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63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发光,为了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需要使用多个发光元件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而直下式背光模组符合这种需求。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发光元件、用于固定定位所述发光元件的背光固定结构、设置于背板上用于反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反射板(也可将反射材料或是膜材采用涂覆、贴附等方式设置于背板与背光固定结构接触的一面上),以及支撑和固定所述反射板和所述背光固定结构的背板、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灯管夹持部2固定。如图I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Lamp Guide)被连接在背板(Back Cover)上(背光源中可包括多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图中只示出一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底座3、灯管定位结构以及用于支撑扩散板等光学膜材的支柱1,所述固定底座3的两侧设置有灯管定位结构,所述固定底座3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支柱1,所述灯管定位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灯管(如冷阴极荧光管)的灯管夹持部2和用于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卡合结构4,所述灯管夹持部2和卡合结构4 一体成型,支柱I和灯管夹持部2的底部通过固定底座3相连,所述卡合结构4从背板上的孔中穿过,卡合结构4的卡抓在经过孔时收缩,并在穿过孔后张开,从而将背板卡在灯管夹持部2的下表面和卡合结构4的上表面之间,以相对背板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目前背光模组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卡合结构,因为既要保证卡合完全,又要保证卡合后强度高,不松动,所以对灯管夹持部下表面(卡合后背板的下表面)与卡合结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要求特别精确。如果灯管夹持部下表面与卡合结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大就会造成卡合松动,灯管夹持部下表面与卡合结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太小就容易造成卡合结构卡合困难,或者卡合结构的翼片无法打开,造成卡合不稳定,卡合不稳定会造成背光源固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与背板卡合不稳定造成的出光不均匀现象。[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灯管夹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两侧各设置有一灯管夹持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还包括卡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卡合柱体、卡合底座、卡合凸起、翼片,所述卡合柱体的一端与固定底座相连,所述卡合柱体的另一端与卡合底座相连,所述翼片一端与卡合底座相连,所述翼片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卡合底座的方向且与固定底座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卡合凸起位于所述卡合柱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斜L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的最外侧各设置有 ^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回弹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且在所述卡合柱体与固定底座相连一端的侧面,所述卡合回弹结构向远离固定底座的方向延伸成斜L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与卡合结构相连的一段的平面高于灯管夹持部、支柱所在的固定底座一段的平面。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弓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柱、卡合结构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高于所述灯管夹持部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的平面,所述支柱、卡合结构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成弓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与所述支柱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凸起为两个,位于所述卡合柱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的翼片为两个,所述两个翼片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卡合柱体另外两个侧面与卡合底座结合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底座、灯管夹持部、支柱、卡合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卡合结构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其可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卡合结构卡合不稳造成的出光不均匀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正视图;[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I结构、图5所示II结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 :支柱;2 :灯管夹持部;3 :固定底座;4 :卡合结构;5 :背光固定结构;6 :光学膜材;7 :背板;41 :卡合柱体;42 :卡合底座;43 :翼片;44 :斜L形结构;45 :卡合凸起;35 弓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的实施例说明是参考附件的图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施。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术语“上表面” “下表面”“左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术语是用来说明的,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其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用于夹持发光元件,使发光元件与背板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中可包括多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中只示出一组。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包括固定底座3、灯管夹持部2、支柱1,所述固定底座3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3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支柱I,所述固定底座3上表面支柱I两侧各设置有一灯管夹持部2,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还包括卡合结构4,所述卡合结构4位于所述固定底座3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3的最外侧各设置有一卡合结构4。具体来说,所述背光固定结构5的支柱I为一个,所述灯管夹持部2为两个,所述灯管夹持部2位于所述支柱I的上表面,所述卡合结构4为两个,所述卡合结构4位于所述支柱I的下表面。如图中所示,依次设置为卡合结构4、灯管夹持部2、支柱I、灯管夹持部
