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容器和具备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24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调色剂容器和具备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和具备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薄片部件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搭载有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的内部收容有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装置将形成在感光鼓等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利用所述显影剂所含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由于进行显影而使显影装置内部的调色剂减少。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从调色剂容器向显影装置补充调色剂。另外,所述调色剂容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如果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耗尽,则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的调色剂容器。

彩色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调色剂容器根据调色剂的颜色而准备多种。但是,即使容器的容积大小存在不同,调色剂容器的形状也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因此,用户有时不能从多个调色剂容器容易地识别出特定的调色剂容器。

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需求变强。特别是由于彩色打印机具备多个调色剂容器,因此难以不改变各容器的调色剂容积就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多种调色剂容器容易地识别出特定的调色剂容器。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容器和具备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容器的装配位置周边的无用空间。

本发明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容器收容部进行装拆,其中,所述调色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在相对于所述容器收容部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上形成为长尺寸,并具有划分形成内部空间的下侧空间的下部箱体和划分形成上侧空间的上部箱体,所述下部箱体的上表面开口的周缘与所述上部箱体的下表面开口的周缘接合,所述上部箱体包括: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下部箱体和所述上部箱体的接合部中的所述容器主体短边方向一侧的接合部,向所述短边方向另一侧朝斜上方倾斜;平坦形状的顶部,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向所述另一侧延伸;第二倾斜部,在所述上部箱体中形成于所述容器主体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部,从所述顶部向所述长边方向的所述一侧朝斜下方倾斜;以及第三倾斜部,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下端向所述长边方向的所述一侧,以比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的角度朝斜下方倾斜。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容器收容部,能够将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沿规定方向排列收容;多个调色剂容器,装配于所述容器收容部,且在相对于所述容器收容部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上形成为长尺寸;以及图像形成部,使用从所述调色剂容器供给的调色剂在薄片部件上形成图像,所述容器收容部的顶面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容器收容部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壁的上端向所述宽度方向另一侧朝斜上方倾斜,所述多个调色剂容器中的配置在最靠近所述侧壁侧的第一调色剂容器具有划分形成内部空间的下侧空间的下部箱体和划分形成上侧空间的上部箱体,所述下部箱体的上表面开口的周缘与所述上部箱体的下表面开口的周缘接合,与所述第一调色剂容器邻接的第二调色剂容器具有收容调色剂的箱体主体和覆盖所述箱体主体的上表面开口的盖体,所述箱体主体的上表面开口的周缘与所述盖体的周缘接合,所述上部箱体具有与所述顶面的倾斜面对应地倾斜的倾斜部,所述第一调色剂容器中的所述下部箱体与所述上部箱体的第一接合部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调色剂容器中的所述箱体主体与所述盖体的第二接合部的高度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多种调色剂容器容易地识别出特定的调色剂容器。此外,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容器的装配位置周边的无 用空间。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箱体的前面罩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为从斜前上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的立体图。

图5为从斜后下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的立体图。

图6为贮存器装配部的主视图。

图7为贮存器装配部的后视图。

图8为表示贮存器装配部的前侧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9为表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12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前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13A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主视图,图13B为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从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取下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黑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图。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图像形成装置10处于可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6。另外,将在所述设置状态下设置有操作显示部17的侧面作为正面(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7。另外,以所述设置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来定义左右方向8。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为复合机,具备打印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功能等各种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局限于复合机,只要是具有打印功能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部12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读取部12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处理,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图像形成部14基于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彩色图像形成处理,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下部。另外,在图像形成部14的右侧设置有薄片排出部15。

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上方设置有排出空间21。薄片排出部15在图像形成部14与图像读取部12之间形成排出空间21,并将图像形成部14和图像读取部12上下连结。如图1所示,排出空间21的前侧和左侧敞开。另外,排出空间21的后侧未敞开而是被背面板等封闭。此外,在排出空间21的右侧设置薄片排出部15。利用该薄片排出部15封闭排出空间21的右侧。

薄片排出部15将形成图像后的薄片部件向排出空间21排出。在薄片排出部15中的面向排出空间21的左侧面形成有薄片排出口15A。薄片排出口15A相比后述的薄片托盘18的端部24形成在上方。从薄片排出口15A排出薄片部件。

图像形成部14具备作为装置主体的箱体11。在箱体11的内部配置有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各部分。箱体11包括覆盖图像形成部14整体的外装框架,以及用于支承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各部分的内部框架。箱体 11整体为大致立方体形状。

