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31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能够在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任意一侧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已为人所知。 例如,根据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布Νο.ΗΙΟ-72174中所公开的一种打印机,为了在片状物两侧形成图像(例如双面打印),该打印机可在图像形成单元中传送片状物以在片状物的第一侧上形成图像,接着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中传送片状物,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在相反方向上传送片状物并使其返回到图像形成单元,从而在片状物的第二侧上形成图像。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布No. 2001-166550公开了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下框架和上框架,在该下框架中配置有片状物馈送单元,在该上框架中配置有图像形成单元。根据此公开,下框架被设计成刚性小于上框架,从而可以使该下框架更易变形来吸收因放置在不平或阶梯区域中所产生的应力。在这种结构中,可以使保持图像形成单元且对不平应力更加敏感的上框架远离应力且以较小的变形量稳定地保持。因此,可以减少图像形成单元在打印机底架中的不对齐,且可以维持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质量。进一步,与具有被设计成为与上框架具有相同刚性的下框架的打印机相比,也可以减小打印机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因此,打印机能够被更容易地操作且成本更低地制造。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打印机中,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被配置在下框架中时,由于下框架的变形可能会使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不对齐,具体来讲,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配置在上框架中的图像形成单元不对齐。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不对齐时,可能无法确保片状物返回路径,该片状物返回路径连接图像形成单元和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且离开图像形成单元的片状物在该片状物返回路径中被传送再次返回到图像形成单元。该片状物返回路径不顺滑时,片状物可能无法被准确地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换言之,较理想的是,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通过不同框架支持时,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被放置在竖直和水平上的合适位置处。考虑到上述问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使片状物返回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保持在竖直合适位置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被构造成从图像形成单元沿着片状物返回路径传送记录片状物而使该记录片状物返回到图像形成单元;上框架单元,该上框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框架且被构造成在一对侧框架之间的位置处支撑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一对下框架,该一对下框架被配置成在它们之间具有预定量的间隔且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位于该间隔中,该一对下框架被构造成为刚性小于上框架单元且支撑一对侧框架的下部。通过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上框架单元对齐接触而相对于上框架单元限定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的竖直合适位置。根据上述构造,通过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上框架单元对齐,可以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上框架单元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因此,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可以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该图像形成单元通过上框架单元支撑。因此,从图像形成单元传送的记录片状物可以稳定且准确地在输送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又,根据本实施例,下框架被设计成为刚性小于上框架单元。因此,当图像形成设备被放置在不平或者阶梯区域中时,下框架更容易变形以吸收由不平产生的上框架单元的变形引起的应力,从而减少对变形更加敏感的上框架单元的变形。因而,可以减少由该变形所引起的图像形成单元在上框架单元中的不对齐。换言之,也可以防止对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质量的劣化。又,与具有与上框架单元的刚性相当的刚性下框架的打印机相比,可以减小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重量和制造成本。较理想的是,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中的片状物返回路径可以具有进入点,使得要返回到图像形成单元的记录片状物通过该进入点进入片状物返回路径中。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以与位于靠近片状物返回路径的进入点的一侧的上框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根据上述构造,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可以相对于上框架单元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同时,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可以基于上框架单元和在靠近进入点的一侧的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一部分的位置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因此,可确保进入点相对于支撑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框架的位置,且来自图像形成单元传送的记录片状物可以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中向前通过进入点被顺畅且准确地传送到片状物返回路径中。