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高效地冷却纸的冷却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冷却装置(1)具备输送部、冷却部(130)、以及推压辊(151)。输送部具有相互对置的环状的冷却带(110)和输送带(120),并在冷却部带(110)与输送带(120)间夹持纸而输送该纸。冷却部(130)具有形成冷却液流动的流动路(137)的冷却管单元(132),并经由冷却带(110)冷却纸。推压辊(151)设置在输送带(120)的内侧,隔着输送带(120)、冷却带(110)以及冷却板(131)而与冷却管单元(132)对置,并将输送带(120)推抵于冷却部(130)。
【专利说明】冷却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纸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被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对由于定影装置而变热的纸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具备:输送纸的冷却带;和被连结管连接流路的液冷方式的冷却板,上述冷却板沿纸的输送方向并列设置有6条供冷却液流动的流路。另外,在该热交换装置中,在6条流路内的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流路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入的流入口,在该方向的最下游侧的流路设置有排出冷却液的排出口。纸经由冷却带与冷却板接触,由此纸的热传递至流入流路的冷却液从而纸被冷却。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8502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热交换装置中,由于刚到达热交换装置后的温度比较高的状态下的纸而使从流入口流入流路的冷却液升温,从而升温后的冷却液在流路内流动。因此,有可能冷却效率变差而无法高效地冷却纸。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纸的冷却装置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是被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冷却装置,具备输送部、冷却部、以及推压辊。输送部具有相互对置的环状的第一带和第二带,并在第一带与第二带间夹持纸而输送该纸。冷却部具有形成冷却介质流动的流动路的流动路形成部,并经由第一带而冷却纸。推压辊设置在第二带的内侧,隔着第二带和第一带而与流动路形成部对置,并将第二带推抵于冷却部。
[0008]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冷却装置。
[0009]在上述结构的冷却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推压辊将第二带推抵于冷却部,由此能够使夹持于第一带与第二带间的纸接近冷却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纸。
[0010]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冷却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0012]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0013]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0014]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在推压辊的直径最大的部位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推压辊的旋转中心相对于冷却装置的冷却管主体的直径的配置的图。
[0015]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在推压辊的直径最大的部位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推压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辊隙部相对于冷却装置的冷却管主体的直径的配置的图。
[0016]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0017]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2…原稿输送部;3…原稿读取部;4…图像形成部;5…供纸盒部;6…排纸托盘;1L...控制部;48…定影部;49…排纸辊;51…供纸盒;100、200…冷却装置;110…冷却带(第一带);120…输送带(第二带);130…冷却部;131…冷却板;132、138…冷却管单元(流动路形成部);133...嵌合孔;134…冷却管主体;135…连结部;136…连接部;137…流动路;140…容器;141…泵;142…散热器;143…风扇;150…推压单元;151…推压辊;152…推压驱动机构(调整部);153…推压基体;154…主体部;155…引导部;156…轴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记。
[0021]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0022]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概略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功能,通过电子摄影方式在纸上形成黑白图像。
[0023]图像形成装置I能够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连接,并从该外部设备取得图像数据。
[0024]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原稿输送部2、原稿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4、供纸盒部5、以及排纸托盘6。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I内,由设置在规定位置的各种辊、引导板、以及输送带等形成从供纸盒部5经由图像形成部4到排纸托盘6的纸的输送路径A。
[0025]原稿输送部2为了进行原稿的连续读取而将原稿输送至原稿读取部3,该原稿输送部2具有原稿供纸托盘21、和原稿排纸托盘22。原稿输送部2将放置在原稿供纸托盘21的原稿输送至原稿读取部3的规定的读取位置。另外,在原稿读取部3对输送至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原稿进行读取后,原稿输送部2将该原稿输送至原稿排纸托盘22。
[0026]原稿读取部3对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将原稿图像的信息转换成模拟电信号,而且将该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原稿读取部3将转换而得到的数字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输出至后述的控制部11。