2、卡合结构4。优选地,所述两个卡合结构4、两个灯管夹持部2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柱I的两侧。所述支柱I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灯管支撑件2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卡合结构4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胶带黏贴、螺丝固定及卡合部件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为所述支柱I、灯管夹持部2及卡合结构4都与所述固定底座3 —体成型。[0041]如图2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4包括卡合柱体41、卡合底座42、卡合凸起45、翼片43,所述卡合柱体41的一端与固定底座3相连,所述卡合柱体41的另一端与卡合底座42相连,所述翼片43 —端与卡合底座42相连,所述翼片43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卡合底座 42的方向且与固定底座3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翼片43的延伸端有突起,所述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的至少一侧面上。具体来说,所述卡合柱体41是方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长方体,所述卡合柱体41有四个侧面,所述翼片43优选为两个,所述卡合凸起45优选为两个,所述两个翼片43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两个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另外的两个侧面上。当然,所述卡合凸起45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所述翼片43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所述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的位置不易太靠近翼片43,具体为所述卡合柱体41的侧边中部以上位置。所述卡合凸起45、翼片43与所述卡合柱体41 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4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所述卡合回弹结构通过其弹性力的作用保证灯管夹持部2下表面(卡合后背板的下表面)与卡合结构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的精确性,可以保证卡合结构4与背板7卡合完全,即能保证卡合后强度高,不松动,又能保证卡合结构4的翼片43完全打开,解决了卡合结构4卡合不稳定造成的背光源固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背光模组发光均勻性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斜L形结构44。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回弹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底座3的下表面且在所述卡合柱体41与固定底座3相连一端的侧面,所述卡合回弹结构向远离固定底座3的方向延伸成斜L形结构4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3与卡合结构4相连的一段与灯管夹持部2、支柱I所在的固定底座3的一段处于不同平面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3与卡合结构4相连的一段的平面高于灯管夹持部2、支柱I所在的固定底座3 —段的平面。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底座3与卡合结构4相连的一段的平面与所述灯管夹持部2、支柱I所在的固定底座3 —段的平面相连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5度。所述斜L形结构44在所述卡合柱体41与所述固定底座3连接的四个侧面至少设置一个,图中所示的只是所述斜L形结构44为一个时,所述斜L形结构44设置在卡合柱体41与所述固定底座3连接的左侧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支柱I的一端与固定底座3上表面相连,另一端与光学膜材6接触,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材6。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合结构4中的所述卡合回弹结构44,当所述卡合结构4从背板7上的孔中穿过时,在卡合力的作用下卡合回弹结构44使背板7的下表面与翼片43之间的距离增大,保证卡合结构4的卡合完全,使翼片43完全打开,卡合完成之后,随着卡合力的去除,在卡合回弹结构44产生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背板7的下表面与翼片43之间的距离减少,使完全打开的翼片43能紧贴于背板7的下表面,保证了卡合结构4的卡合强度。卡合结构4的翼片43在经过孔时收缩,并在穿过孔后张开,从而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卡在背板7上,以相对背板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所述卡合结构4的卡合回弹结构44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卡合结构4更能紧贴于背板7,保证了卡合结构4与背板7的卡合稳定性。更优选地,为了防止卡合力太大超出卡合回弹结构44的弹性极限、导致卡合回弹结构44断裂,所述固定底座3与卡合结构4相连的一段与灯管夹持部2、支柱I所在的固定底座3的一段处于不同平面上,这样的结构防止因卡合力过大造成合回弹结构44的断裂。所述卡合凸起45在卡合完成后位于所述背板7的上表面,能够保证卡合结构4与所述背板7的卡合更加稳定,所述翼片43延伸端的突起优选为垂直平行面,这样翼片43打开后能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所述背板7的下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液 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正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支柱I为一个,所述灯管夹持部2为两个,所述灯管夹持部2位于所述支柱I的上表面,所述灯管夹持部2位于所述支柱I的两侧,优选为对称设置,所述卡合结构4为一个,所述卡合结构4位于所述支柱I的下表面。如图中所示,所述卡合结构4与所述支柱4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3的下表面。所述支柱I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灯管支撑件2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卡合结构4与固定底座3 —体成型或是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胶带粘贴、螺丝固定及卡合部件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为所述支柱I、灯管夹持部2及卡合结构4都与所述固定底座3 —体成型。如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4包括卡合柱体41、卡合底座42、卡合凸起45、翼片43,所述卡合柱体41的一端与固定底座3相连,所述卡合柱体41的另一端与卡合底座42相连,所述翼片43 —端与卡合底座42相连,所述翼片43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卡合底座42的方向且与固定底座3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翼片43的延伸端有突起,所述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的至少一侧面上。