较理想的是,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上盖,该上盖通过上框架单元支撑以覆盖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侧。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可以具有下盖,该下盖被配置在与上盖相邻的位置处,以覆盖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靠近进入点的一侧。上盖和下盖构成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外侧表面。根据上述构造,上框架单元的上盖和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下盖均可设置在与相对刚硬的上框架单元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准确地维持上盖和下盖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上盖和下盖构成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外后表面,当准确地维持上盖和下盖之间位置关系时,即使在下框架变形时也可以维持图像形成设备的外观。较理想的是,下盖形成为在其下部朝向沿着在片状物返回路径中传送记录片状物的方向的下游侧弯曲。根据上述构造,当下框架变形时,相比于无弯曲而具有垂直于底座表面延伸的下盖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形成设备的外观。较理想的是,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片状物容器,该片状物容器被构造成容纳要将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状物且配置在一对下框架之间的间隔中。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片状物容器配置在靠下的位置。根据上述构造,可以有效地利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内部空间。较理想的是,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水平位置相对于一对下框架被限定。
较理想的是,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相对于一对下框架被限定。较理想的是,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可以相对于一对下框架被限定。根据上述构造,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可以通过不太复杂的方法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例如将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一部分插入下框架之间且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一部分与下框架对齐。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的框架装配件的分解视图。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后视图。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用于竖直定位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机构。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用于水平(左右)定位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机构。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用于水平(前后)定位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机构。图7A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在盖子内具有弯曲下部的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图7B表示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一个比较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打印机1的方向与各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一致。因此,例如图1中所示的观察者的左手侧被作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图1中与前侧相反的右手侧被作为彩色打印机1的后方。与观察者的较近侧对应的侧被作为左方,对应于观察者的较远侧而与该左方相反的侧被作为右方。图1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彩色打印机1的竖直方向。又,彩色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被作为宽度方向,前后方向被作为深度方向。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即便从不同角度观察上述图面,图2-7中的方向类似地基于上述所定义的彩色打印机1的方向且与图1中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的方向对应。彩色打印机的总体构造彩色打印机1 (参见1)为能够双面打印的多色激光打印机,在该彩色打印机1中, 可以在记录片状物S的两面形成图像。彩色打印机1设置在表面E(例如桌顶部)上,且包括底架2、馈送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4和传送单元5。 馈送单元3配置在底架2中的下部,且包括片状物馈送托盘31,该片状物馈送托盘 31收纳要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4的片状物S和片状物馈送装置32,该片状物馈送装置32 从片状物馈送托盘31拾取片状物S并将所拾取的片状物S传送到图像形成设备4。
图像形成单元4在片状物S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且包括曝光单元41、多个(例如4 个)处理单元42、转印单元43和定影单元44。