[0027]图像形成部4具有鼓状的感光体41、作为图像形成功能部而设置在感光体41的周围的带电部42、图像写入部43、显影部44、转印部45、分离部46以及清洁部47。另外,图像形成部4具有定影部48、冷却装置100、以及排纸辊49。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内,由感光体41以及设置在其周围的上述各部构成的图像形成功能部、定影部48、冷却装置100、以及排纸辊49被从纸的输送路径A的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
[0028]带电部42对感光体41施加规定的电压而使感光体41的表面均匀带电。图像写入部43从后述的控制部11取得被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并基于取得的图像数据照射激光束,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0029]显影部44对形成在感光体4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反转显影而在感光体41上生成调色剂像。按照与生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体41的旋转同步的方式进行供纸,转印部45从输送纸的输送带的背面侧施加规定的电压从而将形成在感光体4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纸上。
[0030]分离部46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除电,由此使纸从感光体41分离。之后,将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输送至定影部48。
[0031]定影部48对纸进行加热使转印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溶融,并且对纸进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利用冷却装置100冷却纸,利用排纸辊49输送纸而将该纸载置在排纸托盘6上,或者,在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时,将该纸再次供给至图像形成功能部。
[0032]供纸盒部5具有与各种纸对应的多个供纸盒51,将收纳在各供纸盒51的规定的纸沿输送路径A —张一张供给至图像形成部4。
[0033]另外,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控制部11。控制部11具有由未图示的CPU构成的处理部、和由R0M、RAM等构成的存储部,该控制部11对图像形成装置I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11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者在规定的时机执行针对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未图示的液晶显示部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处理、后述的冷却装置100的泵141的驱动处理。另外,控制部11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者在规定的时机执行调整后述的冷却装置100的推压辊151推压输送带120的力的推压力调整处理。
[0034]冷却装置100的结构
[0035]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冷却装置100进行说明。图2是将冷却装置100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冷却装置100的主要部位俯视图。此外,在图2?图3中,S表示纸,箭头P表示纸的输送方向。
[0036]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冷却装置100具有冷却带110、输送带120、冷却部130、以及推压单元150。
[0037]冷却带110是环状的带,架设在多个在水平的平面上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架设冷却带Iio的辊是上驱动辊111、第一上从动辊112、上导入辊113、上转向辊114、以及第二上从动辊115。
[0038]上驱动辊111设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上驱动辊111与未图示的旋转机构连接。第一上从动辊112设置在与上驱动辊111相同的高度位置且比上驱动辊111更靠近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导入辊113设置在比第一上从动辊112更靠近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导入辊113被配置成上导入辊113的下端部位于高于第一上从动辊112的下端部的位置。上转向辊114设置在第一上从动辊112的上方。第二上从动辊115设置在上驱动辊111的上方且与上转向辊114相同的高度位置。冷却带110以从侧面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方式架设在这些辊,并随着上驱动辊111的旋转而向图2的箭头R方向旋转。
[0039]输送带120是环状的带,架设在多个在水平的平面上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辊,且设置在冷却带Iio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架设输送带120的辊是下驱动辊121、第一下从动辊122、下导入辊123、下转向辊124、以及第二下从动辊125。
[0040]下驱动辊121设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下驱动辊121与未图示的旋转机构连接。第一下从动辊122设置在与下驱动辊121相同的高度位置且比下驱动辊121更靠近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导入辊123设置在比第一下从动辊122更靠近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导入辊123被配置成下导入辊123的上端部位于低于第一下从动辊122的上端部的位置。下转向辊124设置在第一下从动辊122的下方。第二下从动辊125设置在下驱动辊121的下方且与下转向辊124相同的高度位置。输送带120以从侧面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方式架设在这些辊,并随着下驱动辊121的旋转而向图2的箭头L方向旋转。
[0041]冷却带110与输送带120在上导入辊113以及下导入辊123附近不相互接触,形成接受从输送路径A的上游侧输送来的纸的导入口 126。另外,相互对置的冷却带110和输送带120的外周面在比导入口 126更靠近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接触,在接触区域一边夹入纸一边对纸进行输送。如此,冷却带110和输送带120形成输送纸的输送部。
[004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冷却部130具有冷却板131、冷却管单元(流动路形成部)132、容器140 (参照图3)、泵141 (参照图3)、散热器142以及风扇143 (参照图3)。
