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171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使用画面形成色调剂像的图像形成部;将由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像转印至旋转的转印带的一次转印部件;将通过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转印带的色调剂像转印至记录媒体的二次转印部件;以及控制器,其在色调剂像通过一次转印部件而被转印的转印带的转印区域中,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旋转所述转印带且色调剂像被二次转印至记录媒体之后被一次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日本特开平11-198451号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半色调画面结构表现图像的层次,并使用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突出部分的中间转印体来将图像转印和定影至记录媒体。该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由于莫尔条纹(moir6 fringes)所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莫尔条纹是由于半色调画面结构和突出部分的设置而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3]据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
[000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使用画面形成色调剂像;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至旋转的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至记录媒体;以及控制器,其在所述色调剂像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而被转印的所述转印带的转印区域中,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所述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旋转所述转印带且所述色调剂像被二次转印至记录媒体之后被一次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区分形成所述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来区分所述画面。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区分形成所述画面的点或线的密度来区分所述画面。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应各自的颜色设置多个图像形成部,将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成直线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所述控制器,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像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而被转印的所述转印带的所述转印区域中,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所述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旋转所述转印带之后,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通过如下图像形成部转印至该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该图像形成部设置在用于转印色调剂像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的最上游侧。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使用画面形成转印至记录媒体的多个第一色调剂像,以及使用画面形成第二色调剂像,该第二色调剂像用于除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外的其他目的,该第二色调剂像形成在所述第一色调剂像之间;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和第二色调剂像转印至旋转的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及控制器,其区分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所述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应各自的颜色设置且成直线设置在旋转的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使用画面形成转印至记录媒体的多个第一色调剂像,以及使用画面形成第二色调剂像,该第二色调剂像用于除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外的其他目的,该第二色调剂像形成在所述第一色调剂像之间;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和第二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及控制器,其区分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其中,该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该图像形成部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侧,该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通过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形成。
[0010]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如下情况下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在所述情况中,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在后续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同。
[0011]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区分形成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与形成另外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
[0012]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区分形成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与形成另外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
