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211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光片、应用该滤光片的显示装置以及制备该滤光片的方法。该滤光片具有分别对应多个波段光的多个像素区域;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种介质膜,每种介质膜反射一个波段的光,透射其他波段的光;在每个像素区域,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替换。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滤光片提高了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进而可以为增强画面显示品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专利说明】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光片、应用该滤光片的显示装置以及制备该滤光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平板显示装置相比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具有轻薄、驱动电压低、没有闪烁抖动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平板显示装置分为主动发光显示装置与被动发光显示装置;例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1XD)就是一种被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画面稳定、图像逼真、辐射很小、节省空间以及节省能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显示装置等电子产品中,已占据了平面显示领域的主导地位。
[0003]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或者外界环境光为其提供光源;背光模组或者外界环境光提供的光线入射到滤光片(Color filter,简称CF),滤光片可以精确选择特定波段范围内光通过滤光片,而反射或者吸收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范围内的光;例如,现有技术中,滤光片通常安装在背光模组的前方,使观察者可以接收到饱和的某个颜色的光线,最终实现彩色面画显示。
[0004]现有技术中的滤光片采用的原理通常为吸收式,即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段范围内的入射光通过,而将其余波段范围内的入射光吸收掉;例如,对于红色像素区域,则只允许入射光中的红光部分通过,入射光中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掉;这样,一方面造成入射光的透过率很低(只有30%左右),另一方面,滤光片吸收光能后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降低了自身的使用寿命。
[0005]另外,在显示面板的入光侧,通常还设置有偏振片,利用偏振片使将要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形成偏振光,然后借助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利用偏振光实现画面显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使用的偏振片大多为吸收式偏振片,例如,偏振片通常会吸收大约50%的非预设偏振方向的光,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造成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升困难,画面显示的品质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光片、应用该滤光片的显示装置以及制备该滤光片的方法,用于提升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实现增强画面显示品质的效果。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滤光片,具有分别对应多个波段光的多个像素区域;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种介质膜,每种介质膜反射一个波段的光,透射其他波段的光;在每个像素区域,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替换。[0011]优选的,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对应第一波段光的第一像素区域,对应第二波段光的第二像素区域,对应第三波段光的第三像素区域;
[0012]所述介质膜包括反射第一波段光、透射第一波段外的光的第一介质膜,反射第二波段光、透射第二波段外的光的第二介质膜,反射第三波段光、透射第三波段外的光的第三介质膜;
[0013]所述第一介质膜在第一像素区域的部分、第二介质膜在第二像素区域的部分以及第三介质膜在第三像素区域的部分被所述偏振分离膜替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波段光为红光,所述第二波段光为绿光,所述第三波段光为蓝光。
[0015]优选的,所述偏振分离膜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各向同性层和各向异性层;
[0016]所述各向同性层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相同;所述各向异性层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不同。
[0017]优选的,对于第一偏振方向光,所述各向同性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对于第二偏振方向光,所述各向同性层的折射率等于所述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
[0018]优选的,所述介质膜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偏振分离膜的各向同性层为所述第二介质层。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至少大0.2。
[0020]优选的,所述介质膜的总层数为50?400层。
[00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种滤光片的显示装置:
[00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上述任意一种滤光片。
[0023]优选的,所述滤光片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修正偏振片,所述修正偏振片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方向相同。
[0024]优选的,所述修正偏光片包括偏振膜,所述偏振膜的一面与上基膜贴合,另一面与所述滤光片贴合。
[0025]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反射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与显示面板之间。
[00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任意一种滤光片的方法:
[0027]一种滤光片制备方法,包括:
[0028]制备所述多种介质膜;
[0029]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替换。
[0030]优选的,进一步包括:
[0031]制作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交替设置形成所述介质膜;
[0032]制作偏振分离膜中的各向异性层;
[0033]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的第一介质层替换为所述偏振分离膜的各向异性层。[0034](三)有益效果