[0043]冷却板131是由导热性优秀的金属,例如铝、铜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在内部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与冷却管单元132嵌合的嵌合孔133。嵌合孔133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在水平的平面上。冷却板131具有两个在一方的面形成有剖面半圆形的槽的平板状的部件亦即上部件131a和下部件131b,冷却板131通过将上部件131a和下部件131b压着成槽相互对置而形成。另外,由相互对置的槽形成嵌合孔133。此外,也可以将嵌合孔133的内径设定为略小于冷却管单元132的后述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外径,并在上部件131a和下部件131b的形成槽的部位设置均匀的突起。在该情况下,在压着上部件131a和下部件131b时突起与冷却管主体134咬合,由此能够消除冷却管主体134与嵌合孔133之间的间隙。另外,也可以在上部件131a的纸输送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省略图示),在下部件131b的纸输送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凸部(省略图示),并使凹部与凸部卡合。另外,冷却板131也可以通过使嵌合孔133贯通平板状的侧面而形成。
[0044]冷却板131设置在冷却带110的内侧,并且设置在上驱动辊111与第一上从动辊112之间。冷却板131的下部件131b的下表面与冷却带110和输送带120的相互的外周面接触的区域中的冷却带110的内周面接触。
[0045]冷却管单元132是由导热性优秀的金属,例如铝、铜形成的管状的部件,在内部形成冷却水流动的流动路137。另外,如图3所示,冷却管单元132具有两个冷却管主体134、连结部135以及两个连接部136。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组冷却管单元132沿纸的输送方向并列设置在冷却部130。
[0046]冷却管主体134在水平的平面上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与冷却板131的嵌合孔133嵌合。将形成在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的流动路137称为第一流动路。
[0047]连结部135沿纸的输送方向延伸,两端部在水平的平面上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折并固定在冷却管主体134的一端部。连结部135将相邻的冷却管主体134的一端部彼此连结。将形成在连结部135的内部的流动路137称为第二流动路。
[0048]连接部136设置在冷却管主体134的另一端部。设置在利用连结部135连结的冷却管主体134内的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连接部136,将冷却管主体134与容器140连接。另外,设置在利用连结部135连结的冷却管主体134内的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连接部136,将冷却管主体134与散热器142连接。
[0049]容器140收容代表冷却介质的一个具体例的冷却水。泵141通过控制部11被控制驱动,将冷却水从容器140供给至散热器142。散热器142使用风扇143冷却冷却水。
[0050]通过泵141而被供给至散热器142的冷却水经由连接部136流入冷却管单元132的内部的流动路137,流入的冷却水在流动路137内流动。具体而言,冷却水首先在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第一流动路)流动,接着在连结部135的内部(第二流动路)流动,然后在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第一流动路)流动。然后,冷却水经由连接部136从流动路137排出,并被收容在容器140中。如此,泵141以冷却水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在冷却管单元132内流动的方式,将冷却水供给至冷却管单元132。此外,图3的箭头W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
[0051]如图2所示,推压单元150设置在输送带120的内侧,并且设置在下驱动辊121与第一下从动辊122之间。推压单元150在冷却带110与输送带120的外周面相互接触的区域,对推压输送带120的内周面进行推压。
[0052]另外,推压单元150具有四个与输送带120接触的推压辊151、支承推压辊151的推压基体153、以及使推压基体153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推压驱动机构152。
[0053]推压基体153具有主体部154、引导部155以及轴承部156。主体部154形成为平板状,在其上表面设置有将推压辊15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156、和对轴承部156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55。利用固定在引导部155的螺旋弹簧157向上方(冷却部130侧)对轴承部156施力。
[0054]推压驱动机构152由未图示的马达、齿轮构成,利用控制部11来控制驱动,使推压基体153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11在形成图像时执行推压力调整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11根据与收容供纸的纸的供纸盒51对应而预先存储的纸的纸厚来控制推压驱动机构152的驱动,使推压基体153在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对利用推压辊151输入的向输送带120的推压力进行调整。例如,在针对所谓的厚纸形成图像的情况时,使推压基体153向下方移动而削弱推压辊151的推压力。由此,降低在接触区域一边夹入纸一边对纸进行输送的冷却带110与输送带120的负载。
[0055]推压辊151是由弹性体,例如橡胶、树脂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形成为中央部的外径大于旋转轴方向的端部的隆起形状。此外,为了形成推压辊151而使用的弹性体优选为硬度在60度以下的弹性体。在使用由硬度在60度以下的弹性体形成的推压辊151的情况时,能够使输送的纸充分紧贴在冷却板131。
[0056]四个推压辊151分别配置在隔着输送带120、冷却带110以及冷却板131而与冷却管主体134对置的位置。推压辊151在与冷却带110和输送带120的相互的外周面接触的区域中的输送带120的内周面接触。
[0057]将推压辊151的水平的平面上且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轴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向冷却装置100输送的最大的纸的该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将推压辊151的水平的平面上且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轴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冷却板131的该方向的长度短。
[0058]推压辊的配置
[0059]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对推压辊151的配置进行说明。图4是将冷却装置100在推压辊151的直径最大的部位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推压辊151的旋转中心相对于冷却管主体134的直径的配置的图。图5是将冷却装置100在推压辊151的直径最大的部位沿纸的输送方向截断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推压辊151与输送带120之间的辊隙部相对于冷却管主体134的直径的配置的图。此外,在图4?图5中,S表示纸,箭头P表示纸的输送方向。