[0013]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如下情况下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在所述情况中,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构成。
[0014]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如下情况下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在所述情况中,用于形成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同。
[0015]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如下情况下相比,可以抑制由于转印带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在所述情况中,用于通过设置在旋转带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图像形成部形成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通过对应各自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形成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将基于下面的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0017]图1是显示将色调剂像转印至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带的示意图;
[0018]图2A和2B是显示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转印至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的点的示意图;
[0019]图3A和3B是显示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转印至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的点的示意图;
[0020]图4A至4D各自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的带电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显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在前和在后画面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效果的图;
[0023]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
[0024]图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等的结构图;
[0025]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定影装置等的结构图;
[0026]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效果的图;以及
[0028]图12是显示转印至用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的色调剂像和色调剂补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第一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图1至10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在一些附图中的箭头H和W分别表示垂直方向(即装置的顶部-底部方向)和水平方向(即装置的宽度方向)。
[003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0032]图10是显示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部12,其中图像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在作为记录媒体的片材部件P上;传送片材部件P的介质传送装置50 ;以及后处理部60,该后处理部60对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后处理。
[0033]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70,其控制上述各单元和下述的供电单元80,且供电单元80向包括控制器70的上述各单元提供电力。
[0034]图像形成部12包括形成色调剂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 (图像形成部的例子);将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色调剂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转印装置30 ;以及将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像定影在片材部件P上的定影装置40。
[0035]介质传送装置50包括将片材部件P供给至图像形成部12的介质供给部52,以及将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像的片材部件P排出的介质排出部54。介质传送装置50还包括当在图像形成在片材部件P的两面时使用的介质返回部56,以及中间传送部58 (后述)。
[0036]后处理部60包括对在图像形成部12中转印上了色调剂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的介质冷却部62,矫正卷曲的片材部件P的矫正装置64,以及检查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的图像的图像检查部66。构成后处理部60的组件设置在介质传送装置50的介质排出部54。
[0037]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组件容纳在外壳90中,除了构成介质传送装置50的介质排出部54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外壳90具有包括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外壳91和第二外壳92的两段结构。该结构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0的传送单元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小型化。
[0038]第一外壳91容纳了除定影装置40 (后述)之外的图像形成部12的主要组件以及介质供给部52。第二外壳92容纳有:构成图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装置40 ;除排出介质接收部541之外的介质排出部54 ;介质冷却部62 ;图像检查部66 ;介质返回部56 ;控制器70 ;以及供电单元80。第一外壳91和第二外壳92通过例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装置(未示出)结合。在该结合的状态下,在第一外壳91和第二外壳92之间形成有联络开口 90C1和联络通路90C2,通过联络开口 90C1,片材部件P被从图像形成部12的转印咬合NT (后述)传送至定影咬合NF,沿着联络通路90C2,片材部件P被从介质返回部56传送至介质供给部52。