曝光单元41配置在底架2中的上部,且具有激光源(未图示)、多个多角镜(未标识)、透镜(未标识)和多个反射镜(未标识)。从用于多种(例如4种)颜色的激光源所发射的激光束在多角镜和反射镜上被发射且通过透镜传送,以变换光路从而扫描感光鼓 42A的表面。处理单元42沿着彩色打印机1的深度(例如前后方向)方向线性对齐,且具有感光鼓42A、充电器42B、显影辊(未标识)、供给辊(未标识)、压片(flattener blades)(未标识)和内部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未标识)。所有的处理单元42在调色剂被相似地构造,只是调色剂容器中容纳的调色剂在颜色上彼此不同。转印单元43配置在片状物馈送托盘31和处理单元42之间。转印单元43具有驱动辊(未标识)、从动辊(未标识)、环状传送带43A和多个(例如4个)转印辊43B,该传送带43A被配置成为环绕驱动辊和从动辊。传送带43A被配置成为具有与四个感光鼓42A 接触的上外表面。又,四个转印辊4 配置在隔着传送带43A与感光鼓42A相对的位置处, 且传送带43A在其上内表面与四个转印辊4 接触。定影单元44相对于处理单元42配置在较后的位置,且具有加热辊44A和加压辊 44B。加压辊44B配置在隔着片状物路径与加热辊44A相对的位置,且将片状物路径中传送的片状物S挤压到加热辊44A上。在上述构成的各处理单元4中,充电器42B对感光鼓42A的表面均勻地充电,且感光鼓42A的表面由来自曝光单元41的基于图像数据发射的激光束曝光,以在该感光鼓 42A的表面上形成低电势区域,例如,表示要形成在片状物S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同时,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被供应到供给辊和显影辊,且通过压片在显影辊的表面上被均勻地压平。调色剂从显影辊被供应到感光鼓42A上的潜像上。因此,该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且在感光鼓42A的表面上传送。当由馈送单元3供给的片状物S在传送带43A上被传送到感光鼓42A和转印辊4 之间的位置时,形成在感光鼓42A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转印到片状物S上。因此,四个彩色图像被逐个叠覆到片状物S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具有已转印图像的片状物S被传送到定影单元44中加热辊44A和加压辊44B之间的夹持部,从而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该片状物S上。具有已定影图像的片状物S通过排出辊45沿着传送路径51被送出底架2之外且被放置在排出盘22中。传送单元5将从图像形成单元4排出的片状物S传送到底架2之外或再次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单元5具有传送路径51、排出辊52、在前后方向上可摆动的活片 (flap) 53、片状物返回路径M和传送辊55,该传送辊55在片状物返回路径M中朝向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片状物S。传送路径51与片状物路径部分一致,具有已形成图像的片状物S沿着该传送路径 51被传送而被排出底架2之外。传送路径51在底架2的后部竖直地延伸。更详细来讲,传送路径51从位于较后位置的活片53的附近竖直地立起(如图1中粗实线所示),且在底架 2中的上后部分弯曲,从而引导片状物S朝前。排出辊52在以下两个方向上可旋转正向旋转方向和反向旋转方向。当为正向旋转时,排出辊52将由图像形成单元4排出的片状物S向外引导到底架2之外。当为反向旋转时,排出辊52将片状物S向内引导至底架2内部。又,当排出辊52在正向上旋转以排出片状物S时,活片53被放置在较后的位置处以使传送路径51开放。片状物返回路径M在底架的后部竖直地延伸且在片状物馈送托盘31下方的下部水平地延伸。更详细来讲,片状物返回路径M从位于较前位置的活片53附近延伸(如图 1中的虚线所示)且在底架2中的下后部分中弯曲以引导片状物S向前。片状物返回路径 54接着在片状物馈送托盘31下方水平地延伸,且向上弯曲以将片状物S弓丨导到片状物馈送装置32。因此,片状物返回路径M具有从活片53附近向下延伸的竖直部分54A和水平且向上延伸的向前传送部分MB。竖直部分54A和向前传送部分54B在彩色打印机1的后部连接,其中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盖子120和上框架单元210的后盖23对齐。盖120 和具有后盖23的上框架单元210将会在之后进行详细叙述。当排出辊52在反向方向上旋转以在片状物返回路径M中传送片状物S时,活片53被放置在靠前的位置处以使片状物返回路径讨开放。当片状物S完成图像形成时,传送单元5通过排出辊52的正向旋转将片状物S在传送路径51中从图像形成单元4排出底架2之外。被排出的片状物S被放置在排出盘22 中。当完成片状物S的图像形成时,也即,在片状物S的一侧上图像完成而另一个图像也要形成在片状物S的另一侧上时,片状物S在底架2中被翻转,从而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在相反方向上对片状物S再次处理。因此,离开图像形成单元4的片状物S在传送路径51中被传送,且在该片状物S被完全送出底架2之前,排出辊52的旋转方向被反向从而在相反方向上向内释放片状物S且在片状物返回路径M中将该片状物S引导到片状物馈送装置32 中,如图1的粗虚线所示。因此,片状物S在相反方向上被送回图像形成单元4中。当片状物S完成图像形成、也即在相反侧上形成图像时,传送单元5通过排出辊52 的正向旋转在传送路径51中传送片状物S以将片状物S从图像形成单元4送出底架2。已排出的片状物S被放置在排出盘22中。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定位机构下面对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和将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放置在合适位置处的定位机构的构造进行叙述。参见图2对彩色打印机1的框架结构进行叙述。彩色打印机1的底架2具有上框架单元210和一对下框架220。上框架单元210具有曝光单元41、处理单元42、转印单元 43和定影单元44,直接或通过中间部件(未图示)固定在上框架单元210上。上框架单元 210具有一对侧框架211、扫描框架212和横梁213、214。侧框架211为金属板,其在彩色打印机1中沿着左侧和右侧配置而使左右侧之间具有预定量的间隔,从而使图像形成单元41配置在间隔中。在图2中省略了图像形成单元 4的图像。扫描框架212和横梁213、214由金属构成且被配置成将侧框架221彼此连接并垂直于侧框架221延伸。扫描框架221和横梁214、214通过例如焊接和/或螺钉固定在侧框架221上。扫描框架212为框架构件,在该扫描框架212上放置且固定有曝光单元41。该扫描框架212形成为具有多个沿着左右方向的线性缝隙(未标识),通过该多个线性缝隙能够传送曝光单元41发射的激光束。横梁213形成为具有中空矩形棱柱形状且被嵌入侧框架211的下后部中。横梁213在其底面上具有接触区域213A,该接触区域213A与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接触部分122相对。该接触部分122会在之后进行叙述。下框架220为一对树脂框架,该一对下框架220在彩色打印机1中沿着左侧和右侧配置,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量的间隔,从而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10和片状物馈送托盘31配置在该间隔中。在图2中省略了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10和片状物馈送托盘31的图像。下框架220配置在彩色打印机1中,以使得上框架单元210的侧框架211放置在其顶部。因此,侧框架211在其底部由下框架220保持。树脂制的下框架220刚性因此要小于金属制的上框架210。更具体来讲,下框架 220通过例如形成为较薄或在其间具有较少数量的加强构件被设计成具有从底部大致保持侧框架211但小于上框架210的刚性。由于上框架单元210和下框架220之间刚性不同,因此当彩色打印机1被放置在不平或台阶区域中时,可以使下框架220更容易变形以吸收该不平,从而减少上框架210的变形。各下框架220配备有导轨221,该导轨221从下框架220的内表面向内突出且在深度(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从而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安装在彩色打印机1中时,在下框架220之间引导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又,各下框架220形成为在其后表面上具有螺纹孔(未标识)。