[0060]如图4所示,推压辊151以推压辊151的旋转中心C位于与冷却管主体134的水平方向的直径对置的区域D内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成推压辊151的旋转中心C位于区域D的中央。此外,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旋转中心C位于区域D中的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以及最下游侧的推压辊151的轮廓。
[0061]通过如此配置推压辊151,能够使通过冷却装置100的纸在紧贴于冷却带110的状态下接近冷却管主体134。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0062]另外,如图5所示,在推压辊151中,与输送带120接触的部分即辊隙部N配置在与冷却管主体134的水平方向的直径对置的区域D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区域D的中央。此外,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辊隙部N位于区域D中的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以及最下游侧时的推压辊151的轮廓。
[0063]通过如此配置推压辊151,能够使通过冷却装置100的纸在紧贴于冷却带110的状态下接近冷却管主体13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0064]在上述结构的冷却装置100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冷却装置100的泵141将冷却水供给至冷却管单元132,使冷却水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流动。因此,从输送路径A的上游侧供给至冷却装置100的纸,在通过冷却装置100内的期间,经由冷却带110以及冷却板131而被在冷却管单元132内流动的冷却水冷却。另外,由于冷却水在冷却管单元132内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流动,所以保持通过冷却装置100内的纸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度差总是比较大的状态而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纸。
[0065]另外,在上述构成的冷却装置100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两组冷却管单元132被设置成沿纸的输送方向并列。因此,被冷却水冷却的部位比较大,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纸。
[0066]另外,并列设置的两组冷却管单元132分别与容器140以及散热器142连接。因此,能够使由于纸而升温的冷却水的热迅速放热而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纸。
[0067]另外,由于将冷却管主体134与冷却板131的嵌合孔133嵌合,并用连结部135将相邻的冷却管主体134的一端部连结而形成流动路137,因此在冷却板131的上部件131a以及下部件131b形成嵌合孔133即可。即,无需与冷却管单元132的形状对应地对冷却板131进行复杂的加工。因此,能够防止冷却装置10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I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0068]另外,四个推压辊151分别配置在隔着输送带120、冷却带110以及冷却板131而与冷却管主体134对置的位置。因此,推压辊151经由冷却带110将纸推抵于冷却板131的冷却管主体134的附近。其结果是,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纸。
[0069]另外,由于推压辊151形成为隆起形状,所以推压辊151能够在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以均匀的力推压输送带120。
[0070]另外,将推压辊151的水平的平面上且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向冷却装置100输送的最大的纸的该方向的长度长。因此,推压辊151能够在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对推压纸整体进行推压,因此能够通过推压辊151的推压而均匀地对纸整体进行冷却。
[0071]另外,将推压辊151的水平的平面上且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冷却板131的该方向的长度短。因此,能够防止冷却板131的该方向的端部与推压辊151接触,由此能够对推压棍的损伤防患于未然。
[007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两组冷却管单元132以沿纸的输送方向并列的方式设置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适当地变更配置的冷却管单元132的个数。
[0073]另外,也可以针对多个冷却管单元132,使利用I组容器140、泵141、散热器142以及风扇143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
[0074]第二实施方式
[0075]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200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200在采用了利用多个连结部135连结的一连串的冷却管单元138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100不同。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6中,S表示纸,箭头P表示纸的输送方向,另外,箭头W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
[0076]冷却装置200的冷却管单元138具有四个冷却管主体134,三个连结部135以及两个连接部136。
[0077]连结部135沿纸的输送方向延伸,两端部在水平的平面上沿与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折并固定在冷却管主体134的端部。连结部135将相邻的冷却管主体134的端部彼此连结。
[0078]连接部136设置在冷却管主体134的未固定有连结部135的端部。设置在利用连结部135连结的冷却管主体134内的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连接部136,将冷却管主体134与容器140连接。另外,设置在利用连结部135连结的冷却管主体134内的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连接部136,将冷却管主体134与散热器142连接。