[0039]图像形成部
[0040]如上所述,图像形成部12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以及定影装置40。存在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以形成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对应总共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其包括:第一特别颜色(V)、第二特别颜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图9中显示的字母(V)、(W)、(Y)、(M)、(C)以及(K)代表这些颜色。转印装置30将已经以重叠方式(一次转印)转印至转印带31的六色色调剂像在转印咬合NT从转印带31转印至片材部件P。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别颜色(V)和第二特别颜色(W)例如为与其他颜色相比更经常使用的、对于用户是特别的第一企业颜色和第二企业颜色。
[0042]色调剂图像形成部
[0043]对应于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除它们使用的色调剂之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4未进行具体区分。如图8所示,每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件的一例的感光鼓21 ;充电器22 ;曝光装置23 ;作为显影单元的一例的显影装置24;清洁器25 ;以及静电消除器26。
[0044]感光鼓
[0045]感光鼓21形成为圆柱形并接地,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围绕其自身的轴旋转。感光鼓21的表面具有例如带负电的感光层。如图9所示,从前面观察,对应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成直线设置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
[0046]充电器
[0047]如图8所不,充电器22使感光鼓21的表面(感光层)带负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器22为电晕放电型(非接触充电型)的栅格充电器。
[0048]曝光装置
[0049]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更具体来说,构成控制器70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71 (参见图10)根据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产生灰阶数据,且曝光装置23将根据该灰阶数据调制的曝光光L向通过充电器22带电的感光鼓21的表面照射。由于利用曝光装置23的曝光光L的照射,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了静电潜像。
[0050]显影装置
[0051]显影装置24利用含有带负电的色调剂的显影剂G对形成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
[0052]显影装置24从容纳色调剂的色调剂盒27接收色调剂的供给。
[0053]清洁器
[0054]清洁器25是刀片形部件,其在色调剂像被转印至转印装置30之后,从感光鼓21的表面刮下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的色调剂。
[0055]静电消除器
[0056]静电消除器26通过向转印之后的感光鼓21照射光来消除静电。由此,消除了感光鼓21的表面带电记录。
[0057]转印装置
[0058]转印装置30以重叠方式将对应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像转印(一次转印)至转印带31,并且随后将重叠的色调剂像转印(二次转印)至片材部件P。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0059]转印带
[0060]如图9所示,转印带31构成为循环回路并且卷绕围绕着多个辊32,形成确定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正面观察时,转印带31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拉长的倒钝角三角形。在辊32中,图9中所示的辊32D起到驱动辊的作用,其通过由电机(未示出)提供的动力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转印带31。
[0061]此外,在辊32中,图9中所示的辊32T起到张力辊的作用,其向转印带31施加张力。在辊32中,图9中所示的辊32B起到相对辊的作用,其设为与二次转印辊34 (后述)相对。如上所述伸展成倒钝角三角形的转印带31的钝角下端侧顶部卷绕围绕辊32B。转印带31在以上述形状在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侧,从下面与对应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接触。
[0062]一次转印辊
[0063]将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像转印至转印带31的转印部件的一例即一次转印辊33(一次转印部件的例子)设置在转印带31的内部。一次转印辊33隔着转印带31与对应的感光鼓21相对设置。向一次转印辊33提供具有与色调剂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电压(或转印电流)。由此,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像被转印至转印带31。
[0064]二次转印辊
[0065]此外,转印装置30包括二次转印辊34 (二次转印部件的例子),其将转印带31上的重叠的色调剂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二次转印辊34设成相对于辊32B咬合转印带31,且相对于转印带31形成转印咬合NT。在适当的时间从介质供给部52向该转印咬合NT供给片材部件P。二次转印辊34的芯部接地,并通过供电单元(未示出)向辊32B提供具有与色调剂极性相同极性的转印电压(或转印电流)。由此,通过转印咬合NT将色调剂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片材部件P。
[0066]清洁器
[0067]转印装置30还具有在进行二次转印之后清洁转印带31的清洁器35。清洁器35设置在转印带31旋转方向上的进行二次转印的部分(即,转印咬合NT)的下游侧以及进行一次转印的部分的上游侧。清洁器35具有刮刀351,其从转印带31的表面刮下残留在转印带3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
[0068]定影装置的概要
[0069]定影装置40将通过转印装置30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像定影至片材部件P。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40设置为通过在的定影咬合NF对色调剂像进行加热和向色调剂像施加压力以将色调剂像定影至片材部件P,该定影咬合NF形成在加压辊42和卷绕围绕多个辊413的定影带411之间。辊413H为加热辊,其具有例如内置加热器并通过从电极(未示出)传送的驱动力旋转。因此,定影带411沿箭头R方向旋转。