箱体11具有前面罩11A和侧罩11B。利用前面罩11A和侧罩11B覆盖箱体11前表面的开口11C。前面罩11A能够以薄片盒27的上端附近为转动支点进行开闭,成为敞开箱体11的开口11C的姿势(参照图2)和封闭开口11C的姿势(参照图1)。如果前面罩11A打开,则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敞开(参照图2)。侧罩11B设置在前面罩11A的上侧。侧罩11B通过螺钉等固定件固定于箱体11,由此,前面罩11A无法封闭的开口11C的上部侧由侧罩11B封闭。在图2中,示出取下侧罩11B且打开前面罩11A的状态。

图3为表示图像形成部14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图3中,省略图像读取部12的图示。图像形成部14基于所谓串列方式将彩色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等薄片部件。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14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中间转印单元5、光扫描装置13、二次转印辊20、定影装置16、薄片托盘18、薄片盒27、供给单元28、操作显示部17(参照图1)、输送路径26、贮存器装配部30和控制部(未图示)等。

供给单元28将叠放于薄片盒27的薄片部件一张张地取出,并向输送路径26供给薄片部件。

图像形成单元4(4Y、4C、4M、4K)分别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5的下侧。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沿着转印带5A的行进方向(箭头19所示的方向)排列设置。从转印带5A的左侧向右侧依次呈一列地配置有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Y、青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C、品红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M和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K。图像形成单元4分别具备感光鼓41、带电装置42、显影装置44和一次转印辊45等。图像形成单元4Y通过黄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C通过青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M通过品红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4K通过黑色的调色剂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由显影装置44进行针对感光鼓41的调色剂像显影处理。

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转印带5A、驱动辊5B和从动辊 5C。转印带5A为将各图像形成单元4的感光鼓41上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的带部件。转印带5A设置在感光鼓41的上侧。转印带5A为环绕状的环状带。转印带5A被沿左右方向8分离设置的驱动辊5B和从动辊5C支承成能够转动。转印带5A被架设并支承于驱动辊5B和从动辊5C。转印带5A在其表面通过感光鼓41与一次转印辊45之间时,从各感光鼓41依次重叠转印调色剂像。

光扫描装置13基于输入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将激光向各图像形成单元4的感光鼓41照射。由此,在感光鼓41上分别形成静电潜影。

二次转印辊20与驱动辊5B相对设置,夹着沿上下延伸的输送路径26。利用对二次转印辊20施加的转印电位,将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薄片部件。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部件被朝向定影装置16输送。

定影装置16用于对转印于薄片部件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使其定影于薄片部件,并且定影装置16具有加热辊16A和加压辊16B。输出至定影装置16的薄片部件由加热辊16A和加压辊16B夹持输送。在输送时,从加热辊16A向转印至薄片部件的调色剂像传递热量来加热调色剂像。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薄片部件上。随后,薄片部件由薄片排出部15排出至薄片托盘18。

如图3所示,薄片托盘18设置于排出空间21。薄片托盘18对经过定影装置16并从薄片排出部15的薄片排出口15A排出至外部的薄片部件进行保持。薄片托盘18兼作为构成图像形成部14上表面的外装框架。排出至薄片托盘18的薄片部件以朝向上方层叠的方式叠放。在薄片托盘18的上表面(薄片承载面)形成有沿左右方向8延伸的多条肋18A(参照图2)。排出至薄片托盘18的薄片部件被这些肋18A的上端支承。

薄片托盘18为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板状部件,沿左右方向8延伸设置。具体地说,从薄片排出部15的左侧面延伸设置到箱体11的左侧面。薄片托盘18具有倾斜面18B和水平面18C。在薄片托盘18中,与后述的贮存器装配部30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左右方向8的一侧(具体地说为右侧)的部分为倾斜面18B。即,薄片托盘18的右侧部分朝向斜下方倾斜。换言之,倾斜面18B从薄片托盘18的右侧的端部24向左侧朝斜上方延 伸,并经由后述的侧壁33R的上端39所形成的支承点39A,从上端39的支承点39A进一步以相同的倾斜角度朝斜上方倾斜。

另一方面,在薄片托盘18中,相比倾斜面18B靠左右方向8的另一侧(具体地说为左侧)的部分为水平面18C。倾斜面18B朝向薄片排出部15侧向斜下方倾斜。此外,水平面18C从倾斜面18B的左侧的终端23朝向左方水平延伸。由此,排出至薄片托盘18的薄片部件的前端部分保持于水平面18C,后端部分保持于倾斜面18B。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中间转印单元5与薄片托盘18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22。贮存器装配部30被设置于收容空间22。即,在贮存器装配部30的上侧设置有薄片托盘18,在贮存器装配部30的下侧设置有中间转印单元5。如上所述,薄片托盘18具有倾斜面18B和水平面18C。因此,收容空间22从倾斜面18B与水平面18C的边界亦即终端23朝向薄片排出部15侧(右侧)逐渐变得狭小。