[0079]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冷却装置200中,泵141在形成图像时从容器140将冷却水以冷却水在冷却管单元138内的流动路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流动的方式供给至冷却管单元138。因此,供给至冷却管单元138的冷却水,首先在配置在纸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流动,接着在第一连结部135的内部流动,并流入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开始配置在第二个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接下来,冷却水在连结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开始配置在第二个的冷却管主体134和配置在第三个的冷却管主体134的第二连结部135、和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开始配置在第三个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流动。接下来,冷却水在连结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在第三个的冷却管主体134和配置在最上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第三连结部135、和配置在最上游侧的冷却管主体134的内部流动。然后,冷却水经由连接部136从流动路排出,被收容在容器140中。
[0080]在上述结构的冷却装置200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无需将容器140、泵141、散热器142以及风扇143设置为多个。因此,能够使冷却装置20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另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08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冷却装置200的冷却管单元138具有四个冷却管主体134、三个连结部135以及两个连接部136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适当地变更冷却管主体134以及连结部135的设置个数。
[0082]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表示对利用设置在冷却装置的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检测到的纸的温度(出纸口温度)进行比较的条形图。
[0083]在图7中,在采用了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管单元138相同的冷却管单元138的冷却装置中,将使冷却水从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流动的情况下(以下,有时称为“比较例”)的纸的温度显示为“比较例”。另外,在图7中,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200中测定出的纸的温度显示为“第二实施方式”,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00中测定出的纸的温度显示为“第一实施方式”。
[0084]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纸的温度(约54°C)比“比较例”中的纸的温度(60°C)低。即,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200能够比比较例中的冷却装置更高效地冷却纸。
[0085]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纸的温度(约49°C)比“比较例”中的纸的温度(60°C)低。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100能够比比较例中的冷却装置更高效地冷却纸。
[0086]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作用效果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装置,被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具有相互对置的环状的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输送部在所述第一带与所述第二带间夹持纸而输送该纸; 冷却部,其具有形成冷却介质流动的流动路的流动路形成部,所述冷却部经由所述第一带而冷却所述纸;以及 推压辊,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带的内侧,所述推压辊隔着所述第二带和所述第一带而与所述流动路形成部对置,并将所述第二带推抵于所述冷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路形成部被形成为所述纸的输送方向的剖面形状成为圆形形状, 所述推压辊的旋转中心位于与所述流动路形成部的水平方向的直径对置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辊与所述第二带之间的辊隙部位于与所述流动路形成部的水平方向的直径对置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辊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辊被形成为中央部的外径大于轴向的端部的隆起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根据所述纸的纸厚,来使所述推压辊移动而调整将所述第二带推抵于所述第一带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带接触的接触面, 在与所述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接触面的长度比在与所述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推压辊的长度长, 在与所述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推压辊的长度比在与所述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被输送的所述纸的长度长。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冷却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具有相互对置的环状的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输送部在所述第一带与所述第二带间夹持纸而输送该纸; 冷却部,其具有形成冷却介质流动的流动路的流动路形成部,所述冷却部经由所述第一带而冷却所述纸;以及 推压辊,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带的内侧,所述推压辊隔着所述第二带和所述第一带而与所述流动路形成部对置,并将所述第二带推抵于所述第一带。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4049515SQ20141009602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富野俊彰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