[0070]通过从电机(未示出)传送的驱动力以与定影带411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加压辊42。
[0071]介质传送装置
[0072]如图10所示,介质传送装置50包括介质供给部52、介质排出部54、介质返回部56以及中间传送部58。
[0073]介质供给部
[0074]介质供给部52包括各自容纳有一堆片材部件P的容器5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容器521在装置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转印装置30的下方。
[0075]形成介质供给路径52P以从相应的容器521延伸至进行二次转印的转印咬合NT,介质供给路径52P各自由多个传送辊对522、导向装置(未示出)等形成。介质供给路径52P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在两个转向部52P1和52P2返回,并向上延伸至转印咬合NT,由此基本形成S形。
[0076]在容器521上设有供给容器521中上层片材部件P的供给辊523。在传送辊对522中,位于片材传送方向最上游侧的传送辊对522S起到分离辊的作用,该分离辊将通过供给棍523从容器521以堆叠方式供给的片材部件P分离成一张一张的片材。在传送棍对522中,操作位于片材传送方向转印咬合NT的紧上游侧的传送辊对522R以配合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像移动的时机和片材部件P传送的时机。
[0077]介质供给部52还包括辅助传送路径52Pr。辅助传送路径52Pr起始于设置在第一外壳91中的与第二外壳92相对侧末端的开口 91W,并结合至介质供给路径52P的转向部52P2。辅助传送路径52Pr在如下时刻,即当从设置在靠近第一外壳91中的开口 91W处的任选记录媒体供给装置(未示出)将供给的片材部件P送至图像形成部12时用作传送路径。
[0078]中间传送部
[0079]如图9所示,中间传送部58设置在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NT和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NF之间,并且包括多个带传送部件581,该带传送部件581各自具有卷绕围绕辊的循环传送带。
[0080]带传送部件581通过在从传送带内部吸入空气(负压吸引)而使片材部件P粘附至传送带的表面的同时旋转传送带来传送片材部件P。
[0081]介质排出部
[0082]如图10所示,介质排出部54将其上形成有通过图像形成部12的定影装置40定影的色调剂像的片材部件P通过排出口 92W排出至外壳90的外部,排出口 92W设置在第二外壳92的与第一外壳91的相反侧的末端。
[0083]介质排出部54包括用于接收从排出口 92W排出的片材部件P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
[0084]该介质排出部54具有介质排出路径54P,沿着该介质排出路径54P将片材部件P从定影装置40 (定影咬合NF)传送至排出口 92W。介质排出路径54P包括带传送部件543、多个辊对542以及导向装置(未示出)。在辊对542中,设置在片材排出方向的最下游侧的辊对542E起排出辊的作用,该排出辊将片材部件P排出到排出介质接收部541上。
[0085]介质返回部
[0086]介质返回部56包括多个辊对561。这些辊对561形成反转路径56P,当进行双面打印时,将通过图像检查部66的片材部件P送至反转路径56P。反转路径56P包括分支路径56P1、传送路径56P2以及反转路径56P3。分支路径56P1从介质排出路径54P分支。传送路径56P2将从分支路径56P1接收的片材部件P供给至介质供给路径52P。在传送路径56P2的中间点设置反转路径56P3,并且反转将片材沿传送路径56P2传送的方向(转回传送)以将片材部件P的正面和背面反转。
[0087]后处理部
[0088]构成后处理部60的介质冷却部62、矫正装置64以及图像检查部66设置在介质排出部54的介质输出路径54P上的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分支路径56P1的分支部分的上游侧,并在排出方向上从上游侧按顺序设置。
[0089]介质冷却部
[0090]介质冷却部62包括吸收片材部件P的热的热吸收装置621,以及将片材部件P压紧至热吸收装置621的压紧装置622。热吸收装置621设置在介质排出路径54P的上方,压紧装置622设置在介质排出路径54P的下方。
[0091]热吸收装置621包括环状热吸收带6211、支撑热吸收带6211的多个辊6212、设置在热吸收带6211内侧的散热片6213、以及用于冷却散热片6213的风扇6214。
[0092]热吸收带6211在片材部件P的外圆周面上与片材部件P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热交换。在辊6212中,辊6212D起到驱动辊的作用,其将驱动力传输至热吸收带6211。散热片6213在沿介质排出路径54P的预定区域内与热吸收带6211的内圆周表面进行滑动接触。
[0093]压紧装置622包括环状压紧带6221以及支撑压紧带6221的多个辊6222。压紧辊6221卷绕围绕多个辊6222。压紧装置622将片材部件P压紧至热吸收带6211 (散热片6213)并与热吸收带6211 —起传送片材部件P。
[0094]矫正装置
[0095]矫正装置64设置在介质排出部54中的介质冷却部62的下游侧。矫正装置64矫正从介质冷却部62接受的卷曲的片材部件P。
[0096]图像检查部
[0097]构成为图像检查部66的主要组件的在线传感器661设置在介质排出部54中的矫正装置64的下游侧。在线传感器661检测基于照射至片材部件P的光和从片材部件P反射的光的定影的色调剂像的色调剂密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的有/无以及程度。
[0098]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操作(优点)
[0099]接下来,将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在片材部件P上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以及随后的后处理的概要进行描述。
[0100]如图10所示,基于图像形成命令的接收,控制器70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以及定影装置40。结果,如图9所示,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4的感光鼓21和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旋转,并驱动转印带31。进一步,旋转加压辊42,驱动定影带411。与这些动作同步,控制器70激活介质传送装置50等。
[0101]在旋转的同时通过充电器22对对应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进行充电。此外,控制器70将具有在图像信息处理单元中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送至各个曝光装置23。各个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向带电的感光鼓21照射曝光光L。结果,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了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装置24供给的显影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21上形成了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呈第一特别颜色(V)、第二特别颜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色调剂像。