[贮存器装配部30的结构]

图4~图8为表示贮存器装配部30的结构的图。图4为从斜前上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30的立体图。图5为从斜后下方观察贮存器装配部30的立体图。图6为贮存器装配部30的主视图,图7为贮存器装配部30的后视图。图8为表示贮存器装配部30的前侧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在图4~图7的任一图中,示出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的状态。贮存器装配部30被固定于箱体11的内部框架。贮存器装配部30将多个调色剂贮存器3(调色剂容器)装配成能够装拆。即,调色剂贮存器3由贮存器装配部3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0。

如图8所示,贮存器装配部30具有收容各颜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的四个收容室31(31Y、31C、31M、31K)。贮存器装配部30在各收容室31中将调色剂贮存器3支承成能够沿前后方向7滑动。四个收容室31与各颜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对应,并沿左右方向8排列设置。具体地说,贮存器装配部30具有位于左右方向8的两端的侧壁33(33L、33R)、构成底面的底板34以及将各收容室3沿左右方向8分隔的三个分隔壁35。各分隔壁35从贮存器装配部30的底板34朝向上方立起设置。由两 个侧壁33、各分隔壁35和底板34围成的空间为收容室31。

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右侧设置收容黑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K的收容室31K。此外,在收容室31K的左侧依次排列设置收容室31M、收容室31C和收容室31Y。收容室31M为收容品红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M的部分,并与收容室31K邻接。收容室31C为收容青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C的部分。此外,最左侧的收容室31Y为收容黄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Y的部分。由于如此设置各收容室31,因此如果在收容室31K收容调色剂贮存器3K,在收容室31M收容调色剂贮存器3M,则调色剂贮存器3K与调色剂贮存器3M沿左右方向8邻接地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此外,调色剂贮存器3K为本发明的第一调色剂容器的一个例子,调色剂贮存器3M为本发明的第二调色剂容器的一个例子。

在各收容室31的底面形成有作为卡合部一个例子的卡合孔36(参照图8)。卡合孔36为供调色剂贮存器3所设置的后述的锁爪106(参照图12)插入的部分。如果调色剂贮存器3被收容于收容室31并插入至规定的装配位置,则锁爪106到达卡合孔36,并进入卡合孔36。由此,调色剂贮存器3相对于拉出方向(前方)被锁定。

另外,如图8所示,在收容室31Y、31C、31M各自的底面设置有核对部37(37Y、37C、37M),用于选择性地允许装配与各收容室31对应的调色剂贮存器3Y、3C、3M。在收容室31Y设置有仅允许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Y的核对部37Y。在收容室31C设置有仅允许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C的核对部37C。在收容室31M设置有仅允许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M的核对部37M。各核对部37为可供调色剂贮存器3下表面所设置的作为互换性部件的肋105插入的槽,当肋105与核对部37之间没有位置偏移的情况下,核对部37允许向收容室31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另一方面,当肋105与核对部37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核对部37与肋105卡合,因此禁止向收容室31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

各收容室31的上侧敞开。在贮存器装配部30的上侧以覆盖该敞开部分的方式设置薄片托盘18。薄片托盘18被侧壁33和分隔壁35的上端部所设置的多个突起38(参照图4)支承。即,贮存器装配部30的顶面由薄片托盘18的下表面构成。

收容室31K配置在薄片托盘18的倾斜面18B的下方。换言之,倾斜面18B覆盖收容室31K上侧的敞开部分。另一方面,水平面18C覆盖其他收容室31Y、31C、31M上侧的敞开部分。因此,收容室31K与其他收容室31Y、31C、31M相比,高度方向的尺寸更小。

另外,贮存器装配部30形成为与收容空间22对应的形状,以便能够设置于收容空间22。具体地说,两个侧壁33中的位于最右侧的侧壁33R相比其他的侧壁33L、分隔壁35较低形成。另外,左侧的侧壁33L和分隔壁35的高度全部相同。换言之,侧壁33R的上端39的高度位置相比侧壁33L和分隔壁35各自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水平面18C与倾斜面18B的高度方向的差值,从而能够支承薄片托盘18的倾斜面18B。由此,在收容空间22中,能够将贮存器装配部30装配在右侧,能够减少贮存器装配部30与薄片排出部15之间的无用空间。其结果,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沿左右方向8紧凑。