[003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滤光片,通过设置多种能够反射特定波段光并透射其他波段光的介质膜,并在各色像素区域处用偏振分离膜替代对应的介质膜,一方面,介质膜可以使所需波段的光透过滤光片,而将其他波段的光反射,另一方面,偏振分离膜可以使所需偏振方向的光透过偏振分离膜,而将其他偏振方向的光反射;介质膜和偏振分离膜反射的光可以在反射片或者其他光学膜材的作用下重新入射到介质膜以及偏振分离膜,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进而可以为增强画面显示品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图1中滤光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介质膜的制作原理示意图;
[003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光片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图中:1:第一介质膜;2:第二介质膜;3:第三介质膜;4:偏振分离膜;5:修正偏振片;6:反射片;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41:各向同性层;42:各向异性层;51:下基膜;52:偏振膜;53:上基膜;54: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3]本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滤光片,该滤光片具有分别对应多个波段光的多个像素区域;该滤光片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种介质膜,每种介质膜反射一个波段的光,透射其他波段的光;在每个像素区域,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替换;例如,像素区域包括对应第一波段光的第一像素区域,对应第二波段光的第二像素区域,对应第三波段光的第三像素区域;介质膜包括反射第一波段光、透射第一波段外的光的第一介质膜,反射第二波段光、透射第二波段外的光的第二介质膜,反射第三波段光、透射第三波段外的光的第三介质膜;第一介质膜在第一像素区域的部分、第二介质膜在第二像素区域的部分以及第三介质膜在第三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替换。这样,一方面,介质膜可以使所需波段的光(第一波段光、第二波段光、第三波段光)透过滤光片相应的各色像素区域,而将其他波段的光(第一波段、第二波段以及第三波段之外的光)反射,另一方面,偏振分离膜可以使所需偏振方向的光(第二偏振方向光)透过偏振分离膜,而将其他偏振方向的光(第一偏振方向光)反射;介质膜和偏振分离膜反射的光可以在反射片或者其他光学膜材的作用下重新入射到介质膜以及偏振分离膜,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进而可以为增强画面显示品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0044]下面以常用的RGB (红、绿、蓝)混色方案为例,即第一波段光为红光(波长范围为600nm-780nm),第二波段光为绿光(波长范围为480nm-600nm),第三波段光为蓝光(波长范围为390nm-480nm),相应的,第一像素区域为红色像素区域,第二像素区域为绿色像素区域,第三像素区域为蓝色像素区域对本实施例中的滤光片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5]如图1以及图2中所示,滤光片包括反射红光、透射蓝绿光的第一介质膜1,反射绿光、透射红蓝光的第二介质膜2,反射蓝光、透射红绿光的第三介质膜3 ;第一介质膜1、第二介质膜2以及第三介质膜3平行设置,并且,第一介质膜I在红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第二介质膜2在绿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第三介质膜3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以图示中最左侧的蓝色像素区域为例,第三介质膜3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因此,实际上蓝色像素区域仅存在第一介质膜I和第二介质膜2 ;当入射光或背光(可看成三基色光)在通过第一介质膜I时,红光被反射,绿光以及蓝光入射到第二介质膜2 ;在通过第二介质膜2时,绿光也被反射,只剩下蓝光继续入射到偏振分离膜4 ;在通过偏振分离膜4时,第一偏振方向光被反射,第二偏振方向光入射到显示面板;红色像素区域和绿色像素区域与蓝色像素大致类似。上述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以及第三介质膜相互贴合时的排列顺序并不影响本实施例中滤光片的光学特性,在此并不做特殊限定。
[0046]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介质膜以及偏振分离膜4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以及图2中所示,将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层交替叠加制成介质膜,将各向同性层41和各向异性层42交替叠加制成偏振分离膜4。
[0047]本实施例中,每一介质膜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第一介质层11和第二介质层12,第一介质层1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层12的折射率。某一介质层的膜厚与其反射光的波长的关系为:d= λ/4n,d为该介质层的厚度,λ为该介质层反射光的波长,η为该介质层的折射率;改变介质层的厚度d,可使该介质层的反射光的波长λ发生变化,如果用多层叠加的方法,将不同厚度的介质层叠加,可制成宽反射带宽的介质膜。如图3所示,随介质层膜厚渐增,其反射带宽叠加,选择多层膜,当各层厚度为特定值时在某一范围时,可反射全波段可见光。例如:
[0048]具体而言,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和第三介质膜均可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由两层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层(例如,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2)交叠排列而成,对于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和第三介质膜中的任一介质膜,若该介质膜的反射波长范围为L1~L2 ;沿入射光方向,若低折射率介质层排列在高折射率介质层之前,则在该介质膜中:
[0049]第i个周期中低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KLi+kO1-l-l)]#!,
[0050]第i个周期中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Cl2i=O^k(2i_l)]/4n2 ;
[0051]沿入射光方向,若低折射率介质层排列在高折射率介质层之后,则在该介质膜中:
[0052]第i个周期中低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KLi+kO1-l)]/,
[0053]第i个周期中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Cl2i=O^k(21-l_l)]/4n2 ;
[0054]其中,k为递增系数,且0.5≤k≤16, i为自然数,且0〈i ( 1/2, Ii1为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n2为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