[0102]利用通过对应于各个颜色的一次转印辊33施加转印电压,将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像按顺序转印至操作的转印带31。结果,其中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像重叠的重叠色调剂像形成在转印带31上。通过操作转印带31将重叠的色调剂像传送至转印咬合NT。
[0103]如图10所示,在当重叠的色调剂像被传送的同时,通过介质供给部52的传送辊对522R将片材部件P供给至该转印咬合NT。通过在转印咬合NT施加转印电压,将重叠色调剂像从转印带31转印至片材部件P。
[0104]通过中间传送部58,将转印上了色调剂像的片材部件P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咬合NT传送至定影装置40的定影咬合NF。定影装置40向通过定影咬合NF的片材部件P施加热和压力。因此,定影了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像。
[0105]在通过后处理部60处理片材部件P的同时,通过介质排出部54将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片材部件P传送至装置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在定影过程中被加热的片材部件P首先被介质冷却部62冷却。然后,通过矫正装置64矫正卷曲的片材部件P。另外,观察定影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像以确定色调剂密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等的有/无和程度。然后,将片材部件P排出至介质排出部54。
[0106]另一方面,当在没有图像形成的片材部件P的无图像表面上形成图像时(即当进行双面打印时),控制器70将通过图像检查部66之后的用于片材部件P的传送路径从介质排出部54的介质排出路径54P转换至介质返回部56的分支路径56P1。结果,片材部件P通过反转路径56P,反转并被送至介质供给路径52P。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形成图像并经过与在前面上进行的相同的过程将图像定影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上。该片材部件P经过与图像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之后、在前面上进行的相同的过程,并被介质排出部54排出至装置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541。
[0107]主要部分的构成
[0108]接下来,将对当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黑色(K)图像时通过控制器70的各部分的控制进行描述。
[0109]如图7所示,当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黑色(K)的图像时,控制器70利用回缩机构(未示出)将设置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C至20V中的感光鼓21C至21V从转印带31缩回。
[0110]另外,在色调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33K而被转印的转印带31的转印区域中,控制器70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111]下面将给出详细的说明。
[0112]图1的上侧显示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转印至转印带31的色调剂像102、104、106、108和110,图1的下侧显示在旋转转印带31之后,色调剂像102、104和106已经被转印的转印区域112、114和116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图1示意性地显示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像的转印带31的转印区域和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这些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之间的关系。色调剂像上的阴影图案中的差异显示用于形成这些色调剂像的画面中的差异。
[0113]如图1所示,在转印带31的第一循环中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像102的转印区域112部分地与在转印带31的第二循环中的色调剂像104和106重叠(图1中的区域E和D)。
[0114]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70区分用于形成色调剂像102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色调剂像104和106的画面,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色调剂像102被转印至转印区域112,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色调剂像104和106被转印至该转印区域112。
[0115]画面在当控制器70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71 (参见图10)根据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产生用于控制曝光装置23的灰阶数据时使用。该画面例如为由多个点列形成的点网格图案。控制器70从形成点网格图案的点中,选择用于形成各自由多个色调剂颗粒构成的点的特定点,并随后改变选择的点的大小,从而形成灰阶数据。
[0116]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即通过区分形成画面的点列的角度(参见图5)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117]主要部分构成的优点
[0118]如上所述,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119]以下,作为比较例,对当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为相同时对色调剂像造成的影响进行描述。
[0120]图4A至4D显示转印带31的带电状态。
[0121]首先,作为通过一次转印辊33K的一次转印的结果,转印带31整体带负电。如图4A所示,点部(点形成的部分)的带电量小,非点部(点未形成的部分)的带电量大。即在点部和非点部之间存在电势差。
[0122]然后,作为通过二次转印辊34的二次转印的结果给予转印带31正电荷。如果在二次转印中给予大量正电荷,将会抵消在一次转印中给予的负电荷,使得转印带31带正电,而如果在二次转印中给予少量的正电荷,则转印带31仍带负电。
[0123]类似于一次转印,在二次转印中,在点部的带电量小而在非点部的带电量大。因此,二次转印之后的点部的电荷和非点部的电势取决于二次转印的电压的水平。
[0124]如图4B所示,如果二次转印电压低,则形成在一次转印中的点部的电势和非点部的电势之间的关系不变,并以带电记录的形式残留在转印带31中。
[0125]相反,如图4D所示,如果二次转印电压高,则形成在一次转印中的点部的电势和非点部的电势之间的关系反转,并以带电记录的形式残留在转印带31中。即,点部相对变负,非点部相对变正。