在贮存器装配部30中,侧壁33和分隔壁35的间隔、即各收容室31的宽度,为与调色剂贮存器3的宽度对应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于收容室31K的调色剂贮存器3K用于收容消耗量最高的黑色的调色剂,因此相比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3Y、3C、3M)形成为容积更大。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倾斜面18B,使得收容室31K与其他收容室31相比,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小。因此,黑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K与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3Y、3C、3M)的形状不同。黑色的调色剂贮存器3K与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相比形成为宽度更宽,另外,调色剂贮存器3K的上部形状以沿着倾斜面18B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

[调色剂贮存器3M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9~图14对品红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3M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9~图13为表示调色剂贮存器3M的图。图14示出从调色剂贮存器3M取下罩部件63的状态。与黄色和青色对应的各调色剂贮存器3Y、3C为与调色剂贮存器3M相同的结构,以下在与各彩色对应的调色剂贮存器3Y、3C、3M中作为代表,对调色剂贮存器3M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以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时的调色剂贮存器3M的姿势(装配姿势)为基准,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6,将相对于贮存 器装配部30的插拔方向设为前后方向7,将所述装配姿势时从前表面观察的水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8。

调色剂贮存器3M用于向图像形成单元4M的显影装置44供给调色剂。调色剂贮存器3M构成为相对于箱体11所设置的贮存器装配部30能够装拆,且被贮存器装配部30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7滑动,以便能够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插拔。

如图9所示,调色剂贮存器3M形成为沿前后方向7长的形状。调色剂贮存器3M具有容器主体60和罩部件63。容器主体6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7长的形状,并由壳体61(箱体主体)和盖体62构成。壳体61、盖体62和罩部件63为由ABS树脂、PET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合成树脂制品。

壳体61用于收容调色剂,形成为沿前后方向7长的箱状。壳体61具有上表面大幅敞开的长方形的开口部(上表面开口),所述开口部由盖体62封闭。壳体61收容有在显影装置44所进行的显影处理中使用的调色剂。在壳体61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形成有凸缘65。凸缘65形成为遍及所述开口部的整个周缘。凸缘65为与盖体62的周缘部71接合的部分。在凸缘65与周缘部71对准的状态下,利用脉冲熔敷机等将两者相互熔敷而接合。以下,将凸缘65与周缘部71的接合部分称为第二接合部66。

盖体62形成为与壳体61的上表面对应的形状,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7长的长方形。盖体62覆盖壳体61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厚度较薄的扁平形状。盖体62具有与壳体61的凸缘65抵接的周缘部71、从周缘部71略微凸起的上表面层部73(高层部)。

上表面层部73在盖体62的上表面沿容器主体60的长边方向亦即前后方向7延伸。在上表面层部73的后侧形成有凹部74。在凹部74附着有由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识别的识别薄片或芯片存储器。另外,在盖体62的上表面的前侧形成有包含上表面层部73的前端部731的台阶部72。台阶部72形成在盖体62前侧的端部。在比上表面层部73的前端部731更靠前侧,形成有比上表面层部73低一层的低层部76。通过使上 表面层部73的前端部731和低层部76沿前后方向7排列并形成在盖体62的上表面,来构成台阶部72。低层部76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比前端部731低。换言之,低层部76比上表面层部73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层部76相比前端部731设置在前侧,从前端部731设置至盖体62前侧的端缘621。另外,低层部76在从前端部731至端缘621的区域具有平坦的平面(平坦面)。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调色剂贮存器3M被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装配状态下,调色剂贮存器3M的上表面层部73与薄片托盘18的背面之间的缝隙微小。因此,通过在盖体62的上表面前侧的端部设置低层部76,从而在低层部76与薄片托盘18的背面之间形成可供用户的手指插入的缝隙79(参照图13)。

由于低层部76设置在盖体62的上表面,因此当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M时,用户能够在手指搭在低层部76的状态下将调色剂贮存器3M插入至收容室31M的内部。另外,当拉出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调色剂贮存器3M时,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低层部76与薄片托盘18之间的缝隙79(参照图13)。其结果,用户能够在手指搭在低层部76的状态下轻易抓住装配状态的调色剂贮存器3M。

特别是如后所述,罩部件63设置有把手92。因此,例如用户能够将右手的食指贯通插入把手92的下侧并以从下侧抬起的方式支承把手92,而且在该状态下用其他手指(例如大拇指)从上方按压并抓住低层部76。由此,用户能够可靠地抓住调色剂贮存器3M的前端。

另外,在从上表面层部73到低层部76的部分形成有倾斜面77。因此,在拉出调色剂贮存器3M的情况下,当把手指插入缝隙79(参照图13)时,插入的手指的指肚与倾斜面77抵接。此时,整个指肚与低层部76和倾斜面77配合,因此用户能够用整个指肚来压住盖体62的上表面。由此,用户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可靠地抓住调色剂贮存器3M。