[0055]递增系数k对应相邻两层介质层反射光波长的差值,与该介质膜中低折射率介质层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总层数Z有关,优选地,k= (L2-L1)/ (Z-1)0[0056]本实施例中,偏振分离膜4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各向同性层41和各向异性层42 ;其中,各向同性层41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相同;各向异性层42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不同;例如,对于第一偏振方向光,各向异性层42的折射率大于各向同性层41的折射率,例如各向异性层42的折射率可以等于上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对于第二偏振方向光,各向异性层42的折射率等于各向同性层41的折射率,例如各向异性层42的折射率可以等于上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贝1J各向异性层对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的差值至少为0.2 ;这样,第一偏振方向光会被偏振分离膜4反射,而第二偏振方向光则会透过偏振分离膜4 ;其中,第一偏振方向光可以是偏振方向为0°的偏振光,第二偏振方向光可以是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光,或者第一偏振方向光可以是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光,第二偏振方向光可以是偏振方向为0°的偏振光。
[0057]为了节省材料以及减少工艺步骤,本实施例中,偏振分离膜4的各向同性层41为上述第二介质层12 ;这样,将第一介质膜I在红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第二介质膜2在绿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以及第三介质膜3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时,仅仅需要将对应像素区域的第一介质层11替换为各向异性层42即可;这样,就不必单独形成偏振分离膜4的各向同性层41,在节省了材料的同时减少了工艺步骤。
[0058]在图示中,为了方便说明,第一介质层11、第二介质层12以及各向异性层42的厚度被夸大了。实际上,第一介质层11、第二介质层12以及各向异性层42均由厚度薄至50-100um的薄膜形成。例如,对于各向异性层42,可以使用通过拉伸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诸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PEN)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类的聚合物材料或利用光固化向列液晶形成的液晶聚合物。另外,对于各向异性层42,还可以使用通过拉伸聚合物材料制成的例如间同聚苯乙烯(PS)—类的另一种聚合物材料或由碟型液晶经过光固化制成的液晶聚合物。对于第一介质层11以及第二介质层12,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类在内的有机材料或者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五氧化三钛、氧化铝、氮化硅在内的氧化物或氮化物材料。第一介质层11、第二介质层12以及各向异性层42的层数越多反射效果越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最后组装完成后显示装置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介质膜包含的总层数在50?400层范围内即可。
[005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混色方案中,例如RGBY (红、绿、蓝、黄)、RGBff (红、绿、蓝、白)、RGBK (红、绿、蓝、黑)、CMY (青、洋红、黄)、CMYK (青、洋红、黄、黑)等混色方案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将本发明技术方案用于上述混色方案,这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例如,对于RGBK混色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滤光片仍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介质膜1、第二介质膜2以及第三介质膜3,第一介质膜I在红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第二介质膜2在绿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第三介质膜3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被偏振分离膜4替换,在黑色像素区域,则没有介质膜被替换为偏振分离膜4等等。
[0060]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滤光片的显示装置;如图4中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一侧的滤光片;滤光片为上述任意一种滤光片。在该显示装置中,由于滤光片可以将所需波段外的光以及所需偏振方向的光反射,而反射的光可以在反射片或者其他光学膜材的作用下重新入射到介质膜以及偏振分离膜4,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因此,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品质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由于滤光片中集成了偏振分离膜4,在理想状态下,通过偏振分离膜4即可产生显示装置显示所需的偏振光,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可以无需设置偏振片;节省了成本的同时,可以使显示装置更加轻薄。
[0061]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所限,通过偏振分离膜4的第二偏振方向光中可能仍然夹杂第一偏振方向光;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滤光片与显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修正偏振片5,修正偏振片5的偏光轴与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方向相同,在修正偏振片5的作用下,完全去除夹杂的第一偏振方向光。例如,第二偏振方向光是偏振方向为90°的偏振光,则修正偏振片5的偏光轴为90° ,第二偏振方向光是偏振方向为0°的偏振光,则修正偏振片5的偏光轴为0°。
[0062]本实施例中的修正偏光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偏振片,即如图4中所示,包括偏振膜52以及贴合在偏振膜52上下两面的上基膜53和下基膜51,上基膜53和下基膜51主要用于起到保护以及固定偏振膜53的作用,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碳酸酯(PC)等材质制成;此外,还可以包括对整个修正偏振片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膜54。进一步的,由于本实施例中修正偏光片直接与滤光片贴合,因此,可以利用滤光片保护以及固定偏振膜52,即利用滤光片替代下基膜51,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修正偏振片5的厚度以及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程度的目的。
[0063]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使上述滤光片反射出的光线重新入射到滤光片,本实施例中,还在显示面板的入光侧设置了反射片6,而滤光片设置在反射片6与显示面板之间,这样,利用反射片6将滤光片反射出的光线重新入射到滤光片,从而更好的实现提高入射光的透过率以及对入射光的利用率的效果。