[0126]另一方面,如图4C所示,如果二次转印电压既不低也不高,点部的电势和非点部的电势变得平衡,因此没有带点记录残留。
[0127]通常,与图4D中所示的情况相同,在二次转印中施加的转印电压高。
[0128]如果,在一次转印中,点形成具有如图4D所示这样的带电记录的转印带31上,则会出现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
[0129]下面将对点缺陷和点缺陷的过度抑制进行描述。
[0130]如上所述,当二次转印电压高时,点部相对变负,非点部相对变正(参见图4D)。在点部和非点部的边界存在电势差,转印至转印带31的带负电的色调剂受到由该电势差产生的电场的影响。
[0131]如果,在转印带31的第二循环中,在转印带31的第一循环中形成的点部上形成点,如图3A所示,形成点的色调剂颗粒受到朝向点的外部的力(参见图3中的箭头),并向外移动,结果导致点缺陷。
[0132]如果在数个相邻的点上出现点缺陷,如图3B所示,形成相邻点的色调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加了色度(颜色变得更为浓郁)。
[0133]另一方面,如图2A所示,如果在转印带31的第二循环中,在转印带31的第一循环形成的点部之间(即,点部和点部之间)形成点,形成点的色调剂颗粒受到朝向点内部的力(参见图2A中的箭头),结果导致点缺陷的过度抑制。
[0134]如果这样的点缺陷的过度抑制出现在数个相邻的点上,如图2B所示,形成相邻点的色调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变大,降低了色度(颜色变得不太浓郁)。
[0135]以这种方式,转印带31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引起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并且如果在数个相邻的点上出现,则色度发生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当没有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时,获得适当的色度。
[0136]如下情况时尤其出现这样的现象,所述情况为当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为相同时,如比较例中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第一循环中形成画面上的点列的点与第二循环中形成画面上的点列的点的位置是相同的。靠近缺陷点的点也变得有缺陷,并且靠近被过度抑制以防止缺陷的点的点也会受到过度抑制。即,在一定的区域出现点缺陷,这增强了该区域中的色度。在一定的区域中也出现点缺陷的过度抑制,这降低了该区域中的色度。
[0137]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138]在上述比较例中,在一定的区域出现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增加或降低了色度。
[0139]但是,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仅出现在单个点上或少数相邻的点上,而不是出现在一定的区域中。
[0140]图5显示了画面的角度被区分时的状态。通过改变由空心点(〇)列形成的画面(相当于在转印带的第一循环中产生的带电记录)的角度,获得了由实心点(.)列形成的画面(相当于在转印带的第二循环中形成的色调剂点)。以这种方式,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实心点的位置相对于空心点的位置经常改变,空心点与实心点重叠的部分和空心点与实心点不重叠的部分是交替出现的。
[0141]具有这样的结构,尽管点缺陷或点缺陷的过度抑制出现在各个点,因为这样的点是交替出现的,色度上的变化在整体上得到了抑制。
[0142]图6是显示在传送方向上,当具有200dpi (每英寸点数)密度的画面的角度变化时得到的浓淡周期的图。此外,假设转印带31具有高体积电阻率(111Qcm或更高)。更具体来说,纵轴表示由点缺陷和点缺陷的过度抑制产生的颜色浓淡周期[mm],横轴表示画面角度的变化[度]。浓淡周期以干涉图案的形式出现在空心点列(由在第一循环中使用的画面残留的带电记录)和实心点列(使用在第二循环中的画面形成的色调剂点)之间。因此,可以对浓淡周期进行计算,图6显示了计算结果。
[0143]在黑色半色调图像(其中最清晰地观察到强度的差别)中,当浓淡周期为0.5 [mm]或更小,强度的差异几乎不可观察,当浓淡周期为0.4[_]或更小,强度的差异几乎更不可观察。
[0144]如该图所表明的,当画面角度的变化在15至75度的范围内时,浓淡周期为0.5 [mm]或更小,当画面角度的变化在20至70度的范围内时,浓淡周期为0.4 [mm]或更小。因此,为了抑制色度变化,画面角度的变化应当在15至75度的范围内,更优选的应当在20至70度的范围内。
[0145](总结)
[0146]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因此,如图6所表明的,由于转印带31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得到了抑制。
[0147]第二实施方式
[0148]接下来,参考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组件相同的组件将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下面将讨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
[0149]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点的密度(点密度),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0150]图11是显示当点密度变化时得到的浓淡周期的图。此外,假设转印带31具有高体积电阻率(111Qcm或更高)。更具体来说,纵轴表示颜色浓淡周期[mm],横轴表示当假设在传送方向上的200[dpi]密度为O时的点密度的变化量。例如,-10%的点密度的变化量相当于点密度从200[dpi]至180[dpi]的变化,+10%的点密度的变化量相当于点密度从200[dpi]至 220[dpi]的变化。
[0151 ] 如该图所表明的,当点密度的变化量为-20% (160 [dpi])或更小或为+35%(270[dpi])或更大时,浓淡周期为0.5[mm]或更小,当点密度的变化量为-25% (150[dpi])或更小或为+45% (290[dpi])或更大时,浓淡周期为0.4[mm]或更小。因此,为了抑制色度变化,点密度的变化量应当在-20%或更小或+35%或更大,以及更优选应当在-25%或更小或+45%或更大。
[0152](总结)
[0153]控制器70通过区分画面的点密度,来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因此,如图11所表明的,由于转印带31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得到了抑制。
[0154]第三实施方式
[0155]接下来,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组件相同的组件将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下面将讨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
[0156]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0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V,使对应于全部颜色的感光鼓21与转印带31接触,将彩色色调剂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 (参见图9)。