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10通过螺钉B经由螺纹孔附接到下框架220 上。下框架220通过沿着宽度(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梁231和后梁232相互连接。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的底架2被构造成在下框架220上具有上框架单元210, 并且上框架单元210和下框架222覆盖有树脂外壳(未图示)。底架2的前盖21 (参见图 1)和片状物馈送托盘31的前表面构成了彩色打印机1的前外表面。又,底架2的后盖23 和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后表面(盖121)构成彩色打印机1的后外表面(参见图3)。后盖23是由上框架单元210支撑的上盖,以覆盖图像形成单元的后侧(例如彩色打印机14的上后部)(参见图2和图幻。尤其是,后盖23被附接到横梁213且参考该横梁 213而相对于上框架单元210被配置在正确的位置。参见图1-3对于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构造进行详细叙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片状物馈送托盘31配置在下部且具有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向前传送部分54B (参见图1)。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配备有多个沿着向前传送部分54B的水平部分的传送辊55。传送辊55的旋转传送片状物S,该片状物S通过排出辊52的反向旋转从片状物路径51被送回图像形成单元4。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具有传送部110和盖部120(参见图2和图幻。传送部 110具有向前延伸部分54B的一部分和多个传送辊55。盖部120被配置在片状物返回单元 100的后部且具有盖121、一对接触部122和一对固定片123,该盖121部分地限定彩色打印机1的外后表面。根据本实施例,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后部对应于向前传送部分 54B的进口侧,在此进口侧,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竖直部54A与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向前传送部分会合。向前传送部分54B在进入侧的进入点P处与竖直部54A连接(参见图1), 且沿着竖直部54A被传送的片状物S在向前传送部分MB中被引导通过进入点P。盖121是覆盖片状物返回单元100更靠近进入点P的一侧的下盖。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安装在底架2中时,盖121相对于后盖23被配置在靠下的位置,且位于和后盖23之间保持预定量间隔C而位于与后盖23相邻的位置处。因此,后盖23和盖121构成了彩色打印机1的外后表面。盖121形成为具有向内弯曲的下部121A,该向内弯曲的下部121A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中沿着纸张传送方向朝向下游侧向前弯曲(参见图1)。接触部122形成在盖120的右侧端和左侧端中的每一个上。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安装在底架2中时,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与横梁213的接触区域213A相对且相互接触。上表面122A如图2中的阴影所示。薄片式的固定片123从接触部122的一边缘向外突出(向右和向左)。各固定片 123形成为具有竖直伸长孔123A。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设置在底架2中时,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通过螺钉B经由固定片123固定到下框架220的后面222上。接着,对于将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安装在彩色打印机1中的合适位置处的机构进行叙述。在安装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时,上框架单元210被放置在一对下框架220上以固定在该一对下框架220 (参见图2、。因此,由于上框架单元210的重量,下框架220被挤压且竖直变形至一定程度,而使上框架单元210的竖直水平稍微地下降。由于位于靠下位置的上框架单元210和下框架220变形,因此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设置在下框架220之间的位置。更详细地讲,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放置在下框架220之间的间隔中,且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底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通过下框架220的导轨221支撑。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沿着导轨221被推动向前滑动(参见图5)。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向前推动直到固定片123与下框架220的后平面222 接触。由此,由于上框架单元210位于已变形的下框架220上的靠下的位置处,接触部122 的上表面122A与上框架单元210的横梁213的底面接触(参见图4)。换言之,位于下框架 220之间的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可以在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上与上框架单元210 的横梁213接触。因此,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上框架单元210设置在竖直上的合适位置处。由此,盖121的上边缘低于上表面122A的水平;因此,可以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安装在下框架220之间时维持盖121和后盖23之间的间隔C。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的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通过螺钉B经由固定片123固定在下框架220的后表面222上。由此,固定片123中的伸长形状的延伸孔123A能够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下框架220在孔123A的高度范围里竖直调整。因此,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被放置在下框架220之间的位置处而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没有到达横梁213的底面时,由于例如下框架220的变形不足,使用者可在孔123A的高度内调整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竖直位置以使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与横梁123的底面接触。