另外,如图9所示,低层部76具有后侧的层部761和前侧的层部762(微小层部)。层部761和层部762各自的上表面为平坦的平面(平坦面)。层部762比层部761低。即,在低层部76中,层部762的高度 方向的位置比层部761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低。层部762形成在从比低层部76的前后方向7的中间位置略靠前方的位置到周缘部71的区域。层部761与层部762的台阶以及层部762与周缘部71的台阶均为微小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比低层部76与上表面层部73的台阶小。

层部761与层部762的台阶以及层部762与周缘部71的台阶均为小于1mm程度的高度。由于如此设置低层部76,因此当将调色剂贮存器3M拉出时,如果将手指插入至缝隙79(参照图13),则指肚依次与周缘部71、层部762、层部761、倾斜面77和上表面层部73抵接。即,用户能够通过指肚依次感觉到台阶。由此,用户能够通过感受到多个台阶而凭感觉掌握手指插入的插入深度。

如图10所示,在壳体61的下表面(底面)64设置有调色剂贮存器3M固有图案的识别部81。识别部81用于识别调色剂贮存器3M是否适合于图像形成装置10。当识别部81未与收容室31M底面所设置的识别用突起(未图示)发生干扰地将调色剂贮存器3M插入贮存器装配部30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调色剂贮存器3M适合于图像形成装置10。另一方面,当识别部81与所述识别用突起发生干扰而无法将调色剂贮存器3M插入贮存器装配部30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调色剂贮存器3M不适合于图像形成装置10。该识别部81在下表面64被设置于从前后方向7的大体中央略靠后方的位置。

另外,在下表面64设置有供给口67和用于开闭供给口67的闸门部件68。供给口67为在调色剂贮存器3M被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装配位置时,将收容于调色剂贮存器3M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44输送的开口部。供给口67形成在下表面64的后端部附近,并在该后端部靠近右侧设置。

在壳体61的后端部设置有传递部50,在调色剂贮存器3M被配置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装配状态下,传递部50承受从图像形成装置10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在壳体61中,传递部50设置在调色剂贮存器3M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后方)里侧的壁面58(参照图10)。传递部50由联轴器52、小径齿轮53和大径齿轮54构成。联轴器52在所述装配状态下与贮存器装配部30所设置的联轴器(未图示)连结。 联轴器52在其轴上形成有齿轮,该齿轮与小径齿轮53啮合。另外,小径齿轮53与大径齿轮54啮合。大径齿轮54连结有作为驱动部件的搅拌叶片(未图示),所述搅拌叶片设置于调色剂贮存器3M的内部。由此,如果在所述装配状态下向联轴器52输入所述旋转驱动力,则传递部50经由小径齿轮53和大径齿轮54向所述搅拌叶片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然后,所述搅拌叶片受到该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壳体61的后端部设置有销部件56。销部件56从壁面58向后方突出。销部件56设置在与贮存器装配部30所具有的定位孔(未图示)对应的位置。当调色剂贮存器3M被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装配位置时,销部件56被插入所述定位孔。由此,调色剂贮存器3M在贮存器装配部30中被定位于所述装配位置,从而被可靠地装配于所述装配位置。

如图11~图13所示,在壳体61的前表面57(参照图14)安装有罩部件63。罩部件63覆盖壳体61的前表面57,保护设置于前表面57的后述的填充口97。

如图14所示,在前表面57设置有填充口97,所述填充口97用于将调色剂向容器主体60的内部填充。填充口97在前表面57上靠向右侧设置。在前表面57的左右方向8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突起84。左侧的突起84朝左侧突出,右侧的突起84朝右侧突出。罩部件63通过与突起84卡合而被安装于壳体61的前表面57。具体地说,在罩部件63的与前表面57垂直的两侧面(左右方向8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卡合孔85(参照图11和图12),通过将突起84插入卡合孔85,从而将罩部件63安装于前表面57。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罩部件63的前侧的前壁87(端面)设置有把手92。前壁87为在罩部件63被安装于前表面57的状态下与前表面57对置的部分。把手92为向贮存器装配部30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M时、从贮存器装配部30拉出并取下调色剂贮存器3M时以及搬运调色剂贮存器3M时,供用户握持的部分。

把手92从前壁87向前方突出。更详细地说,把手92从前壁87向 斜下方突出。在前壁87的与填充口97对置的位置具有圆形的开口88。即使在罩部件63安装于前表面57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从开口88目视确认填充口97。

把手92相比开口88设置在下方。把手92具备基体部921和侧壁部922(封闭壁)。基体部921从前壁87向前方突出,具体地说,从前壁87向斜下方突出。基体部921的基端部连接于前壁87。侧壁部922形成在基体部921的左端部与前壁87之间。由于设置有侧壁部922,因此基体部921与前壁87之间的空间中的左侧被侧壁部922封闭。此外,在基体部921的右端部未设置侧壁部,如图12所示,基体部921的右侧敞开,以便能够供用户的手指贯通插入。

