气流的最下游,将所述空气流排气至所述体内排纸部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具备吸气部,对在所述体内排纸部中的所述空气流的最下游的所述空气流进行吸气,将吸气后的空气排气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送风部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使所述空气流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产生,所述吸气部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对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产生的所述空气流进行吸气,将吸气后的空气排气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送风部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侧面侧,使所述空气流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侧面侧朝向另一侧面侧产生,所述吸气部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对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侧面侧朝向另一侧面侧产生的所述空气流进行吸气,将吸气后的空气排气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体内排纸部内的热到达体内排纸部的上部配置的扫描仪部的底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体内排纸部(90)、扫描仪部(123)以及送风部(200)。体内排纸部(90)具有积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纸托盘(91),并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扫描仪部(123)能读取原稿,并配置在体内排纸部(90)的上部。送风部(200)在排纸托盘(91)所能积载的纸张的最大积载位置和扫描仪部(123)的底面之间产生沿着扫描仪部(123)的底面的空气流。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597885SQ20108005117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久保隆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