一旦调整好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位置,使用者可以拧紧螺钉B以固定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同时,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宽度(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通过导轨221限定, 其具有介于导轨122之间的传送部110(参见图幻。又,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深度 (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由与下框架220的后表面222接触的固定片123决定(参见图6)。 因此,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由下框架220所决定。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与上框架单元210的横梁213对齐,可以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上框架单元210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因此, 可以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4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该图像形成单元4通过上框架单元210支撑。因此,可以将从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的片状物S稳定且准确地传送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又,根据本实施例,下框架220被设计成刚性小于上框架单元210。因此,当彩色打印机1被防止在不平或阶梯区域中时,下框架220更容易变形以吸收由不平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少对于变形更敏感的上框架单元210的变形。因此,可以减少由变形引起的图像形成单元4在上框架单元4中的不对齐。换言之,可以防止彩色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质量的劣化。又,与具有刚性下框架的打印机相比,该下框架刚性与上框架单元相同,可以缩减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相对于上框架单元210的横梁213被放置在竖直合适位置处。同时,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竖直部54A和向前传送部54B在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后部(S卩,进入侧)相连。因此,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向前传送部MB 在后部与片状物返回路径M的竖直部54A准确地相连,从而可以使由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的片状物S顺畅且准确地向前通过进入点P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中的片状物返回路径54。又,上框架单元210的后盖23和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盖121均位于相对刚硬的上框架单元210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准确地保持后盖23和盖121之间的位置关系。当使后盖23和盖121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保持时,可以稳定地保持后盖23和盖121 之间的间隔C(参见图3),且同时后盖23和盖121构成了彩色打印机1的外后表面,即使当下框架220变形时也可以维持彩色打印机1的外观。又,当盖121形成为具有向内弯曲的下部121A时,可以改进彩色打印机的外观,使其优于具有无弯曲而竖直延伸到表面E上的盖子的彩色打印机。例如,如果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参见图7B)具有垂直于表面E延伸的下部121A’,且当下框架220变形且整个彩色打印机1的位置下降时,对于使用者来讲,由于下框架220的变形,盖121’和表面E 之间的间隔变形是显而易见的,且使用者可发现该显著变形。另一方面,在盖121中采用向内弯曲的下部121A,即使下框架220变形且整个彩色打印机1的位置下降(参见图7A),间隔变形也是不明显的。因此,可以通过盖121的弯曲来改进彩色打印机的外观。根据本实施例,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10在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由下框架220所决定。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将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设置在合适位置,例如将传送部110插入下框架220的导轨221之间且使固定片123和下框架220的后表面222对准。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下框架220受到上框架单元210和由上框架单元210所支撑的部件的重量以及由于表面E的不平产生的应力所影响,下框架220设计为在竖直方向上吸收应力。出于这个原因,下框架220设计为变形以使得宽度右后方向和深度的前后方向上的水平变形量被限制成小于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形量。因此,即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 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由可变形的下框架220所决定,片状物S也可以在片状物返回路径M中大致稳定地被传送。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叙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发现,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范围内该图像形成设备存在各种变形和实施方式。可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对象并不限于特定特征或实施方式。而是将上述特定特征和实施方式作为权利要求的实施形式的例子。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并不需要由下框架220所决定,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的至少其中一个位置可由上框架单元210决定。例如,上框架单元210中的一对框架(例如,侧框架211)也可形成为具有向下延伸部,且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也可由向下延伸部支撑。由此,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也可由上框架单元210所决定。进一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到向下延伸部,从而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在深度方向上也可被设置在合适位置处。