如图12所示,在罩部件63的下部形成有从前壁87向后方凹陷的凹部89。凹部89沿左右方向8延伸,左右方向8的两端侧敞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63在前壁87中设置在下端侧。详细而言,罩部件63设置在前壁87的下端,并从所述下端向斜前下方突出。因此,把手92相比凹部89配置在前侧。因此,利用把手92和凹部89,形成足以供用户的手指进入的插入空间。

由于设置有这样的把手92,因此用户能够从与侧壁部922相反侧的敞开部分将手指贯通插入把手92的里侧,并将手指从下向上勾住把手92。另外,在把手92的里侧的插入空间中,在手指的插入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侧壁部922,因此贯通插入的手指的前端与侧壁部922抵接,从而手指在所述插入空间中被配置在确定位置。由此,把手92的操作变得容易,其结果,调色剂贮存器3M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装配时或者拔出时的操作变得简单。即,调色剂贮存器3M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把手9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点状突起95。点状突起95形成在把手92的基体部921的外侧的面亦即倾斜面92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个点状突起95。点状突起95形成为从倾斜面923突出的半球形状。当然,点状突起95并不局限于半球形状。点状突起95在把手92的表面中沿左右方向8以相同间隔配置。

由于这样的点状突起95设置在把手92的倾斜面923,因此当用户 触摸把手92时,手指能够感受到点状突起95。利用对该点状突起95的触感,用户能够掌握把手92的位置,能够牢固且可靠地抓住把手92。其结果,即使在暗处也能够抓住装配于贮存器装配部30的调色剂贮存器3M的把手92并拉出。另外,对于未装配的调色剂贮存器3M,由于能够根据把手92的位置掌握抓住调色剂贮存器3M的哪个部分,因此能够以把手92的位置为基准,使调色剂贮存器3M的姿势成为装配姿势。这样的点状突起95适用于在视线不佳的环境中作业的情况。另外,对于视力障碍的用户也较为便利。

另外,由于设置有点状突起95,因此防止从点状突起95上方抓住把手92时的手指打滑,容易抓住把手92。

如图12~图13B所示,在罩部件63的下表面设置有台阶部100。台阶部100由沿容器主体60的短边方向亦即左右方向8排列设置的第一层部101和第二层部102构成。第一层部101形成在右侧,第二层部102形成在左侧。第一层部101与第二层部102的高度位置不同。具体地说,第一层部101的高度位置比第二层部102的高度位置高。第一层部101与第二层部102的台阶被设定为可供用户的手指贯通插入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A所示,第一层部101处于从把手92的下端部924朝下方隔开的位置,第二层部102处于相比第一层部101更靠下方的位置。

第一层部101具有平坦面,该平坦面从第二层部102向右侧延伸且到达容器主体60的右侧面。在作为该平坦面的第一层部101上形成有卡合孔86(参照图10)。在壳体61的下表面64的前侧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83(参照图14),当罩部件63被安装于前表面57时,将突起83插入卡合孔86。由此,罩部件63被稳固地安装于壳体61。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层部102的下表面设置有作为互换性部件的肋105(互换形状部),该肋105能够贯通插入核对部37Y的槽。肋105在调色剂贮存器3M上设置于固有的位置。即,调色剂贮存器3Y、3C、3M全部设置有肋105,但是在调色剂贮存器3Y、3C、3M上各肋105的位置沿左右方向8不同。在第二层部102中,肋105被设置在与设置于 收容室31M的核对部37对应的位置,即,设置在调色剂贮存器3M被插入收容部31M时能够向核对部37的槽部插入的位置。因此,允许调色剂贮存器3M相对于对应的收容室31M进行装配,禁止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相对于收容室31M进行装配。

由于设置有这样的台阶部100,因此用户在握持调色剂贮存器3M的前端部时,能够将手指插入第一层部101与收容室31M的底面之间的缝隙107(参照图13A)。因此,当从贮存器装配部30取下调色剂贮存器3M时,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缝隙107,因此能够握持调色剂贮存器3M的前端部将其容易地取出。另外,当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M时,能够以手指搭在第一层部101的状态向收容室31M插入调色剂贮存器3M。由此,调色剂贮存器3M的装拆时的操作变得容易,调色剂贮存器3M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罩部件63的下表面不平坦而是形成台阶,因此用户能够在视觉上容易地理解具有台阶的部分为握持部。特别是,由于在第一层部101与收容室31M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缝隙107,因此用户一眼就能够理解第一层部101为握持部。因此,用户在取下调色剂贮存器3M时不会迷惑,能够握持第一层部101。