[0064]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通常需要设置背光模组为其提供光源;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发光元件、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射片,导光板背面指的是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相对面;导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均匀地向上引导,而反射片用以把从导光板底面逸散出来的光能反射回导光板,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导光板出光面设置有光学膜材,用于改变从导光板射出光线的方向以及增强射出光线的光强等等;由于背光模组设置在滤光片的入光侧,因此,可以利用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的反射作用,使滤光片反射出的光线重新入射到滤光片,而无需单独设置反射片6。
[0065]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滤光片的方法;如图5中所示,该滤光片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0066]步骤1:制备多种介质膜;例如,分别制作第一介质膜1、第二介质膜2以及第三介质膜3 ;
[0067]步骤2: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4替换;例如,将第一介质膜I在红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将第二介质膜2在绿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将第三介质膜3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由偏振分离膜4替换。
[0068]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滤光片制备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0069]步骤1:形成预设厚度的第一介质层11和第二介质层12,第一介质层11和第二介质层12在后续步骤中用于交替设置形成介质膜;
[0070]步骤2:制作偏振分离膜中的各向异性层;
[0071]步骤3: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的第一介质层
11替换为偏振分离膜4的各向异性层42 ;例如,首先将第一介质膜I中的第一介质层11在红色像素区域的部分去除,将第二介质膜2中的第一介质层11在绿色像素区域的部分去除,将第三介质膜3中的第一介质层11在蓝色像素区域的部分去除,去除方法可以是激光切割或者其他已知方法;其次,形成各向异性层42,利用激光切割或者其他已知方法,将各向异性层42形成与上述第一介质层11去除部分相匹配的形态;然后,在第一介质膜I中的第一介质层11在红色像素区域的去除部分设置各向异性层42,在第二介质膜2中的第一介质层11在绿色像素区域的去除部分设置各向异性层42,在第三介质膜3中的第一介质层
11在蓝色像素区域的去除部分设置各向异性层42 ;最后,将第一介质层11,第二介质层12以及各向异性层42交替排列并压合后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滤光片。
[0072]可以明显得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滤光片制备方法可以同时形成介质膜和偏振分离膜4,而且利用第二介质层12作为偏振分离膜4的同向异性层,减少了工艺步骤的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0073]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滤光片,具有分别对应多个波段光的多个像素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多种介质膜,每种介质膜反射一个波段的光,透射其他波段的光;在每个像素区域,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离膜替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对应第一波段光的第一像素区域,对应第二波段光的第二像素区域,对应第三波段光的第三像素区域; 所述介质膜包括反射第一波段光、透射第一波段外的光的第一介质膜,反射第二波段光、透射第二波段外的光的第二介质膜,反射第三波段光、透射第三波段外的光的第三介质膜; 所述第一介质膜在第一像素区域的部分、第二介质膜在第二像素区域的部分以及第三介质膜在第三像素区域的部分被所述偏振分离膜替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段光为红光,所述第二波段光为绿光,所述第三波段光为蓝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离膜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各向同性层和各向异性层; 所述各向同性层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相同;所述各向异性层对互相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光和第二偏振方向光的折射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偏振方向光,所述各向同性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对于第二偏振方向光,所述各向同性层的折射率等于所述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膜包括上下交替设置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偏振分离膜的各向同性层为所述第二介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至少大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膜的总层数为50~400层。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为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修正偏振片,所述修正偏振片的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方向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偏光片包括偏振膜,所述偏振膜的一面与上基膜贴合,另一面与所述滤光片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反射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与显示面板之间。
13.—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所述多种介质膜; 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由反射第一偏振方向光、透射第二偏振方向光的偏振分尚膜替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光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制作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交替设置形成所述介质膜; 制作偏振分离膜中的各向异性层; 在每个像素区域,将反射该像素区域对应波段光的介质膜的第一介质层替换为所述偏振分离膜的各向异性 层。
【文档编号】G02B5/26GK103472515SQ201310416881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张洪术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