具体来说,所述卡合柱体41是方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长方体,所述卡合柱体41有四个侧面,所述翼片43优选为两个,所述卡合凸起45优选为连个,所述两个翼片43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两个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另外的两个侧面上。当然,所述卡合凸起45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所述翼片43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所述卡合凸起45位于所述卡合柱体41的位置不易太靠近翼片43,具体为所述卡合柱体41的侧边中部以上位置。所述卡合凸起45、翼片43与所述卡合柱体41 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4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所述卡合回弹结构通过其弹性力的作用保证灯管夹持部2下表面(卡合后背板的下表面)与卡合结构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的精确性,可以保证卡合结构4与背板7卡合完全,即能保证卡合后强度高,不松动,又能保证卡合结构4的翼片43完全打开,解决了卡合结构4卡合不稳定造成的背光源固定的不稳定,进而影响背光模组发光均勻性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弓形结构35。进一步地,所述支柱I、卡合结构4所在的卡合底座3的一段与所述灯管夹持部2所在的卡合底座3的一段处于不同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柱I、卡合结构4所在的固定底座3的一段高于所述灯管夹持部2所在的固定底座3的一段的平面,所述支柱I、卡合结构4所在的固定底座3的一段形成弓形结构35。优选地,所述弓形结构35为弹性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结构4与所述支柱I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3的下表面,更具体的说,所述的卡合结构4设置于所述弓形结构35的下表面,与弓形结构25上表面的支柱I对应设置。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的支柱I 一端与弓形结构35的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光学膜材6接触,用于支撑光学膜材6。所述卡合结构4从背板7上的孔中穿过,在卡合力的作用下弓形结构35使背板7的下表面与翼片43之间的距离增大,保证卡合结构4的卡合完全,使翼片43完全打开,卡合完成之后,随着卡合力的去除,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在弓形结构35产生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将背板7的下表面与翼片43之间的距离减少,使完全打开的翼片43能紧贴于背板7的下表面,保证了卡合结构4的卡合强度。卡合结构4的翼片43在经过孔时收缩,并在穿过孔后张开,从而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卡在背板7上,以相对背板7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所述卡合凸起45使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5与背板7固定更加稳定、牢固。所述弓形结构35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卡合结构4更能紧贴于背板7,保证了卡合结构4与背板7的卡合稳定性,所述翼片43延伸端的突起优选为垂直平行面,这样翼片43打开后能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所述背板7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底座、灯管夹持部、支柱、卡合结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的卡合结构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其可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卡合结构卡合不稳造成的出光不均匀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灯管夹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两侧各设置有一灯管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还包括卡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卡合柱体、卡合底座、卡合凸起、翼片,所述卡合柱体的一端与固定底座相连,所述卡合柱体的另一端与卡合底座相连,所述翼片一端与卡合底座相连,所述翼片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卡合底座的方向且与固定底座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卡合凸起位于所述卡合柱体的至少一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卡合回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斜L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的最外侧各设置有一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回弹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且在所述卡合柱体与固定底座相连一端的侧面,所述卡合回弹结构向远离固定底座的方向延伸成斜L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与卡合结构相连的一段的平面高于灯管夹持部、支柱所在的固定底座一段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回弹结构为弓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卡合结构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高于所述灯管夹持部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的平面,所述支柱、卡合结构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成弓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与所述支柱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起为两个,位于所述卡合柱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的翼片为两个,所述两个翼片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卡合柱体另外两个侧面与卡合底座结合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属于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其可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固定不稳定造成的出光不均匀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底座、灯管夹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两侧各设置有一灯管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固定结构还包括卡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卡合回弹结构可以解决现有卡合结构难卡、卡合不良以及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2631895SQ20122023527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孙文波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