如图12所示,罩部件63具有从其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爪状的锁爪(锁定用的突起)。锁爪106形成在第二层部102的下表面。锁爪106从第二层部10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锁爪106设置在从肋105向右侧隔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锁爪106设置在罩部件63的下表面中的左右方向8的大体中央。如果向收容室31M收容调色剂贮存器3M并插入至规定的装配位置,则锁爪106到达卡合孔36(参照图8),并进入卡合孔36。由此,调色剂贮存器3M相对于拉出方向(前方)被锁定。

[调色剂贮存器3K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5对黑色用的调色剂贮存器3K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为表示调色剂贮存器3K的立体图。调色剂贮存器3K为与其他的调色剂贮存器3Y、3C、3M大体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后文中省略对于相同结构的说明,对于不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调色剂贮存器3K的结 构中,对于与所述的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相同的结构,标注的附图标记(把手92K等)是在对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结构标注的附图标记(把手92等)中追加字母“K”,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调色剂贮存器3K用于向图像形成单元4K的显影装置44供给调色剂。调色剂贮存器3K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1所设置的贮存器装配部30进行装拆,具体地说,相对于位于贮存器装配部30最右侧的收容室31K,被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7滑动以便能够插拔。

调色剂贮存器3K与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区别主要在于调色剂贮存器3K的形状。如上所述,收容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收容室31Y、31C、31M均为相同的形状,不过收容调色剂贮存器3K的收容室31K与其他收容室31Y、31C、31M相比形成为高度低且宽度方向宽的形状。因此,装配于收容室31K的调色剂贮存器3K形成为适合于收容室31K的形状,其结果,形状与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不同。具体地说,调色剂贮存器3K具备容器主体160和罩部件163。

容器主体16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7长的形状,由下部壳体161(下部箱体)和上部壳体162(上部箱体)构成。下部壳体161、上部壳体162和罩部件163为由ABS树脂、PET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合成树脂制品。

下部壳体161划分形成收容调色剂的容器主体160的内部空间的下侧空间。下部壳体161的基本结构与壳体61相同,不过相对于壳体61将横向宽度较大地形成,将高度尺寸较小地形成。因此,在所述装配状态下,下部壳体161的凸缘65K配置在比壳体61的凸缘65低的位置。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后述的第一接合部166的高度位置比第二接合部66的高度位置低。

上部壳体162设置在下部壳体161的上侧。上部壳体162与下部壳体161接合,上部壳体162划分形成容器主体16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空间。在下部壳体161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上表面开口),在其周缘形成有凸缘65K。另外,在上部壳体162的下表面也形成有开口部(下表面开口),在其周缘形成有与凸缘65K位置对准的凸缘171。在下部壳体161的上侧配置上部壳体162,在凸缘65K与凸缘171对准的状态 下,两者利用脉冲熔敷机等被相互熔敷而接合。在后文中,将凸缘65K与凸缘171的接合部分称为第一接合部166。

上部壳体162与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盖体62不同,具有从凸缘171向上方凸起的凸状的扩张部201。扩张部201构成上部壳体162的上部,并沿前后方向7延伸。扩张部201的内部呈中空。因此,通过使下部壳体161与上部壳体162接合,使得容器主体160的内部空间向下部壳体161的上方扩张。在扩张部201的后侧形成有凹部74K。

上部壳体162的扩张部201具有第一倾斜部203(倾斜部、第一倾斜部)和顶部204。第一倾斜部203和顶部204为扩张部201的一部分,第一倾斜部203形成在扩张部201的右侧,顶部204形成在扩张部201的左侧。

第一倾斜部203为与收容室31K的顶面亦即薄片托盘18的倾斜面18B的倾斜形状对应的形状,形成与倾斜面18B大体相同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203从第一接合部166以恒定的倾斜角度向左斜上方延伸,并到达顶部204。

在调色剂贮存器3K被装配于收容室31K的装配状态下,下部壳体161形成为处于其上端的凸缘65K与侧壁33R的上端39为相同高度位置。因此,第一接合部166被配置在与侧壁33R的上端39大体相同的高度位置。

顶部204位于薄片托盘18的水平面18C的正下方。顶部204从第一倾斜部203的左侧端部进一步向左侧延伸,并形成为平坦形状。顶部204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18C对置的平坦面,并与邻接的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上表面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扩张部201的左侧面(比顶部204更靠左侧的侧面)成为相对于凸缘171垂直的垂直面。