当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位置由更加刚硬的上框架单元 210决定时,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可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更加稳定地设置在合适位置处,该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上框架单元210支撑。对于另一个例子,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竖直位置无需通过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的一部分(例如,接触部122的上表面122A)与上框架单元210对齐接触来决定。例如,竖直位置也可通过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整个上部与上框架单元210的底部对齐接触来决定。又,对于另外一个实施例,盖121的下部121A无需向内弯曲,而形成为线性。对于另外一个实施例,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100无需相对于片状物馈送托盘31配置在靠下的位置处,也可以相对于片状物馈送托盘31配置在较高的位置处,例如在片状物馈送托盘31和图像形成单元4之间。又,图像形成单元4中的一些部件也可以由不同部件代替。例如,感光鼓42A无需对激光束曝光,使感光鼓42A对激光束曝光的光源也可以由LED (发光二极管)、EL (电控光)或荧光所代替。对于另一例子,具有加热辊44A和加压辊44B的定影单元44也可由具有胶片熔制机构的定影单元代替。对于另一个实施例,彩色打印机1的底架2也可以具有前盖,该前盖构成了彩色打印机1的外表面。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多色彩打印机,也可以应用在例如单色打印机、复印机、或多功能一体机中。又,片状物S并不限定于纸张,也可以为例如OHP纸张。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记录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被构造成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沿着片状物返回路径传送所述记录片状物而使所述记录片状物返回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上框架单元,所述上框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框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的位置处支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一对下框架,所述一对下框架被配置成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具有预定量的间隔且使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位于所述间隔中,所述一对下框架被构造成为刚性小于所述上框架单元且支撑所述一对侧框架的下部;其中通过使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上框架单元对齐接触而相对于所述上框架单元限定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竖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中的所述片状物返回路径具有进入点,使得要返回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记录片状物通过所述进入点进入所述片状物返回路径中;且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设置在合适的竖直位置,以便至少在一部分与所述上框架单元接触,所述一部分靠近所述片状物返回路径的进入点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盖,所述上盖通过所述上框架单元支撑以覆盖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侧, 其中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具有下盖,所述下盖被配置在与所述上盖相邻的位置处,以覆盖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靠近所述进入点的那侧;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构成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外侧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形成为在其下部沿在所述片状物返回路径中传送记录片状物的方向朝下游侧弯曲。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物容器,所述片状物容器被构造成容纳将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状物且配置在所述一对下框架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所述片状物容器配置在靠下的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一对下框架限定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水平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一对下框架限定所述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一对下框架限定片状物返回传送装置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图像形成单元;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该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被构造成从图像形成单元沿着片状物返回路径传送记录片状物而将记录片状物送回到图像形成单元;上框架单元,该上框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框架且被构造成在一对侧支架之间的位置处支撑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一对下框架,该一对下框架被配置成在其之间具有预定间隔量且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位于间隔中,该一对下框架被构造成为刚性小于上框架单元且支撑一对侧框架的下部;通过使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上框架单元对齐接触而相对于上框架单元限定片状物返回传送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的竖直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2236287SQ20111009082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宗田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