[0157]控制器70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第一循环)中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V转印至转印带31的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第二循环)中,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转印至该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该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设置在用于转印色调剂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中的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的最上游侧。
[0158]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转印至转印带31的色调剂像中的色度变化得到了抑制。
[0159]需要注意的是,关于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W转印至转印带31的色调剂像,由于当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W将色调剂像转印至转印带31时,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W色调剂像将要被转印的转印带31的部分,已经通过设置在转印带31旋转方向的最上游侧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因此转印带31该部分中的带电记录已经被改变了。因此,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W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的改变对于强度的变化影响小。
[0160]第四实施方式
[0161]接下来,将参考图12对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进行描述。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那些组件相同的组件将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下面将讨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
[0162]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W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没有具体限制。通常来说,针对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Y的画面完全不同,针对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至20W的画面根据它们使用的颜色来选择。
[0163]图12的上侧显示通过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至转印带31的多个色调剂像150(第一色调剂像的例子)和通过转印带31转印的色调剂补片154K至154V (第二色调剂像的例子),图12的下侧显示在转印带31旋转之后,色调剂像150已经被转印的转印区域152的位置和色调剂补片154K至154V已经被转印的转印区域156K至156V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图12示意性地显示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像和色调剂补片的转印带31的转印区域和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这些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和色调剂补片之间的关系。阴影图案中的差异显示用来形成这些色调剂补片的画面中的差异。
[0164]下面将描述色调剂补片154。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V形成用于调节色调剂强度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补片154K至154V。这些色调剂补片154K至154V被转印至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像150之间的区域(中间图像)。更具体来说,不同颜色的两个色调剂补片154被并排转印至垂直于转印带31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
[0165]控制器70区分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设置在转印带31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侧)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V形成各个颜色的色调剂补片154的画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形成各个颜色的色调剂补片154的画面也彼此不同。
[0166]具有这样的结构,如图12所示,即使当转印区域156 (即在转印带31的第一循环中转印带31已经转印有色调剂补片154的区域)与转印带31的第二循环中的色调剂像150(即区域F和G)部分地重叠,抑制了色调剂像150的色度变化。
[0167](总结)
[0168]控制器70区分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V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利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K至20V形成各个颜色的色调剂补片154的画面。由此,即使当用于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无法被区分时,在图12中的区域F和G中,抑制了由于转印带31中残留的带电记录导致的色度变化。
[0169]尽管已经基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其他实施方式也可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具体描述,由于通过使用具有高体积电阻率(111Qcm或更大)的转印带31有效地抑制了在二次转印咬合NT处的放电,防止了由于放电引起的图像缺陷,例如白斑。
[0170]此外,尽管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没有提及区分画面的方法,但画面可以通过区分画面的角度或画面的点密度来区分。
[0171]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具体地描述,当输出具有中至低强度的半色调图像时,色度变化的抑制效果尤其明显。
[0172]另外,尽管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操作了多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但当仅操作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中的一个(即,单色模式)时,将用于利用操作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色调剂补片的画面相区分。