在扩张部201的前侧形成有台阶部172。台阶部172形成于上部壳体162的前侧端部。台阶部172包括:第二倾斜部177(高层部),形成在顶部204的前端部,具有朝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面;第三倾斜部175,具有从第二倾斜部177的下端进一步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面;以及低层部176,从第三倾斜部175向前方延伸。第二倾斜部177、第三倾斜部175 和低层部176沿前后方向7排列配置。第三倾斜部175以比第二倾斜部177的倾斜角大的角度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177的倾斜面以大体20度~30度倾斜,第三倾斜部175的倾斜面以大体60度~70度倾斜。低层部176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比顶部204低,当然比第二倾斜部177低。换言之,低层部176比顶部204和第二倾斜部177低。

如图15所示,第二倾斜部177与顶部204和第一倾斜部203分别邻接。即,第二倾斜部177相对于顶部204和第一倾斜部203连续地设置。因此,在第二倾斜部177与顶部204之间以及第二倾斜部177与第一倾斜部203之间分别出现棱线L1、L2。此外,第三倾斜部175与第二倾斜部177和第一倾斜部203分别邻接。即,第三倾斜部175相对于第二倾斜部177和第一倾斜部203连续地设置。因此,在第三倾斜部175与第二倾斜部177之间以及第三倾斜部175与第一倾斜部203之间分别出现棱线L3、L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层部176相比第二倾斜部177和第三倾斜部175设置在前侧,从第三倾斜部175设置到上部壳体162的前侧的端缘1621。另外,低层部176在从第三倾斜部175的下端直至端缘1621的区域具有平坦的平面(平坦面)。另外,低层部176在从第三倾斜部175直至凸缘171的区域具有作为微小台阶的层部178(微小层部)。层部178的上表面为平坦的平面(平坦面)。层部178与凸缘171的台阶为微小高度,为小于1mm程度的高度。

这样,由于调色剂容器3K设置有第一倾斜部203、顶部204、第二倾斜部177和第三倾斜部175,所以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后方)相反侧的端部,成为比一般的调色剂容器的形状具有特征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二倾斜部177的倾斜面成为由棱线L1、L2、L3和扩张部201的左侧面包围的梯形。此外,第三倾斜部175的倾斜面成为由棱线L3、L4、低层部176的层部178和扩张部201的左侧面包围的梯形。因此,用户可以识别出第二倾斜部177的形状和第三倾斜部175的形状是具有棱线L1~L4等具有特征的形状,该形状产生高识别性。其结果,用户可以从多个调色剂容器之中容易地识别出具上述特征形状的调色剂容器3K。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调色剂贮存器3K设置有台阶部172,因此在相对于贮存器装配部30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K时、从贮存器装配部30拉出调色剂贮存器3K时,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低层部176与薄片托盘18的缝隙。其结果,用户能够在手指搭在低层部176的状态下轻易对调色剂贮存器3K进行处置。

此外,调色剂贮存器3K具有与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台阶部100相同的台阶部100K,不过在台阶部100K的第二层部102K未设置肋105这样的部件。

另外,调色剂贮存器3K具有与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传递部50相同的传递部50K,不过构成传递部50K的部件中的大径齿轮54K的配置与传递部50中的大径齿轮的配置不同。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调色剂贮存器3K中的大径齿轮54K的位置配置在比调色剂贮存器3Y、3C、3M中的大径齿轮54的位置低的位置。与此相伴,小径齿轮53K也配置在比联轴器52K更靠左侧的位置。如上所述,调色剂贮存器3K的下部壳体161的高度尺寸比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壳体61小,不过宽度尺寸大。因此,在结构相同且包含相同尺寸的齿轮等的传递部50、50K中,传递部50K的传递路径被设计为比传递部50的传递路径靠近水平方向。

另外,调色剂贮存器3K包括具有第一倾斜部203的上部壳体162,另外,在所述装配状态下,作为第一倾斜部203的倾斜的基端的第一接合部166为与侧壁33R的上端39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在调色剂贮存器3K中,能够确保比其他调色剂贮存器3Y、3C、3M的容积更大的容积,并且良好地在收容空间22的靠右配置的贮存器装配部30的收容室31K中装配调色剂贮存器3K。由此,能够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调色剂贮存器3K周边的无用空间,具体地说,能够减少收容室31K的侧壁33R与薄片排出部15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调色剂贮存器3Y、3C、3M中,将第二接合部66形成在比第一接合部166高的位置,由此能够仅由壳体61确保收容调色剂的收容空间。由此,能够将壳体61和盖体62形成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从而削减制造成本。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调色剂贮存器3Y、3C、3M、3K具备罩部件63、63K的结构,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本发明也可以是不具备罩部件63,并在容器主体60形成把手92和台阶部100等的结构。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