[0173]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画面由多个点列形成,但画面也可以由多个线列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区分形成画面的线列的角度,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区分。
[0174]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尽管通过区分画面的点的密度(点密度),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区分,但当画面由多个线列形成时,也可以区分画面的线密度(每单元面积被线占据的区域)。
[0175]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尽管描述了将色调剂补片用来调节色调剂强度,色调剂补片也可选地用于稳定感光体清洁器或转印带清洁器(未示出)的操作,以保持显色单元中的显色剂处于良好的状态,或匹配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像的位置。
[0176]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例子描述了串联的图像形成装置10,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用于旋转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旋转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转印带的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与用于形成在旋转转印带、色调剂像已经被二次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后,第一次被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相区分。
[0177]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及其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使用画面形成色调剂像; 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至旋转的转印带; 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色调剂像转印至记录媒体;以及 控制器,其在所述色调剂像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而被转印的所述转印带的转印区域中,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所述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旋转所述转印带且所述色调剂像被二次转印至记录媒体之后被一次转印至该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区分形成所述画面的点列或线列的角度来区分所述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区分形成所述画面的点或线的密度来区分所述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对应各自的颜色设置多个图像形成部,将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成直线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以及 所述控制器,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色调剂像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而被转印的所述转印带的所述转印区域中,区分用于形成在先前的打印循环中转印至所述转印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在旋转所述转印带之后,在随后的打印循环中,通过如下图像形成部转印至该区域的色调剂像的画面,该图像形成部设置在用于转印色调剂像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中的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的最上游侧。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使用画面形成转印至记录媒体的多个第一色调剂像,以及使用画面形成第二色调剂像,该第二色调剂像用于除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外的其他目的,该第二色调剂像形成在所述第一色调剂像之间; 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和第二色调剂像转印至旋转的转印带; 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及 控制器,其区分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和用于形成所述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对应各自的颜色设置且成直线设置在旋转的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使用画面形成转印至记录媒体的多个第一色调剂像,以及使用画面形成第二色调剂像,该第二色调剂像用于除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外的其他目的,该第二色调剂像形成在所述第一色调剂像之间; 一次转印部件,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和第二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转印带; 二次转印部件,其将通过所述一次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转印带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像转印至所述记录媒体;以及 控制器,其区分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其中,该第一色调剂像的画面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该图像形成部设置在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侧,该第二色调剂像的画面通过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形成。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4298096SQ201410136229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宫本阳子, 渡边翔, 高桥政明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